地理课程标准修订稿不是最终版本文档格式.docx
- 文档编号:15833256
- 上传时间:2022-11-16
- 格式:DOCX
- 页数:25
- 大小:69.52KB
地理课程标准修订稿不是最终版本文档格式.docx
《地理课程标准修订稿不是最终版本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地理课程标准修订稿不是最终版本文档格式.docx(2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二、世界地理6
三、中国地理9
四、乡土地理13
第四部分实施建议13
一、教学建议13
二、评价建议14
三、教材编写建议16
四、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建议17
附录“教学建议”案例19
第一部分前言
现代社会要求国民能够在科学地认识人口、资源、环境、社会应相互协调发展的基础上,树立可持续发展观念,形成文明的生活方式与生产方式。
地理科学的迅速发展和地理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都对基础教育地理课程改革提出了富有挑战性的新课题。
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要求从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学习出发,构建体现现代教育理念、反映地理科学发展、适应社会生产生活需要的基础教育地理课程。
使学生掌握地理基础知识和技能,培养学生的地理实践能力和探究意识,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增强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使学生逐步形成正确的人口观、资源观、环境观以及可持续发展观念,这是时代赋予义务教育地理课程的使命。
一、课程性质
义务教育阶段的地理课程是学生认识地理环境、学习地理基础知识、掌握地理基本技能、增强爱国情感、逐步形成可持续发展观念的一门必修课程。
地理课程兼有社会学科和自然学科的性质,课程内容主要取材于地理科学。
地理科学是研究地理环境以及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相互关系的科学,它在现代科学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并在解决当代人口、资源、环境和发展等问题中具有重要作用。
地理科学具有综合性和地域性两个显著特点。
首先,地理环境由大气圈、水圈、岩石圈、生物圈等圈层构成,是地球表层各种自然要素、人文要素有机组合而成的复杂系统。
因此,地理科学是一门兼有自然和人文科学性质综合性很强的科学。
其次,地理科学不仅研究地理事物的空间分布和空间结构,而且阐明地理事物的空间差异和空间联系,并致力于揭示地理事物的空间运动、空间演变的规律,地域性十分显著。
地理课程是培养学生形成整体观念和空间观念的重要学科课程之一。
二、课程基本理念
1.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
地理课程要提供给学生与其生活密切相关的地球与地图、世界、中国和乡土地理等基础知识,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发现地理问题,理解地理背景,增强学生的生活能力。
2.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
地理课程应使学生学会使用各种形式的地图;
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
引导学生关注社会,逐步形成人地协调与可持续发展的价值观,为培养现代公民必备地理素养打下基础。
3.注重多样的地理学习方式。
要根据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关注学生的经历与体验,引导学生在地理学习过程中采用适宜的学习方式,鼓励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积极探究。
4.构建开放的地理课程。
地理课程要充分重视校内外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形成学校与社会和家庭密切联系、教育资源共享的开放性课程,从而拓宽学习空间,满足多样化的学习需求。
5.关注现代信息技术对地理课程的影响。
在地理课程内容选择、教学方法运用和教学评价中,都要充分考虑现代信息技术尤其是地理信息技术的应用。
6.注重学习结果评价与学习过程评价的结合。
地理学习的评价要关注学习结果、学习过程以及情感、态度、行为的变化,逐步建立一种“发现闪光点”“鼓励自信心”的激励性评价机制。
三、课程设计思路
1.义务教育阶段的地理课程是基础教育地理课程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
义务教育阶段的地理课程内容以区域地理为主,共分为四大部分:
地球与地图、世界地理、中国地理、乡土地理。
为了体现地理课程的灵活性和选择性,课程标准对四大部分的学习顺序不作规定。
教材编写者和师生可以自行选择教材编写和教学的顺序。
2.义务教育阶段的地理课程尽量减少课程内容的层次、降低难度,从减轻学生学习负担出发,原则上不涉及较深层次的地理成因问题。
地理要素采用单独列出和与区域地理结合两种方式。
例如,世界地理的自然部分只列出气候要素,其他自然地理要素不再一一单独列出,而是归入“认识区域”的相关内容之中。
3.世界地理和中国地理的分区部分,课程标准只列出区域的基本地理要素和学习区域地理必须掌握的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以及必选区域的数量,而不再规定必须学习哪些区域。
世界和中国具体区域的划分和选择由教材编写者和教师决定,以增强地理课程的开放性和弹性。
4.提倡把乡土地理内容作为综合性学习的载体。
学生可以通过收集身边的资料,运用掌握的地理知识和技能,进行以环境与发展问题为中心的探究性实践活动。
义务教育阶段地理课程内容的基本结构如下图所示:
第二部分课程目标
义务教育阶段地理课程的总目标是:
要求学生初步掌握地球与地图、世界地理、中国地理和乡土地理的基础知识,了解环境与发展问题;
获得基本的地理技能,掌握地理学习方法;
具有初步的地理科学素养和人文素养,增强爱国主义情感,逐步形成全球意识和可持续发展观念。
课程目标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来表述,这三个方面在实施过程中是一个有机的整体。
一、知识与技能
1.掌握地球的基本知识,学会运用地球仪的基本技能;
掌握阅读和使用地图、地理图表的基本技能,初步学会简单的地理观测、地理调查以及运用其他方法获取地理信息的基本技能。
2.能初步说明地形、气候等自然地理要素在地理环境形成中的作用,以及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初步认识人口、经济和文化发展的区域差异。
3.了解家乡、中国和世界的地理概貌,了解中国与世界的联系;
初步学会根据一个国家或一个地区的地理信息,归纳其地理特征。
4.了解人类所面临的人口、资源、环境和发展等重大问题,初步认识环境与人类活动的相互关系。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各种途径感知身边的地理事物,积累丰富的地理表象;
初步学会根据收集到的地理信息,通过比较、分析、归纳等思维过程,形成地理概念,进而理解地理事物分布和发展变化的基本规律。
2.尝试运用已获得的地理基本概念、地理基本原理,对地理事物进行分析,作出判断。
3.尝试从学习和生活中发现地理问题,提出探究思路,收集相关信息,运用有关知识和方法,提出看法或解决问题的设想。
4.运用适当的方法和手段,表达地理学习的体会、看法和成果,并相互交流。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增强对地理事物、地理现象的好奇心和学习地理的兴趣,初步养成求真务实的科学态度和地理审美情趣。
2.关心家乡的环境与发展,关心我国的基本地理国情,增强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情感。
3.尊重世界不同国家的文化和传统,增强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知道国际合作的意义,逐步形成全球意识。
4.知道因地制宜、协调人地关系的意义,逐步形成可持续发展的观念,增强对环境、资源的保护意识和法制意识,逐步养成关心和爱护地理环境的行为习惯。
第三部分内容标准
关于内容标准的编排体例,说明如下:
(1)内容标准由“标准”“活动建议”等部分组成;
(2)“标准”是学生学习地理课程必须达到的基本要求,以行为目标方式陈述;
(3)“活动建议”是为开展教学活动提供的参考性建议,可根据条件选择,也可自行设计;
(4)“说明”是对标准中某些问题的进一步解释。
一、地球与地图
(一)地球和地球仪
标准
活动建议
1.地球的形状、大小与运动
●提出证据说明地球是球体。
●用平均半径、赤道周长和表面积描述地球的大小。
●用简单的方法演示地球自转和公转。
●用事实分别说明地球自转和公转产生的地理现象。
2.地球仪
●运用地球仪,说出经线与纬线、经度与纬度的划分。
●在有经纬网的地球仪上确定任意地点的经纬度。
●用乒乓球或其他材料制作简易地球仪模型。
●比较不同季节正午太阳光下物体影子的长度。
说明:
“提出证据说明地球是球体”一项,旨在通过该内容的学习使学生受到有关的科学史教育。
(二)地图
●运用地图辨别方向,量算距离,估算海拔与相对高度。
●识别等高线地形图上的山峰、山脊、山谷,判读坡的陡缓。
●在分层设色地形图上识别五种主要的地形类型。
●学会阅读校园、社区、旅游景区等小区域的平面示意图。
●根据需要选择常用地图查找所需要的地理信息,养成在日常生活中使用地图的习惯。
●列举电子地图、遥感图像等现代技术在生产、生活中应用的实例。
●利用泡沫塑料、沙土等制作地形模型。
●组织一次使用地图“寻宝”“定向越野”等活动。
●在地图上查找地名并选择到达该地点的最佳交通路线。
●学习绘制校园等小区域的平面示意图。
二、世界地理
(一)海洋和陆地
1.海陆分布
●运用地图和数据说出地球表面海、陆所占比例,描述海陆分布特点。
●运用世界地图说出七大洲、四大洋的地理分布和概况。
2.海陆变迁
●举例说明地球表面海洋和陆地处在不断的运动和变化之中。
●知道板块构造学说的基本观点,说出世界著名山系及火山、地震分布与板块运动的关系。
●填绘全球海陆轮廓略图。
●开展七大洲、四大洋拼图游戏。
●使用计算机软件模拟演示“大陆漂移”。
●讲述魏格纳提出大陆漂移说的故事。
“知道板块构造学说……”一项,要注意科学史教育及科学兴趣的培养。
(二)气候
1.天气
●知道“天气”和“气候”这两个地理概念的区别,并能正确运用。
●识别常用的天气符号,能看懂简单的天气图。
●用实例说明人类活动对大气环境的影响及保护大气环境的重要性。
2.气温与降水的分布
●初步学会阅读世界年平均和1月、7月平均气温分布图,说出世界气温分布特点。
●初步学会阅读世界年降水量分布图,说出世界降水分布的差异。
●运用气温、降水资料,绘制气温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说出气温与降水随时间的变化特点。
3.主要气候类型
●读世界气候类型分布图,说出主要气候类型的分布。
●举例说明纬度位置、海陆分布、海拔高度、地形等因素对气候的影响。
●举例说明气候对生产和生活的影响。
●记录广播、电视中的天气预报内容,讨论如何根据天气预报合理安排相关活动。
●参观当地的气象台站或大气环境监测站。
●使用测量仪器,观测气温、降水和风向等。
●让去过外地或外国的学生,描述对不同地区气候的感受。
“常用的天气符号”和“简单的天气图”,是指电视台天气预报节目中经常出现的天气符号和天气图。
本单元的内容,要求关注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以及通过读图获得相应地理知识的能力。
(三)居民
1.人口与人种
●运用地图和其他资料,说出世界人口增长和分布的特点。
●举例说明人口问题对环境及社会、经济的影响。
●说出世界三大人种的特点,并在地图上指出三大人种的主要分布地区。
2.语言和宗教
●运用地图说出汉语、英语、法语、俄语、西班牙语、阿拉伯语的主要分布地区。
●说出世界三大宗教及其主要分布地区,举例说出不同国家和地区存在着不同的宗教信仰及文化传统。
3.聚落
●运用图片描述城市景观和乡村景观的差别。
●举例说出聚落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懂得保护世界文化遗产的意义。
●组织有关人口问题的辩论会。
●收集世界三大宗教特色建筑的图片,配合地图进行展示。
●收集各种聚落景观图片,并讨论不同聚落景观与自然环境、人类活动的关系。
(四)地域发展差异
1.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
●运用数据和实例,说出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发展水平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地理 课程标准 修订稿 不是 最终 版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