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9改良土的试验Word文件下载.docx
- 文档编号:15832168
- 上传时间:2022-11-16
- 格式:DOCX
- 页数:16
- 大小:71.23KB
29改良土的试验Word文件下载.docx
《29改良土的试验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9改良土的试验Word文件下载.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1击实仪:
尺寸规格应符合本规程表20.0.3的规定。
2天平、台称、标准筛等应符合本规程第20.0.5条的规定。
3量筒:
50ml、100ml、500ml。
4其他:
脱模器、刮平尺、拌和土用工具、切土刀、瓷盘、称量盒、烘箱。
29.2.2试料准备应符合下列要求:
1改良土的试料按本章第29.1.3条取风干试样,如有结块、土团应用木锤捣碎(以不破坏土的单个颗粒为准),然后过筛。
在现场将此过筛的试料用四分法缩分至最后取出细粒土不少于30kg,粗粒土不少于35kg,碎石类土不少于40kg。
2试料全部通过5mm筛的细粒土,可选用甲法击实;
当试样中有大于5mm的颗粒时,应过20mm筛,若全部通过,可选用甲法或乙法击实;
当试样中有大于20mm的颗粒时,应过40mm筛,选用乙法击实。
每次筛分后应记录筛上颗粒粒径及占总量百分率。
3在击实试验的前一天,应按烘干法分别测定土、石灰、粉煤灰等试样的风干含水率,水泥含水率应为零。
4改良土混合料应根据设计文件要求的配合比和实测各种风干试样的含水率进行配制。
29.2.3试验操作应按下列步骤进行:
1将准备好的风干试样分成5~6份。
每份试样的干质量按颗粒大小称取:
细粒土约4.5kg,粗粒土约5.5kg,碎石类土约5.5kg。
2每份试样按预定的不同含水率,依次使相差约1%~2%,其中至少有两份小于和两份大于最优含水率。
最优含水率可参照土的塑限按如下进行估计:
1)各份试样含水率控制:
对砂砾土在最优含水率附近取相差1%,其余2%;
对细粒土取相差2%,但对黏土取3%。
2)最优含水率的估计,对于细粒土一般最优含水率较土的塑限约小3%~10%(砂性土接近3%,黏性土约6%~10%)。
对于天然砂砾土,级配集料等的最优含水率与集料中细粒土含量和塑性指数有关,细土少的,IP为零的未筛分碎石的最优含水率接近5%;
细土偏多,IP较大的砂砾土一般在10%左右。
水泥改良土的最优含水率与土接近,石灰改良土的最优含水率较土约大1%~3%。
3将每份风干改良土试样分别平铺于金属盘内,按公式(29.2.3)计算各份试样预定含水率应加的水量。
将应加的水量均匀喷洒在试样上,用拌和工具充分拌和使达到均匀状态。
当试料是石灰改良土和水泥、石灰综合改良土,可先将石灰和试样一起拌匀,水泥应在临击实试验前拌和,但水泥应加的水量在计算时应予计入。
然后装入密封器或塑料袋中浸润备用。
(29.2.3)
式中mw——混合料中应加的水量(g);
m0——混合料中风干土或集料的质量(g);
mc——混合料中风干石灰(或水泥)的质量(g);
w0——混合料中土或集料的风干含水率(%);
wc——混合料中石灰(或水泥)风干含水率(%);
w′——混合料要求达到的含水率(%)。
4浸润时间为生石灰不少于24h;
黏性土12~24h;
粉性土6~8h;
砂性土、砂砾土、红土砂砾、级配砂砾等约4h;
含土很少的未筛分碎石、砂砾和砂约2h。
5按配比所需水泥用量加入浸润后的试料中,用小铲或其他拌和工具充分拌和均匀后,在1h内完成击实试验全过程,超过1h的试样应予作废(石灰和石灰粉煤灰改良土除外)。
6将击实仪平稳放置于刚性基础上,使击实筒与底座联接好,装好护筒,在击实筒内壁均匀涂上薄层润滑油,取制备好的试样(重1、重2分五层击实,每层细粒土约0.9kg,粗粒土约1.1kg;
轻1、轻2、重3分三层击实,每层约1.8kg)倒入击实筒内(其量应分别略高于筒高的1/5和1/3),平整表面,稍加压实后,按所需击数(见本规程表20.0.3的规定)进行第1层击实(击锤4.5kg,落距457mm,锤迹应均匀分布于试样面)。
第1层击实后应检查该层高度是否合适,以便调整下一层试样用量。
用刮刀将击实面拉毛,然后重复第1层的做法,进行其余各层试样的击实。
最后一层试样击实后,试样超出试筒顶的高度应小于6mm(超出高度过大的试件应作废)。
7卸下护筒,用直刮刀修平试筒顶部的试样,拆除底板,再修平试样底部,擦净试筒外壁,称筒和试样的总质量,准确至5g。
8用推土器将试样从试筒内推出,从上到下取2个代表性试样,按本章第29.1.4条的规定测定含水率。
本试验凡已用过的试样,均不得重复使用。
29.2.4试验结果应按下列公式计算和绘图:
1改良土密度和干密度:
(29.2.4-1)
(29.2.4-2)
式中
—改良土的密度(g/cm3),计算至0.01g/cm3;
——改良土的干密度(g/cm3),计算至0.01g/cm3;
m1——击实筒的质量(g);
m2——击实筒与试样总质量(g);
V——击实筒的容积(cm2);
wg——改良土试样的含水率(%);
2以干密度为纵坐标,含水率为横坐标,在直角坐标纸上绘制干密度与含水率的关系曲线,曲线上峰值点的纵橫坐标分别表示该改良土的最大干密度(ρg,dmax)和最优含水率(wg,opt)。
ρgdmax准确至0.01g/cm3。
wg,opt大于12%时,准确至1%;
在6%~12%时,准确至0.5%;
小于6%时准确至0.2%。
当曲线不能给出正确的峰值点时,应进行补点。
3超尺寸颗粒的校正:
试样中大于规定最大粒径的超尺寸颗粒的含量为5%~30%时,应按下列公式校正。
超尺寸颗粒含量小于5%的可不进行校正。
(29.2.4-3)
(29.2.4-4)
——校正后最大干密度g/cm3,计算至0.01g/cm3;
——校正后的最优含水率(%),计算精度同本条2款;
——试验所得最大干密度(g/cm3);
——试验所得最优含水率(%);
P——试样中超尺寸颗粒的百分率(%);
——超尺寸颗粒的毛体积密度(g/cm3);
——超尺寸颗粒的吸着含水率(%)。
其中
、
按本规程第6.3.3条或第6.4.3条的第2、3款计算。
29.2.5本试验应进行平行试验,允许平行差值应符合表29.2.5的规定。
取算术平均值。
表29.2.5平行试验允许差值
土类
最大干密度允许平行差值
最优含水率允许平行差值
改良细粒土
不应超过0.05g/cm3
wg,opt<
10%不应超过0.5%
wg,opt>
10%不应超过1.0%
改良粗粒土
不应超过0.08g/cm3
改良碎石类土
29.2.6记录格式应符合表29.2.6的要求。
表29.2.6改良土击实试验记录
试验编号:
试验方法
混合料名称:
混合料含水率
水泥、石灰剂量:
试验序号
1
2
3
4
5
6
干密度
应加水量(g)
试筒和湿试样的总质量(g)
试筒的质量(g)
湿试样质量(g)
湿密度(g/cm3)
干密度(g/cm3)
含水率
盒号
盒和湿试样的总质量(g)
盒和干试样的总质量(g)
盒的质量(g)
水的质量(g)
干试样质量(g)
含水率(%)
平均含水率(%)
最大干密度(g/cm3)最优含水率(%)
超尺寸颗
粒的校正
=g/cm3
=%
复核年月日试验年月日29.3无侧限抗压强度试验
29.3.1本试验应采用下列仪器设备:
1圆孔筛:
孔径为10mm、20mm、40mm。
2试模的尺寸(直径×
高):
细粒土50mm×
50mm、粗粒土100mm×
100mm、碎石类土150mm×
150mm。
3脱模器。
4液压千斤顶:
0.2~1.0MN。
5反力框架:
400kN以上。
6击锤和导筒:
同本规程第20.0.3条表20.0.3中Z2和20.0.5条的规定。
7恒温恒湿箱或混凝土标准养护室。
8水槽:
深度应比试件高50mm。
9材料试验机:
大于200kN。
10天平:
称量200g,分度值0.01g;
台称称量10kg,分度值5g。
11其他设备:
量筒、拌和工具、漏斗、烘箱、称量盒。
29.3.2试料准备应按下列步骤进行:
1按本章第29.1.3条取具有代表性的风干试料,必要时,可在50℃烘箱内烘干,用木锤或木碾捣碎(不破坏原颗粒粒径),将试料过筛(细粒土应除去大于10mm颗粒;
粗粒土应除去大于20mm颗粒;
碎石类土应除去大于40mm颗粒)备用,备用试料数量:
细粒土1.1~1.3kg,粗粒土16~17kg,碎石类土74~78kg。
在预定试验的前一天,按本规程第29.1.4条测定风干含水率。
2混合料的最优含水率和最大干密度应预先按本规程第29.2节击实试验确定。
29.3.3试件应符合下列要求:
1同一改良土应制备相同状态的试件数量:
细粒土不少于6个;
粗粒土不少于9个;
碎石类土不少于13个。
细粒土可以一次称取6个试件的试料,粗料土可以一次称取3个试件的试料,碎石类土一次只称取一个试件的试料。
2根据试模尺寸,每个试件所需干试料质量:
小试件ф50mm×
50mm约需180~210g;
中试件ф100mm×
100mm约需1700~1900g;
大试件ф150mm×
150mm约需5700~6000g。
所需风干试料的质量由下式计算。
(29.3.3)
式中mg——风干改良土试料质量(g);
wg——改良土试料的风干含水率(%);
mdg——改良土干试料的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9 改良土的试验 改良 试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