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创业能力培养模式研究10篇文档格式.docx
- 文档编号:15829755
- 上传时间:2022-11-16
- 格式:DOCX
- 页数:23
- 大小:45.01KB
大学生创业能力培养模式研究10篇文档格式.docx
《大学生创业能力培养模式研究10篇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大学生创业能力培养模式研究10篇文档格式.docx(2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二、文献综述
能力的英文单词为competency,在中国内地也被翻译为胜任力素质、胜任能力等等,它是指可以达到高绩效的个人的内在特性。
针对大学生能力模型的研究始于国外。
例如,Evers和Rus(1996)在加拿大进行了一项针对大学生的工作能力的研究。
他们将大学生胜任力划分为四大类因素,即创新能力、对工作与人员的管理、人际交流及自我管理,EverS和Rush认为这四类因素也代表了现实工作中的基本工作胜任力。
也有一些学者对创业能力模型与大学生创业能力模型进行了相关的研究分析。
例如,1994年,Chandler和Hanks首次提出创业胜任力概念,并把它定义为识别、预见并利用机会的能力,是创业的核心能力,会随着创业者对市场的熟悉程度而不断加强。
陈子彤,李娟通过实证研究认为大学生创业能力模型包括:
组织能力、战略能力、概念能力、承诺能力、关系能力、机会能力、自我管理能力、知识能力。
甄月桥、黎珊珊、朱茹华通过实证研究发现,大学生网店创业者的典型胜任力特征包含基础范畴、执行范畴、竞争力范畴3大能力范畴、9项能力内容、26项胜任力特征。
9项能力分别为:
排除疑难、市场分析/导向、学习发展、沟通协调、弹性与适应性、以客户为中心、资源整合、敬业、战略思考。
基于上述观点,作者归纳总结能力要素,编制调查问卷,通过问卷调查研究方法对大学生创业能力具体结构体系进行实证研究分析。
三、研究方法
1.研究工具
基于文献研究,借鉴HyaGroup公司的“基本胜任力词典”,我们编制了《大学生创业能力模型调查问卷》初稿。
采用专家意见法对问卷的表面效度进行检验,最后得到了正式的《大学生创业能力模型调查问卷》。
问卷结构分为两大部分:
背景信息、能力量表。
背景信息主要包括性别、年龄、政治面貌等,采用选择题的方式填写;
能力量表部分采用李克特式七点量表法,项目计分1为很差,7为卓越。
2.调查样本
问卷的发放与回收。
问卷发放和回收分为两次进行,第一次是采用了方便抽样的方式,调查问卷数据主要用于探索性因子分析。
问卷调查是在北京、湖南、广西、甘肃等18个省的大学进行。
发放问卷800份,回收有效问卷559份,有效率为70%。
样本整体情况为:
性别分布上,男性占%;
女性占%。
民族分布上,汉族占%。
第二次也是采取方便抽样方式进行,调查问卷收集的数据主要用于验证性因子分析。
发放问卷624份,回收有效问卷468份,有效率为75%。
3.统计分析方法
本研究主要采用因子分析、结构方程建模等统计方法,完成对大学生创业能力模型的构建。
采用的统计软件为和,因子分析分为探索性因素分析和验证性因素分析两部分。
四、数据分析结果
1.探索性因子分析
针对用于探索性分析的559份问卷数据,采用主成分分析和方差极大正交旋转法进行因子提取,得出探索性分析碎石图。
本研究中特征值大于1,因素负荷小于的项目有两项,根据通用的要求对其进行删除。
删除后保留9项因素,使每个能力特征的因素负荷都大于。
按照以最少的公共因子对总变异做最大解释的通用原则,能力维度划分为3个维度,能力因素按因素的降序排列,并对各维度进行了命名,得到大学生创业能力模型的因子负荷矩阵,并计算了每个因素的内部一致性系数。
3个维度9项因素可以对大学生创业能力模型的%予以解释。
其中因子及标准载荷系数如表1所示。
从上表我们可以看出:
F1包括3个条目,根据这些条目的特征,将F1命名为战略族能力;
F2包括3个条目,根据这些条目的特征,将F2命名为人际族能力;
F3包括3个条目,根据这些条目的特征,将F3命名为绩效族能力。
2.验证性因子分析
验证性因子分析该结构模型的主要拟合度指标如下表所示:
从上表给出的统计数据中可以看出,分析得出的模型的拟合度参数比较好:
测量模型的x2/df值为,小于5,表示整体模型还可以接受。
测量模型的RMSEA值为,等于,属于可以接受的拟合。
GFI、NFI、RFI、IFI、CFI都高于,可以认为拟合较好,可以接受。
这三个维度基本上可以对大学生创业能力模型进行集中体现。
五、研究结论与启示
在实施科教兴国、人才强国战略,建设创新型国家,深入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进程中,大学生创业提供了一个重要破题路径。
研究构建大学生创业能力模型,对提高大学生创业绩效具有一定的理论和应用价值。
本研究以中国背景下大学生创业能力模型为研究对象,在文献分析、问卷调查等研究方法,提炼出大学生创业能力的3个维度9项能力特征,并通过探索性因子分析和验证性因子分析,分析了能力模型及层级结构。
首先,研究发现,大学生创业能力模型是一个多维度、有机构成的体系,主要包括战略族能力、人际族能力、绩效族能力三个维度。
战略族能力主要包括:
战略思维、变革创新、科学决策。
人际族能力主要包括:
团队建设、关系建立、沟通协调。
绩效族能力主要包括:
绩效导向、顾客服务、组织执行。
第二,其中三个因子的标准载荷系数分别为:
战略族能力、人际族能力、绩效族能力。
本研究结论为大学生创业能力评价与开发奠定了理论基础。
同时,本研究对大学生创业能力的成长机理研究分析不够,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能力模型的说服力,今后可以对此做进一步研究。
作者:
陈小平单位: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劳动经济学院
第二篇
一、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概念
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在中国本土上创造的文化,它是中华民族在各自时代特定的地理环境、经济条件、政治结构和意识形态的作用下,世代形成、积淀,并为大多数人所认同而流传下来的中国文化,涵盖了经济、政治、道德、艺术等各个方面。
中国传统文化蕴含着深厚的思想资源和宝贵的精神财富,她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是中华民族的历史遗产在现实生活中的展现。
二、传统文化在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中的价值
中华民族在五千年的酝酿与积淀,造就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厚重与精深。
她涵盖经济政治、文学艺术、哲学宗教、建筑科技等各种物质层面和精神层面,以儒家文化为主导,辅以百家之长的一种圆融和谐的文化在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中的价值主要表现在三方面:
1.注重和谐。
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是注重和谐,把人与自然、人与人、人自身有机地联系起来。
这种文化关系有利于激励学生激发内在潜能,培养团队精神,适应社会变化,有利于学生克服在创新创业过程中遇到的困难,顺利完成创新创业项目。
人与自然方面:
天人合一,增强学生适应能力。
“天人合一”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归结到人的身上,反映的是一种既能洞知自然规律又顺应自然规律的天人合一的人格。
它要求人们要顺应天道,受自然界规律性的约束,并通过实践活动改造自身也改造自然去适应这个天道,达到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
这个理念值得我们深思与践行,也将开思想方面开导学生正视困难,直面困难,争取解决困难。
人与人方面:
厚德载物,兼容并蓄,增强学生团结能力。
中国传统文化中“海纳百川,故能成其大”、“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的兼容精神,不仅赋予其自身优化功能,也对社会发展发展起着巨大的推动作用。
这种思想鼓励学生以一颗宽厚仁慈的爱心来对待世间万物,有利于人与人之间的和睦,以及团队精神的发挥。
人的内在方面:
自强不息,日新奋斗,有利于激发学生潜能。
自强不息、日新奋斗的文化精神,表达了中国传统文化中人的主体能动性。
《周易》有“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孟子》云“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都表达了一种为理想而不懈奋斗、不断进取、不断创新的积极的人生观。
这种人生观有利于大学生在创新创业项目过程中,不断激励自己,明确努力目标,激发潜能,自主学习,提高实践能力。
2.入世观点。
中国传统文化突出儒家经世致用的学风,宣扬修身、治国、平天下,激励着大学生成为社会主义建设的栋梁人才,有利于为高校创造良好的教风、学风。
3.爱国主义精神。
《孟子》的“乐以天下、忧以天下”,“仁民爱物”,岳飞的“精忠报国”,顾炎武的“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主义精神,都表现出了古人推己及人、护爱家国的情怀。
这种强烈的民族精神和爱国主义情怀使大学生们时刻牢记将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集体利益统一起来。
4.诚信及法治思想。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儒家文化注重诚信,但偏重于强调“德治”的引导,我们需要批判性的继承与转化,不仅要在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中做到公平公正,给学生一个正面的引导,培养学生学生学术诚信,以及遵纪守法的自觉性。
我国高校在创新人才培养体系中居于主导的地位,中国传统文化有利于营造浓厚的创新创业校园文化。
合理运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优秀价值理念,以学校的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作为切入点,在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中融入中国传统文化教育,对培养知识、能力、人格、素质协调发展的创新型人才有着重要的意义。
张欣石军李颖王丽单位:
天津农学院基础科学学院
第三篇
1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现状概述
目前,培养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项目有:
教育部“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建设项目中设立了“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
共青团中央联合其他部委举办的“挑战杯”竞赛、以及其他专业协会学会举办的学科竞赛,如“电子设计竞赛”、“数学建模竞赛”、“建筑设计竞赛”、“广告设计竞赛”、“CCTV英语口语竞赛”、“NECCS英语竞赛”、“机械设计竞赛”等;
各高等学校建设的创新创业教育平台有:
东南大学的“吴键雄学院”、大连理工大学的“创新教育实验学院”、太原理工大学的“晓明研究室”、大连东软信息学院的“大学生创业中心”等;
以及各高校为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开设了如“大学生KAB创业基础”等创新创业类选修课程等,这对大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形成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2影响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因素分析
虽然,各级各类竞赛、研究项目和各种培养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学院、工作室、中心,以及各类创新创业类选修课等对大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形成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是也存在受益面窄、管理平台不完善、与专业融合度不强等问题,现就影响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自身因素进行分析。
2.1大学生创新创业意识和精神不强
基于就业、考研、出国的需要,大部分学生重视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的学习,也有部分考研学生忽视对专业知识学习,而对自己的创新创业意识和精神培养重视不够,更不能持之以恒的坚持下去。
2.2大学生知识面狭窄创新创业的目的是改善人们的生活,推动社会的进步。
创新创业离不开社会、地域、人文环境,大学生有创新创业的热情,可实际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大学生 创业 能力 培养 模式 研究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