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制教案走进法律Word文件下载.docx
- 文档编号:15819752
- 上传时间:2022-11-16
- 格式:DOCX
- 页数:9
- 大小:22.61KB
法制教案走进法律Word文件下载.docx
《法制教案走进法律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法制教案走进法律Word文件下载.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反馈与检测
(一)单项选择:
1、“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揭示了一个重要道理,这就是:
A、没有圆规,也能画成圆;
B、人人都要按自己的规矩办事
C、做任何事情都要有规矩、懂规矩、守规矩
D、社会生活中有无规矩都一样
2、法律是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特殊行为规范,所谓国家强制力指的是:
A、军队、警察
B、干部、警察
C、法庭、监狱
D、检察院、政府
3、据报载,某影星涉嫌偷税而受到了法律制裁,说明:
A、公民的爱护公共财物的义务
B、税收具有自愿性的特征
C、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D、税收取之于民用之于民
(二)材料分析题新课标第一网
2004年2月,大学生马加爵因琐事与同学发生争执,事后马残忍地杀害了四位同学,后潜逃到海南岛,最终体能逃脱法律的惩罚,昆明市中级人民法院以故意杀人罪判处其死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
结合所学的知识谈你对这件事情的看法。
法制教育教案“法不可违”
金翠霞
【学习目标】
1.知识目标:
违法行为的含义及其类别刑法的含义,犯罪的特征,我国刑罚的种类
2.能力目标:
能结合违法犯罪的有关案例,正确判断什么是违法行为,什么是犯罪行为。
逐步形成自我控制、约束自己不良行为的能力。
初步学会分辨是非、分析事物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树立尊重规则、尊重法律的观念。
感受法律的尊严,做知法守法爱法的人。
加强自身修养,增强法制观念,防微杜渐。
【学习重点】使学生能够认清合法与非法行为,初步具有守法观念。
【学习难点】行政违法行为、民事违法行为、刑事违法行为三者的区别。
【预习导航】认真研读教学目标,仔细阅读教材,并尝试完成下列练习。
1、阅读课本P91事例。
思考:
(1)一个好学生为什么会丢了大面子?
(2)这样的事可以避免吗?
2、阅读教材P91-92中的三个情境。
三个情境中的主人公的行为给社会造成了什么危害,其行为违反了什么法律?
行为人自己落得了什么结果?
3、根据三个情境完成教材第93页的表格
【课内探究】
一、头脑风暴
根据自己课前的预习,说一说犯罪具有怎样的特征?
它与其他的违法行为有什么区别?
二、师生探讨
1、据中央电视台报道,经法院审理查明,被告人陈正平,32岁,初中文化,系南京市浦口区乌江镇商业村人,1992年曾因犯盗窃罪被判处有期徒刑2年6个月。
陈正平在南京市江宁区汤山镇经营“菊红”面食店期间,为琐事与汤山镇“正武”面食店业主陈宗武发生矛盾。
陈正平见陈宗武面食店生意兴隆,遂怀恨在心,意图报复。
2002年9月13日晚11时许,陈正平潜入“正武”面食店,将所携带剧毒鼠药“毒鼠强”投放到该店食品原料内,造成300多人因食用有毒食品而中毒,案发至今已死亡42人。
9月30日,南京市中级人民法院依法作出一审判决,判处被告人陈正平死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
(1)陈正平的犯罪行为给社会带来了什么危害?
(2)他的行为违反了什么法律及所属违法行为的类别?
(3)陈正平的犯罪行为受到了什么处罚?
2、阅读书本96页的故事,回答以下问题
(1)开玩笑犯法吗?
(2)如果人们无意之中犯法,可以原谅吗?
(3)如果有人怂恿你,你会这么做吗?
【课后拓展】
1.下列属于法律的是(
)
①《中学生守则》②《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③《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④《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
⑤《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
A.①③⑤B.②④⑤C.①②③D.②③④
2.在下列选项中,属于我国刑罚主刑的是(
A.有期徒刑B.剥夺政治权利C.没收财产D.罚金
3.中学生王某不爱学习,迷恋网吧,夜不归宿,屡教不改,后来竟发展到持刀抢劫,致人重伤,结果受到刑罚处罚。
这一案例说明(
A.违法有可能发展为犯罪B.只有犯罪才具有社会危害性
C.犯罪不一定违法D.仅仅靠教育不能减少犯罪
4、作业本
法制教育教案《防患于未然》
知识目标:
逐步形成自觉按照社会要求规范自己行为的能力。
能力目标:
知道、了解犯罪的危害,知道不良行为和严重不良行为可能发展为违法行为。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感受法律的尊严,做知法、守法、爱法的人。
【学习重点】遵守法律与践行道德之间的联系
【学习难点】让学生知道不良行为和严重不良行为可能发展为违法犯罪,学会自觉抵制不良诱惑。
1.道德水平高低与违法犯罪的关系怎样?
2.犯罪对自己、对家庭、对他人、对社会都有
,要在心灵深处
,行为上
。
3.作为一个合格的现代公民
(1)我们应自觉树立
,维护法律的尊严,自觉
做一个守法的人
(2)加强修养,践行
,做一个有道德的人。
(3)要从
做起,预防违法犯罪。
4.我国《
》是为保障未成年人的身心健康、培养其良好品行、有效地预防未成年人犯罪而制定的。
5.许多违法犯罪行为都是从沾染
开始的。
一、
头脑风暴
有些同学认为:
“我年龄还小,与犯罪无关;
即使犯罪后也不受处罚,因此不用加强自我防范。
”你赞同这种观点吗?
为什么?
1、材料一:
有两名15岁的中学生,平日里学习不专心,一有空就练打弹弓。
他们趁晚上行人稀少的时候,偷偷地用弹弓射路灯,比赛谁射得准。
没用几个晚上,他们俩就打坏了12盏路灯。
公安机关查明是他们所为后,依照治安管理处罚条例给予了警告处罚,并责令其父母赔偿了全部的经济损失。
材料二:
近年内,青少年犯罪总数已占到全国刑事犯罪总数的?
70%以上,其中15~16岁少年犯罪又占到青少年犯罪案件的70%以上。
如一名15岁初三学生,为了弄钱买武侠小说,连续7次入室盗窃纵火,被判有期徒刑10年。
又如一名16岁男生为了一个小小的误会,乱刀捅死了自己15岁的同学……而这些年轻的罪犯都是在校的学生。
根据上述材料,请你结合本课知识,提出两个以上恰当的问题,并运用所学知识作出正确的解答。
2、阅读教材(P98)小迪的案例,讨论回答:
犯罪对自己、对他人、对家庭、对社会有什么危害?
【课后作业】
1.要做到预防违法犯罪,就必须( )
①提高道德水平,增强法制观念 ②在心灵深处憎恶违法犯罪,行为上远离违法犯罪 ③从杜绝不良行为做起 ④认清违法犯罪的危害
A.①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2.汪某等四位中学生在体育场观看足球比赛,看到兴奋之处,大叫大闹;
为发泄不满又多次用汽水瓶投掷场上的裁判员。
经警察教育后,仍不改正错误,最终被公安机关处以治安拘留4日。
对此你认为( )
A.道德水平低、法纪观念淡薄,就会追求低级趣味,行为上就容易做出违法犯罪的事
B.裁判员吹“黑哨”该受惩罚,汪某等人的行为是在为法律伸张正义
C.因为汪某等人年龄尚小,故而没有受到刑事处罚
D.杜绝不良习气就不会做出违法犯罪的事
3.不良行为和严重不良行为,都有可能发展为违法犯罪。
在我们身边(上)存在的不良行为或严重不良行为有( )
①旷课 ②打架斗殴、辱骂他人 ③强行向他人索要财物 ④观看、收听色情、淫秽的音像制品、读物等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4.许多违法犯罪行为都是从沾染不良习气开始的,一下俗语中与其他不相近(不同)的是( )
A..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B.小洞不补,大洞吃苦
C.蓬生麻中,不扶自立
D.小时偷针,大时偷金
学习目标
1、通过学习,能知道我国两部专门保护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法律。
2、明确法律为什么要对青少年给予特殊保护。
3、理解家庭保护、学校保护、社会保护、司法保护的含义,并学会怎样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学习重难点
1、学习重点:
(1)为什么要对青少年给予特殊保护
(2)家庭保护的具体规定,明确家庭的责任和未成年人的权利。
2、学习难点:
四种保护的对未成年人的特殊保护。
一、自主学习
1、凡未年满(
)周岁的公民都是未成年人。
2、党和国家对我们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无限关怀,制了
(
)
和
)专门保护我们的合法权益。
3、家庭保护的具体规定有哪些?
4、学校保护的规定有哪些?
5、社会保护的规定有哪些?
6、司法保护的规定有哪些?
二、课堂合作研讨部分:
1、家长成天打牌,不管孩子的行为对吗?
学生维护自己的权利主要应以哪部法律为依据?
2、家长对我们的抚养、教育、呵护,我们,应当如何回报家长?
3、学校保护我们健康成长,我们应如何对待老师和同学?
4、列举出社会上还存在那些侵害未成年人合法权益的现象(三例),那我们应该怎么做?
三、课堂展示部分:
1、分组展示自主学习部分,教师点评学生的基础知识掌握情况。
2、学生合作研讨完成后,把研讨成果分组进行展示,师生共同点评。
四、总结归纳拓展提升
阅读教材107页的情景材料,回答后面的问题。
五、达标检测
1、现在,一些家长主顾眼前利益,直接让孩子们“弃学从商、从工”,这些家长没有履行好对子女们的()。
A、家庭保护B、社会保护C、学校保护D、司法保护
2、根据法律规定,有些娱乐性场所是禁止未成年人进入的,如录像厅、夜总会、网吧等。
这一规定()。
A、体现了对未成年人的社会保护
B、体现了对未成年人的家庭保护
C、损害了营业性场所的合法权益
D、不利于未成年人的健康发展
3、下列行为属于对未成年人实施学校保护的是()。
A、法律不公开审理未成年人违法犯罪案件
B、老师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耐心辅导
C、博物馆对未成年人优惠开放
D、家长禁止未成年子女吸烟
4、一营业性网吧因为经常允许未成年人上网,被有关部门查处。
这是因为违反了()。
A、未成年人保护法B、义务教育法C、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D、刑法
5、学生王某经常迷恋上网,有时甚至几天都不回家,把学业也荒废了。
老师批评他,他却说:
“我一不违法,二不犯罪,而且在网上还能学习,谁也管不着。
”下面对这一事件认识正确的是()
A.王某上网是个人私事,老师不应干涉
B.网络传播许多不健康的东西,学生不能上网
C.适龄少年、儿童必须依法完成规定年限的义务教育,老师的批评是正确的
D.受教育是王某的权利,王某可以放弃,老师不应干涉
1.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法制 教案 走进 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