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年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三文档第2单元 5 杜甫诗三首 Word版含答案Word文档格式.docx
- 文档编号:15819303
- 上传时间:2022-11-16
- 格式:DOCX
- 页数:11
- 大小:222.41KB
学年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三文档第2单元 5 杜甫诗三首 Word版含答案Word文档格式.docx
《学年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三文档第2单元 5 杜甫诗三首 Word版含答案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年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三文档第2单元 5 杜甫诗三首 Word版含答案Word文档格式.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和”,以其深刻的内涵与博大的包容,化育着人类,散发出迷人的馨香,旷远而持久,神圣且宝贵。
1.将相和
战国时期,赵国文有相如,武有廉颇,两人“和”在一起,使秦不敢加兵于赵。
设想,如果没有相如的宽容,没有廉颇的负荆请罪,那么赵国早已成为秦国疆土。
是“和”使赵国在那个充满硝烟的时代生存得更久。
2.求同存异
万隆会议上,周恩来提出了“求同存异”的观点,提倡以和为贵,终于使会议圆满结束。
在国际风云变幻的形势中,国与国之间的矛盾此起彼伏,“以和为贵”的观点显得何其重要。
背诵——相关名言警句
看不见的和谐比看得见的和谐更美。
——赫拉克利特
礼之用,和为贵。
——《论语·
学而》
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子路》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孟子》
美的真谛应该是和谐。
这种和谐体现在人身上,就造就了人的美;
表现在物上,就造就了物的美;
融汇在环境中,就造就了环境的美。
——冰心
[知识·
梳理]
第1步读准字音——千言万语总关音
萧森( ) 暮砧( ) 青冢( )
环珮( )琵琶( )( )猿啸( )
渚清( )潦倒( )
【答案】 xiāo zhēn zhǒnɡ pè
i pí
pa xià
o zhǔ liá
o
第2步一词多义——看我七十二变
(1)去
(2)病
(3)急
第3步词类活用——词性变异含义迥
(1)艰难苦恨繁霜鬓(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增多
(2)无边落木萧萧下(方位名词用作动词)落下
(3)玉露凋伤枫树林(动词的使动用法)使……凋落衰败
(4)丛菊两开他日泪(名词用作动词)流泪
(5)环珮空归夜月魂(动词的使动用法)使……归来
第4步古今异义——词语的昨天和今天
(1)艰难苦恨繁霜鬓
古义:
兼指国运和自身命运。
今义:
艰苦困难。
(2)百年多病独登台
借指晚年。
很多年,一辈子,终身。
(3)万里悲秋常作客
指远离故乡。
指路程遥远。
(4)画图省识春风面
图画。
画图画。
[常识·
速览]
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
杜甫(712-770),字子美,祖籍湖北襄阳,迁居巩县(今河南巩义),在长安时曾住在城南少陵附近,自称少陵野老,世称杜少陵。
曾官至检校尚书工部员外郎,世称“杜工部”。
杜甫生活在唐朝由盛转衰之际,备受颠沛流离之苦,在穷困潦倒中终其一生,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
著有《杜工部集》,代表作有“三吏”(《石壕吏》《潼关吏》《新安吏》)、“三别”(《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
其作品被称为“诗史”,世人称他为“诗圣”。
唐代宗永泰元年(765)四月,剑南节度使严武病逝,杜甫在成都失去依靠,这促使他决计买舟东下。
766年春天,杜甫携家眷来到夔州暂居。
在夔州居住的两年时间里,杜甫写下了四百多首诗。
本课所选的三首律诗,都写于这个时期。
《秋兴八首》是唐代宗大历元年(766)杜甫流寓夔州时所作的一组七言律诗,借秋天的景色感物抒怀,故曰“秋兴”。
这一组诗历来被公认为是杜甫抒情诗中艺术成就最高的诗。
杜甫自唐肃宗乾元二年(759)弃官,至766年已历七载,战乱频仍,国无宁日,人无定所,当秋风萧瑟之时,不免触景生情,感发诗兴。
八首诗是一个完整的乐章,主题是“故国之思”,诗中所写个人的悲哀也关乎国难。
《咏怀古迹》也是一组七言律诗,和《秋兴八首》同作于唐代宗大历元年(766)秋,是杜甫在夔州和自夔州赴江陵途中陆续写成的。
夔州和三峡一带本来就有宋玉、王昭君、刘备、诸葛亮、庾信等人留下的古迹,杜甫借吟咏这些古迹,追思历史人物,同时也抒发了自己一生漂泊,功业无成的感慨。
《登高》一诗作于唐代宗大历二年(767)秋天的重阳节。
当时诗人病卧夔州,身体的病痛、生活的艰辛、时局的动荡、兵乱的不断,使得诗人备受摧残。
这一年的重阳节,杜甫约他的一个远亲吴郎来饮酒,不想吴郎因事没有来。
杜甫感慨万千,独自登高,写下了这首即景伤怀的七言律诗。
律 诗
唐人把当时新出现的格律诗称为近体诗,律诗是近体诗的一种,格律严密,故名“律诗”。
律诗起源于南北朝,成熟于唐初。
共八句,分五言、七言两体,简称五律、七律。
律诗中,凡两句相配,称为一“联”。
五律、七律的第一联(第一、二句)称“首联”,之后依次称“颔联”“颈联”“尾联”。
中间两联要求对仗。
二、四、六、八句尾要押韵,通常押平声韵。
[整体·
感知]
1.《秋兴八首(其一)》
这首诗通过对巫山巫峡秋色秋声的形象描绘,烘托出阴沉萧森、动荡不安的环境气氛,令人感到秋色秋声扑面惊心,抒发了诗人忧国伤时之情和孤独抑郁之感。
2.《咏怀古迹(其三)》
这首诗在叙述王昭君怨恨的同时,也反映了诗人的怨恨。
全诗的抒情是通过塑造王昭君的动人形象来实现的,诗人借王昭君之事抒写自己的悲愤之情。
3.《登高》
诗人通过重阳登高的所见、所闻、所感,描绘了江边深远空旷的秋景,抒发了潦倒一生、年老多病、流落异乡的身世之感。
[文脉·
①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
【答案】 ①自伤漂泊,忧国思乡 ②咏叹昭君,抒写抱负
③忧国忧民,伤时叹己
[文本·
层析]
一、阅读《秋兴八首(其一)》,回答下面的问题。
1.如何理解“秋天”和“大江”在诗中的作用?
【答案】 “秋天”和“大江”是杜甫诗中常见的意象。
诗人用一派铺天盖地的秋色将渭原秦川与巴山蜀水联结起来,寄托自己的故园之思;
又用滔滔不尽的大江把今昔异代联系起来,寄寓自己的抚今追昔之感。
2.这首诗的主旨句是哪一联?
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试分析。
【答案】 颈联。
①“丛菊两开他日泪”点出诗人滞留夔州已有两年,眼看菊花两度开放,幽思不已,泪如泉涌,足见心情的哀伤;
②“孤舟一系故园心”说明作者漂泊在外,有家难归。
寄身孤舟,故园之思,一心长系。
“孤舟”成为作者漂泊流浪的意象,其情令人怆然。
这一联表达了作者羁留的悲苦及对故乡的思念之情,所抒之情为本诗主旨所在。
二、阅读《咏怀古迹(其三)》,回答下面的问题。
3.首联描写的内容是什么?
试分析“赴”字的表达效果。
【答案】 首联着重写孕育了昭君这样的奇女子的地方的自然环境,一个“赴”字凸显了三峡和荆门山势若奔腾的雄奇姿势。
4.《咏怀古迹(其三)》的中间两联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
请结合诗歌进行分析。
【答案】 中间两联主要运用了对比和反衬的手法。
这里有去与留的对比:
离开了不该离开的故国,留在了不该留在的荒漠。
生与死的对比:
生时可以“识”却没能“识”,死了身体不能归,魂魄却归来。
通过这些对比,反衬出昭君出塞的悲惨命运。
三、阅读《登高》,回答下面的问题。
5.有人评论“无边”“不尽”用得好,请你简要阐述一下理由。
【答案】 诗人仰望无边无际、萧萧而下的树叶,俯视奔流不息、滚滚而来的江水,在写景的同时,深沉地抒发了自己的情怀。
“无边”“不尽”,使“萧萧”“滚滚”更加形象化,不仅使人联想到落木窸窣之声,长江汹涌之状,也无形地传达了韶光易逝、壮志难酬的感慨。
6.《登高》一诗前两联写景,后两联抒情,试分析这首诗是如何情景交融的。
【答案】 前两联写登高闻见之景,后两联抒登高感触之情。
由情选景,寓情于景,浑然一体,充分表达了诗人长年漂泊、忧国伤时、老病孤愁的复杂感情。
前后四句落笔的角度虽然不同,但都围绕着诗的中心——“悲秋”。
全诗通过“望中所见,意中所触”,描绘了江边的深秋景色,抒发了诗人感事怀乡的悲郁情怀。
[话题·
互动]
《登高》一诗从萧瑟的景物和深远的意境中,我们可以体会出诗人壮志难酬的感慨之情和悲凉心境。
而诗人忧国忧时的形象也跃然纸上。
你认为造成诗人愁苦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学生甲:
是个人命运的艰难。
颠沛流离、坎坷苦难伴随着诗人的一生。
如今他已年过半百,疾病缠身;
好友相继辞世,剩下诗人孑然一身;
他时日无多,仍流落异乡。
这一切都令诗人愁苦不已。
学生乙:
是国难,是连年的战乱。
诗人心忧国家和人民,想为国出力,平定战乱,但自己已经年老多病,无力回天。
空有忧国忧民之心,却壮志难酬,让他心急如焚,因此白发丛生,两鬓如霜。
我的观点:
【参考答案】 是诗人心忧天下的高尚情怀。
古代许多知识分子以“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为处世准则,诗人却无论“穷”“达”,都心怀苍生黎民。
[写法·
借鉴]
1.写作特色
含蓄而有韵味的情景交融
定义:
指文艺作品中环境的描写、气氛的渲染跟人物思想感情的抒发结合得很紧密。
情景交融包括寓情于景和借景抒情。
作用:
(1)藏情于景,一切都通过逼真的画面来表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学年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三文档第2单元 杜甫诗三首 Word版含答案 学年 高中语文 人教版 必修 文档 单元 杜甫 诗三首 Word 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