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下册 白杨礼赞教案5 苏教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 文档编号:15816539
- 上传时间:2022-11-16
- 格式:DOCX
- 页数:10
- 大小:23.50KB
七年级语文下册 白杨礼赞教案5 苏教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七年级语文下册 白杨礼赞教案5 苏教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七年级语文下册 白杨礼赞教案5 苏教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八(9、15)
教学后记:
《白杨礼赞》教学设想
语文课堂是个丰富多彩的小世界,不管是教师还是学生都能从中获得知识、快乐和陶冶——这是一种享受。
要达到这个境界,撇开其他方面因素不说,单就教材分析和课堂控制来讲,我认为至少应做到以下三点:
1、教材分析应做到“伤其十指,不如断其一指”。
提纲挈领,纲举目张。
2、课堂上学生是主体,教师只能起引导、点拨的作用,要让学生动起来。
3、教师要充分运用知识和智慧,设计巧妙的授课路线,既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又能很好地控制课堂。
《白杨礼赞》是省编语文教材八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的第二篇文章。
本单元的要求是了解散文中抒情和议论的特点及其作用,初步学会应用这两种表达方式,提高写作能力。
初中语文教学大纲要求,初中阶段,学生学习现代文除“能领会词语在语言环境中的含义和作用,理解思想内容和文章思路”外,还应“具有一定的语言感受能力”和初步具有欣赏文学作品的能力。
《白杨礼赞》这篇散文以赞美白杨树的“不平凡”为抒情线索,运用象征手法,托物言志,歌颂了整个中华民族奋发向上的精神,同时严厉斥责了一些贱视民众的顽固分子。
爱憎分明,感情炽烈,有着一种特殊的艺术魅力。
尤其是它那质朴的语言,新颖巧妙的构思,成功地运用象征、比喻、排比等手法,更是令人赞叹。
据此,我对《白杨礼赞》作了如下教学思路设计。
一、
确文章主旨(中心)、主要内容与写作思路
《白杨礼赞》是运用象征手法来赞美北方农民及在民族解放斗争中不可缺少的那种质朴、坚强,力求上进的精神。
全文以赞美白杨树的“不平凡”为抒情线索,共九个自然段,写了三个方面内容,即生长环境不平凡、外部形态不平凡、內在气质不平凡。
二、具体导引步骤
第一步 教师提问:
同学们有没有见过白杨树?
学生的回答不外乎两种:
见过或没见过。
若学生中有说见过的,即请他说说白杨树是什么样子,很自然地就过渡到课文第五段对白杨树外形描写的学习;
若学生都说没见过,教师可因势带入:
那我们今天就来看看茅盾先生笔下的白杨树是什么样的,也可以巧妙地切入对白杨树外形的分析。
第二步 分析完白杨树的外形之后,教师可提问:
这样的白杨树会生长在什么地方(环境中)呢?
自然地过渡到课文第二段对白杨树生长环境描写的学习,抓住重点,体会白杨树生长环境的不平凡。
第三步 在分析完白杨树的生长环境后,教师提问:
假如你当时坐车经过黄土高原,看到一排或三五株白杨树,会有什么感想?
学生回答后,教师可引导:
那我们就一起来看看茅盾先生当时有怎样的感想,过渡到对文章第七、八段写白杨树内在气质不平凡的学习,从而明确文章的中心、作者的写作目的,即作者写白杨树、赞美白杨树是为了赞美象白杨树那样的人和精神。
这样,课文基本就分析完了,其他零星内容可在课后作业中体现。
如此,既能做到纲举目张,思路清晰,轻松授课,轻松学习,又能有效地节省时间,给学生以更多的自由学习的空间。
三、教学方法及教学手段的运用
这是一篇抒情散文,根据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和重难点,我准备采用创设情景、指导朗读、品析语言等方法进行教学。
列宁曾十分强调情感对人的认识和逻辑思维的调节作用,他说:
“没有人的情感,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人对真理的追求。
”由此可见,情感与知识的双向交流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
所以在教学中,我力求酝酿出一种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情感与情绪。
如上课时,采用多媒体课件播放西北高原雄壮的画面,播放白杨树傲然挺立的雄姿,配乐朗读,运用直观形象的板书等等,以此促进学生的理解,使之进入情境。
当然,“文学的本质是始于感情而终于感情的。
文学家把自己的情感表达出来,他的目的——不管是有意识还是无意识的——总是要在读者的心目中引起同样的感情作用的”。
因此教读这篇文章,除了创设情景外,还要通过指导朗读,把无声的文字变成有声的语言生动地再现作者的思想感情,使文章如出己之口,如出己之心,使文章所描写的景和物、人和事,所倾吐的情和意,所阐发的哲理,叩击学生的心灵,引起共鸣。
《白杨礼赞》一文构思巧妙,感情浓郁,要让学生体会文中所抒发的赞美之情,光靠读还不够,还要引导学生品析语言,品析文中反复句从“那”到“这”的变化,品析排比反问句逐层扩展的象征意蕴(可以用替换的方法,换成陈述句加以体会)。
还要品析“扑入”、“主宰”等传神的词语。
四、学法的点拨与指导
朗读教学是一种口头表达能力的训练,它与其他能力的培养相辅相成。
对课文内容理解的透彻,朗读才能传情达意;
对课文思想感情把握得有分寸,朗读才会有正确的语音、
语速、音量;
对课文的词句熟悉,朗读才会有准确的发音、停顿、重音。
朗读又是学习语文的传统方法,也是审美传情的极好手段。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
实施朗读训练。
1、
把握基调
把握基调对理解作者的思想和感情具有很重要的作用,所以要想读出文章的内蕴情感,必须把握文章的朗读基调,引导学生以作者之心感受热情赞美的感情基调。
2、
读出感受
本文的朗读基调确定以后,还要仔细揣摩文章的思想、作者的情感,并由此获得自己的真切感受。
有了一定的感受,再去朗读,通过有声语言表现出自己的感受来,便会进一步增强对文章的理解。
3、
读出节奏
文章的节奏,包括语句的停顿、语速的快慢和重音的体现等,通过节奏的训练让学生更好地体会文章的语言美。
在训练中,我先把停顿、语速和重音的一般规律告诉学生,让他们学会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本领。
对某些特殊句式,如三个反复句,一组排比反问句,则先让学生讨论其读法,再去揣摩感受,怎样读才最能够体现出文章的感情。
五、教学过程设计(见教案)
第一课时
1、了解相关背景。
2、理解本文象征手法的运用。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教师导人
(播放歌曲《小白杨》。
)这首歌曾唱遍了大江南北,它歌颂的仅仅是一棵小小的白杨树吗?
我们的文学家也曾高声礼赞过白杨树,它们在手法上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今天,让我们一起研读散文《白杨礼赞》。
2、简介作者
(1)让学生起来介绍。
(2)明确:
(出示课件1)
茅盾,小说家,原名沈德鸿,字雁冰,出生在浙江桐乡。
代表作有长篇小说《子夜》,短篇小说《春蚕》《林家铺子》等等。
要求:
记住作者。
二、自主学习
师:
本文的题目《白杨礼赞》,“礼”是敬礼、致敬,“赞”是赞美,题目的意思是对白杨树的致敬和赞美。
下面放声朗读课文,用笔标注关键词语,以此体会作者为何要赞美白杨树。
并做以下题目。
(出示课件或小黑板2。
)
1、画出并掌握课文中的生字词,画出你认为好的句子。
2、读完课文后,小组交流。
交流句式为:
我读出了一株的白杨树,它表现在。
3、作者是从哪些方面赞美白杨树的?
4、作者为什么要写白杨树的生存环境——西北高原?
5、为什么要刻画白杨树的具体形象?
6、为什么要用几个排比、反问句写白杨树的象征意义?
7、为什么篇末写楠木?
8、就自己的理解,谈一下象征手法的作用。
9、找出自学中的疑难问题及你认为教材中存在的问题。
三、合作学习
1、先以小组为单位相互解答疑难问题。
2、在班上讨论研究小组解决不了的问题。
四、反馈交流
1、解释下列词语,并给加点字注音。
大毡子开垦外壳锤炼倦怠潜滋暗长旁逸斜出婆娑
(要求:
让一学生起来读,如果有读不正确的,找其他同学纠正。
无边无垠(yí
n)坦荡如砥(dǐ)恹恹欲睡(yānyān)
虬枝(qiú
)婆娑(suō)秀颀(qí
2、能从整体上把握即可。
3、作者是从那些方面赞美白杨树的?
明确:
(景美、形美、神美。
)
教师明确:
(生存环境的写作目的有两个:
一是烘托白杨树傲然挺立的形象;
二是暗写陕甘宁边区抗日根据地,为后文揭示象征意义,表达主题思想作铺垫。
(刻画白杨树的形象紧扣力争上游、倔强挺立,为后文揭示其象征意义作铺垫。
(4个排比句,由外向内,层层深入,气势恢弘,点明白杨树的象征意义。
(与白杨树进行对比,一方面,对贱视民众、顽固倒退的人表示愤慨之情;
另一方面,以高昂的语调赞美白杨树。
8、就自己的理解,谈一下象征手法的作用。
(象征的作用,一是把作者要说而不愿直说的内容“托义于物”,以增强文章的表现力,二是帮助作者把想说而不能说的话,巧妙地传达给读者。
(学生说出一点即可。
9、研读赏析第7段。
(1)学生读课文,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完成下列题目。
(出示课件3。
①白杨的“神美”可以用本段的哪几个词来概括?
②为什么本段开头说白杨树算不得树中的好女子?
③本段作者由树写到人,赞美了什么人?
作者为什么会由树写到人?
白杨树象征了什么?
④本段的四个排比句问法有什么变化?
意思是怎样加深的?
⑤背诵本段。
(2)小组代表交流发言。
(①伟岸、正直、朴质、严肃、挺拔、坚强不屈。
②欲扬先抑。
③北方农民、抗日军民以及敌后抗日军民的精神和意志。
在特定的历史背景下,白杨树身上能折射出北方抗日军民的精神和意志。
换句话说,在特定的历史背景下,作者赋予了白杨树以不平凡的象征意义。
白杨树象征了北方的农民,也象征了民族解放斗争中所不可缺的朴质、坚强、力求上进的精神。
④“只觉得——不想到——竟一点也不联想到——又不更远一点想到”四个反问句由外向内,层层深入。
⑤指导背诵。
五、梳理巩固
学生谈收获及还没解决的问题。
(不必面面俱到,也不必只限于一个方面,只要学生能说出某些方面就应给予肯定。
六、拓展训练
(如果有时间可在课堂上进行,如无时间可不进行。
做《同步导学》中“阅读理解”的第一部分。
七、布置作业
做《同步导学》中的“阅读理解”部分。
板书设计
茅盾
象征、排比、反问
景美----------形美-------神美
赞美白杨树的不平凡
第二课时
1、复习作者、时代背景;
粗读,理清全文脉络;
2、研读课文,归纳主题和写作特点。
一、复习导入
屏幕投放“象征”:
象征是文学创作的一种表现手法,它借助某一具体事物来表现某种抽象的概念、思想或感情。
它的特点是利用象征物与被象征物之间的某种类似,使被象征物的某一特点(内容)得到含蓄而形象的表现,象征手法是“托义于物”,也就是“借此言彼”。
二、理清脉络
1、要求学生轻声读课文,边读边思考,并做好下面的填空练习。
文章一开始就赞美白杨树的不平凡,接下来并不说明道理,而在第2自然段写景色,交代了白杨树生长的自然环境。
第4自然段承上启下,又回到了对白杨树的赞美。
第5、6自然段描绘了白杨树的和,突出了它的不平凡。
第7自然段把白杨树象征为,点明了主题。
最后,第9自然段以斥责,赞美白杨树收尾。
2、学生作业后,教师点拨:
以上的练习,反映了作者写这篇文章的基本思路。
按照这条思路,本文可以分成五段:
第一段(第1自然段),直抒对白杨树的崇敬、赞美之情。
第二段(第2—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七年级语文下册 白杨礼赞教案5 苏教版 年级 语文 下册 白杨 礼赞 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