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较文学读书笔记Word格式.docx
- 文档编号:15807088
- 上传时间:2022-11-16
- 格式:DOCX
- 页数:16
- 大小:40.85KB
比较文学读书笔记Word格式.docx
《比较文学读书笔记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比较文学读书笔记Word格式.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我本来就对比较文学这个学科没什么好感(对其它带有“比较”二字的学科也一样),真不知道比较来比较去最终能得出什么实质性的东西来。
本来“比较”作为一种研究方法是好的,但现在好像都为比较而比较了,还成了一门显学。
国内的比较文学研究很浮躁,绕来绕去,都没有抓住重点和实质。
好在我们的朱老师的讲课极为生动,虽然《比较文学》本身是比较枯燥,但老师总会引申到我们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最后回过头再来讲解课本内容。
于是,先前对《比较文学》比较消极的想法,慢慢的就殆尽了。
那么,我先说下我学到的关于《比较文学》。
所谓比较文学呢,就是对两种或两种以上民族文学之间相互作用的过程,以及文学与其他艺术门类和其他意识形态的相互关系的比较研究的文艺学分支。
它包括影响研究、平行研究和跨学科研究。
作为一门学科,它兴起于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
比较文学一词最早出现于法国学者诺埃尔和拉普拉斯合编的《比较文学教程》(1816)中,但该著作未涉及它的方法与理论。
使这一术语得以流行的,是法国文学批评家、巴黎大学教授维尔曼。
1827年他在讲授中世纪和18世纪法国文学课时,曾几次使用“比较文学”和“比较分析”等术语,两年以后他将题名为《18世纪法国文学综览》的讲稿出版。
1865年后,“比较文学”作为专门术
语而被普遍接受。
那么学习《比较文学》的实际意义在哪里?
大学学习,归根结底是要为日后的人生服务的。
简而言之,之后的工作能不能用到《比较文学》这是我所关心和了解的方面。
中文系里的专业,现在找工作最不容易找的是古典文献、古代文学,但是古典文献又是中文系里研究最实在的、最成熟的,只是研究的人太多吧?
在实在的这一点上,现当代文学自然没法去比。
不过,人们批评古典文献一般是从“创新”上去批评,说古典文献没有“灵性”没有“思想”,只是故纸堆。
最近几年,研究古代文学的人里边也有一些乱整的成份了,比如,解读“轻解罗裳独上兰舟”是什么什么稀奇古怪的“解裳”、超现代的床,解读“蜡矩成灰泪始干”和金瓶梅差不多了,等等,都是信口雌黄,“灵性”飞扬了,这也不好。
总之,不成熟的学科,“钻空子”容易些。
成熟的学科,“进步”缓慢些。
不过,客观地说,不成熟的学科总得快一点成熟才是,成熟的学科也要锦上添花才行。
许多东西,不同专业之间,没有办法拿来彼此比较,张三不能跟李四比,李四不能跟王五比,张三是博士不一定比王五是硕士好多少,李四写了十篇文章不一定比张三只写了一篇文章强,李四发表的“权威核心”是个不成熟的学科不比张三发表的“一般刊物”强,不同学科之间,确实很难去相互比较,就研究者个体来说是这样。
但是,就学科整体来说,还是能够进行比较的,一比较就看出来拿个是不成熟学科哪个是成熟学科了。
我个人是推崇“比较”二字的,世界上的任何事物都是因为比较而“存在”。
只是,问题是,“比较”的前提是学术的积淀、知识的积累,没有跨学科的、十年二十年的、冷板凳的积淀、积累就不要去做跨学科的“比较”研究!
学术,不是靠忽悠人就能行的。
学术也不能靠韦小宝那样的灵活就能行的,从读大学到评上了教授、博导一直都没有读几本书的人也不少,这才是问题所在。
不管你是韦小宝不是韦
小宝,都得有冷板凳的读书的经历、积淀、积累才行。
我个人是不会去批评“比较”的。
但是,“比较”的前提是学术积累,没有一定的学术积累就不要去“临时”地造出个学术的原子弹来!
临时的拼凑,拿个名词术语吓唬人,没有学习经历、知识学术的积累就忙着去创造希奇古怪的“前沿学术”,这才是问题的症结,这是学术欺骗,这是“生意人”的所谓的“学术”,不是真正的学术——这部分坏东西,已经严重地影响了好东西,这也是当代中国人的可悲之处。
比较文学不成熟,与“比较”二字不成熟无关。
所以,我总结了《比较文学》的学习,必然要走学术研究的道路。
我们一学期所学的涉及太过皮毛,很难用严密的“比较”角度就分析某物某物。
但是,我们至少了解到了《比较文学》这门课,也了解了其学习方法。
那么热爱它,就会审视它,就会继续研究它。
【篇二:
《谈文学》读书笔记】
序
学文学第一件要事是多玩索名家作品,其次是自己多练习写作,如此才能亲自尝出甘苦,逐渐养成一种纯正的趣味,学得一副文学家体验人情物态的眼光和同情。
到了这步,文学的修养就大体算成功了。
文学与人生
文学是以语言文字为媒介的艺术。
它与其他的艺术形式有共同性:
作者对于人生世相都必有一种独到的新鲜的观感,而这种观感都必有一种独到的新鲜的表现;
这观感与表现即内容与形式,必须打成一片,融合无间,成为一种有生命的和谐的整体,能使观者由玩索而生欣喜。
文学有用无用?
文学起于实用,要把自己所知所感的说给旁人知道;
但是它超过实用,要找好的话说,要把话说得好,使旁人在话的内容和形式上同时得到愉快。
文化可以说大半是语言文字的产品。
有了语言文字,许多崇高的思想,许多微妙的情境,许多可歌可泣的事迹才能流传广播,由一个心灵出发,去感动无数心灵,去启发无数心灵的创造。
这感动和启发的力量大小与久暂,就看语言文字运用得好坏。
孔子说:
“言之无文,行之不远。
”换言之,言之有文,行亦深远。
千年之前的人物事迹活现在我们眼前,千年之前的思想能与之碰撞,都要仰仗文学的功劳。
健全的人生理想是人性的多方面的谐和的发展,没有残废也没有臃肿。
譬如草木,在风调雨顺的环境之下,它的一般生机总是欣欣向荣,长得枝条茂畅,花叶扶疏。
情感思想便是人的生机,生来就需要宣泄生长,发芽开花。
有情感思想而不能表现,生机便遭窒塞残损,好比一株发育不完全而呈病态的花草。
文艺是情感思想的表现,也就是生机的发展,所以要完全实现人生,离开文艺决不成。
表现在人生中不是奢侈而是需要,有表现才能有生展,文艺表现情感思想,同时也就滋养情感思想使它生展。
凡是文艺都是根据现实世界而铸成另一超现实的意象世界,所以它一方面是现实人生的返照,一方面也是现实人生的超脱。
所以,文艺是有“怡情养性”的功效的。
而性情在怡养的状态中,它必定是健旺的、生发的、快乐的。
在让性情怡养在文艺的甘泉时,我们霎时间脱去尘劳,得到精神的解放,心灵如鱼得水地徜徉自乐。
文艺到了最高的境界,从理智方面说,对于人生世相必有深广的观照与彻底的了解;
从情感方面说,对于人世悲欢好丑必有平等的真挚的同情,冲突化除后的谐和,不沾小我利害的超脱,高等的幽默与高度的严肃,成为相反者之同一。
伯格森说世界时时刻刻在创化中,这好比一个无始无终的河流,孔子所看到的“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希腊哲人所看到的“濯足清流,抽足再入,已非前水”,所以时时刻刻有它的无穷的兴趣。
抓住某一时刻的新鲜景象与兴趣而给以永恒的表现,这是文艺。
一个对于文艺有修养的人决不感觉到世界的干枯或人生的苦闷。
他自己有表现的能力固然很好,纵然不能,他也有一双慧眼看世界,整个世界的动态便成为他的诗,他的图画,他的戏剧,让他的性情在其中“怡养”。
从事于文艺的人不一定都能达到这个境界,但是它究竟不失为一个崇高的理想,值得追求。
这便是文学之于人生的意义和价值所在。
【补充p29:
从一方面看,文艺对于人生必有彻底的了解与同情,把这了解与同情渗透到读者的心里,使他们避免狭陋与自私所必有的恶果;
同时,它让心灵得到自由活动,情感得到健康的宣泄和怡养,精神得到完美的寄托场所,超脱现实世界所难免的秽浊而徜徉于纯洁高尚的意象世界,知道人生永远有更值得努力追求的东西在前面。
】
资禀与修养
拉丁文中有一句名言:
“诗人是天生的不是造作的。
”然而文学的门本是大开的。
资禀是与生俱来的良知良能,只有程度上的等差,没有绝对的分别,有人多得一点,有人少得一点。
文学是用语言文字表现思想情感的艺术,一个人只要有思想感情,只要能运用语言文字,也就具有创作文学所必须的资禀。
不过资禀有高有低,每个人成为文学家的可能性和在文学上的成就也就有大有小。
要每个人都成为第一流文学家,这不但是不可能,而且也大可不必;
要每个人都能欣赏文学,都能运用语言文字表现思想感情,这不但是很好的理想,而且是可以实现和应该实现的理想。
天生的资禀只是潜能,要潜能成为事实,不能不借人力造作。
天生的是资禀,造作的是修养;
资禀是潜能,是种子;
修养使潜能实现,使种子发芽成树,开花结实。
资禀不是我们自己力量所能控制的,修养却全靠自家的努力。
一个人纵然生来就有文学的特优资禀,如果他不下功夫修养,他必定是苗而不秀,华而不实。
在文学方面,修养包含极广,举其大要,约有三端:
第一是人品的修养。
言为心声,文如其人。
思想情感为文艺的渊源,性情品格又为思想情感的型范,思想情感真纯则文艺华实相称,性情品格深厚则思想感情亦真纯。
培养文品在基础上下功夫就必须培养人品。
一个文学家必须有真挚的性情和高远的胸襟,但是每个人的性情中可以特有一种天地,每个人的胸襟中可以特有一副丘壑,不必强同而且也决不能强同。
其次是一般学识经验的修养。
这可以分两层说。
一是读书。
读书的功用在储知蓄理,扩充眼界,改变气质。
读的范围愈广,知识愈丰富,审辩愈精当,胸襟也愈恢阔。
读时第一要精选,第二要持恒,第三要有哲学的高瞻远瞩,科学的客观剖析。
其次是实地观察体验。
游历名山大川,一则增长阅历,一则吸纳自然界瑰奇壮丽之气与幽深玄渺之趣。
观察体验的功用不仅在此,还在洞达人情物理。
观察得愈正确,体验得愈深刻,你对人性的了解也愈深广,你的作品自然愈有真实性。
第三是文学本身的修养。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文学的器具是语言文字。
我们第一须认识语言文字,其次须有运用语言文字的技巧。
文学要用平常的语言文字产生不平常的效果。
因此,文学家对于语言文字的了解必须比一般人都较精确,然后可以运用自如。
他必须懂得字的形声义,字的组织以及音义与组织对于读者所生的影响。
这要包含语文学、逻辑学、文法、美学和心理学各科知识。
运用语言文字的技巧一半根据对于语言文字的认识,一般也靠虚心模仿前人的范作。
文艺必止于创造,却必始于模仿,模仿就是学习。
最简捷的办法是精选模范文百篇左右,细心研究每篇的命意布局分段造句和用字,务求透懂,不放过一字一句,然后把它熟读成诵,玩味其中声音节奏与神理气韵,使它不但沉到心灵里去,还须沉到筋肉里去。
这一步做到了,再拿这些模范来模仿,模仿可以由有意的渐变为无意的。
习惯就成了自然。
入手不妨尝试各种不同的风格,再在最合宜于自己的风格上多下功夫,然后融合各家风格的长处,成就一种自己独创的风格。
从前做古文的人大半经过这种训练,依我看想,做语体文也不能有一个更好的学习方法。
【文学的修养不单是语言文字,最好还能了解它周边的知识。
譬如马丁路德金的演讲词《ihaveadream》,它在声音节奏上顺畅通达,前后句子、层次的衔接如潮水汹涌,一浪高过一浪,语言文字富有画面感,传递的内容道出了人们的心声,这一切都成就了它强大的感染力,俘获了人心。
这篇成功的演讲词,如果深究就不能单从语文学入手,还需结合逻辑学、文法、心理学等方面的知识。
文学的趣味
文学作品在艺术价值上有高低的分别,鉴别出这高低而特有所好,特有所恶,这就是普通所谓趣味。
辨别一种作品的趣味就是评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比较文学 读书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