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厘米分米米》教案冀教版Word文件下载.docx
- 文档编号:15790259
- 上传时间:2022-11-16
- 格式:DOCX
- 页数:10
- 大小:21.93KB
二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厘米分米米》教案冀教版Word文件下载.docx
《二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厘米分米米》教案冀教版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二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厘米分米米》教案冀教版Word文件下载.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6、认识长度单位:
厘米。
(1)引导学生观察直尺。
(2)引导学生认识长度单位:
厘米(cm)
引导帮助学生建立1厘米的空间观念。
(3)引导学生学习用厘米作单位进行测量的方法,并测量物品的长度。
①测量橡皮的长度。
掌握测量的方法。
②测量新铅笔的长度,学会估计、测量,进一步建立1厘米的空间观念。
三、综合实践拓展应用
1、小组合作,完成练一练第2题自选几种学习用品,先估计,再测量,把结果都填在统计表中。
2、“个人特别小档案”活动。
从生活实践引入,沟通数学与相识生活的练习,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欲望。
让学生经历估计——验证——交流——归纳的全过程,培养学生估测意识,提高学生参与数学学习的积极性。
在交流过程中引导学生归纳出测量的方法。
让学生经历用身边的物品做工具(单位)去测量另一物品长度的过程。
亲自参与测量活动,通过汇报交流,促使学生体会到统一单位的必要性。
让学生经历用不同方式和工具测量物体长度的过程,理解测量方法多样化,提高操作能力。
教师一步一步地引导学生操作、思考、交流、研讨、汇报,激发学生参与测量活动的兴趣,始终保持积极主动地参与测量、思考、汇报、交流等活动。
让学生始终经历反复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
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主动探究解决问题的策略。
感受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
通过不同的体验活动,让学生了解直尺,认识厘米,体会厘米的含义。
测量、划线、用手比划、举出实例等不同的形式和手段,帮助学生建立1厘米的空间观念。
在应用厘米做单位测量物体长度的活动中,进一步体验测量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让学生尝试估计,学会测量。
让学生应用所学知识,与同伴共同解决有价值的问题,既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在小组中取长补短,进一步尝试估测和学会测量,而且充分体验与同学合作解决测量问题,感受成功的喜悦。
学习测量,感受测量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让测量延伸到课外。
教师谈话:
(教师拿出一支铅笔和一支蜡笔)要知道这支铅笔的长度,我们怎么办?
要知道这支腊笔的长度我们怎么办?
要知道课桌有多高,又可以怎么办?
分别引导学生回答。
教师归纳,揭示课题
我们都要进行测量。
本学期第一节数学课我们就学习测量。
教师拿出一支铅笔和一支蜡笔,请同学们先估计一下这支铅笔的长度大约等于几根蜡笔的长度?
学生估计后发言。
要知道估计的是否准确,就要测量。
下面就请你拿出一根铅笔和蜡笔来量一量,看你估计得准不准。
学生试量后交流。
(可能出现不同的量法)
首先教师通过谈话过渡引出用身边的物品作工具,同桌合作,测量课桌面的长度。
教师提示参与活动的方法:
先估计课桌面的长度有几个测量物体那么长,然后再测量,
预设交流测量方法和结果:
①用铅笔来量的课桌的长度,有4根铅笔那么长;
②用文具盒量的课桌的长度,有3个文具盒那么长;
③我们是用拃量的,大约有6拃。
教师谈话和学生一起思考、感悟为什么同是一样的课桌测量的结果会不一样。
引导学生思考得出:
用文具盒量,用铅笔量,还有用拃量;
┅┅测量的工具不一样,所以测量结果不同。
教师引导:
要是我们测量的课桌的长度结果一样,我们必须用同样的一种测量工具而且一样长的来测量。
下面我们就都用小棒去量,看结果是多少?
请学生用一样长的小棒再测量一下课桌面的长度。
(学生按照要求去操作,然后汇报交流)
教师:
今后测量长度只要都用这样的小棒不就可以了吗?
(让学生质疑)别人没有这样的小棒怎么办?
看来要知道物品的长度,就要使用统一的工具和长度单位来测量。
那现在都用什么工具呢?
(尺子)
请大家都拿出直尺,认真观察一下,然后用说一说你发现了什么?
学生观察后交流汇报:
直尺上有“厘米”;
有小格;
有数字0、1、2、3、4……;
还有cm等。
尺子上的“厘米”就是国际上统一使用的一个长度单位。
“厘米”用字母“cm”来表示。
请大家找到1厘米,从“0”到“1”就是1厘米长。
请学生用在直尺上找一找、用
手比一比、在练习本上画一画1厘米的线。
然后进行比较,结果都一样长。
学生自由找出几种约长1厘米的物品。
如:
手指的宽度、图钉的长度、订书钉长度等。
同学们,我们又认识了一位新朋友——厘米,你能用它正确测量物品的长度吗?
请大家用直尺测量一下一块新橡皮的长度,测量、交流、汇报,同时展示他们的测量方法。
重点让学生展示要从“0”开始量。
教师引导学生测量新铅笔的长度:
要求先估计,再测量。
然后交流、汇报,说出是如何测量的,和测量的结果。
教师引导学生参加测量活动:
然后展示各组的测量成果,表扬合作出色,测量正确的小组同学,并以发“合作优秀”卡奖励。
学生在测量前往往不喜欢先估计,教师应给与重视:
可让学生比一比谁估计的最准确,这样也有利于学生估测意识的培养。
为了使小组合作学习顺利有效的进行,可以这样安排:
学生前后桌4人一组,分工测量文具长度,测量前每个人都要估计,填在估计表格中,然后一人用直尺测量,一人监督,一人读书,一人记录。
如此轮换分工,比一比谁估计的最接近,谁测量、读数不出现错误。
教师深入到各组参与,指导。
学生随便测量自己的身体各部位,然后填“个人特别小档案”表。
第2课时米的认识
1、经历以米、厘米为单位正确测量物体长度的过程,体验1米到底有多长,并会估计物体的长度。
2、在活动中体验测量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体会米的含义,知道厘米、米之间的关系,知道米和厘米之间的进率
教具准备:
新铅笔、米尺、数学课本、文具盒、1米多长的绳子。
一、创设情境
1、师生利用课前共同准备的直尺、三角板、等工具测量小组中各物品的长度。
2、指导学生同桌合作,用不同的测量工具测量绳子的长度。
学生在测量的过程中会随机比较、选择用哪些测量工具比较合适。
(主要是直尺或米尺)
3、用米尺测量课桌的长度。
二、体验探究
1、认识米,、知道1米有多长。
2、让学生以组为单位,直观体验1米有多长。
3、学生在观察、交流过程中认识米与厘米之间的关系。
归纳:
100厘米=1米1米=100厘米1m=100cm
4、让学生联系身边的事物,找出几种长度是1米的物品。
三、实践应用
1、1米大约等于几枝铅笔的长度?
2、学生自主量一量教室中比较大的物体的长度(或高度)。
教师要与学生共同完成测量活动。
3、出示书中5页练习题。
4、课外小作业:
让学生回家测量家中物体的长度。
让学生自己操作既符合儿童的心理需求,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又可以为后面的测量做好铺垫,培养学生发散思维。
让学生充分发挥自主性,通过动手操作亲自感知,从实践中总结出“量比较长的物体或距离,通常用‘米’做单位”。
对1米多长的绳子的测量以及1米20厘米的书写既是对用米做单位的再次体验,又为后面的练习做好了铺垫。
让学生以一把米尺为准,直观体验1米有多长。
这种徒手做动作既使学生感兴趣,乐于参与的活动,又是让学生再次体验,从而建立1米有多长的空间观念。
让学生亲自动手去数,从而建立1厘米和1米的空间观念,并通过数自己探索出1米=100厘米。
联系生活实际,第三次体验1米到底有多长。
根据低年级孩子的认知规律,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以身边的数学为窗口,将学生的视野拓展到丰富的现实生活中,让学生从中体会数学知识的重要作用,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联系。
在已经建立1米有多长的空间观念的基础上,让学生亲自去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合作能力、以及数学语言表达能力。
进一步对比较短的物体用厘米作单位,比较长的物体用米作单位进行巩固练习。
同桌合作进行测量(对个别测量方法不正确的,教师进行指导)
教师引导学生说出比较短的物体的长度用“厘米”做单位。
请学生说出哪些物体的长度用“厘米”做单位。
请你们用尺子(包括米尺)来测量一下绳子的长度。
指导学生总结测量比较长的物体的长度,通常用“米”做单位。
开展测量课桌的比赛,看那个组测量的又快有准。
可能有的学生用自己的尺子测量,有的学生用老师准备好的米尺进行测量。
汇报交流时学生很容易比较出用米尺测量又快又准。
你们还知道哪些物体的长度需要用米作单位?
小朋友们,测量比较长的物体用米做单位,那么你们知道1米到底有多长吗?
让学生用手比划一下。
老师告诉你们这是一把米尺,它的长度就是1米。
预设可能:
有的用手感知;
有的会看一看1米到自己哪儿;
有的学生会说墙围的宽度是1米。
学生可能有多种方法
让学徒手比划1米的长度,1米的高度
;
米尺上有多少个1厘米。
让学生观察一下米尺上的1厘米有多长,用手比划一下,数一数有多少个1厘米。
学生通过一边做动作,一边归纳比划:
1厘米这么长,100个这么长就是1米。
小朋友们,你们能从教室中找出几种长度大约是1米的物体吗?
可能找到:
教室中的日光灯的长度、黑板左右两边的长、门上下两边的长、课桌的长等。
在生活中,一些物体的长度大约是1米:
花池的宽、我小弟弟的身高、我家电视的宽……
先估计,再测量
先让学生用手比划1枝铅笔的长,再比划2、3、4、5、枝铅笔的长度,从而估计出1米大约等于几枝铅笔的长(5或6枝)
让学生先估计教室中的黑板、门、讲台等比较长的物体的长度,然后再进行实际测量。
重点使学生学会测量结果不够整米时,怎样描述测量的结果。
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
让自主进行实际测量。
(教师适当进行指导)适时进行汇报。
第3课时认识分米
1、经历小组合作、交流探索出米、分米与厘米的关系的过程。
2、使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分米,初步建立1分米的长度观念。
3、在与同学合作的学习活动中,获得与同伴解决问题的经验。
了解长度单位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激发参与数学活动的积极性。
米尺、尺子、线绳、电脑课件、长纸条。
1、知道1分米有多长。
认识米与分米、分米与厘米的关系。
2、知道1米=10分米,1米=10分米=100厘米。
一、问题情境
1、师生谈话,回忆、展示1米和1厘米的长度。
2、通过观察,引出比厘米大、比米小的长度单位“分米”。
1、认识分米。
2、小组合作探索厘米、米、分米之间的关系。
(1)观察直尺得出分米与厘米的关系。
(2)探索分米与米之间的关系。
(3)小练习。
1、巩固练习。
2、本课知识与生活相联系,使学生了解长度单位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通过师生动手操作,巩固已有知识,在此基础上引出新内容,让学生直观感知长度单位“分米”。
通过观察与实际操作让学生直观感知1分米的实际长度。
初步感知分米、米和厘米之间的关系。
通过用手反复比划,使学生充分感知1分米的实际长度。
通过观察想象,加深学生对分米的认识。
在小组合作中让学生真正体验到1分米的实际长度,及时内化所学知识。
达到对分米的真正体验。
小结: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厘米分米米 年级 数学 下册 第一 单元 厘米 分米 教案 冀教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