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大学网络与继续教育学院课程考试试题2Word格式.docx
- 文档编号:15784866
- 上传时间:2022-11-16
- 格式:DOCX
- 页数:11
- 大小:37.25KB
西南大学网络与继续教育学院课程考试试题2Word格式.docx
《西南大学网络与继续教育学院课程考试试题2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西南大学网络与继续教育学院课程考试试题2Word格式.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不堤防沉鱼落雁鸟惊喧,则怕的羞花闭月花愁颤。
【皂罗袍】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
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
恁般景致,我老爷和奶奶再不提起。
〔合〕朝飞暮卷,云霞翠轩;
雨丝风片,烟波画船。
锦屏人忒看的这韶光贱!
【好姐姐】〔旦〕遍青山啼红了杜鹃,荼艹縻外烟丝醉软。
春香呵,牡丹虽好,他春归怎占的先!
〔贴〕成对儿莺燕呵。
〔合〕闲凝眄,生生燕语明如翦,呖呖莺歌溜的圆。
【隔尾】观之不足由他缱,便赏遍了十二亭台是枉然。
到不如兴尽回家闲过遣。
二、试述《三国演义》人物塑造的“三绝”。
三、评析《红楼梦》中的钗黛形象。
四、请谈谈你对《水浒传》中林冲这个人物形象的看法。
五、请谈谈你对《西游记》中孙悟空这个人物形象的看法。
一、试述《三国演义》人物塑造的“三绝”。
浅谈《三国演义》中的“三奇”、“三绝”
1.曹操:
“古今来奸雄中第一奇人”
《三国演义》第一回,曹操出场,善于“知人”的许劭这样评价他:
“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
”曹操听了大喜。
崛起于汉末乱世的曹操正如许劭所言,他是一个当之无愧、如浮雕一般树立在历史长廊中的“奸雄”。
曹操复杂性格的核心是极端利己主义,由此呈现出虚伪、奸诈、残忍和凶暴等特征。
第四回写出场不久的曹操杀害吕伯奢全家,给读者留下极为可憎的印象。
曹操明知误杀吕家八人,还杀死买酒回来的吕伯奢。
陈宫谴责他的负义行径,曹操竟毫不迟疑地说出了他信奉的人生“格言”:
“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
”事实上,他在一生中就是按这损人利己的信条行事的。
并非偶然,在曹操、刘备、孙权三个首脑人物中,曹操杀人最多,而且有各种各样的杀人方法,如疑而杀人:
赤壁之战前夕,他中了周瑜的反间计,怀疑自己的水军都督暗降东吴,杀掉了蔡瑁、张允;
梦中杀人:
他怕人在他睡觉时行刺,就宣称自己“梦中欢喜杀人”,故意把一个热心服侍他的近侍一剑刺死;
酒中杀人:
赤壁大战前,他把酒临江,横槊赋诗,扬州刺史刘馥认为诗句不祥,曹操便佯装大醉,“手起一槊,刺死刘馥”;
借刀杀人:
祢衡击鼓骂曹,他极为恼怒,打发祢衡说降刘表,由黄祖杀之;
伺机杀人:
他平时嫉恨好耍小聪明的行军主簿杨修,以“鸡肋事件”扰乱军心的罪名将其除掉;
大规模杀人:
衣带诏事发,曹操将董承等五家老小七百余人斩杀,以及攻打徐州陶谦时,“但得城池,将城中百姓,尽行屠戮……”“操大军所到之处,杀戮人民,发掘坟墓”。
尤为令人触目惊心的是小说第十七回的描写。
曹操围寿春攻打袁术,军中缺粮,在军心浮动之际,竟向仓官王垕“借头”来稳定军心。
这既写出他的奸诈,又写出他的残忍:
却说曹兵十七万,日费粮食浩大,诸郡又荒旱,接济不及。
操催军速战,李丰等闭门不出。
操军相拒月余,粮食将尽,致书于孙策,借得粮米十万斛,不敷支散。
管粮官任峻部下仓官王垕入禀操曰:
“兵多粮少,当如之何?
”操曰:
“可将小斛散之,权且救一时之急。
”垕曰:
“兵士倘怨,如何?
“吾自有策。
”垕依命,以小斛分散。
操暗使人各寨探听,无不嗟怨,皆言丞相欺众。
操乃密召王垕入曰:
“吾欲问汝借一物,以压众心,汝必勿吝。
“丞相欲用何物?
“欲借汝头以示众耳。
”垕大惊曰:
“某实无罪!
“吾亦知汝无罪,但不杀汝,军必变矣。
汝死后,汝妻子吾自养之,汝勿虑也。
”垕再欲言时,操早呼刀斧手推出门外,一刀斩讫,悬头高竿,出榜晓示曰:
“王重故行小斛,盗窃官粮,谨按军法。
”于是众怨始解。
这样一个曹操,是很难赢得读者好感的。
然而,《三国演义》也写出了曹操的另外一面:
他的精明、机智,他的雄才大略,即作为一个杰出的政治家和军事家的卓越之处。
从准纪事本末体注重历史经验的价值取向出发,作者塑造曹操的形象,旨在为“有志图王者”提供借鉴。
作为“古今来奸雄中第一奇人”,曹操之奇,奇在智谋过人,即“智足以揽人才而欺天下”。
就“智足以揽人才”而言,首先是因为曹操本人就是英雄,他能慧眼识人并想方设法笼络人才。
曹操具有雄才大略和政治上的远见卓识。
在第二十一回“青梅煮酒论英雄”中,曹操说:
“夫英雄者,胸怀大志,腹有良谋,有包藏宇宙之机,吞吐天地之志者也。
”这说明曹操与那些色厉内荏、鼠目寸光、徒有虚名的碌碌之辈不同,他确有几分英雄气象。
小说第五回,他对关羽的赏识恰与袁术、袁绍形成鲜明的对照。
当时十八路诸侯会盟共讨董卓,董卓部下勇将华雄连斩盟军数将,威震一时。
关羽请战,袁术听说他不过是刘备手下的一个马弓手,便大喝道:
“汝欺吾众诸侯无大将耶?
量一弓手,安敢乱言!
与我打出!
”袁绍也羞于派弓手出战。
怕被华雄耻笑。
曹操却能慧眼识英雄,断定他“必有勇略”,极力推荐关羽一试,并为他酾热酒一杯,以壮行色。
曹操不以贵贱论人,确实表现出高于袁术等人的政治家的风度。
过后他又暗地派人送酒肉抚慰关羽等三人。
其他如许褚、徐晃等,曹操见他们在战场上威风凛凛,便设计使他们归降。
许褚、徐晃后来都成为曹操军中虎将,屡立战功。
其次,无论是武将还是谋士,只要为曹操效力,总能得到物质、荣誉、地位等方面的奖励。
淯水一战,曹操败于张绣。
典韦为了掩护曹操逃命,死拒寨门,最后中箭中枪而死。
曹操亲自为他祭奠,痛哭着对诸将说:
“吾折长子、爱侄,俱无深痛;
独号泣典韦也!
”回到许都,又立祀祭奠典韦,封其子典满为中郎,收养在府。
事隔一年,行军途中路过淯水,曹操忽在马上放声大哭。
众人问其故,曹操说:
“吾思去年于此地折了吾大将典韦,不由不哭耳!
”随即下令屯住军马,大设祭筵,吊奠典韦亡魂。
曹操亲自拈香哭拜,三军无不感叹。
曹操哭典韦,也许确有深情在——典韦几次救了曹操的命,但也如毛宗岗所说:
“哭一既死之典韦,而凡未死之典韦,无不感激。
”目的还是为了笼络人才。
对于谋士,曹操格外注意尊重他们的意见,肯定他们的智慧,而这正是谋士们所追求的人生价值之所在。
在战争中,曹操注意发扬军事民主,在采取重大的行动之前,往往要召集众将商议,听取各种意见,择善而从。
曹操打败袁绍后,郭嘉主张乘胜进击乌桓,而大多数人反对。
曹操采纳了郭嘉的意见,果然取胜。
但回到易州,他却首先重赏那些持反对意见的人。
他说,这次远征,因老天保佑,侥幸成功。
各位的意见,才是万安之计,应该重赏。
以后还望多献良策。
成功了,曹操能奖励曾持反对意见的人;
失败了,他也能奖励曾有先见之明的人。
诸葛亮火烧新野,夏侯惇败回许昌。
夏侯惇说,李典、于禁曾提醒我要防止诸葛亮用火攻,真后悔没听他们的!
曹操于是赏赐李、于二人。
曹操的行为恰恰与吕布、袁绍等人形成鲜明的对照。
吕布身边不乏好的谋士,但他刚愎自用,多次拒纳陈宫等人的良策。
袁绍对谋士更视同走卒。
田丰的遭遇即是例证。
田丰临死叹道:
“大丈夫生于天地间,不识其主而事之,是无智也!
”可以说,猛将谋士投奔曹操,是适得其所,选对了主人。
而投奔袁绍之流,则是有眼无珠。
“为明主(曹操)谋而忠,其言虽不验而见褒;
为庸主(袁绍)谋而忠,其言虽已验而见罪,何其不同如此哉!
”从“智足以揽人才”这个角度看,曹操是称得上明主的。
毛宗岗多次称赞曹操为“可儿”,也正是立足于此。
曹操重视人才,重用人才,这是他的王霸事业得以成功的重要原因。
至于“智足以欺天下”,可从两个侧面来观照:
一是曹操的某些举动“有似乎忠”。
比如,曹操虽然不把汉献帝放在眼里,目无君上,但始终未僭至尊之号。
第二十回,曹操请汉献帝到许田围猎,百官随驾。
荆棘丛中跳出一只大鹿,献帝连射三箭不中,命曹操射。
曹操要过献帝的宝雕弓、金鈚箭,扣满一射,正中鹿背。
群臣将校见了金鈚箭,以为是献帝射中的,都踊跃向献帝齐呼“万岁”。
这时,曹操纵马直出,拦在献帝前迎受,众皆失色。
曹操把宝雕弓留作己用,献帝、百官都无可奈何。
如此欺君罔上,却一直未僭帝号,这便是曹操权术过人之处。
他远比袁术聪明。
袁术一意孤行,于建安二年称帝于寿春,建号仲氏。
从道德上说,这是不忠;
从权术上说,这是无谋。
结果是天下英雄群起而攻之。
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让汉献帝拥有天子的名分,而自己操纵天子的实权,比空有其名的袁术“实惠”多了。
曹操晚年,孙权写信给他,说:
“臣孙权久知天命已归王上,伏望早正大位,遣将剿灭刘备,扫平两川,臣即率群下纳土归降矣。
”曹操看了大笑说:
“是儿欲使吾居炉火上耶!
”众人劝他“早正大位”,他表示自己绝不做篡逆之事。
化“忠君”为“欺天下”的权术,曹操绝非等闲之辈。
二是曹操的某些举动“有似乎爱民”。
曹操深知民心向背乃事业成败的关键。
曹操打败袁绍,陈兵于河边,当地百姓带着饮食前来慰问,其中几位须发皆白的父老,说袁绍“重敛于民,民皆怨之”,称颂曹操“官渡一战,破袁绍百万之众”,“兆民可望太平矣”。
曹操听了很高兴,马上号令三军:
“如有下乡杀人家鸡犬者,如杀人之罪。
”“割发代首”也是一个著名的例证。
第十七回,曹操进攻张绣,正当麦熟之时,曹操下令:
“大小将校,凡过麦田,但有践踏者,并皆斩首。
”因此官军经过麦田,都下马扶麦而行。
不料,曹操本人的马突然受惊,窜入麦田,踏坏了一大片麦田。
曹操立即召行军主簿给自己定罪,主簿感到为难。
曹操说,我自己制法,自己违法,怎能服众!
拔剑自刎,被左右救住。
郭嘉说,《春秋》之义,法不加于尊。
丞相作为统帅,岂可自杀?
曹操沉吟良久。
拔剑割下自己的头发,命人传示三军:
“丞相践麦,本当斩首号令,今割发以代。
”于是三军悚然,无不凛遵军令。
曹操是善于行爱民之举以获取民心的。
《三国演义》通过描写“智足以揽人才而欺天下”的曹操,刻画了一个纯用霸术的“奸雄”形象,一个成功的领导者的形象,其基本特征是:
他的行为虽以权谋为出发点,但却符合中国传统的道德原则,比如忠君、爱民、赏识和重用人才等。
他的成功是合情合理的。
从人物描写的角度看,曹操的奸诈和智谋有机统一,从而完整地表现了曹操的性格,使得这位“古今来奸雄中第一奇人”血肉丰满,富于艺术生命力。
2.诸葛亮:
“古今来贤相中第一奇人”
诸葛亮是《三国演义》着力刻画的又一重要人物。
《三国演义》一百二十回,共写了一百十一年的事情。
诸葛亮的政治军事活动虽然只有二十七年,但这二十七年却在小说中占了一半以上的篇幅,即从第三十八回的“隆中决策”,到第一百零四回的“丞相归天”,共有六十六回,这还不包括诸葛亮出山前水镜先生对他的赞美、离世后“魏都督丧胆”、“定军山显圣”等有关章回。
在这近七十回中,有大半的回目是专门写诸葛亮事迹的。
如此着力刻画的人物,在全书中还没有第二个。
郑振铎曾在《三国演义的演化》一文中说:
“一部《三国志通俗演义》虽说的是叙述三国故事,其实只是一部‘诸葛孔明传记’。
”作者用这样多的篇幅,塑造了一个什么样的诸葛亮呢?
历史上的诸葛亮,本来就为士大夫文人所推崇。
其原因有二:
第一,诸葛亮具有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献身精神,即杜甫《蜀相》诗所吟咏的: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第二,他才具不凡,即杜甫《咏怀古迹》之五所谓“伯仲之间见伊吕,指挥若定失萧曹”。
《三国演义》对这两个方面都写得很透彻。
诸葛亮的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献身精神,即忠贞,集中表现在他对蜀汉事业的态度上。
他忠心耿耿,兢兢业业,为创立蜀汉基业殚精竭虑,义无反顾。
刘备死后,他继续忠心不二地辅佐孱弱的刘禅。
尽管刘禅昏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西南 大学 网络 继续教育 学院 课程 考试 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