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上第六单元文言文复习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 文档编号:15778135
- 上传时间:2022-11-16
- 格式:DOCX
- 页数:17
- 大小:27.46KB
八年级上第六单元文言文复习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八年级上第六单元文言文复习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八年级上第六单元文言文复习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写秋季的景色,着“寒”“肃”“凄”“哀”数字,便将景物的神韵生动地表现了出来。
文章先写山,后写水,布局自然,思路清晰。
写水则分不同季节分别着墨。
在文章的节奏上,也是动静相生,摇曳多姿。
高峻的山峰,汹涌的江流,清澈的碧水,飞悬的瀑布,哀的猿鸣,悲凉的渔歌,构成了一幅幅风格迥异而又自然和谐的画面,给读者以深刻的印象。
一、指出加横线词的含义
1、重岩叠嶂
高耸险峻如屏障的山峰
2、夏水襄陵
襄:
上
3、乘奔御风
奔:
这里指快跑的马
4、素湍绿潭
湍:
急流
5、不见曦月
曦:
阳光,这里指太阳
6、霜旦
下霜的早晨
7、飞漱其间
飞漱:
冲刷
8、属引凄异
属:
连接;
引:
延长
9、或王命急宣
或:
有时
10、虽乘奔御风
虽:
即使
11、良多趣味
真,实在
12、绝巘多生怪柏
绝巘:
极高的山峰
13、略无阙处
略:
无、毫无;
阙:
通“缺”,断开、缺口
14、自非亭午夜分
亭午:
正午;
夜分:
半夜
15、沿溯阻绝
沿:
顺流而下
溯:
逆流而上。
二、翻译句子
1、自非亭午夜分不见羲月
译文:
如果不是正午和半夜,就看不见太阳和月亮
2、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即使骑上快马,驾着风,也没有这样快
3、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至于夏天江水漫上丘陵的时候,上行和下行的航路都被阻绝了。
4、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雪白的急流,碧绿的潭水,回旋着清波,倒影着各种景物的影子。
5、悬泉瀑布,飞漱其间
悬泉和瀑布在那里飞流冲荡
6、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水清,树荣,(茂盛),山高,草盛,实在有很多趣味。
7、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
每当到了初晴或结霜的早晨,树林和山涧显出一片清凉和寂静。
8、常高猿长啸,属引凄异
有时高处的猿猴放声长叫,声音持续不断,异常凄凉。
9、空谷传响,哀久绝
空荡的山谷里传来猿叫的回声,悲哀婉,很久才消失。
三、回答以下问题
1、从哪些方面描写三峡自然景观?
答:
是从“山”、“水”两方面描写描写三峡自然景观的。
先写“山”后写“水”写“山”,突出连绵不断,遮天蔽日的特点;
写“水”,描绘出不同季节的不同景象。
2、
用原文回答:
表现群山高峻的句子是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表现水流急速的句子是朝发白帝,暮到江陵
。
表现春冬清流缓的句子是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表现秋季凄清萧瑟的句子是林寒涧肃,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久绝
3、是如何从不同的季节景象来描写江水的特点的?
夏天,写了因水大而形成的险阻和江流的迅急,突出江水凶险和疾速的特点。
春冬之时,水退潭清,景色秀丽,突出了三峡春冬景色的清丽的奇秀,秋季的景色清冷寂静,水枯气寒冷以高猿哀鸣衬托深秋的凄清,渲染了秋天的萧瑟气氛。
4、文章结尾引用了渔者的歌词,有什么作用?
进一步突出三峡山高水长的特点,说明三峡秋天寂静、凄清的特点。
5、三峡适合修建水力发电站,也可以从本文找出两条理由,请用自己的语言概括,并写出文中印证理由的原句。
理由1:
水流急(或速度快或水势迅猛或水流湍急)
原句1:
朝发白帝,暮到江陵(或:
虽乘风御风不以急也)
理由2:
落差大
原句2:
悬泉瀑布,飞漱其间。
6、从哪些词语可以看出第四段是写三峡的秋天?
理由是什么?
晴霜初旦,林寒涧肃。
因为只有在秋天才会有霜,冬天是雪,夏天是雨,所以说这是秋天。
还有林寒,夏天的树林是茂盛的,冬天是光秃的,只有秋天才会林寒涧肃。
7、为什么“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说明江面狭窄,两岸群峰相连,峭壁对峙,山下只见一线天
8、为什么不按春夏秋冬四季的顺序依次描写,而是首先写夏季,并将春冬二季合为一体?
答:
本文重在写水,夏季三峡的水为湍急,极具特色,所以先写“夏水”。
春冬两季的景色相似,所以将春冬两季合起来写;
秋季凄清,写在最后.
9、“朝发白帝,暮到江陵”的意思是什么?
这使我们想到李白的哪两句诗?
早上从白帝城出发,当晚就到达江陵。
朝发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10、“素湍绿潭,回清倒影”描写得形神兼备,试分析好在哪里?
这两句的意思是:
雪白的急流,碧绿的潭水,回旋着清波,倒映着各种景物的影子。
句中以“回清”写“素湍”的动态,以“倒影”写“绿潭”的静态,极言江水这清澈。
“素湍”见浪花之雪白;
“绿潭”显潭水之清澈,“回清”写江水之动态。
11、用简短的话归纳各段的大意:
第一段:
总写三峡峰峦重叠,雄伟峻拔的山势。
第二段:
写三峡夏天水势的湍急。
第三段:
写春冬二季三峡清幽隽绝、令人向往流连的风光。
第四段:
写三峡秋冬之时景色的凄清
四、译文:
在三峡七百里当中,两岸都是连绵的高山,几乎没有中断的地方。
层层的悬崖,排排的峭壁,把天空和太阳都遮蔽了。
若不是在正午、半夜的时候,连太阳和月亮都看不见。
在夏天水涨、江水漫上小山包的时候,上行和下行的船只都被阻,不能通航。
有时皇帝的命令要急速传达,这时候只要清早坐船从白帝城出发,傍晚便可到江陵。
中间相距一千二百里,即使骑着骏马,驾着疾风,也不如它快。
在春、冬两个季节,雪白的急流,碧绿的深潭,回旋着清波,倒映着各种景物的影子。
在极高的山峰上,生长着许多奇形怪状的柏树,在山峰之间,常有悬泉瀑布飞流冲荡。
水清,树荣,山高,草盛,趣味无穷。
在秋天,每到初晴的时候或下霜的早晨,树林和山涧显出一片清凉和寂静。
高处的猿猴拉长声音鸣叫,声音连续不断,非常凄凉怪异。
空旷的山谷传来猿啼的回声,悲哀婉,很久很久才消失。
所以渔歌唱道:
“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17、答谢中书书
陶弘景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晓雾将歇,猿鸟乱鸣;
夕阳欲颓,沉鳞竞跃。
实是欲界之仙都。
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答谢中书书》是陶弘景写给朋友谢中书的一封书信。
文章以感慨发端: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有高雅情怀的人才可能品味山川之美,将内心的感受与友人交流,是人生一大乐事。
接下来的十句,便以清峻的笔触具体描绘了秀美的山川景色。
“高峰入云,清流见底”,极力描写山之高,水之净,用笔洗练,寥寥八字,就写出了仰观俯察两种视角,白云高山流水三重风物,境界清新。
“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青林翠竹,四时俱备”,又改用平远、高远的视角极目远眺,青翠的竹木与五彩的山石相映衬,呈现出一派绚烂辉煌的气象,在清爽宜人的画卷上平添了万物勃发的生命力。
“晓雾将歇,猿鸟乱鸣;
夕阳欲颓,沉鳞竞跃”,由静景入对动景的描写。
猿鸟的鸣叫声穿越了清晨即将消散的薄雾,传入耳际;
夕阳的余晖中,鱼儿在水中竞相嬉戏。
这四句通过朝与夕两个特定时间段的生物的活动,又为画面增添了灵动感,传达了生命气息。
最后,文章又以感慨收束,“实欲界之仙都”,这里实在是人间的仙境啊!
自从谢灵运以来,没有人能够欣赏它的妙处,而却能够从中发现无尽的乐趣,带有自豪之感,期与谢公比肩之意溢于言表。
本文写景,没有仅仅停留在景物本身,而是抓住景物的灵魂,即自然万物的勃勃生机,通过高低、远近、动静的变化,视觉、听觉的立体感受,来传达自己与自然相融合的生命愉悦,体现了酷爱自然、归隐林泉的志趣。
文字明朗,毫不雕琢。
1、四时俱备
四时:
四季。
俱:
都
2、晓雾将歇
歇:
消散
3、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欲:
将要。
颓:
坠落。
沉鳞:
潜游在水中的鱼
竞跃:
争着跳跃
4、未复有能与奇者
与:
参与,这里指欣赏
5、五色交辉
交辉:
交相辉映
1、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两岸的石壁色彩斑斓,交相辉映。
2、夕阳欲颓,沉鳞竞跃。
夕阳快要落山的时候,潜游在水中的鱼儿争相跳出水面。
3、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就再也没有人能够欣赏这种奇丽景色了。
三、回答下列问题
1、本文反映了什么思想?
反映了娱情山水的思想。
2、中心思想(表达的思想感情)
本文表达了沉醉山水的愉悦之情和与古今知音共赏美景的得意之感。
3、书是一种怎样的体裁?
书即书信,是一种应用性文体,可具有文学性。
4、文中提到的“康乐”指谁?
举他有什么用意?
“康乐”指谢灵运。
说明能够欣赏领略山川之美的人很少。
5、找出文中的议论句,说说其作用。
最后一句。
说明能够欣赏山水之美的人很少。
6、文中描绘了哪些景物?
请用一个短语来概括短文内容。
峰、流、壁、林、竹、雾、猿、鸟、夕日、沉鳞等景物。
短文是:
欲界之仙都
四、填空
1、“高峰入云,清流见底”表现了
山水相映
之美。
2、“两岸石壁,五色交辉”表现了
色彩配合
3、“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表现了
晨昏变化之美。
五、译文:
山川景色的美丽,自古以来就是文人雅士共同赞叹的啊。
巍峨的山峰耸入云端,明净的溪流清澈见底。
青葱的林木,翠绿的竹丛,四季长存。
清晨的薄雾将要消散的时候,传来猿、鸟此起彼伏的鸣叫声;
这里实在是人间的仙境啊。
自从南朝的谢灵运以来,就再也没有人能够欣赏这种奇丽景色了。
18、记承天寺夜游
苏轼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何夜无月?
何处无松柏?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记承天寺夜游》是苏轼的一篇小品文,写于被贬黄州期间。
文章仅84字,却创造了一个清幽宁静的艺术境界,传达了复杂微妙的心境。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时值冬初,寒意森森,正“解衣欲睡”之时,月色悄然入户,于是“欣然起行”。
“欣然”写其兴奋喜悦之情。
“念无与为乐者”,“念”由“行”化而来,写出心理活动的变化过程,文情也显得跌宕起伏。
也许在想:
究竟与谁一起赏月,才不致辜负如此良夜?
在这贬居的寂寞中,谁又能与我共同赏月呢?
“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这是“念”的结果,下笔十分轻淡,实则意味深长。
“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月光下的漫步,该是如何一种心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年级 第六 单元 文言文 复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