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志恒改造我们的语文教学Word文件下载.docx
- 文档编号:15777142
- 上传时间:2022-11-16
- 格式:DOCX
- 页数:7
- 大小:24.95KB
张志恒改造我们的语文教学Word文件下载.docx
《张志恒改造我们的语文教学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张志恒改造我们的语文教学Word文件下载.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提高政治觉悟?
会写、看诗词?
恐怕都有关,也都不完全。
我这篇文章希望理清这些问题,谈语文教学的本质,探讨语文教学的彻底改革。
要为“语文”正名,名不正言不顺
近二、三百年世界发生了重大变化,这就是更多的人类矛盾和冲突要通过“语言文字”来解决,而“弱肉强食”、“胜者为王”这些丛林法则正在逐渐退出,人类文明社会是“契约”为基础的社会。
除去“自然法”之外,绝大部分“契约”是用文字来记录、流传的,而文字所以能出现就是人与人之间签订了最早的,天然的,不言而喻的“契约”。
而学语文就是学人类最基本的这个“契约”。
中国古代“语文”和“文化”两个概念是不太区分的,“读书”就是学文化。
文字固然是一切文化的基础,但随着发展,文化必然会产生“分支”,而“语文”只是文化的一个分支。
但中国的皇权统治者总希望文化为自己服务,而将文化为具体生活和经济服务的内容贬为“器”,不屑于也不重视在这些方面的运用,文化只是为科举制度服务,也就是所谓“学得文武艺,贷与帝王家”。
“语文”无形中也就和“政治”有了紧密联系。
上世纪初中国掀起的新文化运动最根本的任务就是打破世俗权力对文化的垄断,让文化摆脱世俗“权力”回归民间,很可惜是这一关系民族兴亡的文化回归运动在战乱中夭折了,至今没有能达到目的,语文教学上的混乱是个明显例证。
从经济上看,在生产力比较低下的时代,学文化是个“奢侈品”,与大部分人没有关系。
一些殷实人家的子弟读书,如果不是为了仕途,则学文化成了去学习“文学”,满足填充精神空虚的需求,这只是促进了语文修辞学的发展。
但在经历工业革命之后,西方科技进入中国后,出现的大量工作机会都与文化有关,人们迫切需要受教育,不仅教书成了读书人的职业,也让相当多的人可以通过“上学”来获得谋生手段。
上学对人生如此重要,但中国历来学校教育的辍学现象十分严重,过去归于民众贫困,而今天辍学现象原因何在呢?
不难发现,不重视文化的“实用价值”是辍学现象严重的直接原因。
“实用主义”在中国教育中是长期被贬低甚至被批判的思想,而“实用”是文化存在的真正价值,脱离实用的教育也使语文教学长期限于混沌而效果低下。
语言文字是人们交流的“工具”,应该是“中性”的,不能作为阶级斗争的“工具”,而是要摒弃语言有什么“阶级”属性。
无论古今中外,语文课就是学习识字和文字组合成句子的法则。
语文教学应当只是对一种“工具”的学习和熟练的过程,并不是关注这个“工具”去做什么。
真正应当成为语文教科书的首先是字典、词典,语法通则,继而是公认的“百科全书”。
这样去学习显然枯燥而不符合教育规律,是不现实的。
如果我们通过选“范文”来学语文,就要注意我们学习的是范文“如何表达”,而不是学范文“表达了什么”。
人们常利用语文学习中的范文来进行道德说教,这是难免的,但不能“反客为主”,甚至把语文课上成“政治思想课”。
我们的语文教学在这方面混乱太久了,以至于忘记了语文教学原本的目的。
人们常在语文课本选材上产生争论,这是语文教学被“异化”的现象。
语文教学应当明确无误的告诉学子,任何真实的历史、现实、将来都不可能通过语言文字再现的,语言也不能准确无误说明一个人的精神世界,语言文字和现实是不可能“无缝对接”的。
语言的意义在于人之间的“交流”,人们所以能通过语言文字进行“交流”,解决彼此之间产生的矛盾,是双方对这最基本“契约”的遵守,同时也是对“对方”有宽容态度的结果。
学习语文一是避免“对方”误解,二是也不误解“对方”。
把握这两点去进行语文教学,教材必须把容易写错的“字”、“词”,容易出现的“病句”,容易产生歧义的话语,作为语文教学的主要内容,“范文”不妨选几篇“差文章”来警示学子。
语言文字作为一门学问是很很广、很深的,但作为一种“工具”不可能是复杂的,作为一种常用而重要的“工具”如果不好用,人们一定要想办法“改良”或者“换一个”。
用“白话文”取代“文言文”,使得“会说话”和“会写文章”之间没有太大的鸿沟。
这对普及教育,传播文化是有划时代意义的。
今天有文化人中的绝大部分,包括广大语文教师,对语文知识的需求也只是作为“工具”层次。
这就如同对汽车司机的要求是会操作和知道交通规则,而不需要司机知道什么“热力学定律”。
作为“工具”的语文学习在人出生不久就已经开始,在初中阶段就可以划上一个“句号”,高考把语文作为首要科目是没有道理的。
心平气和来讲,汉语是比拼音文字难学一点,但今天的白话文所需要的常用汉字并不多,掌握它并不是困难的事情,在小学阶段就可以掌握。
再经过初中的“夯实”,学会现代汉语的基本应用是没问题的。
语言文字也常常是一个民族的“名片”,但这只是它的附带意义,是没有必要过分突出,世界向一体化发展是大势所趋。
汉语如何发展有几个值得注意的问题:
认识繁体字有用,恢复没必要;
汉字总个数应当限制,生僻字应当合并,不可提倡;
文字要会写,但作为美学的书法课应纳入课外活动,没必要人人学习;
要允许直接引入和使用外来语,现今词典有外来语缩写解释词条,这就符合“什么时代说什么话”。
同时值得关注的是:
用语言文字来激发民族情感是不合适的,不仅不符合现代世界和平发展潮流,而且降低了语言文字的使用效果,对社会文明的发展是双重的伤害。
值得我们三思、再三思。
从法治角度看,应该出台汉字、汉语使用规范,要本着简单实用,能有承上启下功能,有和其它语言对接的功能去编写。
作为语文教师应当提出自己在教学中遇到的问题积极参与讨论。
语言文字是维系一个民族存在和延续的重要“标志”,这一点是没错的,但如果认为民族的东西就应该赞扬,并把这个作为“爱国”的标志就完全没有道理了。
作为传情达意的工具,简单易学,准确表达是基本的评判标准,汉语有它独特优美的地方,但作为“工具”是有不少缺点,比较复杂和缺少逻辑性,后一点很可能是和传统中国文化缺少逻辑性是有关的,谈过多是有些跑题,这里举两个例子。
“救火”和“救人”中的“救”竟然是截然相反的意思;
“中国队大败美国队”和“中国队大胜美国队”,从逻辑上看应该是相反的意思,而这两句话都是讲中国队赢了,是一个意思,这不是很奇葩吗?
联合国允许使用六种语言,中文包括其中,但联合国文件中使用中文的,不到百分之一。
用汉语来彰显中国传统文化实在没有必要,同时也没必要担心汉语的消亡。
语言的形成和消亡都是以千百年来计算的,我们没必要杞人忧天,只是需要认真学习运用和发展它,要牢记“实用”是一切文化存在的真正基础。
语文教学的基本道德操守
怎样“说话”(写文章)是语文教学基本内容,当前社会上充斥了各种大话、谎话的现象值得所有语文教师思考,提出你的意见,起到做教师的责任。
胡适先生在新文化运动中讲“要说我自己的话,别说别人的话”,这应该是怎样“说”的原则,也就是强调对自己的话语要负责任。
对别人的话语,从书本看到的语言文字,要通过思考,作为自己的再说出去。
谎话、大话无非是违心的话,或者是不负责任的话,“说自己的话”实际就是要坚持“说真话”,避免用各种理由来逃避自己所说话语的责任。
语文教师有责任在这关系民族素质的问题上做出思考,这也应该是在学习语言文字上的“道德操守”,也是语文教学剥离非语文教学内容的理由。
我们在语文教学中常将确定文章的“中心思想”作为“看”的主要内容;
将“命题作文”作为写文章的训练;
具有标准答案试题作为检查评价的标准,这些常用的教学方式无形中诱导学生不说“自己的话”,不是强调对说出的话语要负责任,而是学“代人说话”,重视话语的“轰动”效应。
现在随处可见各种“明星”做商品“代言人”的广告,有些明星甚至不再继续自己的“行当”专门“代言”。
他们替别人“说话”而获得不菲的经济收入,靠的是个人的“颜值”,和“语文”没有一点关系,这点优势是广大普通人不具有的。
语文教学如果是学习“代言”,则作为交换的是什么呢?
不客气说就是出卖自己的思考,自己的灵魂。
语文是所有知识的基础,没有这个基础,其它知识不可能进一步学习,同时语文又是人几乎从出生就开始学习的文化基础。
语文教学所以能一直延续到高中,甚至大学,是把“文化”和“语文”相混的结果,使语文教学在学校被“神化”,这种现实也造成语文教学改革的困难。
我们从讲“真话”,讲“自己的话”入手,语文教师应该首先站出来,剥离掉不属于语文的知识。
要明白很多知识难以掌握的原因主要是“专业”难学、难懂,并不是语文。
最典型是数学,听不到有人把数学学不会怪罪于语文差。
物理学比较难学,但其中的文字小学三、四年级就认识。
其它学科也是这样,例如“社会主义”这几个“字”有什么难认的呢?
而要解释清楚这个词组能是语文教师的责任吗?
教学最重要的原则是教师只能去教自己所熟悉的知识,孔子曰“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而我们的语文教学长期以来恰恰是违背这条基本原则去进行教学,似乎由于语文是一切学科的基础,很多学科的教育也可以通过语文教学来实现。
尤其是人文学科方面的内容常常通过语文去讲授,时间长了,教师在不知不觉中传授自己都不懂的东西。
语文教学在中小学阶段是耗时最多的,结果也是争论最多的,最主要原因就是没有把握好“语文”的本质,承担了太多的“代人受过”。
语文教学不能“种了别人的地,荒了自己的田”。
改革以写文章为中心的语文教学
教育领域普遍认为现在的大学生写作能力太差,甚至主张理工科大学也应当继续实施语文教学,这种看法同样是对语文教学真正目的认识不清的结果。
每年的高考语文试卷中,“作文”是必考的内容。
“写作文”似乎是没有争议的语文教学内容,笔者也一直这样认为,但在退休前后发现这是一个明显误区。
写一篇能称之为“文章”的东西固然需要语文知识,而更重要的是“有件事情”告诉大家的激情,或是有“想法”和大家交流;
当然也有为了其它目的而替“别人说话”,例如高考写作文是以得到“分数”为目的,揣测“考官”的喜好去写;
或是替领导写规划和总结。
不是在这几种情况下,不会有文章被写出来。
看看自己和周围的“读书人”,在其一生中很难遇到写文章的“需要”(这里除去直白的应用文)。
语文教师很多,有几个能自己写篇范文来教学生呢?
我上班时所在学校是省里重点高中,学校经常利用假期集体外出旅游,按理大家应当“诗性大发”,但罕见语文老师写一篇给学生的游记范文。
学校校长、书记利用公款去美国、台湾、香港“考察教育”,从个人“激情”来讲,而更重要在职责上讲,都应写“文章”给大家一个交代,而实际上听不到他们有什么想法,对被说成是“公款旅游”一点也不避讳。
在工作学习中既然没有写“真文章”的需求,中小学何必耗时耗力去学习呢?
!
一个人思维清晰,表达事情有条理,没必要通过“作文”来得到训练,更多机会是在日常学习和生活中的语言表达,讨论、演讲都是得到这种锻炼的机会,而这些是当前语文教学中的“短板”。
笔者在看法治电视节目中,不少事件当事人文化水准并不高,但写的事件过程都很清楚、准确。
看来到十分需要写文章时,谁都可以写出“文章”。
也就是写出好文章,并不是你语文学习成绩如何,而是是否“需要”。
中小学生,乃至大学生所以写不出好“作文”,是语文教学目的不明确的结果,语文是“工具”,而出文章更需要“材料”。
让学生有好的写作能力,在十二年的语文课上只需要完成好一项“作业”,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张志恒 改造 我们 语文 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