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炸物探测与识别技术Word文件下载.docx
- 文档编号:15769826
- 上传时间:2022-11-16
- 格式:DOCX
- 页数:10
- 大小:1.12MB
爆炸物探测与识别技术Word文件下载.docx
《爆炸物探测与识别技术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爆炸物探测与识别技术Word文件下载.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爆炸品在处理过程中总会留下气体或固体颗粒形式的残留物,通过搜集这些残留物并使用相关的探测技术对其进行分析,从而判断是否存在爆炸物。
常见的微量炸药探测技术有离子迁移光谱等电化学技术和激光拉曼光谱技术。
2.2 块体炸药探测
块体炸药探测是指探测可见数量的炸药。
通常包括X、C射线成像技术和基于核的技术。
X、C射线都是高能电磁波,当它们遇到物质时,
会发生三种情况:
透射、被吸收、散射或反向散射。
根据这三种现象获得的信息,可以探测出物质的密度、原子序数等特征量。
炸药的特征就是密度高、原子序数低。
当前X射线成像技术包括:
单能X射线技术、双能X射线技术、CT技术、反向散射技术和荧光透视技术。
炸药探测的核技术主要包括核四极矩共振技术和中子技术。
与成像技术相比,基于核的技术探测性能更好。
下面介绍各种探测技术的原理以及相关的探测设备。
3 微量炸药探测技术
3.1 离子迁移光谱技术(IMS)
IMS是最普通的微量炸药探测技术,其工作原理是:
在离化区,炸药的蒸气分子或固体颗粒与电子作用而变成负离子,负离子在迁移区发生漂移,大致如图2所示。
其漂移的速度取决于离子的质量、电荷和尺寸。
在有效控制迁移区电场强度的情况下,测量出离子的迁移率(指单位电场强度下离子的漂移速度)。
根据离子的迁移率可以识出每种离子的原始物质。
图2 样品离化与迁移示意图
不同的物质可能因为离子尺寸和质量相似而表现出相同的迁移率。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国外发明了一种叫做GCö
IMS的组合系统。
分子在进入IMS之__前,先经过气相层析仪(GC)进行预先分馏。
GC是一中空的管道,管道里涂有特殊的化学物质,这些化学物质有选择地与某些物质的分子发生作用,以此来影响该分子在GC中的漂移速度,分子穿过GC所用的时间称为滞留时间[1,2]。
这样,即使分子表现出相同的迁移率也会由于滞留时间不同而被区分开来。
3.2 化合光技术(CL)
大多数炸药都含有硝基(-NO2)或硝酸酯基(-ONO2),在化合光系统中,炸药分子首先被加热分解产生NO。
NO与臭氧(O3)在真空腔反应产生激发态的NO23分子,NO23衰变成非激发的NO2时,将辐射一种具有特定频率的红外光子(IR)。
通过光电倍增器探测该红外光子,光电倍增器的输出信号与真空腔中NO含量成正比,据此可以判断被检物中是否存在炸药。
由于NO分子不仅存在于炸药中,化肥、香水等物质的热分解也产生NO,所以单独使用CL技术不能够辨认炸药种类,通常要与气相层析仪(GC)联用。
3.3 表面声波技术(SAW)
SAW探测系统的主要组成部分是一个具有特定共振频率的压电晶体。
当分子沉积在晶体表面时,晶体共振频率的变化与分子沉积的质量成正比,此频率的变化还依赖于分子的属性、表面温度以及晶体本身的化学性质。
同上述两种方法一样,SAW系统也需要与GC联用来识别炸药种类。
根据分子在GC中不同的滞留时间,GCö
SAW系统可以有效地区分不同的分子。
另外,该系统还能够区分挥发性物质和挥发性物质。
3.4 热氧化还原技术
热氧化还原技术是基于炸药分子的热分解以及随后的NO2还原原理。
样品被导入系统并穿过浓缩管时,浓缩管管道上涂有一层特殊的化学物质,用来有选择地吸附爆炸物蒸气。
然后样品被快速地加热分解并释放出可以探测的NO2分子。
3.5 化学试剂法
当化学试剂添加到样品上时,样品会变色。
向样品里加入一系列的化学试剂,观察每一次样品颜色的变化,以确定有无炸药。
图3 EXPRAY野外探测工具箱
图3是目前Mistral安全公司生产的一种手持式Expray野外检测工具箱,它包括三种喷雾剂和一张特殊的试纸。
可用于检测A组炸药(TNT、DNT和苦味酸等)、B组炸药(塑胶炸药H、RDX、图3 EXPRAY野外探测工具箱PETN、NG和无烟粉等)和含N化合物。
3.6 质谱分析技术(MS)与二次质谱技术
质谱法的理论依据是:
具有不同质荷比(即质量与所带电荷之比)的离子在磁场中所受的作用力不同,因而运动方向也不同,导致彼此分离。
经过分别捕获收集,可以确定离子的种类和相对含量,最后求得样品的定性和定量分析结果[3]。
有的质谱仪还与GC联用以提高准确率。
MS作为一种有效的实验室技术,目前已经运用于野外,该系统具有良好的识别能力。
二次质谱技术的基本原理与之相似,只是使用两层质谱仪。
离子通过第一层质谱仪后,具有不同质荷比的离子被分离开来,被分离出的离子与中性原子核(如氦He)发生碰撞,结果是大分子变成小离子,而小离子的质量则可以通过第二层质谱仪测定。
这种技术可以精确测定多种炸药,误报率比较低。
3.7 电子俘获技术
与前面几种方法一样,电子俘获技术也需要与GC联用。
它的工作原理是:
首先使用放射源将气体混合物电离成自由电子,自由电子在流向阳极时产生一恒定电流。
从GC分馏出来的分子与这些电子混合以后,炸药分子因捕获电子带上负电,结果只有少数电子流向阳极,使得恒定电流减弱。
探测器通过分析这种变化来判断炸药的存在。
3.8 紫外荧光技术
荧光是一种光致发光现象,物质在吸收紫外光以后,可发出与紫外光波长相同或较长波长的荧光。
研究发现[1,4],在一定条件下,荧光强度与被测物质的浓度成正比。
因此,通过测量荧光的强度可以定量测定许多痕量无机和有机组分。
3.9 激光拉曼光谱技术
激光拉曼光谱法是基于运用激光作光源的拉曼散射而建立起来的分析方法。
拉曼散射是一种分子光谱,当物质分子受到光辐射照射时,由于分子的振动或转动能级的跃迁使照射光被吸收并重新散射出来,散射光的波长可长于或短于照射光的波长。
拉曼散射的波长与物质的结构有关,可作定性分析的依据;
拉曼散射的强度可作定量分析的依据[3]。
该方法可用来检测、确定物质的名称和含量,也可用于探测液体炸药。
美国AHURA公司研制了一种便携式拉曼光谱探测仪“首席卫士”(FirstDefenderXL),如图4。
研究表明[5],“首席卫士”能鉴别2500种液体和固体物质,适于探测鉴别各类液体。
图4 “首席卫士”探测仪
4 块体炸药探测技术
4.1 X射线成像技术
4.1.1 单能X射线成像技术
该技术使用单一能量的X射线,X射线在穿过物质时被吸收,强度被衰减,衰减强度与每种物质的衰减系数以及该物质的密度、厚度有关。
所以最终成像反映的是被测物体对X射线的吸收程度,它只适于探测炸弹等高密度物质。
4.1.2 双能X射线成像技术
采用高、低两种能量的X射线对被检物进行扫描时,由于高Z物质在两种能量水平下的成像都呈现暗色,而低Z物质则在低能X射线照射下的成像呈现较暗的颜色。
计算机通过分析比较高能、低能X射线获得的两幅独立图像,最后鉴别出被检物中的有机物(低Z)和无机物(高Z)。
4.1.3 电脑断层技术(CT)
该技术是由医学上的CT成像技术发展而来的。
X射线穿过物体后被探测,得到在某个方向上的图像。
然后不断地旋转X射线源和探测器重新得到一系列的二维图像(基本上是旋转1°
进行一个成像),将得到的二维交叉片段成像,输入计算机处理后组合成三维图像。
由于CT采用的是交叉片段成像,因此可以有效地识别隐藏的物体。
4.1.4 X射线反向散射成像技术
X射线反向散射成像技术是最近几年发展较快的一门新型探测技术。
当X射线与被检物质相互作用时会发生散射,X射线的反向散射量是不同物质的特征量,据此可以区分低Z物质和高Z物质[4]。
X射线反向散射成像系统既提供标准的X射线成像,又提供反向散射X射线成像。
标准的X射线成像可以鉴定高Z物质(如金属)。
反向散射X射线成像能准确探测有机物质(低Z)如塑性炸药。
通过比较这两种图像就能鉴别出物质的成分。
4.1.5 其它成像技术
立体断层X射线成像技术。
这是一种基于X射线逐行扫描的三维成像技术。
与CT技术相比,其优越性在于:
CT成像缺少数据并且需要许多片段图像来进行图像重构。
而该技术只需要通过一对透射
图像间的几何关系就能再现三维图像数据。
介电泳成像技术。
该成像技术使用低能微波照射物体,测量物体的电介质和损失系数,物体的介电性能与其物理、化学性质有关。
该系统将测得的电介质与已知的电介质(如人体电介质)相比较从而辨别出异常区域。
低能X射线反散射成像技术。
该技术利用低能X射线反向散射来检查人体和找出藏在人体上的炸药等违禁物品。
4.2 C射线成像技术
C射线成像技术的基本原理与X射线相似,由于C射线的穿透力更强,照射在被检物上时生成的图像质量更好。
目前国外研制了一种名为“车辆与集装箱检查系统”(VACIS)的C射线探测系统,据称,该系统可以探测到集装箱中的汽车[1,4]。
4.3 核四极矩共振(NQR)
NQR是一种新兴的爆炸物探测技术。
原子核总是处于周围带电粒子所形成的电磁场中,如果电场梯度不为零,原子核的四极体(相应于原子核体积中具有对称轴的旋转椭球体部分)与电场相互作用而呈现一定的电四极矩,电四极矩的存在,使得原子核具有相应的能量,表现为一系列分立的能级。
如果从外部施加一射频场,原子核就会发生能级跃迁,即发生原子核电四极矩共振。
产生共振的条件满足下列方程式:
$E=hv0
式中$E——原子核能级的能量之差;
h——普朗克常量;
v0——共振吸收的频率。
由于原子核周围的电场是由其周围的带电粒子所决定的,故不仅不同原子核的电四极矩共振频率不同,即使同一种原子核处在不同的分子中时,也会因分子内部结构的不同而使得电四极矩共振频率不同。
可见,一旦检测到电四极矩共振信号,则不但可以判定是哪种原子核,而且可以判定是哪种分子,核四极矩共振技术的这一特性使其应用到炸药探测中成为可能[6]。
由表1可见,炸药富含氮。
氮原子核呈椭球形,电四极矩不为零,可作为炸药的一种特征成分对其进行探测。
美国的量子磁公司运用核四极矩共振技术研制出了NQR500中子探测系统(图5),现在主要用于机场检测行李、包裹等大型物体。
图7 PELAN中子探测系统
表1 几种常见炸药中N的百分含量
名称
分子式N
的百分含量ö
%
TNT
C7H5N3O6
18.503
黑索今
C3H6N6O6
37.8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爆炸物 探测 识别 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