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河片水资源公报度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 文档编号:15766911
- 上传时间:2022-11-16
- 格式:DOCX
- 页数:15
- 大小:316.57KB
淮河片水资源公报度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淮河片水资源公报度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淮河片水资源公报度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全片总用水量477亿m3,其中农田灌溉占57.9%,林牧渔畜占8.6%,工业用水20.1%,生活用水占10.7%,城镇公共用水占1.7%,生态环境用水占1.0%。
全片用水消耗量303亿m3,占总用水量的64%。
人均年用水量234m3,农田灌溉(实际灌溉)亩均用水量为212m3,万元工业增加值(当年价)取用水量124m3。
据对216个城镇1058个入河排污口实测,2003年主要城镇入河废污水量50亿t,入河COD量141万t。
对淮河流域10282km河长进行全年期(平均值)水质评价,水质较好的Ⅰ、Ⅱ类水河长占11.4%,水质尚可的Ⅲ类水河长占17.4%,水质劣于Ⅲ类的受污染河长占71.2%。
对山东半岛1457km河长进行全年期(平均值)水质评价,无Ⅰ类水,Ⅱ、Ⅲ类水河长共占17.6%,水质劣于Ⅲ类的受污染河长占82.4%,污染较为严重。
一、水资源量
(一)降水量
2003年淮河片年降水量变幅为700~2000mm。
其中淮河流域年降水量基本在1000mm以上,北部沿黄地区、与山东半岛交界地带年降水量1000mm左右,其它除江苏徐州到安徽淮北市一带等少数零星地区略小于1200mm外,均超过1200mm;
1800mm以上的降水带位于大别山区以及沙颍河豫皖交界附近;
2000mm以上的高值区集中在大别山区的梅山水库和响洪甸水库上游。
山东半岛降水量比淮河流域小,北部沿黄一带700~800mm,东南部地区800~1000mm。
2003年淮河片平均降水深1210.6mm,折合降水总量3995.19亿m3,比常年(多年平均,下同)偏多44.4%,比上年偏多67.6%。
其中淮河流域平均降水深1287.5mm,折合降水总量3462.91亿m3,比常年偏多47.2%,
图2降水量年际变化
比上年偏多64.4%,属丰水年份。
淮河流域中,河南省平均降水深1195.8mm,比常年偏多42.0%;
安徽省平均降水深1497.9mm,比常年偏多58.8%;
江苏省平均降水深1328.7mm,比常年偏多40.6%;
山东省平均降水深1116.8mm,比常年偏多49.5%;
湖北省平均降水深1295.6mm,比常年偏多18.7%。
山东半岛年平均降水深871.8mm,折合降水总量532.28亿m3,比常年偏多28.5%,较上一年增加92.2%,属偏丰年份。
淮河片各分区2003年降水深与2002年及常年比较见图2;
2003年降水量等值线图见图3。
(二)地表水资源量
地表水资源量是指河流、湖泊等地表水体中由当地降水形成的、可以逐年更新的动态水量,即天然河川径流量。
淮河片2003年天然年径流深460.8mm,年径流量1520.75亿m3,较常年增加124.6%,比上一年增加226.1%。
其中淮河流域天然年径流深520.8mm,径流量1400.69亿m3,较常年增加135.4%,较上年增加218.9%。
山东半岛天然年径流深196.7mm,年径流量120.06亿m3,较常年增加46.2%,较上一年增加342.9%。
从各分区年径流深分布看,山东半岛沿海诸河区径流深196.7mm为最小,淮河上游区616.5mm最大;
淮河流域年径流深是山东半岛的两倍多。
淮河片各分区2003年地表水资源量与2002年及常年比较见图4。
图4地表水资源量(年径流深)年际变化
(三)地下水资源量
地下水资源量指由降水和地表水体入渗补给地下含水层的动态水量。
山丘区地下水资源量一般采用排泄量法计算,包括河川基流量、山前侧向流出量、河谷地带潜水蒸发量和地下水开采净消耗量;
平原区地下水资源量采用补给量法计算,包括降水入渗补给、地表水体入渗补给和山前侧向流入量。
在确定某区域地下水资源量时,需扣除山丘区和平原区之间的重复计算量。
2003年淮河片地下水资源量为600.47亿m3,较上一年增加74.7%。
其中平原区浅层地下水资源量413.56亿m3。
淮河流域2003年地下水资源量为519.65亿m3,较上一年增加63.8%。
其中平原区浅层地下水资源量384.90亿m3。
山东半岛2003年地下水资源量为80.82亿m3,较上一年增加205.7%。
其中平原区浅层地下水资源量28.66亿m3。
淮河片各分区2003年地下水资源量与2002年比较见图5。
图5地下水资源量年际变化
(四)水资源总量
水资源总量是指当地由降水形成的地表、地下产水总量(不包括区外来水量),即地表径流量与降水入渗补给量之和。
2003年淮河片水资源总量为1851.65亿m3,较上年增加了163.8%。
产水总量占降水总量(产水系数)46.4%;
平均每平方公里产水(产水模数)56.11万m3。
淮河流域2003年水资源总量为1695.04亿m3,较上年增加158.2%。
产水系数0.49;
产水模数63.02万m3。
山东半岛2003年水资源总量为156.61亿m3,较上一年增加244.8%。
产水系数0.29;
产水模数25.65万m3。
淮河流域各省、山东半岛和淮河片2003年水资源总量见表1。
(五)入海、入江及引江、引黄水量
2003年淮河片入海、入江总水量1277.38亿m3,比上年增加366.27%,其中入海水量618.15亿m3,入江659.23亿m3。
淮河水系入江水量659.23亿m3,入海水量311.41亿m3;
沂沭泗水系入海水量252.39亿m3。
淮河流域入海入江水量共1223.03亿m3,是上年的4.58倍。
表12003年淮河片水资源量单位:
亿m3
流域分区
降水量
地表水
资源量
地下水
水资源
总量
淮河流域
3462.91
1400.69
519.65
1695.04
其中河南省
1033.52
348.09
166.56
449.29
安徽省
998.02
509.27
146.24
552.64
江苏省
843.14
367.27
101.34
458.80
山东省
570.09
168.49
104.08
226.73
湖北省
18.14
7.57
1.44
山东半岛
532.28
120.06
80.82
156.61
淮河片
3995.19
1520.75
600.47
1851.65
山东半岛入海水量54.35亿m3,为2002年的8.13倍。
2003年淮河片跨流域调入(引江、引黄)水量54.25亿m3,较上年减少46.81%,其中引江26.90亿m3,引黄27.35亿m3。
淮河流域从长江引水26.90亿m3,较上年减少42.05亿m3;
从黄河引水16.38亿m3,较上年减少3.93亿m3。
淮河流域引黄水量中,河南省引黄7.92亿m3,较上年减少25.91%,山东省引黄8.47亿m3,较上年减少11.95%。
山东半岛从黄河引水量10.97亿m3,较上年减少1.76亿m3。
二、蓄水动态
(一)大中型水库(湖泊)蓄水动态
经对淮河流域36座大型水库(不包括洪泽湖等4座大型湖泊)和161座中型水库统计分析,2003年末蓄水总量为94.92亿m3,比上年末增加了57.5%。
其中大型水库当年末蓄水总量71.90亿m3,比上年末增加了54.6%;
中型水库年末蓄水总量23.02亿m3,比上年末增加67.3%。
洪泽湖年末蓄水量50.74亿m3,与上年末基本持平;
骆马湖年末蓄水量9.33亿m3,比上年末增加42.7%;
南四湖上级湖年末蓄水量由上年末的基本干涸增加到9.75亿m3,下级湖年末蓄水量10.22亿m3,比上年末增加9.61亿m3。
对山东半岛14座大型水库和55座中型水库统计分析,2003年末蓄水总量为22.28亿m3,比上年末增加了86.3%。
其中大型水库当年末蓄水总量16.11亿m3,比上年末增加87.5%;
中型水库当年末蓄水总量25.91亿m3,比上年末增加82.2%。
淮河片大中型水库(湖泊)2003年末与200年末蓄水量对比见图6。
图6淮河片大中型水库及主要湖泊蓄水变化图
(二)平原区地下水动态及地下水位降落漏斗
淮河片2003年属丰水年份,浅层地下水基本呈上升趋势,上升区总面积107470km2,平均升幅2.37m。
下降区面积较小,全片下降区仅730km2,平均降幅1.33m;
其中淮河流域下降区277.8km2,平均降幅1.38m;
山东半岛下降区452.5km2,平均降幅1.29m。
相对稳定区56921km2,其中淮河流域相对稳定区54502km2。
在各分区中,除淮河下游区相对稳定外,其他均有较大面积的上升区。
淮河上游平原区基本属上升区,面积11544km2,平均上升1.71m;
淮河中游上升区面积58554km2,平均上升2.14m;
沂沭泗河上升区面积27217km2,平均上升3.33m;
山东半岛上升区面积10196km2,平均升幅2.46m。
全区地下水蓄水变量合计增加104.18亿m3,其中淮河流域地下水蓄水变量增加93.22亿m3。
2003年淮河片地下水位降落漏斗共有14处,总面积14518.3km2,比上年减少了9172.4km2。
其中浅层地下水漏斗7处,漏斗面积8974.1km2,较上年减少9620.7km2。
淮河流域2003年有地下水漏斗13处。
其中浅层地下水漏斗6处,面积3227.1km2,较上年减少9356.6km2。
山东半岛2003年浅层地下水漏斗面积5747.0km2,较上年减少264.1km2。
三、供用水量
(一)供水量
供水量指各种水源工程为用户提供的包括输水损失在内的水量,也称取水量。
按照取水水源不同分为地表水源、地下水源和其他水源(指污水处理回用、集雨工程供水量等)三大类,按受水区进行统计。
2003年淮河片各类供水工程总供水量477.16亿m3,比上年减少22.1%。
在供水构成中,地表水源供水322.08亿m3,占总供水量的67.5%;
地下水源供水154.15亿m3,占32.3%;
其它水源供水0.94亿m3,占0.2%;
在地表水源供水量中,跨流域调水54.25亿m3,占地表水源供水量的16.8%。
另有海水利用量14.91亿m3未计入总供水量中。
2003年淮河流域各类供水工程总供水量410.87亿m3,比上年减少22.5%。
其中地表水源供水291.93亿m3,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淮河 水资源 公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