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物理上册手写本教案Word格式.docx
- 文档编号:15762928
- 上传时间:2022-11-15
- 格式:DOCX
- 页数:44
- 大小:35.45KB
八年级物理上册手写本教案Word格式.docx
《八年级物理上册手写本教案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八年级物理上册手写本教案Word格式.docx(4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1、重点:
让学生体会自然界、身边的物理现象的有趣,从而喜欢物理。
2、难点:
成功地演示新奇而有趣的物理小实验。
教学方法:
实验演示法、观察法。
教具准备:
火柴、烧杯、纸锅、漏斗、平面镜等。
学者分析:
大多数学生比较懒惰,学习习惯不是很好,不能很好的跟随教师的知识引导进行研讨、交流,学习缺少自觉性,学习的热情和积极性不高。
教学过程:
一、新课引入
师生共同阅读“章首诗”。
板书:
第一章 走进物理世界
第一节 希望你喜爱物理
二、新课教学
1、多姿多彩的物理现象
自然界中有趣的物理现象(播放课件)
2、身边有趣的物理现象
学生讨论、交流,做出猜想。
归纳以上我们知道了物理现象是多姿多彩的,物理是有趣的。
1、多姿多彩的物理现象是有趣的。
它不但有趣,而且非常有用,下面我们来了解它对人类社会作出的巨大贡献。
2、功勋卓著的物理学
教师:
指导学生一边看图片,一边阅读其配文。
希望同学们学好物理,为我国的科学技术现代化做出自己的贡献。
2、功勋卓著的物理学。
三、归纳小结
让学生对本节所学进行归纳整理。
四、巩固练习(课件演示)
五、布置作业:
完成“自我评价与作业”。
六、板书设计:
(过程中陈述)
七、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学习,同学们对物理这门课产生了较浓厚的兴趣,非常喜欢物理,基本上都知道物理学是一门什么样的学科。
在本节教学中,涉及到一些物理现象,对这些物理现象的解释,许多同学还弄不明白,存在着一些疑惑,对这些疑惑随着今后的学习,同学们自然就会明白,在此可不作太多的解释。
1.2 测量长度和时间
1、学会用测量长度和时间的常用工具,学会一些基本的测量方法。
2、能够对长度和时间的不同单位进行换算以及科学记数方法。
3、知道物理单位的意义和重要性,了解自己身上的“尺”和“表”。
4、提高参加实验的兴趣和合作的意识,培养学生独立作业的习惯。
长度和时间的单位及单位间的换算。
会使用停表测量时间。
正确读取和记录测量结果。
实验法、观察法、交流法、讲授法。
一、实验引入新课
同学们都知道磁铁会吸引铁钉,现在让磁铁隔着手掌还会吸引铁钉吗?
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猜想。
长度的测量
1、测量长度的常用工具
你们知道测量长度有哪些常用的工具?
2、长度的单位
指导学生自学课文,认识长度的单位及单位间的换算关系。
3、正确使用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
活动1:
你会用刻度尺吗?
让学生观察、交流,说出所用工具的分度值和量程。
让学生阅读后回答。
巩固练习:
用刻度尺测量物理课本的长和宽分别是多少?
各分别测量三次算出平均值。
学生分组活动,并进行交流。
活动2:
知道自己身上的“尺”
现在请跟同学合作,测出你的身高是多少?
手臂长是多少?
手一拃是多长?
走一步路的距离是多少?
大拇指指甲宽是多少?
请先用眼睛估测课桌的长度,再用你身上的“尺”粗测,最后用刻度尺测定,看看这三个结果之间相差多少?
4、对实验数据的处理、分析
做物理实验时,除了观察与实验操作,还要对所得的数据进行处理、分析,我们可用传统的方式来处理,还可借助计算机软件来处理。
活动3:
认识直方图
指导学生先观察传统的表格形式,然后观察利用数据处理软件依据表格数据绘制的直方图。
在本堂教学中,学生的学习气氛活跃,热情很高,但在具体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时候,我看效果不是很理想,这恐怕是由于本节所学的刻度尺的使用,是同学们日常所用,司空见惯的,有些粗心大意,在具体细节上认识不够所致。
1.3长度和时间测量的应用
1、了解自己身上的“尺”和“表”。
2、提高参加实验的兴趣和合作的意识,培养学生独立作业的习惯,
3、通过独立作业进一步掌握量筒或量杯测量物体体积的方法。
了解自己身上的“尺”和“表”。
掌握量筒或量杯测量物体体积的方法。
一、通过测量活动,提高学生的估测长度能力。
请同学们估测教室里黑板的长和宽是多少?
再请两位同学用身上不同的“尺”粗测教室里黑板的长和宽是多少?
最后请一位同学用刻度尺测量黑板的长和宽是多少?
你估测得准吗?
请互相交流。
请同学们估测教室的长、宽各是多少?
再请两位同学用身上的“尺”粗测教室里黑板的长和宽是多少?
你估测的准确度有提高吗?
教师提出问题:
能否利用刻度尺直接测出一张纸有多厚?
让学生说出自己的办法。
这节课我们首先来学习长度测量的一些特殊方法。
第二课时 动手做实验
(二)
1、长度测量的一些特殊方法。
(1)测量铁路线的长度。
怎样在地图上测量上海到南京的铁路线的长度?
学生思考。
(2)测量细铜丝的直径。
如何测量细铜丝的直径?
学生思考,讨论。
归纳:
化曲为直法,化少为多法,工具结合法,替代法等。
在本节教学过程中,同学们学习的效果较好,这包括上节的直方图的学习,本节已基本克服掉上节的不足。
对估测能力的训练,这是长远的事情,本节同学们的表现还不错。
1.4尝试科学探究
三维目标:
1、通过科学探究,了解科学探究的过程和一般步骤.
2、经历科学探究,获得对科学探究过程的一般性认识,了解科学探究的一个基本方法——控制变量法.
3、通过科学探究活动的亲身参与,养成对科学的热爱。
教学重、难点:
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的能力.
提出问题、制定计划和设计方案.
教学方法:
探究法、讲授法相结合.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同学们常用的手表、闹钟等有没有不准的情况发生?
尝试科学探究
科学的核心是探究,学习物理就要学会探究。
下面结合文中所说的“摆钟”的课例,我们来探究“摆”的奥秘。
1、提出问题
摆动快慢由什么因素决定
让学生猜想、假设。
请同学们认真思考和讨论,归纳出可能影响摆动快慢的因素。
一、可能影响摆动快慢的因素
1、摆锤的轻重。
2、摆的长度。
3、摆动的角度。
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
二、实验方案和步骤。
指导学生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
请同学们利用器材进行实验,并将测量的数据填入书中或自己设计的表格中。
讨论分析与论证:
三、探究结论
1、摆动快慢与摆的轻重无关。
2、摆线越长,摆动越慢。
3、在摆动的角度不大时,摆动快慢与摆动的角度无关。
进行评估:
讨论归纳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和流程:
通过这个科学探究过程,你对物理学习有什么新的认识?
科学的核心是探究,学习物理就要学会科学探究。
三、总结
本节的"
自我评价与作业
六、板书设计(过程中陈述)
七、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学习,学生已认识科学探究,知道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认识到科学探究是学习物理的重要方法。
但在实际独立进行探究时,还存在一些不足,比如实验方案的设计,语言的表达等,这些在平日的教学中,作业练习中,都要加强。
2.1我们怎样听见声音
1、知道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在空气中声波的速度是340m/s。
2、通过学生自己的设计和活动,证明物体振动发声。
3、能设计证明“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实验,还能跟自己的生活经验联系起来。
4、培养学生利用手边的学习或生活用具进行简单物理实验的习惯和探究物理问题的能力。
5、在探究活动中,能进行合理的推理,学习并培养从物理现象中归纳出简单科学规律的方法。
声音的传播条件。
会设计实验进行科学探究。
科学探究法、观察法、演示实验法、讨论法。
教学用具:
音叉、肥皂液、喇叭、塑料尺子、录音机、乒乓球、水槽等。
师生共同朗读“章首诗”
第二章 声音与环境
第一节 我们怎样听见声音
1、声音的产生
先播放一段录音,让学生感受各种各样的声音。
问题:
听了这段录音,你想提出什么问题?
让学生结合已学的知识,对这个问题作出回答。
请同学们分组讨论,设计几个实验证明:
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让学生学生对实验进行小结。
1、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2、声音的传播――声波。
2、声音是以波的形式传播的,叫做声波。
3、声音的传播条件
比较空气、木杆等物体传递声音的效果是否相同,并与同学交流讨论。
听水中发出的声音
这个现象说明了什么?
让学生交流讨论,回答上述问题。
提问:
真空能传声吗?
让学生交流讨论。
3、声音传播需要介质,介质可是固体、液体、气体,真空不能传声。
4、声音的传播有多快
通过阅读,你知道了什么?
4、声音的传播速度:
1)15℃的空气中声速为340m/s。
2)V固>V液>V气
5、我们怎样听见声音
发声体振动――介质――人耳
通过本节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五、作业布置
完成本节的“自我评价与作业”
通过本节教学,学习的效果较好,但在探究有些问题时,探究方案的设计,对所看到的物理现象的科学归纳能力方面,存在不足,我想这恐怕是刚系统地接触科学探究的缘故,在今后的教学中要注意多引导,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年级 物理 上册 手写 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