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计划方案文档格式.docx
- 文档编号:15754464
- 上传时间:2022-11-15
- 格式:DOCX
- 页数:12
- 大小:25.49KB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计划方案文档格式.docx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计划方案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计划方案文档格式.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一、指导思想
必须实现传统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过渡,努力打破学校封闭性,引导学生遵循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战略思想;
综合应用社会、生活和学科知识,开展以学生为主体的自主动手动脑的生活实践、社会实践、科学实践活动,加强与现实社会的沟通和联系,让学生及时了解时代的最新信息,紧跟科技迅速发展的步伐,使他们的情感态度、综合知识、实践能力、学会学习等方面得到发展。
二、培养目标
综合实践活动是一个开放性的实践性课程,其目标包括“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阶段。
小学阶段,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具体目标是:
1、亲近周围的自然环境,热爱自然,初步形成自觉保护周围自然的意识和能力。
2、考察周围的社会环境,自觉遵守社会行为规范,增长社会沟通能力,养成初步的服务社会的意识和对社会负责的态度。
3、逐步掌握基本的生活技能,形成生活自理的习惯,初步具有认识自我的能力,养成勤奋、积极的生活态度。
4、激发好奇心和求知欲,初步养成从事探究活动的正确态度,发展探究问题的初步能力。
三、基本原则
综合实践活动作为综合程度最高的课程,它不是其他课程的辅助或附庸,而是具有自己独特功能和价值的相对独立的课程,与其他课程具有等价性与互补性。
实施过程中要遵循综合性、实践性、活动性、开放性、自主性、生成性等原则。
四、课程设置
1、内容框架设置课程菜单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内容主要包括:
信息技术教育、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以及劳动与技术教育等。
四大领域不是并列的关系,不能相互割裂。
基于学生的兴趣和需求,结合学校、社会实际,通过综合实践活动指定领域之间的整合,及指定领域与班队活动、学校传统活动等非指定领域的整合,从“探索自然”、“发展自我”、“亲近社会”等板块着手,整合形成了“生活与体验”、“卫生与健康”、“民风民俗”、“种植与养殖”等小板块的课程内容,形成序列、体现个性差异、体现地方特色。
实际上,学校只是提供一个可参考的较大范围的课程“菜单”。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内容的设置具有灵活性,供各校各班开展综合实践活动时参考。
因此,在具体活动过程中,实行综合实践活动“菜单”制。
学期初,由中心校结合全镇整体工作安排提供“总菜单”,各校根据总线安排结合本校实际设计本校的菜单;
各班再根据“分菜单”结合本班学生实际制定出班级活动计划和进度表。
同时,在活动中不断生成,并在实验一个阶段后不断修改和完善。
通过构建学科间渗透、课内外结合、校内外沟通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体系,并最终形成具有鲜明特色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
(3—6年级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内容设置方案见附录)。
2、课时安排彰显弹性特点
按义务教育课程设置的要求,综合实践活动每周为三课时。
考虑到现行的课时计划和活动实施的实际,必须灵活安排课时,实行弹性课时制度。
长线活动与短线活动相结合。
短线活动时间短,一课时或几课时,以短线活动为主;
长线活动时间长、跨度大,以长线活动为辅;
长短线活动相结合。
分散安排与集中安排相结合。
在制定活动计划时,以时间段来安排课时,但实际实施过程中是以集体活动的集中时段与学生分组活动的分散时段相结合;
或者是学校集体活动的集中时段与班级活动的分散时段相结合。
课内和课外相结合。
作为制定方案的时段可在课堂上进行;
学生小组观察、研究、考察、调查、查阅资料等活动可作为一个时段,在课后进行;
总结展示可在课堂或课后进行。
在将综合实践活动课排入课表的同时,具体活动时要求各班根据活动计划报学校同意后适时调整时间段的安排。
因课时安排彰显弹性特点,在学校加强管理的同时,更需要教师自觉主动按课时计划开齐上好综合实践活动课。
3、师资配备实施一辅多兼
目前,在农村小学,还无法配备专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教师。
因此,“全员参与指导”是确定指导教师队伍的基本措施,主要落实“一辅多兼”的做法。
即每个班确定一名指导教师,但在具体实施活动的时候根据实际需要,相关教师都要参与对学生的指导,特别注重对学生活动过程的全程指导和跟踪服务与评价。
4、活动模式注重实践体验
与传统课程相比较,“综合实践活动”更关注问题的提出、探究和解决。
一个具体的综合实践活动内容,一般都可以按“确立活动内容—制定活动方案—学生实践体验—成果交流评价”等步骤进行。
综合实践活动课的三种基本类型。
一是选题指导型(选择课题,制定活动方案)。
二是实践体验型(设计制作、社会实践、家庭体验、网络探究等)。
三是成果交流型(活动情况的阶段性总结,或者是活动结束的成果展示)。
学生参与实践活动的形式有:
递进式(共同完成一个主题,围绕一个专题,逐步展开,环环紧扣,层层推进,不断升华)。
协作式(一个专题按不同的活动形式或分成的小专题分组,小组既相互联系,又相对独立,小组内调查研究成果,大组内交流)。
不同的学习领域,各环节有所侧重,但实践体验及成果展示是其中重要环节。
要求学生全员参与、全程参与,在调查、考察、参观、表演、实验、剪贴等多样化的活动中去体验和感受。
用好开展综合实践活动的原始素材库——信息资源本,作调查统计、记录、写感想等实践活动所用。
让学生将自己的研究成果以自办报、小论文、图表、小制作、调查报告、实验报告等不同形式展示出来,并通过校报、画廊、黑板报、红领巾广播站、星星电视台、综合实践活动周等阵地为学生的成果提供展示的舞台。
五、实施步骤
1、宣传学习阶段
2、制定方案阶段
制定综合实践课程实验方案,制定出分年级的课程内容设置草案。
3、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验
抓点
上半年,确定中心小学六年级5个班为点的实验班,按计划进行初步实验,针对实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边探索、边总结。
连线
下半年,在中心小学3—6年级所有班级实施,并对各年级的课程内容草案进行修改完善。
4、综合实践活动校本化实施
求新
小学根据开设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以来的成功经验,对《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方案》进行进一步细化、内化,制订《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开发方案》,使综合实践活动校本化。
求深
邀请专家进行指导,整理出具有鲜明特色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
教师结合几年来实践活动积累的案例、教学设计等,自主申报综合实践活动课程选题,编写学材。
学校筛选课题,并对学材提出进一步修改建议。
按3—6年级学材序列,进一步完善、整理成册。
同时,全镇村级完全小学在中心小学的指导和管理下,结合乡土实际,充分挖掘具有鲜明地方特色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资源,进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目录的整理。
六、实施措施
1、搞好宣传发动
对有关部门、单位和学生家长进行宣传动员,使他们认识、理解和适应“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开设,形成实施课程良好的氛围。
2、加强组织领导
成立由中心校长任组长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领导小组,由分管副校长任组长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小组,由教导主任任组长、教科室主任任副组长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小组。
课程领导小组负责课程的统筹、决策、协调、保障工作;
课程指导小组,负责制定综合实践活动计划,负责课程的开展、研究、指导;
课程实施小组具体负责课程的实施。
3、组织教师培训
⑴校本培训,全员参与
加强理论学习,组织全镇教干教师学习有关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文件及有关课程标准、课标解读等理论学习文章。
⑵专家指导,理清思路
向教研室领导请教,邀请教研室领导来我校指导实验工作,进行专题讲座,向专家讨教,理清工作思路。
⑶外出学习,重点培养
加大对实验骨干教师的培养力度,尽可能安排他们外出学习,通过看现场、聆听专家报告、观摩教学活动等多种途径,提高骨干教师的业务素质,使他们挑起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开发和实施的大梁。
4、加强过程管理
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开发的工作明确列入学校工作计划、教学工作计划中,并将工作的具体落实情况作为学校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来抓,列入执行课程计划的专项检查内容,列入视导检查中重要工作来落实,落实到对学校目标考评、对教师年度考核聘任等工作中去,确保实验有效实施。
同时,组织学生信息资源本展评、优秀学案评比、活动设计方案评比、活动材料展评、优秀辅导教师评比、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资源开发展示等活动。
通过竞赛活动,推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开发的顺利实施。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开设,必将彻底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和教师的教学方式,其最终目的是提高学生的素质,也是一项复杂而艰巨的任务,实施过程中将会遇到许多的困难和阻力。
因此,我们必须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原则,正确处理继承与发展、借鉴与创新、局部与全局、现实与长远等各方面的关系,以科学研究为轴心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引导综合实践活动健康发展。
相信通过我们的不懈努力,一定会开创出具有石桥特色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
综合实践活动是《九年制义务教育课程计划》所规定的小学3-6年级的一门必修课程。
为了“常态化”实施此课程,我校制定此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综合实践活动是义务教育阶段国家规定的必修课程。
它是一门基于学生的直接经验,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体现对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综合运用的实践性课程。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面向全体学生开设,以学生自主选择的、直接体验的、研究探索的学习形式为课程基本方式,以贴近学生现实的生活实践、社会实践和科学实践的主题为课程主要内容,以学生良好的个性养成为课程基本任务的非学科性课程。
综合实践活动的设置既适应了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又适应了社会发展的需要,是基础教育课程体系改革的重要举措。
二、实施目标:
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展,旨在让学生获得亲身参与实践的积极体验与丰富经验,加深对自然、社会和自身内在联系的整体认识,培养他们对自然的关爱和对社会对自身的责任,形成从自己的周围生活中主动地发现问题并独立解决问题的态度和能力,发展他们的实践能力和对知识的综合运用和创新能力,养成合作、分享、积极进取等良好的个性品质。
本校3-6年级开设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每周三课时。
1、亲近周围的自然环境,热爱自然,初步形成自觉保护周围自然环境的能力。
2、考察周围的社会环境,自觉遵守社会行为规范,增长社会沟通能力,养成初步服务社会的意识和对社会负责任的态度。
3、逐步掌握基本的生活技能,养成生活自理的习惯,初步具有认识自我的能力,养成勤奋、积极的生活态度。
4、激发好奇心和求知欲,初步养成从事探究活动正确态度,发展探究问题的初步能力。
三、课程理念:
给学生一片关注的空间,让学生自己往前走。
给学生一段探究的体验,让学生自己去经历。
给学生一个交往的场景,让学生自己去锻炼。
给学生一个个性的舞台,让学生自己去展现。
给学生一个研究性问题,让学生自己找答案。
四、活动内容:
以《综合实践活动指导纲要》规定的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综合 实践 活动 课程 实施 计划 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