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州百合产业发展建议报告讲义Word文件下载.docx
- 文档编号:15743657
- 上传时间:2022-11-15
- 格式:DOCX
- 页数:6
- 大小:22.76KB
兰州百合产业发展建议报告讲义Word文件下载.docx
《兰州百合产业发展建议报告讲义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兰州百合产业发展建议报告讲义Word文件下载.docx(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二)兰州百合加工具有较大规模的企业群体3
(三)兰州百合国内外市场占有份额较高4
(四)兰州百合品牌发展成效显著4
(五)兰州百合产业化组织程度明显提升5
三、兰州百合产业存在问题5
(一)基础薄弱、产出水平低5
(二)生产分散,规模效益差6
(三)产品单一,开发程度浅7
(四)营销粗放,协同创新弱7
(五)安全意识不强,监管不健全8
四、兰州百合产业发展思路和建议8
(一)建立百合母籽繁育基地9
(二)制定标准化栽培技术规程9
(三)扶持培育百合产业龙头企业9
(四)加强百合原产地和品牌保护10
(五)加大百合生产科研攻关10
(六)加大兰州百合宣传力度11
(七)增强质量安全和监管意识11
兰州百合是甘肃的名优特产,兰州百合以瓣大肉厚,风味甘甜,营养丰富,品质最佳,名列栽培百合之首,素有"兰州百合甲天下"之称。
其作为名菜佳肴弛名中外,在国际国内市场上极有声誉,十分畅销。
我国著名植物分类学家孔宪武教授评价:
“兰州百合味极甜美,纤维很少,又毫无苦味,不但闻名全国,亦堪称世界第一”。
兰州百合作为兰州市最具特色的农产品之一,历经400多年的发展,已经成为广大后山农民摆脱贫困、增加收入的支柱产业。
一、兰州百合产业发展历史
兰州栽培百合有确切记载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明代万历年间。
明万历三十三年(1605年)《临洮府志•食货志》就记载了七里河南部山区栽培百合供食用和观赏。
上世纪五十年代,著名植物分类学家孔宪武在《兰州植物通志》中将兰州百合鉴定为“川百合”种。
上世纪八十年代,北京林学院陈俊愉教授在《园林花卉》一书中将其命名为“兰州百合”,自此以后,兰州百合才作为通用的名字有别于其他种植地的百合而闻名全国。
兰州百合在四百年前由七里河区南部山区自种自食,上世纪三四十年代开始在兰州城区专门销售,或由商贩运到邻省宁夏、青海等地贩卖,亦有旅客商客带到中原、沿海一带作为馈赠亲友的礼品。
兰州解放前夕,七里河地区种植兰州百合面积不足200亩,1956年农业合作化时面积达到622亩。
1965年,西果园乡的袁家湾村的百合被列为全市农业十大丰产样板田之一,并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初袁家湾村享受到蔬菜产区供应口粮的待遇。
1979年4月,七里河区召开专门的百合生产会议,发放贴息贷款扶持百合生产。
1983年全区百合种植面积达到4488亩,产量达72万公斤,周边的榆中、皋兰、永登、西固等县区也开始引种百合。
1984、1985年七里河区召开百合战略研讨会并在兰州、上海等地举办兰州百合展销会,向外界推介宣传百合及百合菜肴,进一步扩大了兰州百合的影响。
1987年生产真空包装鲜百合,大大刺激了兰州百合的生产,兰州百合开始进入高速发展阶段,当年七里河区种植百合面积达到1.68万亩,总产达722万公斤,加上榆中、西固等地的发展,兰州市百合总面积达3万多亩,总产超过750万公斤(留床面积大增),从1988年开始,由于加工能力有限,市场开发不足,加之盲目栽种劣质千字头百合导致商品百合质量下降,兰州百合出现了“卖难、价跌”,种植面积开始逐年下降,到1991年,七里河区种植仅有0.64万亩,总产仅有373万公斤(留床面积锐减)。
1992年至2001年连续九年百合价格不断上涨,最高时商品百合每公斤达17元,刺激了百合种植规模又一轮的不断扩大与加工企业的盲目兴建。
2001年,七里河7个乡(镇)48个行政村8200多户种植百合3.93万亩,加工企业达130家之多,兰州市榆中、永登、皋兰、西固、城关等县区面积大增,城市投资者都纷纷租地栽种百合,兰州市周边的临洮、永靖、会宁以及金昌、甘南等地也引种兰州百合,使兰州市百合留床面积猛增到6.7万亩,全省达10万亩。
由于盲目扩大面积,种球退化和劣质种球复种影响了兰州百合的品质,在销售地质次价低的百合充斥市场,种植户和加工销售企业均遭受了致命的亏损,商品百合平均价格降到了每公斤2.8元,百合种植面积开始逐年回落,直到2004年价格才开始缓慢回升。
二、兰州百合产业发展现状
(一)兰州百合栽培面积已经初具规模
经过400多年的发展,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的快速发展,2013年,兰州百合留床面积达5.26万亩,主要分布在七里河区西果园镇、阿干镇、魏岭乡、黄峪乡,此外,八里镇、彭家坪镇也有少量种植。
全区百合产量约为2778万公斤,产值达到83340万元。
在兰州百合主产区西果园镇青岗村建立省、市级无公害标准化示范基地1182亩,建成标准化示范区3.87万亩;
示范乡镇4个,种植户达到10954户,无公害百合认证面积达到3.87万亩。
(二)兰州百合加工具有较大规模的企业群体
近年来,兰州百合得到稳步发展,形成了以西果园镇的兰州百合城为中心,辐射八里镇、阿干镇、魏岭乡、黄峪乡等周边乡镇和西固区金沟乡及榆中县,共有400家收购加工百合的公司和个体户。
全区现有冷藏库39座,库容达到1064万公斤,每年分两季存储,储量可达2128万公斤,完全能够满足百合常年加工贮藏的需要;
全区年加工能力在500吨以上的不超过10家,在100吨以上的企业有27家,50-100吨的企业有20多家,这些企业全部使用了“兰州百合”证明商标。
95%以上的百合都经过初级加工外销全国。
同时,利用兰州云集众多的大专院校和科研机构,多形式、多方面联合开发创新,研制出了无硫百合干、百合人参营养粉、百合营养麦片、百合枣粉、百合果酥、百合醋、百合花、百合芽菜、百合鸡等产品,形成了多元化产品格局,逐步提高了百合产品质量和档次,增加了高附加值产品,满足了不同年龄阶段、不同消费群体的消费者常年食用百合的需求。
(三)兰州百合国内外市场占有份额较高
目前兰州百合不但畅销至广州、上海、北京、乌鲁木齐、杭州、昆明、西安、沈阳、武汉、西宁等全国省会城市,还扩散到深圳、珠海、汕头等沿海经济发达的大中城市,出口到美国、日本、韩国、法国、东南亚、台湾、香港、澳门等国家和地区。
2013年百合出口量达到289吨,出口创汇超过376万美元。
兰州百合的消费群体也由十几年前的宾馆、酒店等高级场所走进普通百姓家中,拥有了众多的消费者。
(四)兰州百合品牌发展成效显著
兰州百合具有较强的地域特色,1996年10月,“兰州百合”被国家贸易部授予“中华老字号”称号,并在99中国昆明世博会上喜获银奖,在99中国北京国际农业博览会荣获“名牌产品”称号,被兰州市政府授予“兰州名品”称号。
2001年获“甘肃名品”称号和中国国际食品博览会金奖,2009年获第七届中国国际农产品交易会金奖、中国少数民族地区名优产品优秀展销奖等殊荣。
此外,2001年成功获得国家工商总局商标局颁发的“兰州百合”证明商标,使兰州百合成为甘肃省第一个获得证明商标的农产品。
2010年11月,“兰州百合”证明商标被甘肃省工商行政管理局认证为“甘肃省著名商标”。
2014年1月兰州百合通过国家工商总局商标局认定,喜获“中国驰名商标”。
2013年11月,七里河区获得“中国百合之都”荣誉称号。
(五)兰州百合产业化组织程度明显提升
充分利用优越的百合资源优势,明确提出“布局合理化、生产基地化、经营一体化、管理规范化、服务社会化、产品名牌化、品质无公害化”的发展思路,以市场为导向,进一步完善了“公司+基地+协会+农户”的运营机制,不断开拓市场,抢抓信息,推广技术,促进区域经济发展。
通过这种运营机制,把一家一户的分散生产与国内外的大市场连接起来,形成了企业与农户之间的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经营机制,走集团化经营之路。
目前已形成了以西果园镇的兰州百合城为中心,辐射带动八里镇、阿干镇、魏岭乡、黄峪乡等地区百合产业的发展。
三、兰州百合产业存在问题
(一)基础薄弱、产出水平低
由于科研和管理没有及时跟进,加之没有相应的产地保护措施,如开垦翻土过浅、施用基肥不足、土壤基础条件差、种植密度不够等,造成水土流失严重,肥力下降,土层浅薄板结,通气和保水性不良,水、气、热得不到充分调节等导致了兰州百合品质下降。
此外,兰州百合多年来靠对自然生长的母籽进行选育,没有成规模的脱毒育种中心,加上兰州百合种植年代较长,种球自然退化,导致产量和品质都是逐年下降,亩产由原来的1500公斤下降到1000公斤,产品的独头率从原来的70%下降到不足40%,能够符合市场要求的“牡丹头”精品百合所占比例越来越小,而“千字头”劣质百合所占比例越来越高,并且在原产地域保护以外的地域盲目种植兰州百合,其产品回流到百合产区和市场上,以次充优。
由于这些百合品质不好,由此给消费者造成了兰州百合质量下降的印象,严重损害了兰州百合的形象,造成市场萎缩,价格的大幅波动。
(二)生产分散,规模效益差
兰州百合产业目前还没有涌现出具有较强带动作用的龙头企业。
由于现有的百合加工企业成品包装多年一贯制,品牌意识薄弱,市场开发能力不足,经营多凭经验而缺乏创新,加之先天性资金筹措困难,缺乏融资渠道和手段,流动资金不足,多年来仍没有能够起明显带动作用的企业,再者加工企业和农户的组织化程度较低。
目前上百家企业和上万家农户参与兰州百合产业,但彼此之间没有规范的自律与约束,没有合作协商机制,企业和农户没有形成利益共同体,不仅增大了生产和经营风险,而且引发恶性竞争,影响了整个产业的健康发展,并且百合深加工产品研发严重滞后,附加值较低。
现阶段兰州百合主要是以真空包装鲜百合、百合干等初级产品面市,科技含量很低,即使研发出了百合含片等深加工产品,但不成规模。
(三)产品单一,开发程度浅
一是兰州百合产业目前还没有涌现出具有较强带动作用的龙头企业。
由于现有的百合加工企业成品包装多年一贯制、品牌意识薄弱、市场开发能力不足、经营多凭经验而鲜有创新等方面,加之先天性资金筹措困难、缺乏融资渠道和手段、流动资金不足,致使这么多年来竟没有产生一家真正能够起到龙头作用的企业;
二是加工企业和农户的组织化程度较低。
目前上百家企业和上万家农户参与兰州百合产业,彼此之间没有规范的自律与约束,没有合作协商机制,企业和农户没有形成利益共同体,各自单打独斗,不仅增大了生产和经营风险,而且引发恶性竞争,影响了整个产业的健康发展;
三是百合深加工产品研发滞后,附加值低。
目前百合主要是以真空包装鲜百合、百合干等初级产品面市,科技含量很低。
虽然也研发出了百合营养麦片、百合口服液、百合含片等深加工产品,但由于缺乏资金,始终无法打开市场,形成生产规模。
(四)营销粗放,协同创新弱
一是兰州营销总体上处于低水平粗放经营状态,即广大百合经销商还是以传统而原始交易方式仍占主导地位,农户与消费市场脱节,利润率较低。
营销组织主要以收购商、经销商及中间贸易商为主体,各自为政,相互排斥,甚至恶性竞争。
产供销一体的较大规模营销组织发展较快,但比重小,对整体经济贡献度低。
二是百合产品同质化严重,大部分企业只关心“产品”不关心“商品”,忽略了市场竞争与产品差异化。
三是机会主义严重,缺乏做品牌的勇气、决心和团结协作精神,不注重品牌建设和投入,急功近利,同时,缺乏创新思维,战略心态不稳健,有雄心缺耐心。
四是大多数企业缺乏专业的营销管理队伍,无整合资源、产业政策研究、进行资本运作的能力。
五是家族式、家长制管理的企业居多,没有真正实现向现代企业的转型。
(五)安全意识不强,监管不健全
不少百合种植户和经销人员仅仅重视价格,忽视百合质量,缺乏相关的生产安全知识。
多数小规模生产者设备陈旧,生产卫生条件差,相应的检测设备或检测手段落后,很难落实有效的源头监控,以致安全等问题难以监控。
同时,生产企业和销售商缺乏交易平台,各企业外销产品均要送货上门,这就给销售商压级压价和拖欠货款甚至侵吞货款提供了便利,增大了加工企业的经营风险。
此外,各生产企业没有形成自己的销售网络,生产与市场销售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兰州 百合 产业 发展 建议 报告 讲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