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年江西省上高县第二中学高二第三次考语文试题解析解析版文档格式.docx
- 文档编号:15739989
- 上传时间:2022-11-15
- 格式:DOCX
- 页数:20
- 大小:183.08KB
学年江西省上高县第二中学高二第三次考语文试题解析解析版文档格式.docx
《学年江西省上高县第二中学高二第三次考语文试题解析解析版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年江西省上高县第二中学高二第三次考语文试题解析解析版文档格式.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皇帝祭祀封禅,要登天下五岳。
在古人心目中,高山是最与苍天相近的地方。
儒家对于君子人格的终极要求便是“高”和“远”。
孔子曰:
“巍巍乎!
舜、禹之有天下也。
”这说的是“高”;
“子在川上曰:
‘逝者如斯夫’!
”这是在说“远”。
某种意义上,高是空间的概念,远是时间的概念,但这两种维度又不是确指的,因为君子的“怀抱”无时无刻不在胸中运动变化,好比道家修炼的内气,大象无形。
钟子期听俞伯牙抚琴,他听得出伯牙的志趣,就说“巍巍乎若泰山”,又说“洋洋乎若流水”。
高山流水,其实分别是伯牙胸中逸气的不
同表现形式,凝止团聚,则冲霄而为山;
顺势发散,则奔腾而为水。
琴家没有这份逸气,想弹奏好这支曲目,那是不可能的。
《论语》说:
“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
死而后已,不亦远平。
”所以胸怀儒家治世救国理想的士人,每登临高处,便能自心底激发出这份远志和胸襟。
明末清初之际的一代大
儒顾炎武,在明亡后联合傅山、屈大均等爱国志士僻处山、陕之间,以图恢复大业。
顾炎武和他的同志们送别,相对把盏,就在青山之巅,远眺大好河山,众人百感交集,泪眼潸然
。
有人开始借酒浇愁,有人开始埋头抚琴,有人开始痛吟诗篇。
顾炎武听罢,徐徐起身,振衣而立,与之相和:
一雁孤飞日,关河万里秋。
正是“关河万里秋”!
力挽狂澜的志士纵然势单力薄,回天乏术,但毕竟“德不孤”,毕竟有这些个战
友在,相互砥砺,与子同仇。
事虽未成,其心其举已足垂青史,光照世人。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这便是儒家入世之“登高”的价值所在,它像一面旗帜,奋扬于巍巍之山巅。
(摘编自沐斋《登高》)
1.下列关于“登高”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古诗词里流传下千百代无数文人骚客登临的诗句,这些诗句贯穿一年四季的终始,说明了登高并非重阳节的专利。
B.夏日炎炎,雨雪霏霏,春花灼灼,落木萧萧,这些都是古代文人流传下来的诗句中描写登高时所见的不同的景色。
C.由于人的视野有限,谁都想看一看那楼外楼、山外山,所以古人的登高,不仅是想看一看自然的山川,或人造的楼台,而且是为了一展胸襟。
D.文人登高,是想借助这种方式获得一种不可言传的类似于“天人合一”的抒发和共鸣,如同好汉饮酒“一浇胸中块垒”一样。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诗人同登一座山峰,所写的诗句意味相差很大,是由于每个人在登高时所思所感不同,而这又与个人的身世、境遇、价值取向等密切相关。
B.儒家的登高、道家的登高和皇帝祭祀封禅的登高,虽然目的不同,但有一点是相同的,就是在他们心目中,高山是最与苍天相近的地方。
C.孔子所说的“巍巍乎舜、禹之有天下也”“逝者如斯夫”这两句话,概括了儒家对于君子人格的终极要求,前者指“高”,后者指“远”。
D.胸怀儒家治世救国理想的士人,每登临高处,其远志便能发自心底,这是因为儒家提倡“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
死而后已,不亦远乎”的缘故。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今人为了某个节日也会登高、观景、旅游,但缺失了古人登高时的胸襟、怀抱、远志和精神。
B.钟子期用“巍巍乎若泰山”“洋洋乎若流水”来形容伯牙抚琴的声音,是听出了伯牙的志趣,伯牙胸中的逸气是通过不同的琴声表现出来的。
C.顾炎武联合爱国志士以图恢复大业,在和他的同志们告别时,相对把盏,在青山之巅,远眺人好河山,不同的人以各自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情怀。
D.“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是儒家入世之“登高”价值所在,顾炎武和他的同志其心其举与历代文人登高时一展胸襟所体现的价值是相同的。
【答案】
1.C
2.C
3.D
中找到与“登高”的表述相关的语段,然后代入原文进行比较分析,做出判断取舍。
仔细核对全文可以知道,C项,因果关系不当,古人登高的目的是为了一展胸襟。
【考点定位】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
能力层级为理解B。
【名师点睛】这是一道理解概念含义的题目,题干一般是“下列关于……的论述不正确的一项是”或者“正确的一项是……”,答题时注意分清概念的内涵和外延,错误设置一般为答非所问、混淆范围,强拉因果、曲解文意,偷换概念、无中生有等,命题的手段为改变文章的
表述和概括文章的内容,此题主要从概念的内涵的方面考核,概括文章的内容较难,答题时首先阅读题干,在文中找到题干对应的区位,然后仔细分析,此题的选项C因果关系不当,古人登高的目的是为了一展胸襟。
【考点定位】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
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名师点睛】这是一道考核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的题目,题干的表述一般为“对文章有关内容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或者“正确的一项”,错误选项的命制基本和考核概念的题目没有区别,答题时注意阅读题干,找准区位,然后对读,寻找细微的差别。
本题C项,以偏概全。
原文中这两句话是例证,而不是结论。
3.
【试题分析】题干问的是“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可见本题考查对作者观点的理解。
D项,“相同的”有误。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是儒家入世之“登高”价值所在,与历代文人不尽相同。
【考点定位】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
点态度。
【名师点睛】这是一道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题目,题目一般以“下列对原文中作者观点的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或者“正确的一项”,试题错误设置的方式主要是“强拉因果”“因果倒置”“混淆范围”“无中生有”“偷换概念”等类型,答题时注意对全文的综合理解,然后对照选项寻找细微的差别,选项D“曲解文意”,“相同的”有误。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
孔戣
(kuí
),字君严,擢进士第。
郑滑卢群辟为判官,群卒,摄总留务。
监军杨志谦雅自肆众皆恐戣邀志谦至府与对榻卧起示不疑志谦严惮不敢动。
入为侍御史,累擢谏议大夫。
中人刘希光受赇二十万缗,抵死,吐突承璀坐厚善,逐为淮南监军。
太子舍人李涉知帝意,投匦上言承璀有功不可弃。
戣得副章,不肯受,面质让之。
涉更因左右以闻,戣劾奏涉结近幸,营罔上听。
有诏斥涉峡州司马,宦宠侧目,人为危之,戣自以适所志,轩轩甚得。
俄兼太子侍读,改给事中。
江西观察使李少和坐赃,狱寝不下;
博陵崔易简杀从父兄,鞫状具。
京兆尹左右之,翻其情。
戣慷慨论正,贬少和,杀易简,夺尹三月俸。
再迁尚书左丞。
信州刺史李位好黄老道,数祠祷,部将韦岳告位集方士图不轨,监军高重谦上急变,捕位劾禁中。
戣奏:
“刺史有罪,不容系仗内,请付有司。
”诏还御史台。
戣与三司杂治,无反状。
岳坐诬罔诛,贬位建州司马。
会岭南节度使崔咏死,帝谓裴度曰:
“尝论罢蚶菜者,谁欤?
今安在?
是可往,为朕求之。
”度以戣对,即拜岭南节度使。
既至,免属州逋负十八万缗、米八万斛、黄金税岁八百两。
先是,属刺史俸率三万,又不时给,皆取部中自衣食。
戣乃倍其俸,约不得为贪暴,稍以法绳之。
穆宗立,以吏部侍
郎召,改右散骑常侍,还为左丞,以老自乞。
雅善韩愈,愈嗟叹,即上疏言:
“《礼》:
大夫七十致仕。
今戣据礼求退,陛下若不听许,亦无伤义,而有贪贤之美。
”不报。
以礼部尚书致仕,岁致羊酒如汉征士礼。
卒,年七十三。
赠兵部尚书,谥曰贞。
(选自《新唐书》,有删改)
【注】蚶菜:
即蚶子,肉味鲜美,是沿海各地普遍食用的海产品。
4.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监军杨志/谦雅自肆/众皆恐/戣邀志谦至府/与对榻/卧起示不疑/志谦严惮不敢动
B.监军杨志谦雅/自肆/众皆恐/戣邀志谦至府/与对榻卧起/示不疑志谦/严惮不敢动
C.监军杨志谦雅自肆/众皆恐/戣邀志谦至府/与对榻卧起/示不疑志谦/严惮不敢动
D.监军杨志谦雅自肆/众皆恐/戣邀志谦至府/与对榻卧起/示不疑/志谦严惮不敢动
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进士”,是古代科举殿试及第者之称,意为可以进授爵位之人。
唐朝时以进士和明经两科最为主要,元、明、清时,贡士经殿试后,及第者皆赐出身,称进士。
B.“黄老”,指黄帝和老子,道家以黄、老为始祖,故称道家为黄老。
黄老之术始于战国,盛于西汉,至东汉末年逐渐演变为自然长生之道,对道教形成
影响很大,故道教也称“黄老道”。
C.“致仕”,指交还官职,即退休,也叫致事、致政、休致。
据封建礼法,大夫七十岁而主动上书要求致仕,皇帝则加以挽留,从而形成一种融洽的君臣关系。
D.“谥”,古代帝王、贵族、大臣或其他有地位的人死后加给带有褒贬意义的称号。
君主的谥号由[来源:
学+科+网Z+X+X+K]礼官确定,大臣的谥号由朝廷赐予,有“美谥”“平谥”“恶谥”之分。
孔戣谥曰“贞”,属于平谥。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孔戣忠诚机敏,谨遵职业操守。
众人惧怕监军杨志谦,孔戣邀请他到府中,实现了有效管制;
在刘希光受贿案件中,他坚定不移地履行谏议大夫的职责,使相关人员受到惩处。
B.孔戣参议朝政,敢于据理力争。
他慷慨论证,使很多经久不决的案件得到正确处置,如因贪赃获罪的江西观察使李少和被贬,杀从兄的崔易简被诛杀,操纵案情的京兆尹被罚俸,诬告上司的韦岳被诛杀等。
C.孔戣才智过人,推行高薪养廉。
被授予岭南节度使后,他先免除属州以前拖欠的数以万计的赋税,然后以高薪约束刺史的行为,若违反则绳之以法。
D.孔戣进退有度,举动符合礼法。
穆宗继位后,他被召回朝廷并屡次升迁;
后因为年龄大而要求告老还乡,韩愈非常惋惜,向皇帝上书为他求情,助他实现愿望。
7.翻译文中语句(10分)
(1)戣与三司杂治,无反状。
(5分)
(2)戣乃倍其俸,约不得为贪暴,稍以法绳之。
4.D
5.D
6.D
7.
(1)译文:
孔戣和三司一同审理,没(发现李位)有谋反的罪状。
(结果)韦岳因诬陷罪被诛杀,而李位被贬为建州司马。
(三个关键词“杂治”“坐”“罔”各1分,句意2分。
)
(2)译文:
孔戣就加倍发给他们俸禄,又约束(他们)不能做贪取暴敛的事,并逐渐用法律来约束他们。
(三个关键词“倍”“稍”“绳”各1分,句意2分。
【考点定位】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
【名师点睛】对于文言断句类型的题目,不要急于答题,应当先诵读这个篇段,通过诵读,力求对全文的内容有个大体的了解,凭语感将能断开的先断开,逐步缩小范围,然后再集中精力分析难断处,遵循先易后难的原则。
找虚词、察对话、依总分、据修辞、对称、反复、辨句式。
抓虚词看位置:
①“夫、惟、盖、凡、窃、请、敬”等发语词和表敬副词,经常放在句首;
句首的语气词“其、盖、唯、盍、夫、且夫、若夫”等前面可断句,常用于句首的相对独立的叹词,如嗟夫、嗟乎、呜呼等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学年 江西省 上高县 第二 中学 第三次 语文试题 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