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历史第二次月考试题附答案Word文档格式.docx
- 文档编号:15730003
- 上传时间:2022-11-15
- 格式:DOCX
- 页数:6
- 大小:22.16KB
高一历史第二次月考试题附答案Word文档格式.docx
《高一历史第二次月考试题附答案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一历史第二次月考试题附答案Word文档格式.docx(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4《吕氏春秋&
#8226;
任地》记载:
“上田弃亩,下田弃吠。
五耕五褥,必审以尽。
其深殖之度,阴土必得。
&
大草不生,又无嗅域。
”材料主要反映了
A作技术的进步B溉技术的发展作制度的变革D产工具的进步
我国农业技术史上农用动力的革命最早出现在
A商周时期B战国时期春秋末期D秦汉时期
6.中国古代传统的农业经营模式是小农经济,淇形成的条有
①刀耕火种耕作方式的推动②牛耕技术的推广③铁农具的使用④秦朝时铁烨犁的推广
A①②B②③③④D①④
7.下列符合汉代经济发展实际情况的是
①牛耕逐渐普及②铁制农具大量使用③关中地区水利系统形成④江南地区农耕技术相对落后
A①②③④B①②③①③④D①②④
8.杜甫《石壕吏》中“三男邺城戍。
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
……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
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直接反映了
A唐朝的赋税十分沉重B唐朝兵役和摇役沉重
唐朝发生了农民起义D唐朝地主对农民的剥削严重9.《说解字》关于家的解释:
“从宀,猳(i&
aul;
)省声。
”周伯温曰“豕居之圈曰家,故从宀从豕。
”材料反映出我国古代农耕明的特点是
A种植业为主,家畜饲养业为辅
B以家庭为单位,“男耕女织”
精耕细作的农业生产模式
D以农业为主,畜牧业为辅
10土地兼并给封建社会经济发展带的不利影响是
A激化农民和地主阶级的矛盾B封建政府财政收入锐减
农耕生产秩序遭到严重破坏D导致农民暴动频繁发生.
11.某一本历史著作有这样的叙述:
“在万历的祖父嘉靖皇帝以前,大学士为三至六人,皇帝可能对其中的一人咨询较为频繁,但从名义上说,他和另外的几位大学士仍处于平等的地位.这以后的情况发生了变化,张居正名为首辅或称元辅,其他大学士的任命则出于他的推荐,……”中所指的制度是()
A.汉代尚书台B.唐代三省六部制.明代内阁制D.清代设军机处
12.史载,魏晋时设中正,是掌管对某一地区人物进行品评的负责人。
中正由现任中央官员兼任。
由此可知,政府实行九品中正制的主要目的在于
A巩固门阀士族统治B加强中央集权保证选官的公正性D注重门第家世
13.伏尔泰说:
“人们完全不可能设想一个比这更好的政府,在那里,事无巨细均由相互制约的大衙门审理,而只有通过层层严格考试的人才能进入这些衙门任职。
中国的一切都通过这些衙门自我调节。
”该材料盛赞了古代中国的
A.内外朝制、察举制B.三公九卿制、察举制
.三省六部制、科举制D.内阁制、科举制
14.明成祖时,“特简(选拔)解缙、胡广、杨荣等直渊阁,参预机务。
阁臣之预机务自此始。
然其时,入内阁者皆编、检、讲读之官,不置官属,不得专制诸司。
……嘉靖以后,朝位班次,俱列六部之上。
”据此,对明代内阁的说法正确的是
A.开辟了入仕做官的新途径B.自设立起即为法定决策机构
.六部逐渐成为内阁下属机构D.地位虽有变化但职能基本未变
1.据史料记载,从明太祖洪武十七年九月十四日到二十一日的八天内,内外诸司直接送到皇宫的奏共1160,共计有3291事,皇帝平均一天要处理411事。
材料中的“内外诸司”是指()①丞相②六部③内阁④三司
A①②B②④①③D③④
16.下列史料反映清朝统治者设立军机处的根本目的的是
A“军机处虽为政府,其权属于君”B“军机大臣者…皆亲臣、重臣”
“军机处…地近宫廷,便于宣召”D“选内阁中书之谨密者入直缮写”
17.下列历史论的标题中,出现明显科学性错误的一项是()
A《浅议我国世袭制度的创立者——黄帝》B《趣谈周武王与分封制》
《论隋唐三省制对中国历史的影响》D《谈谈清雍正帝与军机处的设置》
18.明代以前的王朝大多遵循“君使臣以礼,臣使君以忠”,明初则有廷杖之法“殿陛行杖,习为故事”,重者立毙,轻者杖毕仍督催照常工作,且有臣僚在节日朝贺时被“朝服予杖”,史谓“公卿之辱,前所未有”。
这一变化反映出,明代
A.内阁行政中枢地位遭受冲击B.传统君臣等级观念已经颠覆
.君主专制制度有了新的发展D.严刑峻法、重典御下现象普遍
19.在古代希腊、罗马,贵族与平民的长期斗争促成了
A.全民民主政治的繁荣B.法律制度的缜密完善
.公民意识的不断增强D.共和政体的最终建立
20.古希腊在专制盛行的古代世界率先建立了较为健全的民主政治。
下列不能作为其民主政治产生条的是
A.完善健全的法律B.小国寡民的城邦.宽松自由的环境D.公民素质较高
21罗马法在世界法律史上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因为它
A是近现代西方法律的先驱B维护和巩固了罗马帝国的统治
揭露和批判了私有制的罪恶D给予自由民和奴隶以公民权
22.有一个关于陶片放逐法的传说:
一位不识字的农夫请人代写他觉得应该放逐的人的姓名,代写者问农夫要写谁的姓名,没想到农夫说出的正是代写者的姓名。
代写者问为什么,农夫答:
都说他优秀,所以他危险。
该传说反映了陶片放逐法
A.具有抑制和打击杰出者的一面B.具有保护民主政治免受破坏的一面
.操作程序粗陋被人利用的一面D.公民间为泄私愤而打击报复的一面
23“法律条没有作出规定的,法官就不能受理。
譬如有公民的奴隶被人拐走或偷跑掉,此公民要求法律受理就要找法官,向他申明:
根据某某法律,我认为此奴隶应归我所有。
法官确认后才能受理。
”这一描述主要说明罗马法
A.重视法律程序B.保留习惯旧俗.强调法官至上D.体现人人平等
24.标志着法国共和政体最终建立的法律是
A.《人权宣言》B.1791年宪法《拿破伦法典》D《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
2.德意志统一的基本方式是
A.革命B.改革.王朝战争D.独立战争
26.英国历史上第一任内阁首相是
A.沃尔波尔B.威廉.汉诺威D.约翰&
弥尔顿
27、1689年英国议会通过《权利法案》,其主要意义在于
A、使议会获得选举国王的权利B、为限制王权提供法律保障
、宣告封建专制统治的终结D、规定国王处于“统而不治”的地位
28.美国国会通过宪法第14条修正案规定:
“任何一州,都不得制定或实施限制合众国公民的特权或豁免权的任何法律。
”这肯定了
A.联邦法律的多样性B.国家的统一
.法律的公正性D.联邦法律的至上性和国家的统一
29.美国在政治发展过程中没有建立英国的那种君主立宪制,而是选择了独具特色的、最适合自己的政治发展道路。
以下有关美国“最适合自己的政治发展道路”表述不正确的是
A.确立了邦联制B.实行三权分立的政体.确立共和政体D.逐步形成了两党制
30.在世界近代史上,有个国家曾被称为“各种政体的试验场”、“启蒙思想的试验田”。
这个国家指的是
A.英国B.美国.德国D.法国
二、材料题
31.(1分)下面是某节历史堂上学生表演皇帝处理朝政的情景:
秦始皇:
“三公”坐着在议事,各自对自己所管辖的事情提出自己的处理意见。
皇帝只是听取三人的情况汇报,当意见相左时,大臣可与皇帝据理力争。
唐太宗:
皇帝作出了一个重大决定,他把想法告诉中书省,然后由中书省起草一份,交由门下省审核,门下省官员认真审核后,认为还有不合理之处,于是将之驳回,由中书省再次请皇帝略作修改。
当门下省再次审核通过后则交给尚书省,尚书省再按事情所属部门交给六部办理。
雍正皇帝:
军机大臣跪接旨意,整理下达给中央各部门和地方各省执行。
请回答:
(1)剧本所反映的秦朝和唐朝的中央官制是什么?
清朝雍正皇帝设立的处理国家大事的机构是什么?
(9分)
(2)这种中央官制的发展变化说明了什么问题?
(6分)
32.(20分)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问答问题。
材料一任何人在缺席时不得被判罪。
同样,不得基于怀疑而惩罚任何人;
与其判处无罪之人,不如容许罪犯逃脱惩罚。
父亲的罪名或所受的惩罚不能玷污儿子的名声,因为每一方的命运均取决于自己的行为,而任何一方都不得被指定为另一方所犯罪行的继承人。
妇女不得参与任何公务:
因而她们不能担任法官,或行使地方官吏的职责,或提起诉讼,或为他人担保,或担任律师。
未成年人也不得参与公务。
世代相传的习俗应受到尊重和服从,但其有效性不应凌驾于理性或法律之上。
拷问用于查明犯罪真相,但不应作为首选方式。
因此.首先应当求助于证据:
如果当事人涉嫌犯罪,则可以通过拷问迫使他供出同谋与罪行。
然而在涉及与王侯有关的叛国罪时,如果需要提供证词,且为情势所适,则所有都无一例外地应接受拷问。
拷问不应完全听从原告的要求,而应本着合理与节制之原则。
一一摘自古罗马《民法大全》
材料二“法是一种自然的权利,是理智的人的精神和理性,是衡量正义与非正之的标准。
”“真正的法律,是广泛流传于所有人之中的、永恒不变的、与自然和谐一致的健全的理性。
为了避免法令违背这个法则,宗教决不能禁止或部分废止它,我们也无权通过元老院或人民使我们自己不受约束。
”
一一古罗马法学家西塞罗
问题:
(1)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罗马法中所体现的法律原则和法律观念。
(10分)
(2)根据材料二,提炼自然法的观念,我们应该如何认识西塞罗自然法观念?
(10分)
33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农夫早出暮入,耕稼树艺,多聚菽粟,此其分事也。
妇人夙兴夜寐,纺绩积纴,多治麻丝葛绪捆布乡参,此其分事也。
——墨子
材料二:
春耕夏耘,秋获冬藏,伐薪樵,治官府,给徭役。
春不得避风尘,夏不得避暑热,秋不得避阴雨,冬不得避寒冻。
四时之间,亡日休息,又私自送往迎,吊死问疾,养孤长幼在其中。
勤苦如此,尚复被水旱之灾,急政暴赋,赋敛不时,朝令而暮当具。
有者半贾而卖,亡者取倍称之息。
于是有卖田宅、鬻子孙以偿责者。
——晃错《论贵粟疏》
(1)上述材料反映了我国古代什么样的生产方式?
这种生产方式最早出现在什么时候?
出现的原因是什么?
(2)根据材料二归纳这种生产方式下生产者的处境。
(4分)参考答案
1-ADA6-10BABA
11-1BDB16-20AAA
21-2AAAD26-30ABDAD
31
(1)秦朝三公制;
唐朝三省六部制;
清设军机处(9分)
(2)君主专制不断加强,最终大臣沦为皇帝的奴仆。
(6分)
32.
(1)原则或观念:
无罪推定原则;
注重证据的原则;
罪名不继承的原则;
尊重传统的观念:
轻视妇女的观念:
反对刑讯逼供的倾向:
等等。
(10分,每答对一点得2分)
(2)观念:
自然法于自然,人人平等、公正至上,世俗和宗教都无权制约法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历史 第二次 月考 试题 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