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历史全真模拟试题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 文档编号:15729293
- 上传时间:2022-11-15
- 格式:DOCX
- 页数:8
- 大小:125.95KB
中考历史全真模拟试题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中考历史全真模拟试题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考历史全真模拟试题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国中专设商部。
所至之处惟贪商市而不务争地争城,卒至实至名归,而土地亦归其掌握。
英人思深远虑,几欲尽夺中国之利而有之。
”它反映了()
①西方列强以通商为基本要求②商务是他们掠夺中国利益的基本手段
③英国人更注重从多方面夺得中国利益④争夺利益和争夺土地并举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
16.右图为1960—1965年中国工业总产值的变化,这一变化主要是由于()
A.经济政策的变化
B.工业结构的调整
C.农业经济的波动
D.中苏关系的变化
世界近现代史推动了世界历史进程,中国是世界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发展深受世界历史影响。
请回答17、18题。
17.关于世界近代史和世界现代史开始的标志,不同的历史学家由于所持的意识形态和所处的社会制度、社会环境不同,而持有不同的观点。
我们所学的教材所持的对应观点是()
A.文艺复兴运动和新航路开辟B.新航路开辟和工业革命
C.工业革命和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D.新航路开辟和俄国十月革命
18.马克思主义史学家认为:
“社会主义理论由空想到科学,由理论到实践,由理想到现实,由一国胜利到多国胜利,由一种模式到多种模式探索,是解放人类的阳光大道。
”这里的“现实”和“多种模式探索”指的是()
①马克思主义诞生②十月革命③社会主义阵营形成④中国改革
A.①②B.②③C.②④D.③④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64分)
19.(8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西周初年分封图春秋形势图
材料二战国时期社会经济的发展,各地联系的加强,民族联系的加强。
……秦国变法比较彻底,政权巩固,经济发展,国富兵强,在实力对比上较之山东六国有着明显的优势。
……秦王嬴政“奋六世之余烈,振长策而御宇内”,果断地发动大规模的兼并战争。
……便“初并天下”,统一了六国。
战国形势图——白寿彝《中国通史》
秦朝疆域图
材料三
三国鼎立形势图
三国时,魏国经济得到恢复,经济、军事实力超过吴、蜀两国。
263年,魏灭蜀。
266年,西晋代魏。
280年,西晋灭吴,统一全国。
——根据北师版历史七年级上册整理
(1)对比材料一,在西周、春秋、战国三个历史时期,始终存在的较强大的异姓诸侯国是国,该诸侯国的都城是现在的(地名)。
依据材料及所学知识,这一诸侯国长期存在的经济条件是。
(3分)
(2)选做题:
以下两个小题,请任选一个作答。
(如果两个都答,按第
小题计分)
依据材料二,说出秦统一的条件有哪些?
结合地图,写出秦为征服南越开凿的运河名称。
②依据材料三,说出西晋统一的条件有哪些?
结合地图,写出吴国的都城建业是现在的哪座城市?
(3)综合上述材料,归纳我国封建社会不断走向统一的因素。
(2分)
20.(10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科技革命示意图——《向距离挑战》
材料二近代以来,在科技革命的推动下,人类社会发生了深刻的变迁。
从科技发明到产品投入市场所用平均时间
项目
1885—1919年
1920—1944年
1945—1964年
从科技发明到生产技术成熟
30年
16年
9年
从生产技术成熟到产品投入市场
7年
6年
5年
某发达国家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
时间
1929—1947年
1948—1973年
1974—80年代中期
贡献率
31%
33%
40%
材料三美国劳动力构成变化示意图
(1)依据材料一,请写出A时代的名称及B时代这项发明的动力机名称。
图3反映的是哪次科技革命的成果?
(2)材料二反映了科学技术发展的哪些特点?
(3)材料三反应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劳动力结构发生了什么变化?
试从产业结构和产业内部劳动力构成的角度,分析第三次科技革命是怎样推动了上述变化的?
(4)综合上述材料,你可以得出什么结论?
21.(10分)新中国建立后,中国共产党肩负民族复兴重任,领导全国人民进行艰难探索,成功开辟了一条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某校九年级
(1)班历史兴趣小组的同学开展“新中国经济建设探索”为主题的探究活动,请你也加入其中吧。
【经济落后】
材料一1952年中、印、美人均钢和电的产量对照表
国家
中国
印度
美国
钢产量(千克)
2.37
4
538.3
发电量(千瓦时)
2.76
10.9
2949
(1)材料一的“对照表”,反映的核心问题的内部原因是什么?
【探索调整】
材料二建国后至20世纪末,我国粮食人均产量变化柱状图
(2)依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导致我国1957-1962年粮食人均产量变化的主要原因和教训。
1980年以后粮食人均产量变化直接得益于哪一政策的实施?
(4分)
【经济腾飞】
材料三1978-2010年中国国民经济部分年份简表
项目
1978年
1992年
2002年
2010年
我国国内生产总值(亿元)
3624
20370
102398
421368
城镇居民家庭人均支配收入(元)
343.4
1826
7073
28762
(3)材料三中,1978年—2010年中国经济增长较快,尤其是1992年后的迅猛增长,当归功于1978年和1992年中共两次重大会议精神的贯彻,这两次会议分别做出了什么重大决策?
【得出认识】
(4)依据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的认识。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12分)
题号
13
14
15
16
17
18
答案
B
D
A
C
二、非选择题(28分)
19.(8分)
(1)齐。
(1分)淄博(淄博东北)。
(1分)临海有鱼盐之利。
(1分)
(2)①条件:
战国时期统一成为历史潮流,符合民愿;
商鞅变法使秦国富兵强,奠定了基础;
秦王嬴政个人雄才大略,善抓机遇,及时发动兼并战争。
(2分)(符合题意,任答两点即可)运河:
灵渠。
(1分)
②条件:
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加快了统一的步伐;
曹魏实力增强灭掉了蜀国;
西晋代魏灭吴。
(2分)(符合题意,任答两点即可)城市:
南京。
(3)统一因素:
统一符合历史潮流,符合民愿;
经济、军事实力的增强是统一的重要条件;
不断变革,革除弊端,有利于统一;
统治者善抓统一机遇。
(2分)(符合题意,任答两点即可)
20.(10分)
(1)A时代的名称:
蒸汽时代。
(1分)B时代飞机动力机名称:
内燃机。
(1分)图3成果:
宇宙飞船是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成果。
(2)特点:
科学与技术密切结合;
科技转化为生产力的速度加快、周期缩短;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
科技对推动经济增长的贡献越来越大等。
(3)变化:
体力劳动者比重降低,非体力劳动者比重上升。
(1分)原因:
产业结构方面:
第三次科技革命推动了第三产业的飞速发展、比重上升,科技和信息技术成为推动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第一、二产业比重下降。
劳动力构成方面:
第三产业飞速发展,导致以科技人员为主的非体力劳动者比重上升;
第一、二产业比重下降,导致体力劳动者比重下降。
(4)结论:
人类的活动范围随着科学技术和生产力发展不断扩大;
由陆地、海洋,到天空,再到太空;
三次科技革命是推动人类活动范围不断扩大的决定性因素等。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
科技促进了产业结构和劳动力构成变化。
应重视科技,实行科技创新。
21.(10分)
(1)内部原因:
旧中国长期战争的破坏;
中国近代民族工业落后;
国民党后期的掠夺等。
(2)主要原因:
“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失误(或“左”的错误)。
(1分)教训:
经济建设应从国情出发、实事求是;
应遵循客观经济规律;
生产关系应适应生产力发展。
(2分)政策: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3)决策: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实行改革开放。
(1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4)认识:
从中共执政为民的角度,从中共对社会主义建设探索的角度,从依据国情、一切从实际出发的角度,或从吸取教训、调整政策的角度,答对任意两点即可得分,要求观点正确、合理。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中考 历史 模拟 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