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药生物行业分析报告Word下载.docx
- 文档编号:15725868
- 上传时间:2022-11-15
- 格式:DOCX
- 页数:8
- 大小:25.69KB
医药生物行业分析报告Word下载.docx
《医药生物行业分析报告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医药生物行业分析报告Word下载.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行业层面,我们建议首选医疗/医疗服务,关注器械变革、创新药及OTC方向。
医疗/医药服务:
看好处于高成长阶段的第三方临检、影像中心(受益于分级诊疗)、CRO(受益于制度改革带来的创新红利)、CMO(受益于产业转移、成本压力)、连锁专科(模式成熟、民营医院政策驱动)。
医疗器械:
医疗器械将面临分化,看好渠道整合能力优秀的企业。
药品:
看好丰富产品线和创新药的机会。
OTC行业:
政策压力较小,看好具备品牌优势,终端控制能力出色的OTC公司。
一、医改引领医药行业进入变革期,“传统”与“创新”焕发生机
深化医改背景下,医药工业进入10%左右增长“新常态”。
过去五年,中国经济经历了快速发展后逐渐放缓的过程,医药行业增速和GDP趋同,收入和利润增速放缓至10%左右。
随着新医改深化,行业利润率在医保、招标控费的压力加大,我们认为未来几年行业去产能化明显,行业集中度加速提升将成为行业趋势,创新、转型将成为行业主旋律。
2015年是药品市场格局发生重大变化的元年,中药辉煌不再,低端仿制辉煌不再。
自2009年以来,医药行业不同子行业的格局发生很大的变化,除原料药外,均有不同程度的占比上升,其中以中成药发展较快,收入占比由18%上升到24%,利润占比则有17%
上升到
25%,化学制剂虽然收入占比不变,但利润占比增加了4%,生物药不管是收入还是利润,都有3%左右的增长,我们认为原因可总结为3点:
1、新医改等政策方面影响;
2、国家对中药的保护性发展;
3、疾病谱和用药习惯改变。
新医改,“危”“机”共存。
200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向社会公布的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我们认为主要从三个角度来看新医改对医药工业的影响:
医保覆盖面扩大至90%,刺激医药行业需求上升。
以2014年的统计数据来看,总参保人数超过13亿,参保率超过97%。
医保覆盖面的迅速扩大,极大的促进了国内药品的消费需求,同时带动了医药行业蓬勃发展。
随着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及新农合工作推向深入,卫生总费用支出个人比例进一步降低,“看病贵”的问题进一步得到缓解。
基药目录建立,配合医保目录修订,促进基层市场增长。
2009年国家推出基本药物制度之后,推动了基层医疗市场的持续快速增长,根据CFDA南方所的数据,2013年我国基层市场终端销售金额为893亿元,同比增长27%,明显快于全国医药市场17.6%的增速。
基药目录的建立,多个产品获得了历史性的放量机遇,
其中以中
恒集团的血栓通粉针、昆明制药的血塞通粉针以及天士力的复方丹参滴丸等最为显著。
医改第五年,从“药改”到“医改”,受伤的总是“药”。
公立医院改革破除以药养医,医保控费+医药反腐导致药企承压。
随着我国卫生费用支出逐年提高,医保收入面临瓶颈,其增速远不如支出的增速,基金结余逐年下降。
我们预计到2019年医保基金将出现赤字状态,对国家财政造成压力,与此同时,医药反腐被提上台面,各个药企人心惶惶,降价和反腐成为药企的两大痛点。
中药获国家政策性支持,规范化管理是必经之路。
2009年国家医保目录产品收纳调整以来,部分新增中成药产品并未经过重新的价格调整;
同时,国家新基药目录中药品种相比于旧版目录新增了101种,新增独家品种或独家剂型就超过40个,在此背景下,中药材一度出现价格疯涨现象,致使中药饮片也迎来短暂的快速发展期。
疾病谱和用药习惯改变,不同类别药物需求相应改变。
随着人口老龄化逐渐产生,人们的健康意识逐级增加,疾病谱和用药习惯也发生了变化,中国一直以化学药和中药为主,国外生物药的繁荣也给国内生物药的发展提供思路。
对于化药和中成药来说:
抗肿瘤和免疫调节剂市场地位不断提高,从2012年起首次成为中国医院终端最大的用药类别,2013年该类别品种市场份额继续提高,达到18.86%,比上年提高0.7个百分点,这主要来源于人们对健康的追求越来越强烈,国外各类新药陆续进入国内市场;
而由于老龄化问题的产生,
一些老年慢性病的发病率逐渐上
升,而心脑血管疾病中多数病种为长期慢性病,每5个成人中有1人患心血管病,且患病率处于持续上升阶段。
中成药在治疗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因此,心脑血管中成药在医院终端中成药市场中占据了重要地位,该类别近三年市场份额有略微下降,2013年为35.78%,比上年下降0.54个百分点。
对于生物药来说:
与化药相比,生物药具有更强的组织亲和力,毒副作用相对小一些,针对癌症、自身免疫性疾病等有着较强的治疗效果,2014年全球销量前十药物中有7个为生物药。
据统计,2015年将有640亿美元的生物药到期,作为仿制药大国,中国的生物制品在医药中的占比也逐渐提升,单抗药物研究也被列为国家"
十二五计划"
和国家重点攻关项目、新药重大创制项目等。
结合上述内容,对不同子行业进行梳理,我们认为未来医疗器械、生物制品将有可乘之机。
二、深化医改遇上“十三五”,非药领域迎来机遇
1、招标陆续进行,增量市场+创新依然可期
(1)招标降价趋势不改,高质、有效才是发展正途
2015年以来,湖南、浙江、安徽纷纷公布招标进展,其他省市也将陆续效仿,降价主旋律不改,未来三大药将朝着高质量、有效和创新三方向发展。
2、药品承压,非药领域迎来春天
(1)中国制造2025为高性能医疗器械创造机会
《中国制造2025》提出重点发展影像设备、医用机器人等高性能诊疗设备,全降解血管支架等高值医用耗材,可穿戴、远程诊疗等移动医疗产品。
实现生物3D打印、诱导多能干细胞等新技术的突破和应用。
(2)IVD向新技术、新模式方向发展
新技术进入成熟期(分子诊断、精准医疗新技术突破)和旧产品(化学发光对酶联免疫的替代)的更新换代催生新的需求;
终端降价需求促使中间渠道扁平化发展,生产企业的利润诉求使得企业向渠道
方向延伸。
(3)医疗服务三大机遇:
民营医院+移动医疗+医疗信息化
随着国家分级诊疗政策的落实,大数据逐渐普及,我们认为在药品市场环境愈加艰难的背景下,医疗服务是较好的投资方向。
政策助力民营医院,传统+跨界“新玩法”。
自2009年新医改以来,一系列政策鼓励社会资本进入医疗服务领域,民营医院进入的政策壁垒逐渐消除。
相比公立医院,民营医院在灵活性、管理难易等方面具有显著优势,民营医院迎来发展的黄金时期。
我们预计,未来中国医院市场呈现公立、民营、外资三足鼎立的局面。
随着市场日趋成熟,民营医院的竞争会越来越激烈,从品牌、技术、服务、领域等入手,走出差异化路线,其中特色专科、高端医疗、综合医院(参与公立医院转制/新建)是三大投资机会。
随着社会办医政策的进一步开放,民营医院领域既有恒大、万科、新希望等企业的跨界布局,
又有广药、
复星等药界巨头的频频加码。
(4)医疗方式转变催动移动医疗发展
移动医疗颠覆了过去人们只能前往医院“看病”的传统生活方式。
可以随时随地听取医生的建议,获得各种与健康相关的信息资讯。
移动通信技术的加入,节省之前大量用于挂号、排队等候乃至搭乘交通工具前往医院的时间和成本,更高效地引导人们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变治病为防病。
未来移动医疗将有三大趋势:
1、产品便捷化、使用精细化;
2、数据管理优于数据监测;
3、标准化平台、个性化产品。
(5)医疗机构对大数据、信息化的需求驱动医疗信息化保持长期增长
医疗卫生行业越来越多的业务依赖IT支持,信息化需求呈现加速发展的特征。
根据卫生部十二五信息化推进安排,医疗信息化在2014-2015年将会全面推进。
未来3-5年,医疗信息化建设的速度将不断加快,进入飞速增长期。
自2011年以来,医疗信息化并购市场较为活跃。
继东软集团2011年初以1.141亿元完成国内最大一笔医疗信息化领域并购案后,上海金蝶医疗卫生软件收购广州慧通81.48%的股权,和佳股份收购四川思迅科技有限公司涉及医疗信息化的9项软件著作权资产。
各大软件商的并购行为较好地完成了公司在医疗信息化领域的初步布局。
我们认为,能够提供综合解决方案的厂商在市场中的竞争优势会日趋明显。
综上所述,药品领域虽然受医保控费等的影响短期承压,但在刚需的背景下创新、高质量仍然具备看点,尤其是制剂国际化、生物药、创新药等;
同时,非药领域在多项政策利好和药品视线转移的情况下迎来新的机遇,在此基础上,我们认为应以“新”为主线,积极关注新技术、新模式(如IVD、跨界、互联网医疗等)。
三、2016年展望
1、行业细分领域分析
2015年医药板块内部各个子行业存在较大分化,总体而言,2015年初至今医疗服务类企业表现最好,医疗器械企业次之,生物制品和化学制剂涨幅高于行业平均,中成药和原料药相对较弱。
总体来看,我们认为医药行业在医保控费这个重要因素影响下,增速放缓不可避免,但是人口老龄化以及国内富裕阶层和中产阶级对于健康医疗需求不断加大的大背景下,行业中长期前景依然向好。
能够提高医药行业效率的企业,以及能够提供与不断升级的社会健康需求相适应的产品和服务的企业,能够得到成长的空间。
在医保扩容这个行业性的红利逐渐被耗尽的时候,
不同公司间的分化趋势会愈发明
显。
展望2016年,预计子行业分化的格局仍将继续维持。
综合行业空间,新技术和新模式的的应用前景,业绩增速和估值匹配的角度,2016年我们在子行业中首选医疗服务、医疗器械以及生物技术:
:
(1)医疗/医药服务
看好处于高成长阶段的第三方临检、影像中心(受益于分级诊疗)、CRO(受益于药审制度改革带来的创新红利)、CMO(受益于产业转移、成本压力)、连锁专科(模式成熟、民营医院政策驱动)。
2016年基于药审制度、公立医院改革的新医改政策有望持续推进,传统医药制造业承压的情况下,我们预计基于成本、模式创新发展起来的ICL、影像中心、CRO、CMO、连锁专科获得加速发展的契机,我们看好迪安/金域为代表ICL、华润万东为代表的第三方影像中心、药明/泰格/博济/昭衍为代表的CRO、九州/博腾/凯莱英为代表的CMO、信邦/爱尔/马应龙为代表的专科医院的发展。
同时我们也关注一些能够在未来形成强大医疗能力的企业,人福医药,复星医药,金陵药业,国际医学,诚志股份,江河创建等。
(2)医疗器械:
医疗器械将面临分化,看好渠道整合能力优秀的企业在医保控费、药占比下降的趋势下,医疗器械凭借较强的抗政策风险能力,保持了较高的景气度。
我们预计高值耗材、器械的集中招标、临床路径管理,未来的器械行业的利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医药 生物 行业 分析 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