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颍上第二中学学年高一历史月考试题Word文档格式.docx
- 文档编号:15724727
- 上传时间:2022-11-15
- 格式:DOCX
- 页数:14
- 大小:32.05KB
安徽省颍上第二中学学年高一历史月考试题Word文档格式.docx
《安徽省颍上第二中学学年高一历史月考试题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安徽省颍上第二中学学年高一历史月考试题Word文档格式.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1、陈立在《白虎通疏证•封公侯》中说:
“天子以别子为诸侯,其世为诸侯者,大宗也。
诸侯以别子为卿,其世为卿者,大宗也。
卿以别子为大夫,其世为大夫者,大宗也,大夫以别子为士,其世为士者,大宗也。
天子建国,则诸侯于国为大宗,对天子而言则为小宗。
”该材料主要反映出()
A、宗法制维系了统治秩序B、宗法制保证了贵族特权
C、分封制加强了地方统治D、分封制扩大了统治区域
2、据《西周的政体:
中国早期的官僚制度和国家》记载,周初所封诸侯多集中于王畿东北部、东部和东南部边远地区,而在统治中心渭河流域则几乎没有封侯情况。
其主要原因是()
A、监督商族残余势力B、防范诸侯坐大割据
C、利于文化远播天下D、扩展王朝四周疆域
3、秦始皇为破解“春秋时犹宗周王,而七国则绝不言王矣……春秋时犹论宗姓氏族,而七国则无一言及之矣;
春秋时犹宴会赋诗,而七国则不闻矣;
春秋时犹有赴告策书,而七国则无有矣”的困局,采取的主要举措是(
)
A、奖励耕战,实现统一B、统一货币,统一度量衡
C、南平越族,北伐匈奴D、推行郡县,建立集权制
4、中国古代官吏选拔经历了“世袭制——察举制——九品中正制——科举制”的过程。
下列表述与“科举制”相关的是(
A、“平民社会,穷苦子弟,栖身僧寺,十年寒窗,也可跃登上第”
B、“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
C、“立嫡以长不以贤”
D、“举秀才,不知书;
举孝廉,父别居”
5、陆游名句“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中的“王师”,按两宋军事管理模式,其调兵之权应属于(
A、节度使B、枢密院C、三司使D、转运使
6、台湾著名学者傅宗懋曾说:
“世宗(雍正)的集权很是巧妙的,并不是像以前的枝枝节节,他只设了一个军机处,于是就把以前内阁和八旗的权力,整个拿来。
”下列史料,与军机处无关的是(
A、我朝罢相,设五府、六部……,分理天下庶务……,事皆朝廷总之
B、地近宫廷,便于宣召,肯亲臣、重臣,于是承旨、出政皆在丁此矣
C、军国大计,罔不总揽,……威命所寄,不丁内阁,……盖趋然执政之府矣
D、承旨诸臣亦只供传述缮撰,而不能稍有赞画下其间也
7、明代洪武三十年科举春榜所录51人全系南方人,故称南榜,这招致北方落榜举人联名上疏,告主考南方人刘三吾“偏私南方人”,朱元璋怒杀主考官并亲自策问,增录夏榜61人,全系北方人,故称北榜。
“南北榜案”本质上反映出(
A、明朝南北方区域矛盾突出B、皇权凌驾于官僚机构之上
C、北方仍然是经济文化中心D、科举制度走向了僵化腐败
8、秦汉的三公九卿制、隋唐的三省六部制、明朝的内阁制和清朝军机处的设置,反映了我国古代中央机构的官职改革中存在着一个一以贯之的理念,那就是(
A、制度的完善在于不断的改革
B、强化君主专制是政治变革的主要内容
C、提高政府的办事效率是改革的根本
D、解决好君权与相权的矛盾是国家稳定的基础
9、《天津条约》中,清政府承认“英国自主之邦与中国平等”,驻华公使觐见清帝时“遇有碍于国体之礼,是不可行”,“会晤文移,均用平礼”。
《北京条约》重新确认了上述约定。
这表明(
A、中国主权受到严重损害B、清政府讨好列强苟且偷安
C、中国近代外交的不平等性D、中国外交被迫走向近代化
10、鸦片战争后,两江总督耆英说,“良民与莠民亦成水火……民已焦头烂额,官犹诩诩自得,扬言……民情柔懦,安得闹事”,更“欺压良善,自命为能员”,“此实不能御寇之由”。
耆英认为鸦片战争失败的主要原因是(
A、贫富不均B、莠民作乱C、民性懦弱D、吏治败坏
11、太平天国举行科举考试,要求白话写作,题目选自《圣经》、基督教论著和太平天国诏书,如“耶稣舍命待何为”;
考生来自三教九流,包括算命人和巫师等;
科举考试中榜率高,如湖北一次科试,1000名考生800人中榜。
此科举考试(
A、弥补了传统科举制的不足B、推动了白话写作成为主流
C、使基督教取代了儒家地位D、无法起到举才选能的作用
12、与以往的农民战争相比,太平天国运动的最大特点是(
A、建立了与封建王朝对峙的政权B、担负起了反对外来侵略的任务
C、时间之长、规模之大实属空前D、颁布了《天朝田亩制度》
13、在《马关条约》中,最有利于列强对华经济扩张的条款是(
A、开辟新的内河航线B、在苏杭富庶地区开放新的通商口岸
C、允许日本在各通商口岸开设工厂D、给予日本巨额赔款
14、有学者认为:
“八国联军惊醒了中国这头“沉睡的巨人”,……让中国人向世界看齐,不自觉的参与世界近代化进程”。
对作者的观点理解正确的是(
A、八国联军侵华使中国开始了近代化进程
B、八国联军侵华进一步惊醒中国人,推动中国近代化进程
C、八国联军侵华使中国开始认识世界
D、八国联军侵华给中国造成深重灾难
15、辛亥革命三十周年之际,《中央关于纪念今年双十节的决定》指出:
“我们共产党人和全国一切真诚的革命志士,都是辛亥革命最忠实的继承者。
……我们共产党人誓与全国一切革命真诚志士一道,誓与全国人民一道,继续奋斗,不达目的,决不休止。
”中共中央发表该决定,旨在(
A、维护国共合作,坚持抗战到底B、推动国民大革命
C、完成土地革命,争取民权自由D、实现人民民主专政
16、新华社曾发特稿《在历史关节点上——中国共产党八十六年回眸》一文中用以下一些关键词概括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重要关节点,按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A、日出东方力挽狂澜灯塔指引星火燎原进京赶考
B、日出东方星火燎原力挽狂澜灯塔指引进京赶考
C、力挽狂澜进京赶考日出东方灯塔指引星火燎原
D、力挽狂澜日出东方进京赶考星火燎原灯塔指引
17、2017年暑期上映的电影《建军大业》讲述了国共第一次合作破裂后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武装斗争、建立人民军队的历史事件。
这一历史事件是(
A、武昌起义B、南昌起义C、秋收起义D、广州起义
18、美国记者史沫特莱曾对一场战役作这样报道:
“整个华北地区,从晋北山区到东海岸,从南面的黄河到北面的长城,都成了战场……一百团人打击了敌人在华北的整个经济、交通线和封锁网,战斗是炽烈而无情的。
”对上述战役理解正确的是(
A、促进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
B、增强了全国军民抗战的胜利信心
C、此时敌后战场成为抗日的主要战场
D、此战争发生于抗日战争的防御阶段
19、1938年初,日本声称:
若中华民国放弃抗日,日本可以“考虑废除以往所有的对华特殊利益(如治外法权等)”1940年7月,英国首相丘吉尔表示,“英国准备……与中国政府谈判废除‘治外法权’。
”不久美国也表示“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取消在华一切特权。
”这些情况说明(
A、中国外交取得了预期效果B、日本对华政策有引领作用
C、中国的国际地位得到提高D、抗战影响国际局势的变化
20、1949年4月20日和21日,英国皇家海军远东舰队四艘军舰溯江而上,不顾三野部队(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野战军)鸣炮警告,闯进三野部队防区江面,双方展开激烈炮战。
这说明(
A、解放战争陷入胶着状态B、国民党军队不堪一击
C、当时中英关系急剧恶化D、解放战争具有反帝性质
21、“20年代中期……对莫斯科来说,统一战线是他们在中国价格不菲的珍珠。
诚然,中共是苏联的宝贝,但是苏联人并没有高估这个婴儿的能力。
就目前来说,国民党似乎重要得多。
”该材料可说明(
A、陈独秀右倾错误的原因B、中国共产党成立的背景
C、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建立的背景D、苏联支持国民党反共
22、公元前113年,汉武帝下令禁止郡国和民间私铸钱币,指定专门官吏负责铸造五铢钱,作为法定货币。
这一举措(
A、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B、首次实现了国家统一
C、加重了百姓赋税负担D、空前强化了君主专制
23、唐初,三省长官都是宰相,后来发生了两种变化:
一是皇帝选拔中级官吏出任宰相;
二是执掌行政职能的尚书省地位下降,与决策职能相关联的中书省、门下省地位上升。
A、三省六部制基本上已被废除B、政府的行政效率极大提高
C、君权与相权的关系有所调整D、中书省、门下省决策权扩大
24、1904年,晚清最后一次科举考试会试,考试理目:
第一场为薄镇、平戎、举贤等史论5道,第二场为各国政治、艺学策5道,第三场为《四书》《五经》经义3道,这表明(
A、晚淸教育几无改变B、选人标准新旧混杂
C、淸廷旨在笼络人心D、科举制度走向末路
第Ⅱ卷(非选择题,52分)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个小题,25题20分,26题20分,27题12分,共52分。
)
25、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自殷以前,天子、诸侯君臣之分未定也……诸侯之于天子,犹后世诸侯之于盟主,未有君臣之分也……逮克殷践奄,灭国数十,而新建之国皆其功臣、昆弟、甥舅,本周之臣子;
而鲁、卫、晋、齐四国,又以王室至亲为东方大藩……由是天子之尊,非复诸侯之长而为诸侯之君……盖天子、诸侯君臣之分始定于此。
材料二当经济社会生活的发展消解了贵族对血缘和宗法纽带的神秘感时,政治的危机就会出现。
……春秋战国时期各国普遍进行变法活动,以图加强国家力量,同时中央集权也发展起来。
……那种宗法血缘与政治关系互补型的国家形态——分封制已失去了存在的根据,必须对此进行改革,使之向纯粹的以地缘关系为基础的政治社会过渡。
而郡县制正是顺应这种大趋势创造并选择的一种新的国家治理方法。
——摘引自王明德《论春秋战国时期贵族政治向官僚政治的转变》
材料三中国在历史上产生过九个统一全国的大朝代,我们可称秦汉为“第一帝国”,隋唐宋为“第二帝国”,明清则为“第三帝国”。
第一帝国的政体还带贵族性格,世族力量强大。
第二帝国则大规模和有系统地科举取士,造成新的官僚政治,而且将经济重心由华北的旱田地带逐渐转移到华南的水田地带。
……若将第二帝国和第三帝国比较,则可以看出第二帝国“外向”“开放”,带“竞争性”。
与明清之“内向”“保守”及“非竞争性”迥然不同……第二帝国带扩张性,而第三帝国则带收敛性。
——黄仁宇《赫逊河畔谈中国历史》
(1)依据材料一概括西周制度相比于以前的变化(2分)。
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种变化的影响(4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春秋战国时期社会政治转型的原因和表现。
(8分)
(3)根据材料三及所学知识,概括指出“第二帝国”与“第一帝国”相比在中央
行政制度和选官制度方面发生的主要变化(4分)。
并简要说明其进步性(2分)。
26.(20分)反对侵略,追求民族独立与自由,救亡图存是整个中国近代的主题,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陈恭禄1934年完成60万字的巨著《中国近代史》,当时被列为大学丛书之一。
他认为鸦片战争爆发的原因是中英冲突的结果,这种冲突源自于中英两国误会:
‚中外政教之悬殊,夷夏之别太严。
英国要求通商与平等往来,但‚北京政府不知国际关系之变迁,本于轻视外人之心理,囿于旧档成案,视英国为藩属之国,视为蛮夷,拒绝平等往来,因此战祸之促成,自中国方面言之,殆由于官吏知识之幼稚。
战争失败,‚证明了清代政治上、军备上积弊,非留心外事,彻底改革实无国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安徽省 颍上 第二 中学 学年 历史 月考 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