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观经济简答题期末范围Word文档格式.docx
- 文档编号:15715186
- 上传时间:2022-11-15
- 格式:DOCX
- 页数:11
- 大小:32.68KB
宏观经济简答题期末范围Word文档格式.docx
《宏观经济简答题期末范围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宏观经济简答题期末范围Word文档格式.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可以位于非均衡条件下的点分为四个区域Ⅰ,Ⅱ,Ⅲ,Ⅳ。
在区域Ⅰ中的非均衡点有超额产品供给即投资小于储蓄会导致收入下降,同时,超额货币供给即货币需求小于供给会导致利率下降,这样原非均衡点就会左下方向运动到IS曲线上再继续逆时针螺旋式调整到均衡的E点。
在区域Ⅱ中的非均衡点有超额产品供给和超额货币需求,会导致收入下降利率上升,所以非均衡点会往左上方向调整,先在货币市场达到均衡,再继续逆时针螺旋式调整到均衡点。
在区域Ⅲ中的非均衡点有超额产品需求和超额货币需求,会导致收入上升和利率上升,这样非均衡点先在产品市场达到均衡再继续逆时针螺旋式调整到E点。
在区域Ⅳ中非均衡点有超额产品需求和超额货币供给,这样会导致收入上升利率下降,从而非均衡点先调整到货币市场的均衡再继续逆时针螺旋式调整到均衡点E。
1.why总产出等于总收入、总收入等于总支出?
因为计算的是同一产品---当年新生产的GDP,只是从不同的角度(“支出法”是从支出角度进行核算,“收入法”是从要素分配角度进行核算)对国内生产总值进行核算,所以结果必然是一致的。
即总产出等于总收入等于总支出。
在一个经济中,生产者进行生产,形成产出,要素所有者提供要素形成供给获得收入,购买者支付构成支出。
从交易的角度分析:
买者的支出=卖者的收入。
对于生产者来说:
在要素市场购买资源组织生产,形成生产成本(同时形成居民户收入);
在产品市场出售产品取得收入。
对居民户而言:
提供要素,取得收入,用收入购买商品,在产品市场形成支出(同时成为生产者的收入)。
总产出=总收入=总支出。
2、在计算国内生产总值时,why要把进口产品和服务剔除在外?
因为不是本国生产的。
国内生产总值按照支出法核算时:
进口表示收入流到国外,不是用于购买本国产品的支出,因此不应再把进口产品和服务包括在内。
(关键要说明核算的是本国领土范围内生产的最终产品,而支出法计算过程中,各项支出含购买国外产品的支出,所以要把国外产品的购买支出即进口扣除)
3、简述国民收入核算中收入法、支出法、生产法三者的一致性。
从宏观理论来说:
GDP是在某一既定时期一个国家内生产所有最终物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
那么就可以从产品与劳务生产过程中的产出;
产品与劳务的买方支出;
产品与劳务的卖方收入三个方面来计算货币价值。
产品与劳务生产过程中的产出价值是以最终实现的销售收入来计量的,而卖方的销售收入就是买方的购买支出,也是卖方在组织生产过程中所有成本支出加上合理利润的总和,这些成本支出包括支付工人的工资(构成工人的工资收入)、支付土地所有者的地租(构成土地所有者的租金收入)、支付资本所有者的利息(构成资本所有者的利息收入),因此三者计量的总量相同。
一国的总产出、总收入和总支出反映该国最终产品和劳务的生产、分配、使用的全过程,生产不仅增加了产品和劳务,还创造出了收入,收入又形成支出,支出又决定了生产,三者相互联系,循环流动。
所以三种方法计算结果一致。
从计算细节来说:
支出法(买方)。
最终产品和劳务的价值是通过交易实现的,交易有买卖双方,支出法核算就是核算一定时期内整个社会购买最终产品的总支出来计量。
支出按买方一般分为四类:
居民购买(消费),企业购买(投资),政府购买,国外购买(净出口)。
总支出=消费+投资+政府购买+净出口。
收入法(卖方)。
交易实现后得到的销售收入进行收入分配。
收入法是通过各要素获得的收入,亦即企业为了生产产品和劳务花费的成本加合理的利润来核算GDP。
于是就可以从得到销售收入分配的项目来算。
一般分为工资、利息与租金等生产要素所有者(职员,个人,设备土地拥有者)的收入;
非公司企业主收入;
公司税前利润;
企业转移支付及企业间接税(也被视作成本);
资本折旧(必须付出的成本)。
生产法(直接计算最终产品与劳务的市场价值)。
此法是直接计算最终产品与劳务的总价值。
每个企业所生产产品的价值由两部分组成:
向其他企业购买的材料、能源、工具等中间产品的价值;
自己投入生产要素新创造出来的价值。
所以只需要计算企业在生产和销售过程中的增加价值。
故也被称为新增价值法。
根据不同产业来算:
第1,2产业的部门来说,增加值=总产出-中间产品;
第3产业商业、运输、金融等服务按纯收入(盈利)计算增加值,政府教育、卫生(非盈利)、国防等按工资与薪金等支出成本来计算增加值。
4分别利用45°
线法和投资—储蓄法,分析均衡国民收入的形成。
如下左图,横轴表示收入,纵轴表示储蓄和投资。
投资曲线和储蓄曲线相交于E点,与E点相对应的收入为均衡收入。
若实际产量小于均衡收入水平,表明投资大于储蓄,社会生产供不应求,企业存货意外地减少,企业就会扩大生产,使收入水平向右移动,直到均衡收入为止,企业生产才会稳定下来。
反之企业会存在存货投资。
故只有E点才是均衡的。
5why厂商非意愿存货为零是国民收入达到均衡水平的条件?
和总需求相等的产出称为均衡产出。
在国民收入核算中,实际产出等于计划支出加非计划存货投资。
但在国民收入决定理论中,均衡产出是指与计划需求相一致的产出。
因此,在均衡产出水平上,计划支出和计划产出正好相等,说明生产的数额正好等于需要支出的数额因此,非计划存货投资等于零。
∵y=AD=c+i,∴IU=0
6在均衡产出水平上,是否计划存货投资和非计划存货投资都必然为零?
当处于均衡产出水平时,计划存货投资一般不为零,而非计划存货投资必然为零。
这是因为计划存货投资是厂商为确保生产正常运行的必备的存货,是计划投资的一部分,而均衡产出就是等于消费加计划投资的产出,因此计划存货不一定是零。
计划存货增加时,存货投资就大于零;
计划存货减少时,存货投资就小于零。
需要指出的是,存货是存量,存货投资是流量,存货投资是指存货的变动。
在均衡产出水平上,计划存货投资是计划投资的一部分,它不一定是零,但是非计划存货投资一定是零,如果非计划存货投资不是零,那就不是均衡产出了。
比方说,企业错误估计了形势,超出市场需要而多生产了产品,就造成了非计划存货投资。
假设消费函数c=α+βyd,税收函数t=t0+ty,如图所示。
在图中,c线为没有计划投资i时的需求线,c+i线和c线的纵向距离为i。
图中显然可以看出,只有在E点实际投资等于计划投资,这时经济处于均衡状态。
而计划存货投资是计划投资的一部分,一般不为零。
除E点投资外,实际投资和计划投资不等,存在非计划存货投资IU,而在E点,产出等于需求,非计划存货投资为零。
7、按凯恩斯主义观点,分析储蓄增加对均衡收入的影响?
如图,交点E决定了均衡收入水平y*。
假设消费函数是C(y)=α+βy,则储蓄函数为s(y)=-α+(1-β)y。
则增加储蓄也就是减少消费,即减少消费函数中的α值。
α变小,意味着储蓄曲线向上移会导致均衡点E向左移动。
也就是均衡收入下降。
∵s=y-c,y=c+i,∴s↑→c↓,y↓
8作图分析政府支出变动、税收变动对均衡国民收入的影响。
政府支出增加,总支出增加,c+i+g曲线上移,与45°
线的交点(均衡点)右移,均衡收入增加。
政府税收增加,可支配收入减少,消费减少,均衡产出减少。
表现在图中,s+t曲线上移,与i+g曲线的交点(均衡点)左移。
9、why政府购买支出乘数的绝对值大于政府税收乘数和政府转移支付乘数的绝对值?
∵kg=1/(1-β),kt=-β/(1-β),ktr=β/(1-β),0<
β<
1,∴政府(购买)支出乘数的绝对值大于政府税收乘数和政府转移支付乘数的绝对值.政府(购买)支出直接影响总支出,两者的变化是同方向的。
总支出的变化量数倍于政府购买的变化量,这个倍数就是政府购买乘数。
但是税收并不直接影响总支出,它通过改变人们的可支配收入来影响消费支出,再影响总支出。
税收的变化与总支出的变化是反方向的。
当税收增加(税率上升或税收基数增加)时,人们可支配收入减少,从而消费减少,总支出也减少。
总支出的减少量数倍于税收的增加量,反之亦然。
这个倍数就是税收乘数。
由于税收并不直接影响总支出,而是要通过改变人们的可支配收入来影响消费支出,再影响总支出,因此税收乘数绝对值小于政府购买支出的绝对值。
例如增加10亿元政府购买,一开始就能增加10亿元总需求,但是减税10亿元,会使人们可支配收入增加10亿元,如果边际消费倾向是0.8,则一开始增加的消费需求只有8亿元,这样政府购买支出的乘数绝对值就必然大于税收乘数的绝对值。
政府转移支付对总支出的影响方式类似于税收,也是间接影响总支出,也是通过改变人们的可支配收入来影响消费支出及总支出;
并且政府转移支付乘数和税收乘数的绝对值是一样大的。
但与税收不同的是,政府转移支付是与政府购买总支出同方向变化的,但政府转移支付乘数小于政府购买乘数。
1、分析IS曲线和LM曲线移动的因素。
IS曲线变动:
投资需求变动:
增加向右移,减少向左移,变化量为投资变化量乘以乘数。
储蓄函数变动:
增加向左移,减少向右移,变化量为储蓄变化量乘以乘数。
税收和政府支出:
政府支出增加使IS曲线向右移动增量乘以乘数的量。
增加税收使IS曲线向左移增量乘以乘数的量。
LM曲线变动:
名义货币供给量:
M增加,LM曲线向右下方移动;
反之向左上方移动。
价格水平变动:
P上升,实际货币供应量m变小,LM曲线就向左上方移动;
反之向右下方移动。
投机性货币需求的变动:
L2增加,L2曲线右移,L1减少,y减少,LM曲线左移。
2.分析研究IS曲线和LM曲线的斜率及其决定因素有什么意义?
答:
IS曲线斜率的大小,取决于投资函数和储蓄函数的斜率。
在二部门经济中,均衡收入的代数表达式为:
,可以转化为:
,(1-β)/d这就是IS曲线斜率的绝对值,它取决于β也取决于d。
d是投资需求对于利率变动的反应程度,如果d值较大则IS曲线就越平缓,反之亦然。
β是边际消费倾向,β越大IS曲线斜率的绝对值会较小,从而IS曲线就较平缓。
LM曲线的斜率取决于货币的投机需求曲线和交易需求曲线的斜率。
也就是取决于LM曲线的表达式
中的k和h之值。
是LM曲线的斜率,当k为定值时,h越大,即货币需求对利率的敏感度越高则LM曲线的斜率越小,于是LM曲线越平缓。
另一方面当h为定值时,k越大,即货币需求对收入变动的敏感度越高,则LM曲线越陡峭。
3.什么是交易的货币需求?
什么是投机的货币需求?
影响它们的基本因素是什么?
交易的货币需求是为了进行正常的交易活动而产生的货币需求,出于这种动机所需要
的货币量取决于收入水平和商业制度,而商业制度在短期内一般可假定为固定不变,所以出于交易动机的货币需求量主要取决于收入,收入越高,交易数量越大。
交易数量越大,所交换的商品的劳务的价格越高,货币需求就越大。
投机的货币需求是指人们为了抓住有利的购买有价证券的机会而持有一部分货币的动机。
有价证券价格的未来不确定性是对货币投机需求的必要前提,这一需求与利率成反方向变化。
利率越高人们会买进证券,利率越低人们会卖出证券,这样人们手中持有的货币量就会随之减少和增加。
4、凯恩斯是如何解释资本主义的有效需求不足的?
引申出的政策结论是什么?
根据凯恩斯的观点,有效需求是总供给与总需求相等从而处于均衡状态的社会总需求,它包括消费需求(消费支出)和投资需求(投资支出),并决定社会就业量和国民收入的大小。
有效需求并不一定能保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宏观经济 答题 期末 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