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本课程的开发和研究结题报告Word文件下载.docx
- 文档编号:15714209
- 上传时间:2022-11-15
- 格式:DOCX
- 页数:15
- 大小:37.05KB
校本课程的开发和研究结题报告Word文件下载.docx
《校本课程的开发和研究结题报告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校本课程的开发和研究结题报告Word文件下载.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⑴、文化是民族的灵魂,是维系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的精神纽带。
世界上每个成熟的民族都有属于自己的特有文化形态和文化个性,而这种特有的文化就成为民族亲和力和凝聚力的重要源泉。
渊源于中华五千年文明、植根于当代伟大实践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中华民族身份的象征,是最广泛团结全国人民乃至全球华人的旗帜,是激励各族人民建设伟大祖国、实现民族复兴的强大精神支柱。
具有3000多年历史的如皋地方文化史是中华民族文化不可或缺的一个组成部分,是代代世世的如皋人民的精神支柱之一,也是145万如皋人民身份的标志,是凝聚如皋人民同心同德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力量的一个源泉。
在当代中国人民的伟大奋斗中,要不断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创造力,造就一代又一代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必须结合新的实践和时代发展要求,大力发展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把亿万人民紧紧吸引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伟大旗帜之下。
对如皋青少年进行地方文化史的教育,实际上是发展社会主义文化大业、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培养新世纪合格公民的需要。
⑵、文化是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增强综合国力的重要力量。
当今世界激烈的综合国力的竞争,不仅包括经济实力、科技实力、国防实力等方面的竞争,也包括文化实力和民族精神的竞争。
经济全球化的迅速发展,不仅带来货物、服务、资本、人员等在各国之间的频繁流动,而且带来思想意识、价值观念、行为方式在世界范围的激烈碰撞。
总体上处于弱势地位的广大发展中国家,不仅在经济上面临巨大压力,在文化发展上也面临严峻挑战。
如果不能迅速建立自己的文化优势,就难以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捍卫自己的战略利益,就会处于被动守势。
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必须高扬自己的文化理想,高举自己的文化旗帜,在世界文化交流中把我国建设成文化强国,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不仅在中国人民中间,乃至全世界人民中间都具有强大的吸引力和感召力。
如皋地方文化历史悠久,源远流长,积淀深厚,蕴藏丰富,历来在国内乃至国际上都有一定的影响。
因此,开发如皋地方文化史校本教材,让一代又一代如皋青少年传承下去,发扬光大,也是在总体上增强综合国力和参与国际竞争的需要。
⑶、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不仅应当有繁荣的经济,也应当有繁荣的文化。
丰富健康的文化生活是衡量人们生活质量的重要标志,也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决定性因素。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社会长足发展,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人们对精神文化生活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
这不仅给文化建设注入了新的动力,也使得精神文明产品的生产与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之间的矛盾更加突出。
坚持以人为本,加快文化建设,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多层次精神文化需求,推动人的全面发展,已经成为我国现代化建设的一项重大而紧迫的任务。
我们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既要着眼于满足人们的物质生活需要,又要着眼于满足人们精神文化生活的需要和人的素质的提高,实现人的全面发展。
开发如皋地方文化史校本教材,对如皋青少年进行地方文化史教育,其着眼点主要在于拓宽学生的文化视角,加强学生人文素养,繁荣具有如皋地方特色的文化事业,实现一代又一代如皋青少年的全面发展。
⑷、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必须实现继承优良历史文化传统与弘扬时代精神的统一。
我们党在领导全国人民在几十年的革命和建设的斗争中形成了许多优良传统和作风,如延安精神、大庆精神、雷锋精神等,这些都是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
而我们如皋县始置于东晋义熙七年,即公元411年,其时白蒲地区同时设置蒲涛县,石庄地区同时设置临江县。
古邑如皋有着3000余年的文明史,置县历史亦近1600年。
在数千年的历史进程中,如皋市的人民群众形成了许多独具特色的地域性优良传统和作风,如淳朴敦厚、勤劳俭朴的民风;
不畏艰辛、开拓进取的作风;
独辟蹊径、独树一帜的文风;
刻苦自励、精于研究的学风;
热情待客、诚实不欺的商风;
……例如:
北京胡瑗、王观开一代儒风;
明末冒辟疆、董小宛传千古佳话;
清代许容、齐林领东皋印派之风骚;
……千百年来名人辈出,硕果累累,优良传统和作风薪尽火传,代代不息,生生不止。
这些是我们如皋地方和人民的极可宝贵的精神财富。
在全社会,特别是在青少年中继承和发扬这些精神和传统,本身就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
对此,不仅要长期不懈地抓下去,而且要使传统教育规范化、制度化,使其在青少年的思想中生根、开花、结果。
与此同时,还必须重视怎样使优良传统与时代精神紧密结合起来。
因此,我们在开发如皋地方文化史校本教材的时候,不仅要充分体现如皋的历史传统,而且要体现出时代精神;
不仅要教育我们的下一代坚持共产主义理想,坚定社会主义信念,倡导为人民服务、艰苦奋斗、百折不挠的美好情操,而且又要勇于开拓、敢于创新。
在编选地方文化史校本教材、克服消极因素的同时,要突出历史人物和重大事件的精神层面及其对现代的有益的借鉴意义。
⑸、在改革开放时代西方文化产品大举流入我国之后,克服文化上的民族虚无主义显得尤为急迫。
列宁说过,“要建设共产主义文化,必须学习、吸收前人创造的一切优秀成果。
”中国要实现现代化,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创造崭新的社会主义新文化,不可置优秀文化传统于不顾,国粹主义固然是错误的,而在文化上搞民族虚无主义更是极其错误的。
尤其是,在改革开放时代西方文化产品大举流入中国之后,很多文化产品良莠混杂,对一代青年人往往产生不少负面影响,这已是不争的事实。
对外来文化采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方针的同时,传承中国历史文化的精华,开掘民族智慧和力量的源泉,就显得尤为急迫。
今天的中国是过去中国的延续,今天的如皋是过去如皋的拓展。
历史的“因”,铸成了现实的“果”。
人们可以不提及历史,但不能采取虚无主义的态度人为地割断历史。
事实上,传统文化对当代社会仍然发生着深刻的影响,这是人们必须面对的现实。
我们不能在接受外来文化的同时,不受传统文化的制约,更不能超越传统侈谈当代文化建设。
中国传统文化,包括如皋几千年的地方文化,具有很强的生命力:
凝聚力、消溶力、包涵力、再生力。
民族虚无主义者主张搞文化上的“全盘西化”,这只能是一种不切实际的幻想。
在世界文明古国中,印度文化毁于3500年前雅利安人的入侵;
埃及文明只留下金字塔、木乃伊供人凭吊;
欧洲文化的“家园”古希腊、古罗马,虽曾极盛一时,但也先后中断……世界上那些一度星汉璨灿的古老文明几乎全部光华暗淡过,发展过程中都曾出现大幅度的“断层”,颇能引起后来者发出“白云千载,人去楼空”的感慨。
然而,只有中国文化历尽沧桑,饱经磨难,一次又一次表现出
强大的再生能力,成为世界文化中不曾中断的古代文化,成为联结生活在不同社会制度下的炎黄子孙的强大纽带,成为中国各民族团结统一的思想基础,成为我们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的丰富源泉。
我们的如皋地方文化和中华文化一脉相承,数千年生生不已,正是中华文化生命力的一个佐证。
因此,开发如皋地方文化史校本教材,正是正确处理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的关系的一次有益的尝试,它不仅是弘扬光大中华文化的一次实际行动,也是对现代社会广泛流传的民族虚无主义错误倾向的有力鞭笞。
本课题研究的背景是:
有力地策应新课程改革,进一步推动我校校本课程的建设。
众所周知,校本课程开发又叫学校中心课程规划或学校中心课程革新,是20世纪70年代在英、美等发达国家中开始受到广泛重视的一种与国家课程开发相对应的课程开发策略。
进入21世纪后,随着社会和经济发展的高科技、信息化、网络化、可持
续发展等特征的日益突现,教育面临一个竞争更加激烈、变革更加迅速、创新更加广泛的挑战,课程改革作为整个教育改革的核心问题,目前受到的关注的程度日益突出。
中共中央、国务院早在《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就指出“调整和改革课程体系、结构、内容,建立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试行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学校课程。
改变课程过分强调学科体系、脱离时代和社会发展以及学生实际的状况。
”
我国的课程改革大致经历了从“国定制”到“审定制”的转变,这一转
变为保证在统一要求、统一审订的前提下,编制出多种不同风格的教材,实
现中小学生教材“一纲多本”,构建起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学校课程的课程体系提供了现实的基础。
世界各国在课程开发、课程改革过程中积累了许多有益的经验,也有过
许多可资借鉴的教训。
新形势下的课程开发和改革必须着力解决以下问题:
一是确立课程改革目标,课程改革追求的目标应当定位在使课程内容更为密
切地关注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使学生有一个健全的人格,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
二是更新知识价值观,确立最符合学生发展的知识是是有
价值的知识的观念;
三是改变传统的课程观,树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课程观,
以人本主义思想为指导,树立真正以学习者为中心,以学生发展为本考虑课
程设计、考虑学科体系和知识结构、考虑学生的学习基础和现实,考虑未来
经济建设、社会发展和青少年身心发展的需要;
四是拓展课程适应内容,改
进教育方法,使课程内容密切联系社会实际,贴近学习生活,挖掘隐性课程的德育渗透功能,整合学校、社会、家庭三者的教育力量,加强德育和人文教育;
五是树立个性化的教育观,校本课程开发要做到教材的多样性和可选择性密切结合,突出学校自身特色,引导师生独立地、自主地、不受干扰地选择教材。
如皋市别名雉皋、雉水,雅称东皋。
历史上的如皋曾包括今天如东、海安的部分地区。
它是一个风光秀美的风景城,是人文荟萃的文化城,是博大精深的博物城,是可歌可泣的英雄城,是物产丰富的丰乐城。
古代的文化底蕴既是今日如皋人民前进的基础,又是培养学生人文素质的有力材料。
人文素质是一个人道德修养的基础,是学生学会做人的基础,人文教育应当作为提高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重要手段,也应当作为国家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的重要手段。
我们把如皋地方文化作为校本课程的内容进行开发,可以填补如皋地方校本课程的一项空白。
3、课题研究的目的、预期目标和内容:
⑴课题研究的目的:
本课题在学习国内外课程改革及校本课程开发的有关理论基础上,认真总结学校在过去办学历史上的经验和教训,搭建强有力的研究机构,广泛征求争取上级教育主管部门和科研院所、高等院校的支持与帮助,本着培养个性鲜明、人格健全、特色突出的学生和挖掘学校教育资源的目的,拟通过三年左右的实验、研究,开发极富时代特征、如皋特色及蒲中特点的校本教材,促进区域、学校、教师、学生等协调发展,探索校本教材开发和校本课程的开发机制、使用机制、评价机制。
对学生来说,目的是使他们能德、心、智、体、美、劳协调发展,学生个体健康成长,具有扎实的学科知识、深厚的传统文化知识、健康的心理人格。
对教师来说,目的是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研究能力和创新能力。
⑵课题研究的预期目标:
本课题研究的预期目标有三个方面:
校本教材的开发机制、使用机制和评价机制。
①开发机制:
着重研究编写《如皋地方文化简史》校本教材的科学性、普适性和创造性。
其一,关于校本教材的科学性。
《如皋地方文化简史》作为校本教材,其科学性体现在:
它不可能是百科全书式的无所不包,它应有适度的范围和重心。
它既以如皋地域的人群为主要对象,当探求和介绍各个社会各个时代“如皋人”所创造的生活情境、所追求的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校本 课程 开发 研究 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