污水处理厂设计说明书Word下载.docx
- 文档编号:15712720
- 上传时间:2022-11-15
- 格式:DOCX
- 页数:26
- 大小:120.75KB
污水处理厂设计说明书Word下载.docx
《污水处理厂设计说明书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污水处理厂设计说明书Word下载.docx(2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第一章、设计概况
设计任务:
(1)任务来源
某海滨城市地势平坦、气候温和,地址条件较好,人口100万,工业废水中难降解有毒物质较少,要求设计城市污水厂。
(2)有关资料
⏹该市排水工程规划建议采用150L/人·
d
⏹公共建筑排水量:
300m3/d
⏹工业废水量:
3000m3/d
⏹混合污水(城市污水)水质为:
BOD5=230mg/L,SS=300mg/L,PH=7.0
⏹处理后排入河流,需满足城市污水排放标准
⏹夏季主导风向:
东南
⏹进入水厂污水干管D=1000mm,管内底标高23.64m
⏹地面平均标高:
26.25m
⏹本设计假定最高洪水水位为24.32m,高程布置以此作为标准使核算出水水位比其略高,以实现依靠重力从高向低的自由流。
第二章、工艺流程及说明
一、处理工艺的选择:
由原始资料可以看出,该城市为大城市,排出的水量较大,但是,水质较好,污水处理厂的处理污水和污泥负荷较小。
生活杂用水等,水质及其稳定性要求高,因此根据混合污水水质、水量以及污水厂功能和环境要求,长期安全可靠地运行,我们选择合理、可靠的传统活性污法处理工艺。
下图为传统活性污泥法工艺流程图:
图1传统活性污泥法工艺流程图
废水通过排水管网收集,流入污水处理部分,流经格栅去除较大悬浮固体物.出水再送入平流式初沉池,在初沉池中去除小部分BOD5,大部分悬浮物在自重下沉淀形成污泥,经管网收集进入污泥浓缩池.经初沉池后的废水再流经曝气池,采用表面曝气,投加悬浮填料使活性污泥体系稳定,去除绝大部分BOD和部分SS.废水进入二沉池进一步去除BOD和SS.使排水达标.二沉池中的部分污泥进行回流,流至曝气池进行污泥接种,剩余污泥送至污泥浓缩池,对初沉池和二沉池中的混合污泥进行浓缩,然后进入后续处理(外运或焚烧).
二、流程主要构筑物介绍:
1、格栅
因为排入污水处理厂的污水中含有一定量较大的悬浮物或漂浮物,所以在处理系统之前设置格栅,以截留这些较大的悬浮物或漂浮物,防止堵塞后续处理系统的管理、孔口和损坏辅助设施。
格栅可以根据格栅条的净间隙不同而分为粗格栅、中格栅以及细格栅,分别用于截留不同粒径的杂物而设计,也可以根据栅渣量的大小二选择不同的清渣方式,可采用人工清渣或机械清渣。
本设计采用粗格栅和细格栅进行隔渣,分别设置在污水泵房前后,以去除不同大小的废渣,由于栅渣量较大,采用机械清渣方式。
2、初沉池
初沉池是作为二级污水处理厂的预处理构筑物设再生物处理构筑物的前面。
处理的对象是悬浮物质(SS约可去除40%~55%以上),同时也可去除部分BOD5(约占总BOD5的25%~40%,主要是非溶解性BOD),以改善生物处理构筑物的运行条件并降低其BOD负荷。
初沉池按池内水流方向的不同,可分为平流式沉淀池、竖流式沉淀池和辐流式沉淀池。
本设计采用了成本较低,运行较好的平流式沉淀池,该池施工简易,对冲击负荷和温度变化的适应能力较强。
3、瀑气池
本设计中污水处理厂要求处理效率高;
并适合处理要求高、水质稳定的废水,因此,选用了常规瀑气池。
4、二沉池
二沉池在二级处理中,在生物反应池构筑物的后面,在活性污泥工艺中,用于沉淀分离活性污泥并提供污泥回流。
二沉池与初沉池相似,按池内水流方向的不同,同样可分为平流式沉淀池、竖流式沉淀池和辐流式沉淀池。
本设计采用辐流式沉淀池。
其特点有:
运行好,较好管理。
5、浓缩池
浓缩池的作用是用于降低要经稳定、脱水处置过程或投弃的污泥的体积。
污泥浓缩后污泥增稠,污泥的含水率降低,污泥的体积大幅度地降低,从而可以大大降低其他工程措施的投资。
污泥浓缩的方法分为重力浓缩、气浮浓缩和离心浓缩等。
本设计针对污泥量大、节省运行成本,采用了重力浓缩方法。
三、设计规模的确定
1、设计规模
生活污水排放量:
150
总污水量:
150×
10000000÷
1000+300+3000=153300/d
污水处理厂的设计规模以平均时流量计算:
153300/d=6387.5=1.77
水质:
SS=300mg/L
出水:
≤20mg/LSS≤30mg/L
2、设计流量
设计时,不考虑工业废水流量的变化。
生活污水总变化系数:
=
最大设计流量:
/d
最小设计流量以平均时流量计:
3、处理程度计算
去除率:
SS去除率:
第三章、处理构筑物的设计计算
第一节、污水处理系统的设计计算
1、泵前粗格栅
(1)、设计参数
设计流量:
2.10
栅前流速:
=0.8
过栅流速:
=0.9
栅条宽度:
S=0.01m(设计采用迎水面为半圆形的栅条)
格栅间隙:
50mm
栅前部分长度:
0.5m
格栅倾角:
α=
单位栅渣量:
=0.01栅渣/
进水渠展开角:
(2)、设计计算
.栅前水深h:
根据最优水力断面公式
计算得:
栅前槽宽:
则栅前水深
.栅条间隙数n:
取n=40条
.栅槽有效宽度B:
B=s(n-1)+en=0.01×
(40-1)+0.05×
40=2.39m
.进水渠道渐宽部分长度
.栅槽与出水渠道连接处的渐窄部分长度
.过栅水头损失
取k=3,
栅条断面为迎水面为半圆形的矩形,则:
β=1.83
.栅后槽总高度H:
取栅前渠道超高h2=0.3m,
则:
栅前槽总高度H1=h+h2=1.15+0.3=0.1.45m
栅后槽总高度H=h+h1+h2=1.15+0.026+0.3=1.48m
.栅槽总长度L
L=L1+L2+0.5+1.0+0.77/tanα
=0.14+0.70+0.5+1.0+1.45/tan75°
=2.73m
.每日栅渣量ω===1.51/d
2、污水提升泵房
(1)、泵房设计
采用传统活性污泥法工艺方案,污水处理系统简单,对于新建污水处理厂,工艺管线可以充分优化,故污水只考虑一次提升。
污水经提升后入平流沉砂池,然后自流通过、初沉池、二沉池、曝气池、浓缩池及接触池、消化池,最后由出水管道排出。
污水提升前水位24.34m(既泵站吸水池最底水位),提升后水位29.77m(即细格栅前水面标高)。
所以,提升净扬程h=29.77-8.31=5.96m
水泵水头损失取2m,安全水头取2m
从而需水泵扬程H=2+2+h=9.96m
根据所选水泵,经估算采用占地面积为π2.52=78.54m2,圆形泵房直径5m,高出地面3m,泵房为半地下式,地下埋深4m,水泵为自灌式。
3、泵后细格栅
、设计参数
=0.8过栅流速:
S=0.02m格栅间隙:
e=10mm
0.5m格栅倾角:
=0.10栅渣/
、设计计算
.格栅前水深:
根据最优水力断面公式
栅前槽宽
,
、栅条间隙数n:
取n=190
设计两组格栅,每组格栅间隙数n=95条
、栅槽有效宽度
B2=s(n-1)+en=0.02×
(95-1)+0.01×
95=2.83m
则:
总槽宽:
2.83×
2+0.2=5.86(考虑中间隔墙厚0.2m)
、进水渠道渐宽部分长度
、栅槽与出水渠道连接处的渐窄部分长度
、过栅水头损失h1
取k=3,则:
、栅后槽总高度H:
则栅前槽总高度H1=h+h2=1.15+0.3=1.45m
栅后槽总高度H=h+h1+h2=1.15+0.48+0.3=1.93m
、栅槽总长度L:
L=L1+L2+0.5+1.0+1.45/tanα=0.74+0.37+0.5+1.0+1.45/tan60°
=3.19m
、每日栅渣量ω===15.12/d>
0.2/d
、计算草图如下:
4、曝气沉砂池
设计中选择2组曝气沉砂池,分别与格栅连接。
每组沉砂池的设计流量:
Q===1.05
设计流量v=0.1m停留时间t=2min
沉砂池有效水深2.5m平均流量
沉砂斗底宽=0.5m沉砂斗高度=1.4m
每立方米污水的曝气量d=0.2污水沉砂斗数n=2
城市污水沉沙量X=30/清除沉沙间隔时间T=2d
沉砂斗壁与水面的倾向α=(矩形池)
(2)、设计计算
、沉砂池的有效容积V:
V=60Qt=60×
1.05×
2=126
、水流断面积A:
A=Q/v=1.05/0.10=10.5m2
、沉砂池宽度B:
B==
(符合要求)
、沉砂池长度L:
L===12m
、每小时所需空气量q:
q=3600Qd=3600×
0.2=756/h
、沉砂室所需体积V:
V===9.18
、每个沉砂斗容积=V/n=9.18/2=4.59
、沉砂斗上口宽度a:
a=2/tanα+=2×
1.4/tan0.5=2.12m
、沉砂斗有效体积:
(+a)/3=1.4×
()/3=2.71>
1.86
5、平流式初沉池
(1)、初沉池采用平流式沉淀池,选择2组初沉池
每组的设计流量:
Q=2.1/2=1.05
(2)、设计计算
1)、池子总表面积A:
设表面负荷:
q=3.0,则:
A=Q×
3600/q=1.05×
3600/3=1260
2)、沉淀部分有效水深:
=qt=3.0×
2=6.0m
3)、沉淀部分有效容积
设沉淀时间t=2h,则:
=Qt×
3600=1.05×
2×
3600=7560
4)、池长L:
设水平流速v=4mm/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污水处理 设计 说明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