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州南太湖滨湖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Word下载.docx
- 文档编号:15711905
- 上传时间:2022-11-15
- 格式:DOCX
- 页数:29
- 大小:28.53KB
湖州南太湖滨湖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Word下载.docx
《湖州南太湖滨湖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湖州南太湖滨湖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Word下载.docx(2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统一认识、树立品牌价值
对滨湖区域资源本底、限制条件和建设情况进行摸底,进一步明确城市竞争优势;
对长三角地区、环太湖城市和湖州自身进行研究,对滨湖区域的价值意义、发展判断和定位目标达成共识,树立以太湖山水为核心的品牌。
预先控制、保护资源环境
对特色资源和生态敏感地区进行管控,划定控制边界,防止城镇建设无序蔓延,对适宜发展地区进行空间结构、用地功能、主导产业及项目准入等方面的引导。
整体管理、一体协同发展
形成全市上下一盘棋、一张图,加强对滨湖区域的整体规划管理,突破行政主体间的约束,强化跨地区跨部门协作,建立滨湖区域一体化管理机制,提升政府有效统筹市域城乡发展的能力。
明确建设、协调分工实施
由底到图,划定滨湖区域禁止建设和适宜发展地区,制定空间结构、发展模式、功能布局、产业选择、生态修复、机制建设等管控性内容,统筹各部门工作。
统筹时序、落实行动计划
对滨湖区域不同区段制定分期行动计划和重点实施项目,强化整体控制、统筹发展的引导。
第4条
规划范围
湖州市吴兴区、长兴县环南太湖地区,包括夹浦镇、太湖新城、洪桥镇、图影度假区、太湖度假区、高新区、织里镇部分区域,规划面积226平方公里,太湖岸线长度65公里。
根据近期滨湖核心区发展建设的需要,增加约40平方公里的弁山主体,作为规划拓展管控的范围,规划总面积达到264平方公里。
第5条
滨湖区域核心价值
是长三角太湖流域地区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
是太湖溇港圩田系统现存最为完整的地区,具有世界级的传统农耕水利遗产价值;
是环太湖地区山水湿地景观和传统乡土人文的重要承载地;
是“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典范之地。
第二章共识:
目标策略
第6条
主题定位
绿水青山处,太湖首善区
在保护水乡山水格局、传承太湖悠久文化的基础上适度发展,突出湖州特色和竞争优势,强化地域文化产品和生态产品的保护、挖掘、创新与输出,彰显具有美丽中国特色的国家级“环南太湖生态文明示范带”,实现“绿水青山处,太湖首善区”的湖州梦。
第7条
一体化发展目标
南太湖滨湖带应成为湖州特色化、集约化、创新型发展,践行全国生态文明示范的先行地区。
1、发掘特色资源
湖州近30年发展,依然保留了环太湖地区最为完整的岸线和农业生态景观本底,保持了江南水乡传统的乡居生活方式,也为下一个30年发展保留了最珍贵的自然资源和文化遗产,原生态的山体湿地、溇港乡村是南太湖滨湖区域最具价值的特色资源。
2、集约发展为本
生态、景观和文化是环湖地带的核心竞争力,在污染负荷尚未解决,经济发展水平和工程技术、行政管理手段等条件尚不成熟的阶段,滨湖地带应以保护和控制为主,进行资源挖掘整合,环境修复提升,明确发展思路和方向,集中力量重点建设南太湖旅游度假区。
3、发展新型三产
承载世界性、全国性、区域性的生态、文化、休闲、创新产业,促进产业向高端升级,加强生态创意产品输出、强调休闲体验。
第8条
一体化规划策略
统筹:
滨湖区域应打破行政隶属界限,通过资源、设施、市场有机整合和优化配置,实现产业、功能、空间、机制的一体化发展。
不同功能片区采取差异化统筹发展策略,避免同质竞争、减少重复建设,提高城市运营效率和整体竞争力。
管控:
确定滨湖区域资源、用地、产业的整体发展策略,明确场地控制要素、空间发展结构、主导产业类型和项目准入门槛,实现滨湖带市域层面的一体化管控。
转型:
转变滨湖区域的传统发展模式,倡导资源保护优先、低冲击开发,严控城镇规模,提升开发品质,打造独具湖州特色的太湖品牌和生态品牌。
变法:
改变目前城镇化的开发方式,借鉴生态保护区、历史文化保护区、风景名胜区、乡村及度假区的规划与建设方法处理滨湖区域的保护和发展问题。
培育:
高端育在田园里,引导滨湖区域培育适合生态田园地区发展的,引领湖州面向区域、面向未来的生态产业、创意产业和高端精品服务业,为湖州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寻求新的发展路径做探索。
第9条
空间一体化发展策略
1、构建生态要素一体化管控框架
环城护湖:
以滨湖乡野、河网湿地生态及传统乡村农耕文化基底为核心,构造城市与太湖之间的城市发展缓冲面。
蓝丝绿锦:
以太湖溇港水系为基础,以圩岸绿带为衬托,综合生物迁徙路径的城市绿楔和高速公路隔离带,形成滨湖生态绿色网络。
翡翠项链:
重点保护和治理滨湖主要的湖漾、山体、特色种植养殖区和村落,构建环湖区域特色资源的“翡翠项链”。
2、形成全域一体化泛景区发展模式
第10条
产业一体化发展策略
1、打造南太湖三大新型生态产业服务链
依托自然生态、历史人文和城镇,打造自然生态产业服务链(乡村休闲、湿地养生、农业体验、水上观光运动等产业)、人文生态产业服务链(科技体验、培训教育、展览展示、养生禅修、创意文化等产业)和城镇生态产业服务链(布局长三角区域服务功能,落位城市新兴产业,提升园区发展水平,依托生态优势和人文资源,因地制宜的植入度假休闲生活服务功能和创新科技生产服务功能)
2、城镇生态产业服务链重点培育三大新型产业
(1)高新科技及创意研发产业。
主要发展方向有:
多学科示范;
引进高级别组织;
争取占领新兴产业高端。
(2)会议会展及商务培训产业。
承接长三角,乃至整个东部地区覆盖中、高端不同层次的商务会议和商务培训功能,带动相关行业(酒店、会展、餐饮、低空飞行器等)发展,以此形成全方位产业链条。
(3)休闲度假及养生健康产业。
发展长三角地区最具生态吸引力和传统文化内涵的休闲度假和养生健康产业。
3、服务区域、提升本地、全域统筹,推动滨湖带产业差异化布局
对长兴、湖州主城区、高新区、东部滨湖带的产业和功能进行差异化空间布局。
市域统筹产业规划和招商引资,根据各片区不同定位落位相应的产业项目,突出片区差异性特色,避免重复投资和同质化竞争。
长兴以商贸和2.5产业为主,主城区以休闲度假旅游产业为主,高新区以创意研发、商务会议为主,东部片区以生态高科技农业和乡村休闲观光为主。
第三章管控:
整体控制
第11条
城乡总体发展结构
确立生态型滨湖城市发展目标,以有机疏散、廊道分隔;
城乡相融、山水相通为基本理念,以“带状圈层+放射状绿楔”为总体框架,构建“北湖、南园、中洲、间野“的城乡总体发展结构。
第12条
滨湖带发展结构
以南太湖生态休闲度假区为核心,长兴滨湖新城、夹浦、大钱、幻溇、漾西为整体的一带,形成“一核、一带、多点”的组团布局结构。
“一核”,指以弁山为中心,两侧的长田漾、大荡漾湿地共同作为核心区的自然人文资源本底,将湖州太湖旅游度假区和长兴图影旅游度假区进行行政和资源整合,形成南太湖生态休闲度假区,统一筹建、统一管理、统一经营,在空间上形成山水托城、彩蝶展翅的“蝶形结构”。
“一带”,指从西部长兴至东部吴兴的滨湖生态功能保育与生态产业发展带。
长兴和吴兴分别结合自身资源特征和发展定位,打造各具特色的服务职能。
长兴区突出城乡融合地区生态型城镇建设的探索性示范,吴兴区突出溇港圩田地区生态休闲度假与生态产业培育的探索性示范。
“多点”,是指在65公里滨湖带上除一核之外的其他几个特色功能主体,自西北向东南分为为:
夹浦、长兴太湖新城、大钱、幻溇、漾西等5个职能各不相同,风貌各具特色的发展节点。
组团布局,指滨湖带的功能片区以组团式的发展模式展开,组团之间以乡野开放空间分隔,严格控制城乡建设区规模,避免建成区连绵成片。
第13条
功能分区控制
城镇发展用地:
指以城镇型开发建设为主的地区,包括长兴太湖新城及夹浦镇,建设用地控制在5平方公里左右。
旅游度假发展用地:
是为集中发展南太湖旅游度假休闲产业而设的用地。
主要指图影旅游度假区、吴兴太湖旅游度假区、大钱港以西地区,其中以吴兴太湖旅游度假区为重点发展建设地区。
建设用地控制在6.5平方公里左右。
景区发展用地:
将场地内现有的景点、景区以及发掘、整治后可以作为未来景点、景区的用地,统一划定为景区用地,其中包括了相应的旅游服务设施用地。
建设用地控制在2平方公里左右。
重点村落发展用地:
指建设各具特色的旧集镇中心或古村落,自西向东分别为:
父子岭村、沉渎港村、太湖村、小沉渎村、大钱村、幻溇集镇、义皋村、陆家湾村等。
白地:
指短期内不能确定未来发展具体用途和使用性质,但应当进行先期控制和预留的用地。
白地主要集中在太湖旅游度假区的南片和东片,建设用地控制在4.5平方公里左右。
五类用地总计20平方公里(地块面积,不包括主要河道及其两侧绿化隔离带,不包括主要公路、道路及两侧绿化隔离带),约占南太湖规划范围内总用地的8.8%,不包括现状村庄用地(约26平方公里)。
第14条
生态分区与管控措施
1、山林保护区(A)
范围划定:
弁山和长兴北部的父子林地区,此区域是具有重要生态意义和景观价值的山地、林地、风景和文化保护地区。
该区域一旦进行开采性或建设性破坏,将很难恢复并造成重大的生态、经济和文化损失。
主要资源:
山体、原生林木、文物古迹与遗址、景观建构筑物、历史建筑、泉眼水系、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矿产保护区。
核心功能:
生态保育、旅游观光、文化休闲。
2、湖漾湿地保护区(B)
分布在场地内的六个较大湖漾及其周边水网地带,是南太湖重要的农田生态湿地区。
由西到东分别是盛家漾、大荡漾、长田漾、松溪漾、清墩漾、陆家漾及其小漾和河道。
湖漾、水系河道、林地、农田、鱼塘。
生态保育、水土涵养、水质净化,休闲养生。
3、溇港圩田核心区(C)
吴兴区北横塘以北至太湖,长兴县北横塘以西至太湖的传统农耕区域,该区域保留了较完整的溇港圩田传统农耕水利格局,村落、农田、渔塘密集,文物古迹众多,是溇港圩田文化主体保护区和滨湖生态敏感区。
溇港圩田农耕肌理、水系河道、自然林地、传统村落、古桥古宅、宗教寺庙、典故传说、水源保护区、水工设施、历史遗迹。
传统文化和田园景观保护、展示与休闲观光、南太湖特色农业示范。
4、溇港圩田一般区(D)
溇港圩田核心控制区外围的一般乡村地区,是溇港圩田系统的次级组成部分,该区域是滨湖农业地带向城市建设区的过渡地区。
溇港圩田农耕水利肌理、小型湖漾、水系河道、林地、农田、鱼塘、文化遗产。
农业保育、溇港保护与整治、城市郊野休闲、小微农业科技示范与创业。
5、城镇适度发展区(E1)
滨湖带外围,根据城镇现状发展情况和交通区位优势,以及城乡经济发展基础,与发展需要,以及城市旅游休闲度假产业发展的需要适宜进行城镇建设的地区。
该区域应按照生态城市的标准进行建设,确定合理的开发模式和开发强度。
太湖与乡村综合资源。
生态型、智慧型城镇建设,城镇新型产业培育,生态人居环境示范、科技创新与文化创意。
6、旅游度假发展区(E2)
滨湖带外围,根据城镇发展需要和城市旅游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湖州 太湖 滨湖 区域 一体化 发展规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