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期末复习资料Word文档格式.docx
- 文档编号:15710117
- 上传时间:2022-11-15
- 格式:DOCX
- 页数:18
- 大小:39.97KB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期末复习资料Word文档格式.docx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期末复习资料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部编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期末复习资料Word文档格式.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④英商货物进出口关税由两国协商。
(四)鸦片战争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影响
①社会性质上:
鸦片战争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最大影响)
②地位:
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第二课第二次鸦片战争(1856.10咸丰1860.11,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
(一)第二次鸦片战争根本原因(目的):
扩大侵略权益,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
(二)过程:
1、1856.10,英军炮轰广州,战争爆发。
2、1860.10,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
1、中国战败,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
签订《天津条约》《北京条约》。
《天津条约》:
允许各国公使进驻北京,增开汉口、南京等十个通商口岸,允许外国商船和军舰可以在长江各口岸自由航行等特权。
清政府与英、法、美签订《通商贸易章程善后条约》承认鸦片贸易合法化。
《北京条约》:
增开天津为商埠,割九龙司地方一区给英国。
(赔偿英法各800万两白银。
(三)第二鸦片战争的影响:
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程度加深。
2、中俄签订一系列条约,俄国共割占中国领土150万平方千米的土地:
(我国领土俄国割占最多)
时间
条约名称
割占领土范围
领土面积(平方千米)
1858
《爱珲条约》
东北外兴安岭以南、黑龙江以北
60多万
1860
《北京条约》
乌苏里江以东、包括库页岛
40万
1864
《戡分西北界约记》
巴尔喀什湖以东以南
44
19世纪80年代
《改订条约》等
中国西北部
7
共计
150万平方千米
第三课太平天国运动(1851-1864反封建反侵略的农民运动)
一、金田起义:
1、起义的根本原因:
清政府的腐朽无能,国内阶级矛盾激化。
2、1843年,洪秀全和冯云山创立了特殊的宗教组织拜上帝会。
3、1851年1月洪秀全率领太平军在广西桂林金田村起义,标志太平天国运动爆发。
二、定都天京:
1853年3月,太平军攻占南京,定为都城,把南京改为天京,正式建立了与清政府南北对峙的局面,到1856年,太平军到达鼎盛时期。
三、天京事变:
(1856
年的天京事变是太平天国由盛转衰的转折点)
1856年,天京事变爆发,杨秀清被杀,石达开出走。
1864年天京陷落,标志太平天国运动失败。
四、太平天国的纲领性文件:
1、1853年,颁布<
天朝田亩制度>
,废除封建地主土地剥削制度,反映广大人民对土地的要求,激发农民革命的热情,但绝对平均主义,无法实施下去。
2、1859年,洪仁轩颁布《资政新编》,第一个提出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但没有实行的条件。
五、太平天国运动的历史意义:
太平天国是中国近代史上规模巨大、波澜壮阔的一次伟大的反封建反侵略的农民运动(运动性质),沉重的打击清朝的统治,是中国几千年农民起义的最高峰。
六、太平天国与以往农民运动不同之处在于:
它诞生于半殖民半封建社会的中国,肩负起反帝反封建的使命,最后被中外反动势力联合绞杀。
第四课洋务运动(19世纪60-90年代,学习西方科学技术)
(一)目的:
解除内忧外患,实现富国强兵,维护清朝的反动统治(根本目的)
(三)口号:
前期(19世纪60年代)“自强”、后期“求富”
(四)主要内容:
①学习和引进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
②创办军事、民用工业。
③兴办学堂,派遣留学生。
④筹建新式海军和陆军。
(五)洋务派的代表人物:
①中央:
奕訢②地方:
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
(六)洋务运动开始的标志:
1861年,总理衙门(总理各国事务衙门)的设立
(七)洋务运动的阶段和创办的主要企业
时期
口号
工业性质
创办工业
代表人物
评价
前期[来源:
学科网ZXXK]
(19世纪60-70年代)
自强
军事工业
安庆内军械所
曾国藩[来源:
Z_xx_k.Com]
第一个兵工厂[来源:
学。
科。
网]
江南制造总局(上海)
李鸿章
规模最大的军事工厂
福州船政局
左宗棠
规模最大的造船厂
后期
(19世纪70-90年代)
求富
民用工业
轮船招商局(上海)
第一个民用工业
开平矿务局
湖北织布局
张之洞
汉阳铁厂
最大钢铁厂
(八)评价:
局限性:
没有使中国走上富强之路。
进步性:
①引进了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和设备,创办了一批近代企业,培养了一批技术人员和技术工人。
②洋务运动客观上刺激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最大影响)③对西方列强的侵略起了一定的抵制作用。
④洋务运动是中国近代化的开端(地位)。
洋务运动失败充分说明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只学习西方科学技术,而不改变政治制度的道路是行不通的。
第五课、甲午中日战争与瓜分中国的狂潮(1894-1895,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
(一)爆发:
1894年7月25日,日舰在牙山口外丰岛海面袭击清军运兵船,这一年是农历甲午年,史称“甲午中日战争”。
(二)黄海海战:
1894.9.17邓世昌与致远舰250余名官兵,撞向日“吉野”舰,不幸壮烈牺牲。
(此日漫挥天下泪,有公足壮海军威——光绪悼邓世昌)
(三)威海卫战役:
1895初,北洋舰队在威海卫全军覆没。
(四)结果:
中国战败,签订中日《马关条约》
1、时间、地点、双方人物:
1895年、日本马关、中方李鸿章与日方伊藤博文。
2、内容:
①割让辽东半岛、台湾和澎湖列岛及附属岛屿给日本。
②增开苏州、杭州、沙市、重庆为通商口岸。
(表明:
外国势力深入到内地/长江中上游/西部)③赔偿日本军费白银2亿两。
④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
(反映了帝国主义侵略中国的新要求,帝国主义侵略的方式由商品输出变为资本输出,同时这一条款的签订阻碍了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
3、危害:
中国丧失了更多的领土和主权,刺激了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野心。
中国的民族危机空前严重。
《马关条约》的签订,标志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大大加深(最大影响)。
第六课、戊戌变法(1898年,主张变法图强,发展资本主义)
(一)维新变法运动的兴起
1、“公车上书”:
1895年,甲午战败和《马关条约》签订后,康有为、梁启超上书光绪帝,反对同日本议和,请求变法。
“公车上书”揭开了维新变法运动的序幕。
2、维新派的宣传、组织活动:
(康有为、梁启超)多次上书光绪帝,光绪帝深有感动,表示不甘做亡国之君,支持维新变法。
①刊物:
《万国公报》(又称《中外纪闻》)②团体:
强学会(第一个维新派政治团体)
(二)戊戌变法(百日维新):
(1898.6.11——1898.9.21)
1、开始:
1898.6.11,光绪帝颁布《定国是诏》,实行变法。
2、内容①经济上:
提倡办实业,奖励发明创造,改革财政;
--------有利于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②政治上:
广开言路,裁撤冗员,精简机构;
--------触及了封建顽固派的利益。
③教育上:
改革科举制度,开办新式学堂(如京师大学堂);
--------有利于西学的传播。
④军事上:
训练和装备新式陆、海军等。
--------有利于增强军事实力。
(三)戊戌六君子
1、1898.9.21,慈禧太后发动戊戌政变,囚禁光绪帝,大肆搜捕维新派人士,变法失败。
2、谭嗣同、林旭、刘光第、杨锐、杨深秀、康广仁被杀害,史称“戊戌六君子”。
3、谭嗣同的名言:
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
有心杀贼,无力回天,死得其所,快哉、快哉。
其中,有心杀“贼”指的是以慈禧太后为首的顽固派,“无力回天”的原因是资产阶级维新派力量弱小。
“死得其所,快哉、快哉”表现了谭嗣同爱国爱民的情怀和为理想不怕牺牲的精神。
(四)影响:
①戊戌变法是一次资产阶级的爱国政治运动(戊戌变法的性质)。
②维新派在帝国主义侵略日益加深的紧要关头,要求挽救民族危亡,发展资本主义,具有爱国和进步的意义。
③这次变法广泛传播了资产阶级政治学说和自然科学知识,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作用。
(五)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是什么?
它的失败说明了什么?
(1)主观原因:
资产阶级的自身软弱性、妥协性。
(根本原因)(未充分发动人民群众的力量;
不敢反对旧势力及帝国主义势力;
不能从根本上触动封建制度。
客观原因:
慈禧为首的封建顽固势力和帝国主义列强阻挠变法。
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镇压。
(2)说明:
资产阶级改良道路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行不通。
第七课、八国联军侵华战争(1900-1901,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一)背景:
19世纪末中国爆发义和团运动,引起帝国主义的恐慌。
(二)八国联军侵华的目的:
①直接目的:
镇压义和团运动②主要目的:
保护和扩大在华利益
(三)过程1、1900.6,俄日英法、美德意奥八国组成联军,由英国西摩尔率领,侵略我国。
2、清军直隶提督聂士成在天津保卫战中壮烈殉国。
3、义和团的抵抗:
①义和团的口号:
扶清灭洋②义和团和清军在廊坊围歼侵略军。
②在天津:
义和团、清军和八国联军激战老龙头车站。
②义和团运动的性质:
是一场反帝爱国的农民运动;
在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绞杀下失败。
中国战败,签订《辛丑条约》
1、内容:
①清政府赔款白银4.5亿两。
②清政府严禁人民参加反帝活动。
清政府已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
危害最大的一款)③拆毁大沽炮台和北京至大沽沿途各炮台,允许帝国主义国家派兵驻扎北京到山海关铁路沿线重要地区。
④在北京东交民巷设使馆界,允许各国派兵驻守,不准中国人在区内居住。
2、危害:
①极大地加重了中国人民的负担,严重损害了中国的主权。
②清政府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半封建社会。
第八九十课、辛亥革命:
(1911,主张用暴力推翻清朝的统治)
辛亥革命:
1911.10.10由武昌起义引起的推翻清王朝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史称辛亥革命。
(一)辛亥革命的酝酿
1、兴中会的成立:
1894,孙中山在美国檀香山创立兴中会,它是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团体;
其成立标志着资产阶级革命派的初步形成。
以推翻清王朝,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为目标。
2、同盟会的成立(第一个全国性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
1905.8,孙中山在日本东京建立同盟会。
推举孙中山为总理。
同盟会的纲领:
“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
①“驱除鞑虏,恢复中华”:
即“民族主义”。
“创立民国”:
即“民权主义”意为:
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它是三民主义的核心。
“平均地权”:
即“民生主义”意为:
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建立资本主义土地所有制。
②孙中山在机关报《民报》中阐述为“民族主义”、“民权主义”、“民生主义”三大主义,简称“三民主义”。
三民主义的地位:
孙中山领导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
同盟会的地位:
第一个全国性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部编人教版八 年级 历史 上册 期末 复习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