届高三语文讲义7病句精华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 文档编号:15707584
- 上传时间:2022-11-15
- 格式:DOCX
- 页数:16
- 大小:29.68KB
届高三语文讲义7病句精华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届高三语文讲义7病句精华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届高三语文讲义7病句精华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三、答题技巧:
判断病句用排除法居多。
回忆以前做的常见病句的标志
做题思路通常是:
检查句子的主干,是否缺成分→→推敲词语运用,是否搭配→→心里默读,看是否有不同的句式混用→→综合思考,是否符合逻辑思维,——凭借语感。
特别注意以下几种情况:
①介词“关于”“对于”“对”等开头的句子,注意主语的残缺。
②类似于“A”是“B”的句子,注意“A”“B”的协调,也可能是句式杂糅。
③动词后有很长的修饰词语,注意是否宾语残缺。
④用"
和"
"
或"
以及顿号连接的并列成分,注意歧义及内在逻辑顺序是否失当以及意义的从属关系。
⑤前半句使用了“能否”“可否”等双面词语,注意后半句是否与前半句协调。
⑥反问句及疑问句注意是否表意相反。
【考点训练】
请考生自己安排时间找出以下7大类病句错误类型例句的错误地方,并写出修改意见,填写在横线上。
语病题是本届高考复习的重点内容,没有课前预习,充分准备,上课必将低效乃至无效!
一、语序不当
高考《考试说明》规定了六种病句类型,语序不当列在首项。
但语序不当造成的语病,并没有引起我们足够的注意,或者说,我们做题时,思维有定势,一般都先从成分是否残缺、搭配是否合理入手思考。
语序不当因为其结构完整,表意基本清晰而容易被广大同学所忽略,成为辨析病句中的“隐性杀手”。
1、功能错位
汉语中词与词怎样组合,组合起来表示什么关系,都是有一定限制的,如果改变了这些关系,就可能出现功能性错位。
例1:
作为一种助学贷款的消费信贷,市场需求的潜力很大。
大力发展这项贷款业务,为商业银行开拓信贷市场,培育业务增长点提供了契机。
例2:
良好的国际收支状况,国家外汇储备充足,对抵御这次国家金融风暴的冲击,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分析:
例1中定语与中心词错位,“助学贷款”属于“消费信贷”的一种,应改为“作为一种消费信贷的助学贷款”。
例2系谓语与定语错位,应将“充足”后加“的”,调至第二句首,成为“充足的国家外汇储备”,以和第一句结构相同。
2、修饰错位
为了严密地表情达意,句子的中心词前常常有多层修饰,而这些修饰语的排列是有一定的次序或要符合一定的语言习惯,改变了这种次序或是语序习惯就会造成修饰错位,最常见的是多层定语或多层状语错位。
例:
这些考古学家的死,让人们想起了神秘的法老的咒语,但科学家们并不相信。
应将“神秘的”移到“咒语”的前面,系多层定语修饰错位。
3、时间顺序错位
描述事情是讲究顺序的,如果语感不强,往往会忽略这一点,而这正是命题人的敏感点并以之命题点原因。
当时,许峰正在住院,听到有险情,带病走出医院,不顾医生的阻拦,投入到抗洪救灾工作中去。
“不顾医生的阻拦”发生在先,应放到“带病走出医院”之前”。
4、关联词语错位
复句中关联词语出现的位置不当,造成前后不对应,或是主语不统一。
学校一方面要把这次春游的有关情况和要求讲清楚,另一方面学生也要自觉遵守纪律,不要到处乱跑。
有些炎症,西药能治,中药照样能治,不仅中药能与一般抗菌素媲美,而且副作用小,成本较低。
例1应把“一方面”放在句首,以便和后一分句相照应。
例2“中药”应调到“不仅”前,作后一分句主语。
5、因果关系错位
由于世界性水危机,地表水和地下水遭到不同程度的污染,水质日益恶化。
水遭到污染,水质恶化,是造成世界性水危机的原因,应改为“由于地表水……恶化,造成世界性水危机”。
6、递进关系错位
递进关系应是由浅入深,如果颠倒顺序,就会产生逻辑混乱。
邓亚萍年龄不大,却连续多次获得世界冠军、亚洲冠军、全国冠军,为祖国、为河南、也为家乡郑州人民争了光。
这个村第一次尝到了科技投入的甜头,今年他们不但向国家交售了大批粮食,而且不再伸手向国家要粮了。
例1应该为“全国冠军、亚洲冠军、世界冠军”和“为家乡、为河南、为祖国”。
例2改为“……今年他们不但不再伸手向国家要粮,而且向国家交售了大批粮食”。
7、主客体错位
郭兰英这个名字对青年人可能是陌生的,可是对中年人却是熟悉的。
应改为青年人对郭兰英这个名字可能是陌生的。
8、前后照应错位
托尔斯泰的记忆力和观察力是十分惊人的,他能迅速捕捉形象并长久地储存在头脑中,创作需要时,一“呼”即出。
前半句的“观察力”和“记忆力”位置对调,与后半句的“捕捉形象”和“长久地储存”相对应。
语序不当类型繁多,辨析病句时,要建立“语序意识”,特别提醒自己关注“语序”的先后问题,以避开射向我们的“暗箭”。
二、不合逻辑
【考点解说】
不合逻辑主要有不合事理、概念混乱、自相矛盾、否定不当、照应不周、主客颠倒、复句关系混乱七种类型。
(一)内容不符合客观真实(不合事理)
句子表达的内容与客观事实不符、与事理情理相悖或过于绝对等,因有违真实性原则而不能使人信服。
主要是如下几个方面。
1、不合事实
他发愤苦读,用三年时间就学完了大学所有课程。
“大学所有课程”浩瀚之极,仅用三年时间学完是不客观的,应去掉“所有”。
2、不合事理
我每次向他借书,他都不顾年老体弱,亲自冒着酷暑和严寒到小书房去找。
“酷暑”与“严寒”分别是在夏天、冬天,不可能同时到来,“他”怎么能每次都“冒着酷暑和严寒”呢?
该市有人不择手段仿造伪劣产品……
产品可以伪劣,但劣质产品绝对没有人会去仿造,所以“仿造伪劣产品”是不合事理的。
(二)概念分类不合逻辑(概念混乱)
因对词语所表达概念内涵及概念间关系的误解而造成的误用。
1、从属关系并列不当
我上街买了牙膏、牙刷和日用品。
牙膏、牙刷、日用品间是从属关系,不能并列表述,应把“和”字改为“等”字。
2、交叉关系并列不当
出席团代会的代表有干部和青年,还有不少女同志。
“干部、青年、女同志”三个概念有交叉关系,不能并列。
3、非同一范畴的概念不能并使用
例(2006年江西卷):
这家乒乓球馆设施齐全,可为乒乓球爱好者提供不同档次的球台、球拍、球衣、球鞋等乒乓器材。
“球衣、球鞋”不属乒乓器材,与“球台、球拍”不属同一范畴的概念,并列不当。
(三)表述前后不一致(自相矛盾)
1、前后矛盾
指前面的说法与后面的说法自相矛盾,彼此冲突,它包括时间、数量、范围、动作、位置、状态等多方面矛盾。
由北京人民艺术剧院复排的大型历史话剧《蔡文姬》定于5月1日在首都剧场上演,日前正在紧张的排练之中。
时态上自相矛盾:
“正在”是现在式,“日前”是过去式
各级负责人基本上全都接受了训练。
范围上自相矛盾:
“基本上”是大多数,而“全都”则是一个不漏。
例3:
这些都是糟粕,并无多大价值。
程度上自相矛盾:
既为“糟粕”,当全无价值。
例4:
据初步统计,目前有近20%左右的人将储蓄视为未来的养老保险。
“近”、“左右”,数量上自相矛盾。
例5(06年湖北卷):
与空中航路相对应,在沿途的地面上,平均间隔300公里左右就设有一处雷达、通讯导航和众多空管中心等设备,为“天路”上的飞行提供服务。
数量上前后矛盾:
平均数是一个确数,而“三百公里左右”则是一个概数,应删掉“左右”。
例6:
他在这里下了车,我断定他大概是本地人。
状态上自相矛盾:
“断定”,肯定;
“大概”,估计,不肯定。
例7:
翻开几千年的历史记录,人们就会发现,地震最强烈的地方往往总是在山边地带。
频率上自相矛盾:
“往往”,时常,经常,但未必每次皆然;
“总是”,每次都不例外。
例8:
当你伫立岸边,放眼无边的大海,眼前会涌现出一幅我们的祖先日出而作、日落而归的壮丽图画。
既然“放眼大海”,后面所呈现的图画应是大海上的情景,此句表述所看到的是土地上的情景,前后矛盾
2、照应不周
主要指三种情况:
一是句中使用能否、是否、好坏、有没有等两面词,却没有与之呼应的词语;
二是句中使用两组并列短语而它们之间的对应关系错位;
三是因偷换主语而使前后不照应。
例1(2006年四川卷):
21世纪的中国有没有希望,关键在于既要坚定地继承和发掘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又要广泛地学习外国先进的科学文化。
前面是“有没有”关涉两面,而后面“关键在于”只是肯定的一面,前后不一致。
例2(2006年湖北卷):
对调整工资、发放奖金、提高职工的福利待遇等问题,文章从理论上和政策上作了详细的规定和深刻的说明,具有很强的指导意义和可操作法。
属于前后照应不周,句中使用两组并列短语,而它们之间的对应关系错位了,应改为“从理论上和政策上作了深刻的说明和详细的规定”。
许多父母对孩子过于溺爱,饭来张口,衣来伸手,这对孩子的成长是十分不利的。
偷换主语,“饭来张口,衣来伸手”指的是“孩子”而非“父母”,应补出主语“孩子”。
3、主客颠倒
主体与客体存在着主要与次要、认知与被认知、主动与被动等关系,如果颠倒了位置就可能造成关系的错位,表达的混乱。
在那个时候,报纸与我接触的机会是很少的。
句子主客倒置了,应该是“我与报纸接触”。
爱迪生这个名字对我国人民是不陌生的。
应是“我国人民对爱迪生这个名字”。
(四)多次否定失当(否定不当)
1、否定词的重复出现或多次出现造成否定失误
谁也不会否认长江不是向东流的。
“不否认”即“承认”,“承认”的是“长江不是向东流的”,明显不符合客观事实,应去掉“是”字。
难道你能否认你不应该刻苦学习吗?
反问语气相当一次否定,语意恰好相反。
几年来,他无时无刻不忘搜集、整理民歌,积累了大量的资料。
“无时无刻不忘”即“任何时候”都“忘”,句子表述刚好相反,把“忘”改为“在”。
2、“防止”“杜绝”“忌”等否定词的误用造成否定失误
为了防止这类事故不再发生,我们加强了交通安全的教育和管理。
“防止”“不再”构成双重否定,双重否定等于肯定。
这等于说,为了让交通事故再次发生。
把“不再”改为“再次”。
国务院台办新闻发言人指出:
台湾当局对“”邪教组织利用设置在台湾的发射装置攻击鑫诺卫星事件应立即采取措施予以查处,并杜绝类似事件不再发生。
“杜绝”和“不再”都是否定词,宜将“不再”改为“再次”。
睡眠有三忌:
一忌睡前不可恼怒,二忌睡前不可饱食,三忌卧处不可当风。
“忌”与“不”构成双重否定,语意相反,应去掉“不可”。
(五)分句间关系不当(复句关系混乱)
1、强加因果关系
这种语病常常出现在复句之中,分句之间本来没有因果关系,却强加因果关系。
我两次看见他从这个工厂走出来,我才知道这个热心帮助病人的老人原来是个工人。
凭两次看见老人从工厂里走出来就断定他是工人,理由不充分。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届高三 语文 讲义 病句 精华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