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上册语文导学案3《不懂就问》人教部编版Word下载.docx
- 文档编号:15699824
- 上传时间:2022-11-15
- 格式:DOCX
- 页数:13
- 大小:24.17KB
三年级上册语文导学案3《不懂就问》人教部编版Word下载.docx
《三年级上册语文导学案3《不懂就问》人教部编版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三年级上册语文导学案3《不懂就问》人教部编版Word下载.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指导
学生活动
教学提示
一、介绍资料,激发兴趣(用时:
3分钟)
1.课件出示孙中山的画像。
2.简要介绍孙中山。
3.板书课题。
1.通过画像认识孙中山。
2.在小组内交流孙中山的资料,听教师对孙中山的资料介绍。
3.齐读课题。
教师在介绍资料时,要引导学生把资料内容转化成自己的语言。
二、初读课文,学习字词(用时:
7分钟)
1.指导学生自读课文,自学生字。
2.出示字卡,指名认读,相机纠正字音。
3.课件出示词语,组织学生认读。
私塾 背诵 照例 圈出
段落 练习 糊里糊涂 吓呆 霎时 鸦雀无声 戒尺 厉声 挨打 清楚
4.理解词语的意思。
(1)小组交流。
(2)全班交流,重点点拨“私塾”“糊里糊涂”“霎时”“鸦雀无声”“厉声”。
1.自读课文,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
2.把自己不认识的字多读两遍,借助拼音自学生字。
3.
(1)认读课件中的词语,认清字形。
(2)开火车读,小老师领读。
4.
(1)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谈一谈对词语的理解。
(2)全班交流,说一说自己不理解的词语。
1.认读生字时,指导学生读好生字:
“诵”的读音是平舌音;
“楚”的读音是翘舌音,在“清楚”一词中读轻声;
读准多音字“背、圈”。
2.在理解词语的意思时,引导学生用多种方法来理解。
如,可以通过查字典、联系上下文的方法来理解“私塾”;
可以用找近义词法来理解“霎时”;
可以运用表演法来理解“鸦雀无声”。
三、再读课文,理解课文(用时:
18分钟)
1.指名读文,思考课文的主要内容。
2.略读课文,思考问题,引导学生小组内交流:
(1)私塾的先生怎样教书?
(2)孙中山为什么要向先生提问?
(3)同学们听了孙中山提出的问题后有什么反应呢?
从这里你能看出什么?
(4)先生听了孙中山提出的问题后有什么反应呢?
3.引导学生汇报交流成果。
(1)理解重点句。
(2)指导朗读相关语句。
4.学生分角色练习朗读。
1.分自然段读课文,抓住课文中的主要人物,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来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2.根据自学提示在小组内交流,结合关键词语说一说自己对这些问题的看法。
3.全班汇报,表达自己的看法。
(1)小组交流,理解重点句子。
①阅读第1自然段,抓住“先生从来不讲”来了解事情的起因。
②抓住“糊里糊涂”理解不懂就要问的重要性;
抓住“壮着胆子”体会孙中山大胆提问的做法。
③抓住“吓呆了”“霎时”“鸦雀无声”来体会同学们被吓坏了的情景。
感受孙中山的勇敢。
④抓住“厉声”体会先生的严厉,明确遇到不懂的问题,要先自己动脑思考,然后再问的做法。
(2)在教师的引导下朗读好相关句子。
4.分角色朗读课文,表现出孙中山说话时的勇气。
1.在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时,可先给学生讲概括课文主要内容的方法,提升概括能力。
2.提出略读课文的要求:
可以读得粗略一些,了解课文大意即可。
3.学生在汇报交流时,教师引导学生抓住有新鲜感的词句和关键词语来谈自己的感受。
4.分角色朗读时,可以在小组内进行,不必作为重点训练的内容占用过多时间。
四、积累运用,尝试练笔(用时:
12分钟)
1.师生交流:
你对孙中山做的这件事有什么看法?
2.引导学生交流学习生活中,自己不懂就问的经历。
写一写当时问的心情和内容。
3.积累自己喜欢的词句。
1.发表自己的看法,说说自己打算怎么对待学问。
2.加上一些表示心情的词语,写一写当时问话的过程。
3.读一读自己写的内容。
4.读一读课文,把自己认为有新鲜感的词句摘抄下来。
写话时要以鼓励为主,可引导学生写出当时的心情,注意引号的用法。
三年级上册语文导学案-4《古诗三首》人教(部编版)
4古诗三首
古诗三首
1.认识“径、斜”等10个生字,读准多音字“挑”,会写“寒、径”等13个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3首古诗,默写《山行》。
3.借助注释理解诗意。
能从古诗中的景象知道古诗描写的季节,体会诗人丰富的想象,感受诗歌美的意境。
激发和培养学习古诗的兴趣。
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能够借助注释理解诗意,背诵古诗。
2.搜集关于作者的资料,搜集关于秋天的诗句。
2课时
第一课时
一、理解诗题,认识诗人(用时:
1.鼓励学生背诵自己积累的古诗。
2.揭示本课学习目标。
3.板书诗题——山行。
4.请学生读诗题,猜想诗题的意思。
5.补充杜牧的资料,引导学生认识诗人。
1.背诵古诗,同桌赛读。
2.明确本课学习目标。
3.齐读诗题。
4.说一说诗题的意思。
5.交流对诗人的了解。
教师可以介绍《山行》的相关资料,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如“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杜牧写的七言绝句,最为后人传颂”。
二、学习《山行》,感受诗情(用时:
15分钟)
1.引导学生自读古诗,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2.组织学生赛读古诗,检查字音朗读是否正确。
教师相机指导。
3.组织学生交流生字学习情况。
4.组织学生小组学习,然后汇报学习成果,讲解、点拨诗意。
5.引导学生看图,说说作者在山上行走,看到了什么,这些景物怎么样。
6.指导朗读。
1.自由朗读古诗,同时画出生字,把古诗读正确、读流利。
2.赛读古诗,比一比谁读得正确、流利。
3.说一说自己是怎样记住“径”和“斜”的。
4.结合书下注释、看插图来理解古诗,说一说读懂了哪一句诗,如果有不懂的字词,可以提出来与同学们进行交流。
5.看图,交流想象山中秋景,练习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出来。
6.想象诗中美景,练习有感情地朗读古诗,体会山中景色迷人,以及诗人对大自然的无比热爱之情。
1.重点理解“石径、斜、坐、红于、霜叶、白云生处”这些字词的意思。
2.理解古诗意思时,不要求学生逐字逐词翻译,要注意通过诗句来想象当时的画面,说一说自己看到的景物。
三、自主学习,朗读感悟(用时:
1.板书诗题——赠刘景文,学习“赠”“刘”。
2.简介诗人资料。
3.组织学生自读,按要求自学生字。
4.检查朗读,指导读好停顿。
重点指导“残”是平舌音,“犹”读二声,“橙”是翘舌音。
5.引导学生找出诗中景物,相机指导理解“荷尽”“擎雨盖”
“菊残”“傲霜枝”。
6.出示插图,引导学生感受“橙黄橘绿时”的色彩美及丰收美。
7.配乐指导朗读。
1.齐读诗题,口头给“赠”组词。
认读“刘”。
2.说一说自己搜集到的关于苏轼的资料或诗词。
3.自由朗读古诗,圈画生字,借助拼音读准生字。
4.开火车读准生字,读通诗句,注意停顿。
5.观察课文插图,找出诗中写到的景物,并圈画出来。
结合课件图片,理解词语。
6.欣赏图片,说说看到这样的景象后的感受。
说说秋天还有什么美丽的景色。
7.一边想象画面一边有感情地诵读。
1.学生在交流对诗句的理解时,可借助图片,在学生对事物感知的基础上,通过朗读理解诗句的意思。
2.指导朗读时可通过教师范读、学生仿读、师生交换读、指名读、齐读等不同方式,引导学生读出古诗的韵律美。
通过多种形式的读,激发学生朗读古诗的兴趣。
四、巩固认字,指导书写(用时:
10分钟)
1.出示本节课要写的生字:
寒、径、斜、霜、赠、刘、盖、菊、残、君、橙。
2.指名说一说书写要点。
3.范写,强调书写要点。
重点指导“寒、斜、赠、残、橙”。
4.监督学生练写。
5.书写评议。
1.认读生字。
2.观察生字,说一说这些生字在书写时需要注意的地方。
提出自己认为哪些字比较难写。
3.观察教师示范,跟随教师进行书空。
4.在田字格中练习书写,把字写得正确、美观。
5.同桌互相评议,说一说值得自己学习的地方,提出恰当的建议。
1.认读生字时,要强调“霜、橙”是翘舌音,“赠、残”是平舌音。
2.对于“寒、残、橙”这些生字,教师强调易错笔画,指导学生把字写得正确、美观。
第二课时
一、复习古诗,揭示诗题(用时:
5分钟)
1.课件出示秋天的图片,回忆描写秋天的诗句。
2.板书诗题——夜书所见,质疑诗题。
3.交流资料及写作背景。
1.欣赏图片,谈感受。
背诵描写秋天的诗句。
2.齐读诗题,结合课前预习说一说自己对题目的理解。
3.结合课前搜集的资料,简要介绍作者及这首诗的写作背景。
其他同学认真倾听,相互补充。
学生在背诵描写秋天的诗句时,教师适时拓展,引导学生初步感受相关诗句中蕴含着的“悲秋”之情,让学生了解古诗中一般用“秋”这一悲凉环境做思乡的衬托。
二、多种形式,朗读古诗(用时:
6分钟)
1.教师范读。
2.指导学生自由朗读。
3.指名读。
1.认真倾听教师范读。
2.给古诗划分节奏,自由朗读古诗。
3.有感情地朗读古诗。
可引导学生恰当评价,在评价中把握读诗的要领。
从而能够读准字音,读通诗句,读出节奏。
三、细读感悟,领悟诗情(用时:
1.出示自学提纲,指导自学。
作者看到了什么?
听到了什么?
古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2.小组交流。
3.感悟第一、二句。
4.创设情境,体会诗人情感。
5.出示第三、四句,思考:
哪些是作者想到的?
为什么会想到这些?
指导学生小组讨论,再汇报。
1.默读古诗,自己借助插图和注释思考教师提出的问题。
2.小组交流画面内容,说一说自己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从哪些词语中想象到了这样的画面。
3.自由朗读第一、二句诗,小组推荐一人描述画面。
4.把自己想象成离乡背井、独自在外的诗人,看到眼前的情景,你会产生怎样的情感?
5.自由读第三、四句,理解诗句。
先在小组里进行讨论,再在全班汇报。
6.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诗句,读出自己的真情实感。
1.在小组交流活动中,教师要倾听小组同学的发言,了解学情。
2.注意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句来交流自己的感受。
3.适时进行朗读指导。
在学生交流自己的感受时,请学生带着这样的感受去读。
四、背诵古诗,对比阅读(用时:
1.整体回顾《山行》《赠刘景文》《夜书所见》。
2.对比一下三首古诗,说一说:
这三首古诗写的是哪个季节?
从哪里看出来的?
分别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3.背诵积累。
1.齐读三首古诗。
2.通过理解感悟,能够明确这三首古诗都是写秋天的,从“寒山”
“霜叶”“菊残”“橙黄橘绿”“萧萧梧叶”“秋风”可以看出来。
说一说自己体会到的诗人的情感各有什么不同。
3.独立进行背诵。
同桌互相检查。
1.引导学生有对比阅读的意识,发现共同点。
2.体会情感时,引导学生结合对诗的理解进行感悟,如《山行》中表达了作者喜爱枫林、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赠刘景文》中表达了诗人对秋天的赞美之情和对朋友的敬佩之情;
《夜书所见》中表达了诗人思念家乡、思念亲人的情感。
五、认读生字,指导书写(用时: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不懂就问 三年级 上册 语文 导学案 不懂 人教部编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