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考《中国法律史》复习题集第3206篇Word文档格式.docx
- 文档编号:15698015
- 上传时间:2022-11-15
- 格式:DOCX
- 页数:27
- 大小:39.31KB
法考《中国法律史》复习题集第3206篇Word文档格式.docx
《法考《中国法律史》复习题集第3206篇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法考《中国法律史》复习题集第3206篇Word文档格式.docx(2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春秋时期成文法的公布,对奴隶主贵族操纵和使用法律的特权是严重的冲击,受到他们的反对,故B项错误。
春秋时期成文法的公布,否定了“刑不可知,则威不可测”的旧传统,故C项正确。
孔子是反对赵鞅“铸刑鼎”的举措的,故D项错误。
2.清末“预备立宪”活动中最先颁布的文件是:
( )
A、《钦定宪法大纲》
B、《钦定逐年筹备事宜清单》
C、《预备立宪上谕》
D、《宪法重大信条十九条》
第4章>
第2节>
清末的法律思想与“预备立宪”
本题考查的是清末“预备立宪”的相关知识,1905年清廷提出“仿行宪政”,开始“预备立宪”。
1906年9月1日清廷以光绪皇帝的名义颁布《预备立宪上谕》。
1908年8月27日公布了“预备立宪”计划——《钦定逐年筹备事宜清单》。
1908年8月颁布《钦定宪法大纲》。
1911年11月,为挽回颓局,发布《宪法重大信条十九条》。
因此,C项正确。
3.清末,我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内外交困。
李鸿章谓之“三千年未有之大变局”,整个近代史涌现出无数仁人志士为中国之崛起殚精竭虑,艰苦探索。
关于他们的法律思想,下列哪一说法是错误的?
A、沈家本作为清末修律的代表人物,强调宪政共和,实行法治,司法独立,保障人权,严禁刑讯
B、孙中山先生受到西方国家三权分立思想的影响,在立法权、行政权、司法权的基础上,将我国传统的考试制度和监察制度纳入其中,形成了五权宪法
C、宋教仁主张主权属于全体国民,成立共和立宪国家,建立责任内阁,推行议会政治以监督政府
D、宋教仁同时强调划分中央与地方权限,对外行政权归于中央,对内行政权归于地方
A
沈家本作为清末修律的代表人物,强调宪政、实行法治、司法独立、保障人权、严禁刑讯。
沈家本主张君主立宪,而非共和宪政。
故A选项错误。
孙中山先生受到西方国家三权分立思想的影响,在立法权、行政权、司法权的基础上,将我国传统的考试制度和监察制度纳入其中,形成了五权宪法。
故B选项正确。
宋教仁主张:
(1)主权属于全体国民,成立共和立宪国家,建立责任内阁,推行议会政治以监督政府;
(2)划分中央与地方权限,对外行政权归于中央,对内行政权归于地方;
(3)将地方行政主体划分为地方自治行政主体和地方官治行政主体。
故CD
4.有关“保安处分”的说法,正确的是:
A、由1928年颁布的《中华民国刑法》规定
B、适用对象为有犯罪行为者
C、处分种类仅限感化教育、监护处分、禁戒处分、强制工作四种
D、根据“保安处分”,政府认为谁是有“犯罪虞”的“思想犯”“阴谋犯”等,便可以关押教育,限制人身自由
第5章>
第4节>
“六法全书”的主要内容及特点
D
本题考查的是“六法体系”中刑法典的相关内容。
1935年1月1目由国民政府颁行的《中华民国刑法》特别增加了《保安处分》专章。
《保安处分》一章规定保安处分的宣告与执行及处分种类和适用原则。
其中处分种类七种:
感化教育、监护处分、禁戒处分、强制工作、强制治疗、保护管束和驱逐出境。
凡政府认为谁是有“犯罪之虞”的所谓“思想犯”“阴谋犯”等,可以保安处分为名予以关押教育,限制人身自由。
适用对象不限于有犯罪行为者,还包括有犯罪嫌疑或有危害社会嫌疑者。
因此,D项正确。
5.国民政府仿效资产阶级国家“自由心证”的法律原则。
1935年《刑事诉讼法》第269条规定:
A、“证据之证明力,由法院自由判断之。
”
B、“证据之证明力,由法院依法判断之。
C、“证据之证明力,由法院依事实判断之。
D、“证据之证明力,由法院依经验判断之。
司法制度
本题考查的是“自由心证”的相关内容。
即对证据的取舍和对证明力的判断,法律不预先规定,由法官据其法律意识和内心确信自由判断。
“证据之证明力,由法院自由判断之。
”因此,A项正确。
6.有关1931年的《中华民国训政时期约法》说法错误的是:
A、用根本法的形式肯定国民党的一党专政政权
B、采取二三院制的政权组织形式,国民政府设行政院、立法院、司法院
C、规定中华民国国民无男女、种族、宗教、阶级之区别,在法律上一律平等
D、规定国体“永为统一共和国”。
但人民的选举、罢免、创制、复决四种权力的行使,由国民党政府训导之
B
本题考查的是“六法体系”中宪法的相关内容。
1931年的《中华民国训政时期约法》采取五院制的政权组织形式。
国民政府设行政院、立法院、司法院、考试院、监察院。
因此,B项错误。
7.关于秦代刑罚制度,下列哪一判断是错误的?
A、允许被判刑的人缴纳一定金钱或服一定劳役来赎免刑罚
B、年满15岁即需承担刑事责任,不能减轻刑事处罚
C、教唆未成年人犯罪加重处罚
D、重视故意犯罪和过失犯罪的区别
第2章>
秦代的法律
秦代以身高确定刑事责任能力,而不是以年龄确定,故B选项错误。
综上,本题正确答案为B选项。
8.1903年5月1日,在上海英租界发行的《苏报》刊载邹容的《革命军》自序和章炳麟的《客帝篇》,公开倡导革命,排斥满人。
5月14日,《苏报》又指出:
《革命军》宗旨专在驱除满族,光复中国。
清廷谕令两江总督照会租界当局严加查办,于6月底逮捕章炳麟,不久,邹容自动投案。
由谳员孙建臣、上海知县汪瑶庭、英国副领事三人组成的审判庭对邹容等人进行审理,最后判处章炳麟徒刑三年,邹容徒刑两年。
对这一案件的说法,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
A、这表明清廷实行公开审判原则
B、这表明外国人在租界内对中国司法裁判权的直接干涉
C、这表明外国人在租界内的领事裁判权受到了限制
D、这表明清廷变法修律得到了国际社会的承认
清末修律的主要内容
①A选项错误。
对邹容与章炳麟的审判发生在租界内,并非纯粹的清廷审判。
并且审判公开原则首先出现在1910年颁布的《法院编制法》中。
②B选项正确。
1864年清廷与英、美、法三国驻上海领事协议在租界内设立特殊的审判机关:
会审公廨,并且规定凡涉及外国人须有领事官员参加,租界内中国人诉讼由外国领事观审。
该制度是对我国司法主权的直接干涉。
③C选项错误。
注意,这是对我国的司法主权的干涉。
④D选项错误。
按照当时的条约规定,如果清政府建立现代司法制度,则欧美列强放弃治外法权,愿意遵守中国的各项法律制度。
而该审判
9.西周商品经济发展促进了民事契约关系的发展。
《周礼》载:
“听买卖以质剂。
”汉代学者郑玄解读西周买卖契约形式:
“大市谓人民、牛马之属,用长券;
小市为兵器、珍异之物,用短券。
”对此,下列哪一说法是正确的?
(2016年卷一15题,单选)
A、长券为“质”,短券为“剂”
B、“质”由买卖双方自制,“剂”由官府制作
C、契约达成后,交“质人”专门管理
D、买卖契约也可采用“傅别”形式
西周以降的主要法制内容
“质”,是买卖奴隶、牛马所使用的较长的契券;
“剂”,是买卖兵器、珍异之物所使用的较短的契券。
故A项正确。
“质”、“剂”均由官府制作,并由“质人”专门管理,故B项错误。
买卖契约写在简牍上,一分为二,双方各执一份,而非交由“质人”。
故C项错误。
西周的买卖契约称为“质剂”,借贷契约称为“傅别”。
故D项错误。
10.《汉书-陈宠传》就西周礼刑关系描述说:
“礼之所去,刑之所取,失礼则入刑,相为表里。
”关于西周礼刑的理解,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
(2017年卷一15题,单选)
A、周礼分为五礼,核心在于“亲亲”“尊尊”,规定了政治关系的等级
B、西周时期五刑,即墨、劓、剕(刖)、宫、大辟,适用于庶民而不适用于贵族
C、“礼”不具备法的性质,缺乏国家强制性,需要“刑”作为补充
D、违礼即违法,在维护统治的手段上“礼”“刑”二者缺一不可
西周以降的法律思想
周礼,在具体的礼仪形式上分为五礼,但未规定政治关系的等级,故A项错误。
西周时期五刑适用于庶民,也适用于贵族,故B项错误。
西周之“礼”具备法的性质,也具有国家强制性,故C项错误。
“礼”与“刑”的关系是出礼入刑,故D项正确。
11.宋代把犯人推翻原来的口供称为:
A、反言
B、翻复
C、翻异
D、反供
第3章>
宋代的法律思想与制度
本题考查的是宋代的司法制度。
宋代的翻异别勘制度规定,在诉讼中,人犯否认口供称“翻异”;
对事关重大的案件,由另一法官或另一司法机关重审,称“别勘”。
因此,本题的正确选项为C项。
12.宋代路一级设置的案件审理机关称谓是:
A、提点刑狱司
B、提刑按察使司
C、肃政廉访司
D、巡按御史
本题考查的是宋代地方司法机构的设置。
宋代的地方司法机构中,各路设提点刑狱司,为中央在各路的司法派出机构。
选项B中,提刑按察使司为明代省级专门司法机关。
选项C中,肃政廉访司为元代地方监察机关。
因此,本题的正确选项为A项。
13.唐代诉讼制度不断完善,并具有承前启后的特点。
下列哪一选项体现了唐律据证定罪的原则?
(2017年卷一17题,单选)
A、唐律规定,审判时“必先以情,审察辞理,反复参验,犹未能决,事须拷问者,立案同判,然后拷讯,违者杖六十”
B、《断狱律》说:
“若赃状露验,理不可疑,虽不成引,即据状断之”
C、唐律规定,对应议、请、减和老幼残疾之人“不合拷讯”
D、《断狱律》说:
“(断狱)皆须具引律、令、格、式正文,违者笞三十”
隋唐时期的司法制度
A项规定的是刑讯的条件;
B项是关于据证定罪的规定;
C项是关于特权人不得刑讯的规定;
D项是关于依法断狱的规定。
14.对明代都察院司法执掌表述不正确的是:
A、复核或审理直隶及各省职官犯罪案件
B、复核或审理京师职官犯罪案件
C、不复核或审理京师斩、绞监候案件
D、复核或审理直隶及各省斩、绞监候案件
明清时期的司法制度
本题考查的是明代的司法机构。
明代都察院掌纠察,主要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中国法律史 中国 法律 复习题 3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