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12学习古代汉语教案 古今音异同Word文档格式.docx
- 文档编号:15694544
- 上传时间:2022-11-15
- 格式:DOCX
- 页数:4
- 大小:19.30KB
K12学习古代汉语教案 古今音异同Word文档格式.docx
《K12学习古代汉语教案 古今音异同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K12学习古代汉语教案 古今音异同Word文档格式.docx(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青沙白鸟飞迴。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哀、迴、来、台、杯《平水韵》灰韵。
如果用现代读音读《诗经》,那么不押韵的现象就多了,对这种现象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人们没有意识到是语音发生了变化,而是以为诗人作诗时,临时改变了这个字的读音,说书享汶时用,读音去改古音,这种现象从六朝就开始,《诗经·
邶风燕燕》三章:
燕燕于飞,下上其音,之子于归,远送于南。
瞻望弗及,实劳我心。
...音、南、心三字押韵,在六朝时“南”读起来就不与“音”“心”押韵。
梁...未沈重《诗音义》在“南”字下注“协句,宜乃林及。
”当时人们没有意识到是
1
语音发展变化了,而是认为当时作诗时南就读。
在这章是为了押韵临时改.
为nin,这样就与上下文的音心协句了,协就是谐和的意思,宋代朱熹著《诗集传》时采用“叶音”在南字下注“叶尼心反”“叶音”“协句”都是强改读音以就今读,并没有真正探明当时的读音,没有认识到语音的发展。
到了明末出了一个古音字家陈弟,他坚决反对叶音说,他在《毛诗古音考》序言里说“时有古今,地有南北,字有更革,音有转移,亦势所必至以今之音读古之作,不免乖刺而不合”他第一个提出语音随着时代发展变化而变化。
从诗歌的押韵中我们可以看出某些字的韵母从古到今发生了变化。
如我们把韵书中记载的韵母与现代汉语韵母比较,就更直截了当地看到韵母地变化。
广韵共收了二百○六韵。
现代汉语大约35个左右韵母,而且韵只是韵复、韵尾相同,不管韵头,如加上韵头就更多,《广韵》是根据四声编排,如不计声调共收六十一韵,比起来现代汉语三十五个还是多,这种差异就是语音变化的结果。
《广韵》中记载的许多韵在现代汉语中已消失了。
典型的是入声韵和代[m]韵后的韵母消失并入其它韵母中,例如,入声韵,属[uk]沃[uok]在现代汉语并入其他韵母,还有以[m]为韵尾的韵母也并入其他韵母侵[im]覃[m]谈[:
]添[im]从唐采到现代,韵母就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从迭韵字也可以看出,仓庚芣苡
古今声母不同,如我们前边所举形声字,正反映声母的变化,我们把宋人创造的三十六字母现代汉语二十一个声母放在一起比较,也会看到它们之间的发展变化,字母就是声母的代表字,相传这三十六字母是宋人在唐末和尚宋温创制的三十字母的基础上增订而成的,每个字母代表一个声母,但用现代普通话来读,许多字母都没有区别,这就说明发生了变化,三十六字母就是三十六个声母,古代没有拼音字母,用三十六个汉字代表三十六个声母。
全清次清全浊次浊
邦[p]滂并明[m]→ b[p]pm[m]非[f]敷[f′]奉[v]微[w]→ f[f]
端[t]透定[d]泥[n]→ d[t]tn知彻澄[d′]娘[n]
照[t]穿[t]床[dz]审禅[z]→zh[t]ch[t]sh精[t]请[t]从[dz]←邪[z]z[t]c[t]sj[t]q[t]x
见[k]溪[k′]群疑[k]k[k′]影喻[j]晄[x]匣[r]
全浊不带音、不透气,全浊、带音不送气来←来[l]→L[l]
2
闭塞音、塞擦音闭塞音,塞擦音 日←日[r]→r[r]次清,不带音送气,次清带音鼻音、边音闭塞音,塞擦音,半元音。
1.从中古到近代,普通话的声母趋向于简化,最普遍存在一个简化规律,除了次浊音“m,n,l”,所有的浊音母都变了清音,它们和清音合流了
2.[t][t][k][k′][x]颚化,产生了[t][t]3.知、彻、澄、娘、与照、穿、床、单、禅合并。
三、声调
再说声调,现代汉语普通话是阴平、阳平、上声、去声、四个声调,而中古有平、上、去、入四个声调,差别很大,这在诗歌用韵上也反映出来。
《早发白帝城》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间”“白”今读阴平“还”读阳平,在中古平声字不分阴阳的《新晴晚望》
新晴原野旷,极目无氛垢。
部门临渡头,村树连溪口。
白水明天外,碧峰出山后。
农月无闲人,倾家事南庙。
这首古风押上声有韵,在《平水韵》中的上声有韵,但现代普通话“垢”“后”变为去声。
王昌龄《秋兴》押的入声韵日暮西北堂,凉风洗修竹。
著书在南窗,门馆常肃肃。
苔草延古意,视听转幽独。
或间余所营,刘黍就寒谷。
平
清浊上
清
次浊全浊
阳平阴平
①平上去入为阴平、阳平、上声、去声
②平声分为阴平、阳平③全浊上声变去声
④入声消失,并入阴平、阳平、上、去四声中
竹肃独
入声有两个概念一是就韵尾而言二是就声调而言
谷
去入
上去
3
平清浊
阴平
上
清次浊全浊
阳平
诗经的用韵
一、《诗经》的韵例二、诗经的韵部什么是韵
韵与现代我们所说的韵母不同,韵母包括韵头、韵腹、韵尾,而韵只是指韵腹,和韵尾
洋yá
ng 黄huá
ng 光guāng 强qiá
ng 良liá
ng 王wá
ng 昌chāng
韵母不同,但属同一韵,作诗时可以互相押韵一、《诗经》的韵例
韵例就是关于用韵的格律:
什么地方用韵,什么地方不用韵和怎么用韵1.韵在句中的位置
最普遍的形式是句尾韵,《关睢》一、三句,《静女》《蒹葭》
《卷耳》除第四章《桃大》《北门》每章前两句《静女》《柏舟》每章前两句,《木瓜》前两句。
《君子于役》《风雨》《蒹葭》
《诗经》里有不少的诗以代词或语气词收尾
象“代词”之“我”语气词“之”“也”“只”“思”“止”“兮”等,韵往往在代词或语气词前面
二、四可
可以看作句中韵
《月出》《卷耳》最后一章最后一句,《芣莒》《北门》每章后两句《柏舟》每章后两句,《墙有茨》《木瓜》每章后两句
2.一章中所用的韵数来看,可以分为一韵到底和换韵两类一韵到底,《卷耳》《桃夭》《芣莒》
4
《墙有茨》《君子于役》《蒹葭》《月出》《伐檀》换韵《北门》《静女》二三章《柏舟》《木瓜》3.韵脚相互的距离三种1.句句押韵
诗经押韵一般都很密,句句押韵的不少
《卷耳》后三章《静女》第二章《北门》除一句外,《月出》《木瓜》2.隔押韵
一般是奇句不押,偶句押这是诗经常见的格式,有时第一句押韵
《卷耳》第一章,《桃夭》《芣莒》《墙有茨》《君子之于役》《风雨》《蒹葭》3.交韵,奇句和奇句押,偶句和偶句押《静女》第三章
《柏舟》和《木瓜》是变相的交韵
《诗经》用韵的格式是多样的,因为它是民歌或模拟民歌的诗体,随口用韵,因此用韵格式多样化是《诗经》用韵的的一个特点,但主要的格式去两种,一种隔句押韵的句尾韵,一是首句入韵隔句押韵的句尾
韵,这两样格式成了合代诗歌押韵的标准二、《诗经》的韵部
韵部就是作诗互相押韵字的归类,互相押韵的字原则上属一个韵部,押韵的诗读起来应该是音韵和谐的,但是《诗经》的韵脚,用现代汉语去读,有许多地方并不和谐,如《君子于役》第一章
君子于役,不知其期,曷至哉?
鸡栖于寺,日之夕矣,羊牛下来,君子于役,如之何勿思。
二、上古音简说
汉语语音发展历史,大致可以分为上古、中古,近古和现代四个时期,上古音指先秦时期的语音,一般以《诗经》作为代表,中古音指六朝到唐宋,《切韵》音系为代表,近古音指元明清时代语音,元代周德清《中原音韵》反映这时期语音系统代表作,现代音以现代普通话语音系统即北京音系为代表,这是大家所熟悉的。
上古音简介主要介绍前人对上古音的声韵调研究的成果,上古没有留下完整的韵书,字母表,对于上古音的认识,一方面是从对古代的文献入手的,一方面是从中古先音上推谈古韵
对上古音的研究是从对古韵的研究开始的,上节我们讲到,魏晋六朝时的人读《诗经》就已不押韵,因而开始探讨这个问题,但当时人们没有用历史发展的眼光去看这种不押韵的现象,而是用“协句”“叶音”来强改读音到明末陈第一个提出语音随时代发展变化的观点,他认为,《诗经》里每一个入韵的字都有固
5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K12学习古代汉语教案 古今音异同 K12 学习 古代汉语 教案 今音 异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