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第一轮总复习提分卡分析综合与语句翻译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 文档编号:15688347
- 上传时间:2022-11-15
- 格式:DOCX
- 页数:18
- 大小:45.21KB
高考语文第一轮总复习提分卡分析综合与语句翻译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高考语文第一轮总复习提分卡分析综合与语句翻译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语文第一轮总复习提分卡分析综合与语句翻译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④展现人物性格和情感的信息。
(二)“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
”,是对所述事件或所说道理进行综合的判断和推理,要求学生答出某个论点的根据、某个事件发生的原因、某种发展导致的结果等。
这是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了的综合能力。
考查的内容有:
①某个论点的依据;
②某种现象的内在本质;
③某件事发生的原因,发展所导致的结果;
④某个人物的思想性格等等。
(三)“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是文言文阅读的最高层级,它是前面各项内容的综合体现,只有准确把握了语句含义,对文章的有关信息进行辨别和筛选后,才能对文章的基本倾向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进行归纳概括和作出客观正确的评价。
它要求:
一是概括的完整性、全面性,作者的观点态度包含的几个方面都要顾及,不要以偏赅全,丢三落四;
二是概括的准确性、恰当性,不夸大,不缩小,不绝对化,恰如其分地概括。
二、命题手法
解答这类试题,需要着眼全文逐项分析。
命题者常常在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等的变化上做文章,有时为了增加试题的隐蔽性和迷惑性,也会加入一些干扰因素。
错误选项的设置,主要有以下几种方式:
1.张冠李戴,把本来不是甲的语言行为转换到甲身上去。
2.颠倒是非,选项中的表述恰与原文意思相反。
3.牵强附会,曲解原文的意思造成与原文不符。
4.添枝加叶,主观地补充或添加原文中没有的内容。
5.事件杂糅,把不是同一时间、地点的事糅合起来表述。
6.以偏赅全,只抓住一点概括而忽略了整体句意。
7.时空错位,把某一时间、地点发生的事转换到另一时间、地点。
8.强加因果,把没有必然的因果关系的两个方面强拉在一起。
三、识别命题中的干扰点的基本策略
(一)速读文段,捕捉文中信息。
第一步大致了解文中所写的时间、地点、人物、事件、作者、看法。
第二步排除不需要翻译的人名、地名、朝代、官职等,再分析人与人,人与事,事与事之间的关系。
第三步扫清文字障碍,尤其是要关注加点的词,这里往往是命题的关键。
(二)概括每段或每层文段的内容,与题干和选项仔细对照,反复推敲,选出正确答案。
(三)掌握命题者设置陷阱的技巧,就是在解读考点中讲的那几条,平时应通过训练,对这类手法培养一定的敏感性。
并且只要一看完试题,就要善于从那几个方面来识别。
四、阅读史传类文本的基本方法
我们对这种传记选段的阅读,其目的有二:
一是了解文段的梗概,知道叙事的脉络;
二是初步感知人物的形象,能对其进行简要的分析。
在这两点之外,还附加有找出题目中与原文相抵牾的地方。
总起来说,阅读应该围绕“什么人做什么事,结果怎样”这样一个主干来抓信息要点。
根据这种目的,我们可以按照下面的步骤来初读文章。
用符号勾画出文中出现的地名、人名、官名。
弄清楚人物之间的关系,有可能的话添加出文段中部分句子省略的主语或宾语,概括了解其人其事。
明确选段的梗概。
再读文章。
充分利用文言文最后一道题以及实词解释题来推断。
拟出较为具体的叙事脉络,即什么人在什么地方做了一件怎样的事情,结果怎样,有何后果或影响。
这些事情能够表现主人公怎样的品质或才能。
结合全篇,推敲第一步中添加的省略部分是否合适。
核对文章。
根据设置的题目内容,找出相关的语句进行核对,判明选项的正误。
一、判断句
所谓判断句,就是以名词、代词或名词性短语为谓语对主语进行判断的句式。
其常见的形式有以下几种:
文言句式1.“……者,……也”“……,……也”“……,……者也”“……者,……”“……者,……者也”等形式。
如:
“廉颇者,赵之良将也。
”
2.采用副词“乃”“即”“则”“皆”“是”“诚”“为”等表示判断。
“此乃臣效命之秋也。
”3.采用否定副词“非”表示否定。
“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
4.不用语气词,完全由词序来体现。
“此人力士”。
二
、被动句
文言文中,有些语句的主语是动作的承受者,这种句式就是被动句。
其常见类型有:
1.“见”“……见……于”“于”表被动。
“吾常见笑于大方之家。
2.“为”“为……所”表被动。
“父母宗族,皆为戮没。
”3.用“受”“被”“受……于”表示被动关系,它的形式是:
“被(受)+动词”或者“被(受)+动词+于+主动者”。
三、倒装句
文言文中的倒装句,是相对于现代汉语的句序而言的,基于此,我们将文言倒装句式分为宾语前置、定语后置、状语后置、主谓倒装等。
下面主要介绍宾语前置句。
(一)主谓倒装。
主谓倒装也叫谓语前置或主语后置。
古汉语中,谓语的位置也和现代汉语中一样,一般放在主语之后,但有时为了强调和突出谓语的意义,在一些疑问句或感叹句中,就把谓语提前到主语前面。
例:
甚矣,汝之不惠。
全句是“汝之不惠甚矣”。
谓语前置,表强调的意味,可译为“你太不聪明了”。
(二)宾语前置。
否定句中代词充当宾语、疑问代词充当动词或介词的宾语以及用“之”字或“是”字作为提宾标志时,宾语通常都要前置。
文言文中,动词或介词的宾语,一般放置于动词或介词之后,有如下几种情况:
1.疑问句中,疑问代词做宾语,宾语前置。
这类句子,介词的宾语也是前置的。
①介宾倒装
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
“何以”是“以何”的倒装,可译为“为什么”。
微斯人,吾谁与归?
“吾谁与归”是“吾与谁归”的倒
装,可译为“我和谁同道呢?
”②谓宾倒装
何有于我哉?
“何有”是“有何”的倒装。
古汉语中,疑问代词做宾语时,一般放在谓语的前面。
可译为“有哪一样”。
孔子云:
“何陋之有?
”,“何陋之有”即“有何陋”的倒装。
可译为“有什么简陋呢?
”。
“何”,疑问代词,“之”,助词,无实在意义,在这里是宾语前置的标志。
2.文言否定句中,代词做宾语,宾语前置。
僵卧孤村不自哀,“不自哀”是“不哀自”的倒装,可译为“不为自己感到悲哀”。
“自”,代词,在否定句中,代词做宾语要前置。
忌不自信,“自信”即“信自”,意为“相信自己”。
3.用“之”或“是”把宾语提于动词前,以突出强调宾语。
这时的“之”只是宾语前置的标志,没有什么实在意义。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莲之爱”即“爱莲”的倒装,可译为“喜爱莲花”。
这里的“之”是助词,无实在意义,在这里是宾语前置的标志。
4.介词“以”的宾语比较活跃,即使不是疑问代词,也可以前置,表示强调。
是以谓之“文”也
。
“是以”是“以是”的倒装,可译为“因此”。
“是”是指示代词,指代前面的原因。
(三)定语后置。
文言文中,定语的位置一般也在中心词前边,但有时为了突出中心词的地位,强调定语所表现的内容,或使语气流畅,往往把定语放在中心词之后。
1.“中心词+后置定语+者”[来源:
Zxxk.Com]
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
“荷担者三夫”是“三夫荷担者”的倒装,定语“三夫”后置,以突出中心词“荷担者”,可译为“三个能挑担子的成年男子”。
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亭翼然临于泉上”是“翼然临于泉上亭”的倒装,定语后置,可译为“一座像鸟儿张开翅膀一样高踞在泉上的亭子。
”2.“中心词+之+后置定语+者”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
“花之隐逸者”是“隐逸之花”的倒装。
可译为“具有隐逸气质的花”。
3.数量词做定语后置
尝贻余核舟一。
“核舟一”是“一核舟”的倒装,定语“一”后置,可译为“一个核舟”。
(四)介宾结构后置(也叫状语后置)。
1.用介词“于”组成的介宾短语在文言文中大都后置,译成现代汉语时,除少数译作补语外,大多数都要移到动词前做状语。
全句为“于我有何哉”的倒装句,介宾结构“于我”后置。
译为“在我身上有哪一样呢”。
“告之于帝”是“于帝告之”的倒装,介宾结构“于帝”后置,译为“向天帝报告了这件事”。
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全句为“于南阳躬耕,于乱世苟全性命”的倒装,介宾结构“于南阳、于乱世”后置,可译为“亲自在南阳耕种,在乱世中苟且保全性命”。
2.介词“以”组成的介宾短语后置,在今译时,一般都前置做状语。
屠惧,投以骨。
全句为“以骨投之”的倒装,介宾结构“以骨”后置。
译为“把骨头扔给它”。
为坛而盟,祭以尉首。
“祭以尉首”是“以尉首祭”的倒装,介宾结构“以尉首”后置,可译为“用将尉的头来祭祀”。
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
“述以文”是“以文述”的倒装,介宾结构“以文”后置,可译为“用文字来记述”。
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
“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是“以讨贼兴复之效托臣”的倒装,介宾结构“以讨贼兴复之效”后置。
四、省略句
文言文中,普遍存在着省略成分的情况,对省略成分的把握,有助于完整理解句子的意思。
文言文中的省略句通常有:
1.省略主语。
(1)承前省。
永州之野产异蛇,(异蛇)黑质而白章。
(2)承后省。
沛公谓张良曰:
“(公)度我至军中,公乃入。
(3)自述省。
(予)爱是溪,(予)得其尤绝者家焉。
(4)对话省。
(孟子)曰:
“独乐乐,与人乐乐,孰乐?
”(王)曰:
“不若与人。
”2.省略谓语。
一鼓作气,再(鼓)而衰,三(鼓)而竭。
3.省略宾语。
可烧而走(之)也。
4.省略介词宾语。
公阅毕,即解貂覆生,为(之)掩户。
5.省略介词“于”。
今以钟磬置(于)水中,虽大风浪不能鸣焉。
五、固定句式(短语)
1.之谓
叫做,才算;
就是,说的就是。
夫子之谓也。
【说得就是夫子您啊。
】
野语有之曰:
“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我
之谓也。
【俗语有这样的说法:
“听说了上百条道理,便认为天下没有谁比得上自己”,说的就是我(这样的人)了。
】2.诚……则……
如果……那么(就)……例:
诚能见可欲,则思知足以自戒。
【如果真的能做到见了合乎(自己)欲念的东西,就想到要知足以警戒自己。
】3.独……邪(欤、与、耶、哉、乎……)?
表疑问,常表反问。
难道……吗?
且公子纵轻胜,弃之降秦,独不怜公子姊邪?
【况且公子纵然轻视我赵胜,抛弃我让我投降秦国,难道就不可怜公子的姐姐吗?
】今恩足以及禽兽,而功不至于百姓者,独何与?
【现在(您的)恩德足够惠及鸟兽,而功德却偏偏不能施及百姓,(这)又是为什么呢?
】4.得无……乎(耶、也………)?
表推测,恐怕(大概)……吧?
该不是……吧?
日食饮得无衰乎?
【每天的饮食大概不会减少吧?
】成反复自念,得无教我猎虫所耶?
【成名反复思考,这恐怕是教我捕捉蟋蟀的地方吧?
】5.于是
(1)“于”是介词,“是”是代词:
这时候,在这里,在这种情况下,由于这个原因,对此……例:
否,吾何快于是,将以求吾所大欲也……吾惛,不能进于是矣。
【不,我为什么对这感到痛快呢,只想以此求得我最想要的……我头脑昏乱,不能比这更进一步(地领会您说的道理)。
(2)与今同。
于是相如前进缻。
【于是相如上前献上盆缶。
】6.不(否)……则……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高考 语文 第一轮 复习 提分卡 分析 综合 语句 翻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