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务行业分析报告Word文件下载.docx
- 文档编号:15684957
- 上传时间:2022-11-15
- 格式:DOCX
- 页数:14
- 大小:1.13MB
水务行业分析报告Word文件下载.docx
《水务行业分析报告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水务行业分析报告Word文件下载.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4、水务企业收入规模呈扩大趋势11
5、PPP项目引领行业变革12
三、行业特点13
1、需求弹性小13
2、具有社会公共性13
3、投资金额大、回报周期长14
四、影响行业发展的因素14
1、有利因素14
(1)经济环境14
(2)政策与法规14
(3)特许经营新模式15
(4)低线城市与农村地区广阔的水务市场空间16
2、不利因素16
五、行业壁垒17
1、资质壁垒17
2、品牌壁垒17
3、资金壁垒18
4、区域壁垒18
六、行业周期性与季节性18
七、行业竞争情况19
水务行业,是指建立一套社会可持续发展、水资源能够被有效利用的区域水资源管理体系,包括城市水资源开发、利用、治理、配置、节约和保护而进行的关于水资源规划与建设、防洪、输水、供水、用水、节水、污染防治、污水处理回用以至调水等活动的总称,包括水的抽取、净化、储存、传输和分配,以及生活和生产污水(或废水)的收集、传输、处理、排放和循环利用等活动的产业,以及与之相关的咨询、工程和设备制造及服务管理业都属于公用事业的范畴。
一、行业管理
1、行业主管部门及监管体制
水务行业的主管部门为各级环境保护部门、水利部门、住房和建设部门、发改部门等。
其中,环境保护部门主要负责环境保护工作的统一监督管理,是水治理行业的主管部门;
水利部门主要负责用水规划和工业节约用水标准;
住房建设部门主要负责对水污染治理行业内企业的资质进行管理;
发改部门主要负责制定与资源综合利用相关的行业政策和发展规划。
2、行业主要法律法规
3、行业主要政策
二、行业发展情况
1、中国在水资源领域面临着严峻挑战
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截至2015年底,中国全年水资源总量(包括地表水及地下水)为27,963亿立方米;
2011年以来中国人均水资源量在1,700立方米和2,100立方米之间波动。
按照国际公认的标准,人均水资源低于3,000立方米为轻度缺水;
人均水资源低于2,000立方米为中度缺水,中国整体正面临介乎中度缺水与轻度缺水之间的水资源局面。
随着中国政府人口政策的放松,未来10年到15年人口增长率预期会稳步上升,这可能导致中国面临严重缺水状况,在解决水资源紧缺问题上面临严峻挑战。
2、中国用水量持续上升
近年来,中国工业化和城市化快速发展,增加了中国工业及市政的用水需求。
2006年至2013年,中国用水量由5,795亿立方米上升到6,184亿立方米。
2013年始,受经济增速放缓影响,用水量有所下滑,但2015年用水量依然处于高位,为6,103亿立方米。
2006年至2015年,用水量年均复合增长率达0.5%。
总用水量可分为工业用水量、农业用水量、生活用水量、生态用水量等领域。
根据2006年至2015年的统计数据,各年农业用水对总用水量的占比平均达63%,在各领域中属于最高。
2006年至2015年期间,除工业用水量外,农业用水量、生活用水量、生态用水量总体呈上升趋势:
农业用水用于农业灌溉、农村牲畜,用水量从3,664亿立方米增至3,852亿立方米,年均复合增长率达0.5%;
工业用水量包含原料用水、产品处理用水、锅炉用水、冷却用水等,用水量从1,344亿立方米变化至1,335亿立方米;
生活用水量从694亿立方米增至794亿立方米,年均复合增长率达1.36%;
生态用水量用于维持各类生态系统正常发育与相对稳定,用水量从93亿立方米增至123亿立方米,年均复合增长率达2.81%。
3、水务行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迅速
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由2006年的7,507亿元增长到2015年的55,679亿元,年复合增长率达到了22.19%,增长迅速。
4、水务企业收入规模呈扩大趋势
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2006年至2011年间,中国水务行业企业总数持续下降,由2006年的2,476家下降到2011年的1,153家,降幅达到53.4%。
然而,近年来随着PPP模式推行,水务企业数量增长到了2015年的1,621家。
同时,水务企业主营业务收入持续增长,由2006年度的670亿元增长到2015年的1,909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达11%。
5、PPP项目引领行业变革
作为公用事业,中国水务行业在一段时间内都处于政府高度控制的非市场化垄断状态。
随着2004年《市政公用事业特许经营管理办法》的出台,中国开始尝试将部分市政公用事业以特许经营权的方式交予民间资本建设运营,进行市场化改革,这也标志着包括污水处理、管网建设等与水务相关市政公用事业的垄断状态将被打破。
2016年10月13日,财政部发布了第三批PPP示范项目名单。
包含污水处理、管网、供水项目在内的水务项目归属于市政工程项目,总投资超过1,200亿元。
其中污水处理项目40个,占市政工程项目总数的18%,较第二批名单增加22个;
管网项目31个,占比为14%,增加19个;
供水项目24个,占比为11%,增加16个。
其中,管网项目总投资839亿元,污水处理项目总投资181亿元,投资额在市政工程各项目中排第二位与第五位。
根据以上图表,水务PPP项目的核准数量与金额都呈上升趋势,这将放大行业未来的投资,这给水务行业内的企业处理企业带来了良好的发展空间及市场机遇。
三、行业特点
1、需求弹性小
水和生产和生活息息相关,社会对水务行业有着刚性需求,需求弹性小。
2、具有社会公共性
水务行业保证居民的生活用水和工业生产用水,为社会提供最基本的服务。
这种产品和服务是针对所有城市居民的,决定了水务企业必须承担一定的社会公益义务,为城市发展提供基础性保障。
同时,水务行业的社会公共性也决定了政府必须对水务行业进行监管。
3、投资金额大、回报周期长
水务行业属于资本密集型产业,一次性投资上亿元,甚至几十、上百亿元用于建设供排水输配管网、供水水源、水处理设施和设备等。
这些资产不仅数量庞大,而且专用性强,决定了水务行业有非常高的进入和退出壁垒。
同时,由于提供的产品和服务为生活和生产必需品和准公共物品,需求长期稳定,受政府监管,投资回报周期长。
四、影响行业发展的因素
1、有利因素
(1)经济环境
经济增长为水务行业的发展提供基本支持和根本动力。
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2006年至2015年,中国城镇人口占比由44.34%提升至56.10%,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由11,759.50元增长至31,790.30元。
城镇化水平和人均收入水平的提升令人们会要求更优质的生活及更佳的居住环境,亦带动对优质自来水供应及污水处理服务的需求,推动水务工程建设,利好水务行业。
(2)政策与法规
中国水务行业是一个受政策驱动的行业。
2015年4月国务院发布的《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的10项措施包括全面控制污染物排放、提高科学及技术支援及全面利用市场主导制度。
该计划在协助水务企业严格控制排放标准、引入先进技术并推广多元投资,包括引入社会资金、增加政府拨款。
除国家十三五规划外,环保部于2016年12月公告的《国家环境保护标准“十三五”发展规划(征求意见稿)》,进一步规定对800项各类环保标准的修订应于2016年至2020年的国家十二五规划期间完成。
该修订将提高适用于水务行业的有关标准,并鼓励水务公司采用先进技术以达到不断提升的标准。
为应付对污水处理及供水服务需求的不断增加,国家发改委和住建部于2016年12月印发《“十三五”全国城镇污水处理及再生利用设施建设规划》(简称“《建设规划》”),指导各地科学推进城镇污水处理及再生利用设施建设。
根据《建设规划》,污水管网规模2015年为29.65万公里,2020年目标为42.24万公里;
污水处理设施规模为21,744万立方米/日,2020年目标为26,766万立方米/日。
2015年情况与2020年目标相比仍存在较大差距。
受政府主导建设的推动,中国污水处理行业将继续大幅增长。
行业标准更趋严谨、技术的提升及经扩展的投资规模,预期中国水行业的未来发展将会有新机遇。
(3)特许经营新模式
水务与资本市场加速融合,以BOT为代表的特许经营模式是水务行业采取的主要商业模式。
《国务院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型产业的决定》政策的出台促进了国内水务企业与资本市场的加速融合,越来越多的社会资金通过私募基金渠道进入水务行业。
中国水务行业的商业模式已经由国有独资垄断经营向特许经营模式转变,传统的国有垄断模式被打破,水务行业的运营效率得到了极大提高。
水务项目特许经营主要有委托运营、BOT和TOT三种方式,其中BOT模式对政府而言,能够实现项目开发而不需要政府负责项目的投资和债务负担,对建设和运营企业而言,通过获得特许经营权,利用投资和融资方式,对项目进行建设和运营管理,可以获得相对长期稳定的效益。
BOT模式由于实现了社会资本对政府投资资金的替代作用,弥补了因城市化而对水务行业产生的巨大投资需求,未来依然成为水务行业特许经营的主流。
(4)低线城市与农村地区广阔的水务市场空间
《建设规划》明确“优先支持尚无污水集中处理设施的城市、县城建设污水处理设施,加快解决设施布局不均衡问题,着重提高新建城区及建制镇污水处理能力,并通过以城带乡,设施共享等形式,适当向农村地区延伸;
对经济发达地区、水体污染严重地区、环境容量较低地区以及国家和地方确定的重点流域地区,应加快设施建设进度,并执行更严格的排放标准。
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截至2016年末中国乡村人口达5.9亿,广大农村地区安全供水问题没有解决,农村水源污染问题日益严重,亟待统筹规划和解决水质、饮水和排污问题。
低线城市与农村地区拥有广阔的水务市场。
2、不利因素
国际市场大宗商品价格仍处于高价运行状态,输入性通胀影响没有明显减弱,国内生产成本上涨的压力依然存在,原材料、能源、特别是劳动力等生产要素价格持续迅速上涨,压缩了企业的盈利空间,加上大多企业共有的税费、劳动用工、社会责任等,这些费用细目众多,往往给水务行业企业的经营带来较大负担。
五、行业壁垒
1、资质壁垒
由于对资金和技术水平较高,大型水务项目的行业壁垒较高。
水利水电工程施工总承包企业资质分为特级、一级、二级、三级,其中对企业注册资本金、净资产、技术人员数量及水平、企业工程业绩及平均工程结算收入等都有详细规定。
国内水利水电施工总承包特级资质企业仅有中国电建、葛洲坝以及中国安能等央企、军企。
水务行业还涉及多种行业资质许可,例如国家发改委对工程咨询行业实施资质许可制度;
国家住建部对工程设计和工程施工总承包实施资质许可制度等。
上述资质许可制度对企业经营年限、专业配置、经营规模、经营业绩和诚信记录等均有严格规定,客观上增加了水务行业的准入门槛。
2、品牌壁垒
水务行业集中度较低,项目分布较为分散,中国从事水务行业企业也较多,行业内竞争较为激烈。
目前,地方政府在选择水务运营企业时难以选取统一标准,在甄别优秀企业上存在一定难度。
同时,城镇水务关系着城镇环境、地方公众利益和城市地方竞争力等。
因此,行业内拥有较高的品牌知名度、项目运营经验丰富的企业更容易得到当地政府和其他合作方的认同。
而起步较晚、运营规模较小、知名度低的企业要想进入水务领域,则需要经过较长时间的认识和了解,短期内很难被认同。
因此,水务行业具有较高的品牌壁垒。
3、资金壁垒
水务建设项目总投资较大,投资回收期相对较长。
例如BOT模式的特许经营服务期一般长达20-30年,这就要求水务行业的投资者必须具有相当的资金实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水务 行业 分析 报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