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智学校校本课程的研究(2010、7、26)优质PPT.ppt
- 文档编号:15626366
- 上传时间:2022-11-08
- 格式:PPT
- 页数:75
- 大小:66.68MB
培智学校校本课程的研究(2010、7、26)优质PPT.ppt
《培智学校校本课程的研究(2010、7、26)优质PPT.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培智学校校本课程的研究(2010、7、26)优质PPT.ppt(7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1.3培智学校校本课程是指以培智学校为主体,在具体实施国家课程和地方课是指以培智学校为主体,在具体实施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前提下,通过选择、改编、整合、补充、拓展等方程的前提下,通过选择、改编、整合、补充、拓展等方式,对其进行再加工、再创造,使之更符合智障学生、式,对其进行再加工、再创造,使之更符合智障学生、学校的特点和需要;
通过对中、重度智障学生的需求进学校的特点和需要;
通过对中、重度智障学生的需求进行科学评估,充分利用当地社区、家庭和学校的课程资行科学评估,充分利用当地社区、家庭和学校的课程资源,根据学校的办学思想而开发的多样性的可供中、重源,根据学校的办学思想而开发的多样性的可供中、重度智障学生学习的课程。
度智障学生学习的课程。
2.培智教育校本课程研究的起因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需要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需要对招生对象的变化与需求的思考对招生对象的变化与需求的思考我国培智教育课程发展的必然我国培智教育课程发展的必然2.1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需要随着中国社会的不断前进,随着中国社会的不断前进,“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教育”已成为教育工作者的根本任务。
国务院明确提出已成为教育工作者的根本任务。
国务院明确提出“加加快构建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新的基础教育的课程体系快构建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新的基础教育的课程体系”。
近。
近几年来,各级政府、教育行政部门、教研部门以及广大课改几年来,各级政府、教育行政部门、教研部门以及广大课改实验教师以巨大的热情投入到了这场伟大的改革运动中,取实验教师以巨大的热情投入到了这场伟大的改革运动中,取得了初步成就。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实验,对培智教育课程得了初步成就。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实验,对培智教育课程改革的启动和研究产生了重要的指导和借鉴作用。
改革的启动和研究产生了重要的指导和借鉴作用。
2.2对招生对象的变化与需求的思考培智学校的生源已从过去的轻、中度逐步转向中、重度培智学校的生源已从过去的轻、中度逐步转向中、重度智障儿童,原有的以知识为体系的课程内容脱离了学生智障儿童,原有的以知识为体系的课程内容脱离了学生生活的需要,无法促进他们适应社会生活的能力得到发生活的需要,无法促进他们适应社会生活的能力得到发展。
因此,弱智学校的课程设置必须以弱智儿童的生活展。
因此,弱智学校的课程设置必须以弱智儿童的生活需要和发展需要为立足点,以保证在学校的教育教学活需要和发展需要为立足点,以保证在学校的教育教学活动中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学习的需求。
动中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学习的需求。
2.3我国培智教育课程发展历程我国弱智教育产生于20世纪80年代,它的课程发展大致经历了以下几个阶段:
2.3.1我国培智教育课程发展历程第一阶段:
统编教材阶段第一阶段:
统编教材阶段1985年前后,我国弱智教育是在传统特殊教育和当时的普通教育基础年前后,我国弱智教育是在传统特殊教育和当时的普通教育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其课程与教学沿用了普通教育的方式,采用了全国统上发展起来的。
其课程与教学沿用了普通教育的方式,采用了全国统一的学科课程,采取降低难度、放慢进度一的学科课程,采取降低难度、放慢进度等办法进行教学。
等办法进行教学。
2.3.2我国培智教育课程发展历程第二阶段:
一纲多本阶段第二阶段:
一纲多本阶段80年代末期和年代末期和90年代中期。
当时由教育部组织编写了一套供轻度弱智年代中期。
当时由教育部组织编写了一套供轻度弱智儿童使用的教育课程,以分科课程的方式编写。
儿童使用的教育课程,以分科课程的方式编写。
1994年教育部出台了年教育部出台了中度智力残疾儿童教育训练纲要中度智力残疾儿童教育训练纲要,允许各地,允许各地根据自己的实际采用统一根据自己的实际采用统一的教材或自编教材。
的教材或自编教材。
2.3.3我国培智教育课程发展历程第三阶段:
校本课程阶段第三阶段:
校本课程阶段20世纪世纪90年代后期至今。
年代后期至今。
90年代末期,随着弱智教育的发展,教育对年代末期,随着弱智教育的发展,教育对象的程度、教育安置形式发生了变化,以普通教育课程和教学模式为象的程度、教育安置形式发生了变化,以普通教育课程和教学模式为基调的弱智教育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
我国特殊教育开始形成国家基调的弱智教育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
我国特殊教育开始形成国家统编课程,地区课程和校本课程共存的局面,其中校本课程的研究与统编课程,地区课程和校本课程共存的局面,其中校本课程的研究与运用具有越来越明显的活力。
运用具有越来越明显的活力。
2.3.4我国培智教育课程发展历程第四阶段:
新第四阶段:
新课程方案课程方案实验阶段实验阶段2007年年2月,教育部颁布了经过十一稿修改的月,教育部颁布了经过十一稿修改的培智学校义务教育课培智学校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实验方案程设置实验方案,拉开了特殊教育全面改革的序幕。
新的,拉开了特殊教育全面改革的序幕。
新的方案方案彰显着彰显着“让生活走进培智教育,让教让生活走进培智教育,让教育改变学生生活育改变学生生活”的理念和精神,在的理念和精神,在培养目标、课程设置原则、课程设培养目标、课程设置原则、课程设置等方面给培智学校教育的提出了置等方面给培智学校教育的提出了明确的任务和要求。
明确的任务和要求。
新培智学校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实验方案的几个变化教育对象的变化教育对象的变化培养目标的变化培养目标的变化课程设置原则的变化课程设置原则的变化课程设置的变化课程设置的变化培智学校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实验方案新方案教育对象的变化1987年制定的年制定的全日制弱智学校(班)教学计划(征求意见稿)全日制弱智学校(班)教学计划(征求意见稿)以招收轻度残疾儿童为主;
以招收轻度残疾儿童为主;
1994年年中度智力残疾学生教育训练纲要(试行)中度智力残疾学生教育训练纲要(试行)明确指出教育明确指出教育对象为适龄中度智力残疾儿童少年;
对象为适龄中度智力残疾儿童少年;
新新方案方案并没有明确教育对象的类别,而是要求并没有明确教育对象的类别,而是要求“遵循智力遵循智力残疾学生身心发展规律残疾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依据个别差异进行教育和康复,在理依据个别差异进行教育和康复,在理念上发生了变化。
念上发生了变化。
新方案培养目标的变化1987年的目标是培养四有公民,成为适应社会生活、自年的目标是培养四有公民,成为适应社会生活、自食其力的劳动者食其力的劳动者;
1994年年纲要纲要强调补偿缺陷,能够进入社会参加力所强调补偿缺陷,能够进入社会参加力所能及的劳动、成为社会平等的公民;
能及的劳动、成为社会平等的公民;
新的课程设置实验方案突出了使智残学生身心均衡全面新的课程设置实验方案突出了使智残学生身心均衡全面发展,融入社会,成为适应社会发展的公民。
发展,融入社会,成为适应社会发展的公民。
新方案课程设置原则的变化19871987年教材年教材编写原写原则19941994年年教育教育纲要要原原则20072007年年课程方案程方案原原则1.思想性原则2.科学性原则3.实用性原则4.补偿性原则5.可接受性原则6.灵活性原则1.共性和个性统一原则2.应用性原则3.实践活动性原则4.补偿原则5.弹性原则1.一般性与选择性相结合2.分科课程与综合课程相结合3.生活适应与潜能开发相结合4.教育与康复相结合5.传承借鉴与发展创新相结合6.规定性与自主性相结合新方案课程设置的变化1987年的年的教学计划教学计划,基本上采用当时普小课程设置的模式,在,基本上采用当时普小课程设置的模式,在课程内容的数量和难易程度上有所调整,以学科课程的模式呈现;
课程内容的数量和难易程度上有所调整,以学科课程的模式呈现;
1994年的年的纲要纲要,在学科课程基础上增加了活动课程,以适应智,在学科课程基础上增加了活动课程,以适应智残学生的特殊教育需求残学生的特殊教育需求;
新新课程方案课程方案的将课程设置为一般性和选择性课程两大模块,立的将课程设置为一般性和选择性课程两大模块,立足于智残学生的发展需求,注重以生活为核心的,体现了足于智残学生的发展需求,注重以生活为核心的,体现了“一切为一切为了孩子的生存与发展了孩子的生存与发展”理念理念。
3.我校校本课程开发的实践研究校本课程研究的理论支撑校本课程建构的指导思想和研究目标课程结构校本课程研究的发展过程校本课程实施后的变化校本课程研究带给我们的思考3.1校本课程研究的主要理论支撑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论马斯洛、罗杰斯的人本主义学习理论3.2校本课程建构的指导思想和研究目标以中重度弱智儿童的生活需要和发展需要为立足点,以保证在学校以中重度弱智儿童的生活需要和发展需要为立足点,以保证在学校的教育教学活动中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学习的需求。
核心理的教育教学活动中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学习的需求。
核心理念就是念就是“生活引领成长、生命绽放光彩生活引领成长、生命绽放光彩”。
开展本课题的研究,旨在形成适合我校中重度弱智学生教育、训练开展本课题的研究,旨在形成适合我校中重度弱智学生教育、训练需要的校本课程体系,并且通过实践,有效促进中重度弱智学生适需要的校本课程体系,并且通过实践,有效促进中重度弱智学生适应生活、适应社会能力的发展,提高他们的生命质量。
应生活、适应社会能力的发展,提高他们的生命质量。
3.3课程结构生活语文生活语文生活数学生活数学生活适应生活适应感感知知快乐音乐快乐音乐法法律律劳劳技技美美工工阅阅读读康复计算机计算机一般性课程3.3课程结构选择性课程智能训练组智能训练组个别化教学个别化教学文艺、体育、朗诵、绘画、文艺、体育、朗诵、绘画、手工艺、计算机等手工艺、计算机等孤独症、生活自理、脑瘫、孤独症、生活自理、脑瘫、语言训练、心理辅导等语言训练、心理辅导等3.4校本课程研究发展过程3.4.1改革萌芽期:
(1998-1999)重度班重度班轻度班轻度班3.4校本课程研究发展过程3.4.2改革探索期:
(2000-2001)重度班公开课重度班公开课3.4校本课程研究发展过程3.4.2改革探索期:
(2000-2001)舞蹈组舞蹈组3.4校本课程研究发展过程3.4.2改革探索期:
(2000-2001)烹饪组烹饪组3.4校本课程研究发展过程3.4.2改革探索期:
(2000-2001)缝纫组缝纫组3.4校本课程研究发展过程3.4.2改革探索期:
(2000-2001)生活自理组生活自理组3.4校本课程研究发展过程3.4.2改革探索期:
(2000-2001)手工艺组手工艺组3.4校本课程研究发展过程3.4.3改革发展期: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学校 校本 课程 研究 2010 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