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讲:人口流动、迁移与城市化PPT文件格式下载.ppt
- 文档编号:15611252
- 上传时间:2022-11-08
- 格式:PPT
- 页数:120
- 大小:10.69MB
第四讲:人口流动、迁移与城市化PPT文件格式下载.ppt
《第四讲:人口流动、迁移与城市化PPT文件格式下载.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四讲:人口流动、迁移与城市化PPT文件格式下载.ppt(12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流动人口社会保险参保率低,养老保险异地转移接续难。
n中小城镇对乡城流动人口吸引力有限,土地和子女教育是影响中小城镇对乡城流动人口吸引力有限,土地和子女教育是影响农民进城的重要因素。
农民进城的重要因素。
n农业流动人口更希望在农业流动人口更希望在大城市落户,主要目的是为子女获得更好大城市落户,主要目的是为子女获得更好的教育。
的教育。
n接近一半的人接近一半的人(46.6%)(46.6%)愿意落户城市是为了子女的教育和升学;
愿意落户城市是为了子女的教育和升学;
n大多数农业流动人口打算继续在城市务工居住,却不愿意放弃土大多数农业流动人口打算继续在城市务工居住,却不愿意放弃土地进城;
地进城;
62.1%62.1%的人打算未来三年在城市居住;
的人打算未来三年在城市居住;
n74%74%的农业流动人口不愿意转为非农户口,其中的农业流动人口不愿意转为非农户口,其中34%34%是因为想保留是因为想保留土地,因计划生育政策不愿土地,因计划生育政策不愿“农转非农转非”的只有的只有1.6%1.6%。
n而那些愿意进城落户的人中仍有而那些愿意进城落户的人中仍有35%35%不愿意交回承包地;
仅有不愿意交回承包地;
仅有21.3%21.3%的人打算返乡就业。
的人打算返乡就业。
问题:
第一,看了以上图片,请谈谈自己的感想;
第二,人口流动现象的根本原因是什么,为什么要流动?
第三,流动还是迁移,为什么?
第四,人口流动、城市化与工业化的关系?
第五,人口流动、城市化与城乡融合的关系(农民工)?
n问题总结:
人口流动的原因、决定因素及其后果问题总结:
人口流动的原因、决定因素及其后果主要内容u刘易斯模式刘易斯模式u拉尼斯拉尼斯费景汉模式费景汉模式u托达罗模式托达罗模式u城市化与二元结构转化城市化与二元结构转化一、Lewis二元经济模型nLewisLewis理论背景理论背景nLewisLewis二元经济模型的基本假定二元经济模型的基本假定n劳动力转移和二元经济的发展过程劳动力转移和二元经济的发展过程nLewisLewis二元经济模型的意义二元经济模型的意义nLewisLewis二元经济模型的缺陷二元经济模型的缺陷n发展中国家面临的实际问题发展中国家面临的实际问题LewisLewis是研究发展中国家经济问题的领导者和先驱。
是研究发展中国家经济问题的领导者和先驱。
LewisLewis从二从二十世纪五十年代中期就开始了对发展中国家贫困及经济发展速度缓慢十世纪五十年代中期就开始了对发展中国家贫困及经济发展速度缓慢的内在原因的研究,他所提出的著名的的内在原因的研究,他所提出的著名的“二元经济二元经济”模型理论为他赢模型理论为他赢得了极大的声誉并引起了广泛的科学辩论得了极大的声誉并引起了广泛的科学辩论,由此形成了对,由此形成了对LewisLewis原来的原来的前提的一系列发展和补充,该模型亦被运用于实际以验证其应用性。
前提的一系列发展和补充,该模型亦被运用于实际以验证其应用性。
有趣的是有趣的是LewisLewis的简单模型分析不只表明了发展中国家贫困的根本原因,的简单模型分析不只表明了发展中国家贫困的根本原因,也有助于对第三世界各国的历史和统计发展模式做多方面的透视。
也有助于对第三世界各国的历史和统计发展模式做多方面的透视。
19791979年瑞典皇家科学院贺辞年瑞典皇家科学院贺辞1.1Lewis的个人背景nLewisLewis于于19151915年出生在原英属西印度群岛圣卢西亚岛(现为圣卢西年出生在原英属西印度群岛圣卢西亚岛(现为圣卢西亚共和国)一个黑人移民的家庭。
亚共和国)一个黑人移民的家庭。
19321932年,年,LewisLewis到英国伦敦经济到英国伦敦经济学院学习经济学,学院学习经济学,19371937年获经济学学士学位,年获经济学学士学位,19401940年获经济学博年获经济学博士学位。
士学位。
nLewisLewis最重要的研究成果是最重要的研究成果是19541954年发表于年发表于曼彻斯特大学学报曼彻斯特大学学报的的劳动无限供给条件下的经济发展劳动无限供给条件下的经济发展,首次提出了完整的二元经首次提出了完整的二元经济发展模型。
济发展模型。
标志着二元经济模型超越了思想阶段而形成为一种标志着二元经济模型超越了思想阶段而形成为一种具有严格内部一致性的经济学理论。
具有严格内部一致性的经济学理论。
1.2理论提出的历史背景n发展中国家处于从农业社会向现代经济转型中,市场刚刚发育,发展中国家处于从农业社会向现代经济转型中,市场刚刚发育,零碎而相互分割,现代企业缺乏。
零碎而相互分割,现代企业缺乏。
n社会二元结构社会二元结构n4040年代,博凯等人对东南亚社会经济的考察发现,存在两种各具年代,博凯等人对东南亚社会经济的考察发现,存在两种各具特色的社会经济子系统,特色的社会经济子系统,n前资本主义性质的社会前资本主义性质的社会:
特征是人们的特征是人们的欲望少、要求低欲望少、要求低。
其证据是。
其证据是农产品的产量不会随着市场价格的上升而上升。
劳动市场上农产品的产量不会随着市场价格的上升而上升。
劳动市场上,付给付给劳动者的工资的提高,劳动供给反而减少了。
劳动者的工资的提高,劳动供给反而减少了。
n资本主义性质的经济系统资本主义性质的经济系统:
资本家追求最大限度的利润。
在东南亚资本家追求最大限度的利润。
在东南亚地区,这种许多性质的部门大都是发达国家跨国投资的企业。
地区,这种许多性质的部门大都是发达国家跨国投资的企业。
n技术二元结构技术二元结构*n希金斯希金斯(Higgins)(Higgins)从技术角度考察了二元结构问题。
希金斯实从技术角度考察了二元结构问题。
希金斯实证分析发现,不发达国家的基本特征表现在证分析发现,不发达国家的基本特征表现在先进部门和传统部先进部门和传统部门的门的生产函数生产函数完全不同。
由于传统部门绝对地缺乏资本,因而完全不同。
由于传统部门绝对地缺乏资本,因而会使用劳动集约型技术。
而先进部门的生产技术必然是资本集会使用劳动集约型技术。
而先进部门的生产技术必然是资本集约型的。
约型的。
1.3Lewis二元经济模型的基本假定n发展中国家经济由两个部门组成发展中国家经济由两个部门组成*n劳动无限供给劳动无限供给*n城市工资水平不变城市工资水平不变*1.3.1发展中国家经济由两个部门组成n城市中以制造业为中心的现代化部门和农村中以农业、手工业城市中以制造业为中心的现代化部门和农村中以农业、手工业为主的传统部门为主的传统部门n现代部门:
生产规模大,生产和管理技术比较先进,企业追求现代部门:
生产规模大,生产和管理技术比较先进,企业追求利润最大化,并且资本家将他们获得的大部分利润用于储蓄和利润最大化,并且资本家将他们获得的大部分利润用于储蓄和投资。
现代部门存在持续的技术进步,劳动生产力迅速提高。
投资。
n传统部门:
规模小,技术比较落后,生产的目的是为了传统部门:
规模小,技术比较落后,生产的目的是为了维持自维持自身生存的需要身生存的需要,大部分产品用于部门内部的消费。
从长期看,大部分产品用于部门内部的消费。
从长期看,传统部门的传统部门的人均收入维持在生存水平上人均收入维持在生存水平上,只能保证人口的再生,只能保证人口的再生产。
而且传统部门的人口过度膨胀,存在大量的产。
而且传统部门的人口过度膨胀,存在大量的失业人口失业人口。
n经济发展过程:
通过不断扩大现代工业部门,为传统部门的剩余劳经济发展过程:
通过不断扩大现代工业部门,为传统部门的剩余劳动力提供就业机会的过程。
动力提供就业机会的过程。
n只有当传统部门的失业人口得到充分就业,发展中国家才能摆脱贫只有当传统部门的失业人口得到充分就业,发展中国家才能摆脱贫困,实现经济起飞。
困,实现经济起飞。
1.3.2劳动无限供给n即现代工业部门在现行的固定工资水平上能够得到它所需要的即现代工业部门在现行的固定工资水平上能够得到它所需要的任何数量的劳动供给。
任何数量的劳动供给。
n包括两点:
包括两点:
n一是存在大量的失业人口,能源源不断地为现代工业部门提供一是存在大量的失业人口,能源源不断地为现代工业部门提供足够的劳动力;
足够的劳动力;
n二是劳动的无限供给还需要一定的价格条件,即现代部门的工二是劳动的无限供给还需要一定的价格条件,即现代部门的工资水平要高于农业部门的收入水平。
资水平要高于农业部门的收入水平。
n9292年年-04-04年广东农民工平均工资上升年广东农民工平均工资上升6969元元1.3.3城市工资水平不变n传统部门的平均收入取决于维持生存所需要的最低费用,这传统部门的平均收入取决于维持生存所需要的最低费用,这是因为如果人均收入水平超过维持生存所需要的最低费用,是因为如果人均收入水平超过维持生存所需要的最低费用,刺激人口的增长刺激人口的增长降低人均收入水平,结果传统部门的人降低人均收入水平,结果传统部门的人均收入在等于最低生存费用的水平上达到了均衡。
均收入在等于最低生存费用的水平上达到了均衡。
传统部门收入水平决定现代部门工资水平传统部门的最低生存费用决定了现代部门工资水平的下限。
而且现代传统部门的最低生存费用决定了现代部门工资水平的下限。
而且现代部门的实际工资水平比维持生存部门的平均收入要高出部门的实际工资水平比维持生存部门的平均收入要高出30%-50%30%-50%。
n这些原因包括:
这些原因包括:
n第一,城市第一,城市生活费用生活费用比农村高(水费、房租和交通费等)。
比农村高(水费、房租和交通费等)。
n第二,从农村流入城市就业的劳动力需要部分收入来弥补心理上的不适第二,从农村流入城市就业的劳动力需要部分收入来弥补心理上的不适应或应或心理成本心理成本,即从自由、散漫的工作和生活转变为节奏高、受约束的,即从自由、散漫的工作和生活转变为节奏高、受约束的生活和工作环境所引起的不适应。
生活和工作环境所引起的不适应。
n第三,第三,引诱引诱劳动力从农村进入城市的需要。
劳动力从农村进入城市的需要。
n第四,城市工业部门第四,城市工业部门工会工会力量的作用时的工资水平上升。
力量的作用时的工资水平上升。
所以,城市工资水平是由传统农业部门中只能维持生存的平所以,城市工资水平是由传统农业部门中只能维持生存的平均收入再加上一个一定的量所决定,这个量大约是传统农业部均收入再加上一个一定的量所决定,这个量大约是传统农业部门维持生存的平均收入的门维持生存的平均收入的30%-50%30%-50%。
两部门工资水平差距的后果n一方面发展中国家的传统部门存在大量的失业人口,劳动力的供一方面发展中国家的传统部门存在大量的失业人口,劳动力的供给远远超过了劳动力的需求;
另一方面,由于现代部门工资水平给远远超过了劳动力的需求;
另一方面,由于现代部门工资水平超过了传统农业部门的收入水平。
超过了传统农业部门的收入水平。
n城乡收入差距导致人口流动城乡收入差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第四 人口 流动 迁移 城市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