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地产经济学结课论文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
- 文档编号:15537561
- 上传时间:2022-11-03
- 格式:DOC
- 页数:7
- 大小:43KB
房地产经济学结课论文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
《房地产经济学结课论文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房地产经济学结课论文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供需;
市场;
政府
中国一线城市房价疯涨,已到了大部分人都无法承受的地步。
“内地房价就是压不下来,这里有多方面的因素,也很复杂,如果真的买不到房,可以考虑用先租的办法。
”这是温总理11月27日在澳门视察时所说的话。
使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使房价能够保持在一个合理的价位是当总理的无奈。
现在谁都可以看得出,中国的房价不是靠政府调控就能降下来的。
回顾中国楼市历史,涨多跌少,唯一两次比较具有谈论意义的下跌,就是1998年与2008年的时候——恰恰这就是亚洲金融危机与世界金融危机发生的时候。
因此,既然把楼房推出市场,终究还有由市场去主导,这是铁定的规律,纵有像中国如此“强大”的政府,纵有隔三岔五的“十条”“五条”,对房价这事也只是望而兴叹。
中国的房价仍处于上升势头,不以时日,难以下降,或说难以平稳。
可以说,这仍然是由中国的经济与国情决定的。
中国房价高涨,原因有下。
一、市场供求失衡,供不应求。
1、房地产供给结构严重不合理。
目前,在我国大部分地区的房屋开发中,高档房屋比重过高,中低价位普通商品房开发量不足,更别说由政府提供的经济适用房、廉租房了。
我们不难看出,在全国大部分的大中城市,高档的住宅往往是供过于求,要不就是只作为投资需求;
而中低价普通住宅及保障性用房则供不应求。
这是对市场供求关系的严重忽视。
2、快速的城市化强化了一线城市的住房需求。
伴随着经济的持续发展与工业化进程的不断推进,我国正处于城市化进程加快发展的阶段,由2000年的36%的城市化率到2008年46%的城市化率
,可见我国城市化水平不断的发展。
城市化率的提高必然会引发大规模的居住需求。
以广州为例,广州城市化发展水平迅速,位居全国前列,其建成区不断扩大,大量外来人口涌入广州,对房屋的需求规模很大。
研究表明,一定时期内城市房价上涨与人口增长有着线性关系,基本是呈正比。
另外,由于房子总是供不应求,就算在人口趋于稳定后,由人口引起的潜在住房需求仍然是持久上升的。
3、房子的刚性需求过大。
我国当前有巨大的房地产需求,除了城市化的原因之外,这还是是由以下的几方面的原因造成的:
一是过去长期以来,我国城市的住房实行高度的计划经济,居民获得住房的渠道单一。
二是人均GDP达到了住房消费快速增长期,近年来,人们的住房消费观念随着收入的增长正在发生变化,求大求新已经逐步成为一种潮流和时尚,有一套上档次的住房,成为一个人有身份的重要标志。
三是房地产已经成为了一种重要的投资手段。
四是婚房需求逐渐增大,在城市的新婚青年往往都需要有一套新的房子等。
4、中国经济现状引致的投资投机需求过热。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一些人可支配收入提高,于是大量资金需要寻找投资渠道,而股票市场等投资渠道目前还不完善,而房地产可以说是几乎永久保值的财产,人们为了赚取利差,纷纷转向房地产投资,或者投机。
过热的投资投机需求,会进一步抬高房价。
二、宽松的货币政策导致房价上涨。
中国当前实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一定程度上会引起持续的通货膨胀。
在这种条件下,消费者更愿意提出存款去购买增值实物资产,房子则为其中典型。
于是购买需求增加,房价亦水涨船高。
温总理也坦言“解决房屋价格问题,在中国最重要的是管好两条:
一是要使货币发行适度。
当前我们还要实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也就是说‘适度宽松’,一方面保持经济的平稳较快发展,一方面能够管理通胀预期。
二要保证农业的丰收。
”
三、地方政府对房价上涨推波助澜。
虽然投机炒作等因素对高房价有助推作用,但皆只是外在,并非核心因素。
笔者认为,真正的核心还是各地政府的土地财政及各种依附之上的政策性费用。
在土地拍卖过程中,灰色交易普遍存在,“地王”背后更是存在虚假抬价、地方政府与开发商利益分成的真相。
更甚的是,很多地方政府一直在与开发商合谋抬高地价,来从中获取更多的利益。
这无疑是房价不断升高的一个主要原因。
四、建房成本的增加。
建材原料等上游产品价格上涨带来的成本增加、拆迁成本提高及精装修商品房的增加。
如水泥、钢材、砖瓦、玻璃等原材料价格上涨,直接增加建安成本;
农民工工资、管理人员工资等管理成本增加。
另外,新建住宅品质提升所带来的成本增加也是建房成本增加的一个方面。
根据上述各原因,中国一线城市、二线城市的中心城区的房价高涨可谓正常,不足为怪,更不足为怒。
之所以对房价有诸多诟病,要不因其未认清中国国情,要不则因其未能转变住房观念,还没能从“租房无法接受”中挣脱出来。
而由前期的种种调控政策来看,对金融信贷的调控屡有波动,无法坚持,“外强中干”,未对大部分房地产开发商起到根本震慑作用;
又因为需维护中国经济稳定发展,投鼠忌器,难以大刀阔斧。
而提到“增加保障性用房”的政策过于简单,一笔带过,毫无实际意义,无法真正改善供需结构。
对地方政府的限制或引导,亦不明确。
因此,中央政府的调控政策并未从根本上触及房价高涨的关键。
说到“措施”,说白了还是政府的干预,即宏观调控。
但这措施不应该逆市场规律进行,而应该顺应市场变化,即实际上应该是从供需平衡的角度出发,借调控手段改善市场的健康程度。
另外,房地产业乃至经济的发展交由市场去主导后,调控的最终目的及主要目的应该导向公平。
针对问题可采取的对策如下:
一、
大力增加保障性住房供应。
应先声明的是,大规模地建设保障性住房不是件容易的事情。
首先,大城市土地供应紧张,难以满足大规模建设保障性住房——而如果将规划建设商品房的土地也划进保障性住房中,则难以提供足够的商品房用地,进而影响整个地区的经济发展;
另外,虽然许多地方政府并“不差钱”,但是考虑到各种政治因素及制度因素,保障性住房的大规模建设难以提上日程;
第三,保障性住房的分配仍是让人头疼的问题,在始终无法保障所有人都有保障性住房的前提下,分配不慎会导致许多社会问题。
近来有许多媒体报导了经济适用房的销售违规操作现象,亦暴露了保障性住房供应不足及制度不完善下的弊病。
但是,“不容易”不代表“不该建”。
笔者认同这样一个现状,即中国政府提供的保障性住房实在是太少了。
有学者说,如果一个城市有足够的保障性住房,商品房是价格任其涨跌都是“浮云”,虽有激进,也不无道理。
然而,考虑现状,我们不应妄谈。
若很容易施行又没有其他弊端,笔者猜政府也早已施行。
笔者认为保障房有“经济适用房”和“廉租房”之分,我们讨论这一点也应该分两个层次去说。
以广州为例。
从经适房来看,短期内政府不可能提供足够的经适房。
而上面也提到了经适房的销售的违规操作。
而且经适房的户型也往往比廉租房大。
由此笔者认为在一定时期内政府的保障性住房建设应以廉租房为主,兼有建设经适房。
如果连廉租房的供应也远远不够,“先租房”又如何实现呢?
总不能都一个劲地塞到城中村里吧?
并且现在广州市各个城中村的改造都进入倒计时,城中村将也难以提供足够的出租屋。
因此,怕是总理都会忽略一个问题,对于广州来说(一线城市应该情况相近),租房也是不易的;
在一个人口规模如此巨大的城市,轻谈租房都是不实际的。
不过建廉租房毕竟是比较灵活也可行的,因此政府应该大力提供廉租房,并且完善相关法律与政策,如改变合同租期,增加租户的权利,这方能让租户安心。
二、集体产权住房的限制性介入。
小产权房是否该进入商品房市场是一直都被争论的一个话题。
笔者认为小产权房的种种相关政策仍不完善不成熟,不宜大规模进入市场。
但是为无房者提供大量的集体性廉租房却未尝不可。
集体用地在合理的规划下建设集体廉租公寓,可分担一部分廉租房市场,也对缓解中低收入者的住房问题大有裨益
。
三、
增加土地的有效供应。
增加土地的有效供应,这是目前比较有效的降低房价的手段。
因为现状就是供需不平衡,需求远远大于供给,简单的经济学常识,不必赘言。
只是土地总量固定,如何盘活土地,整理出更多有效土地,如何更集约利用,这是值得永久讨论的话题。
四、
金融、信贷政策的完善。
完善金融信贷政策,利用这种手段去调节房地产市场往往能牵一发动全身,效果明显。
如提高银行利率,回笼资金,防止过多热钱流入房市,排挤房市泡沫,从而打压房市投机客。
另外打压房价必须严格执行央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一定把握好“适度”的要求。
而收紧房贷政策既能减少当前过多货币供应量,又能抑制房地产市场的需求。
关键是需要根据实际情况去进行明智的决策。
五、
地方政府财政结构的转变,应以税收收入为主。
如果从现今情况来看,短期内改变地方政府的财政结构几乎是不可能的。
地方政府仍会以土地财政为主。
这只是提出一个供大家长期思考长期探索的话题。
并且,征收物业税的议论沸沸扬扬,实施条件也逐渐成熟,政府不是不可以考虑采用这种方法,只要稳步进行,相关的法律保障,地方政府财政结构将可发生改变,并从需求上改善投资结构,抑制投机需求,届时房价或会下降。
六、
法律与制度很重要,增强公平竞争,引导合理投资
事实上这些已经是老生常谈了。
然而不可否认的是,中国在土地、房产方面的法律、制度的确还很不完善。
因此这些观点还是未过时的。
1、针对炒房行为。
要建立严格的监管机制。
可以实行一户一房政策,严防炒房。
对于我们目前的炒房团炒房行为进行严格审查与监控,必要时可以禁止异地购房。
另外地方各级政府对房价高涨实行问责制。
2、针对价格机制、竞争机制、工资机制等房价高涨诱因。
一是控制造房成本源头,建立水泥、建材、电力等政府指导价,规范地方各级政府土地出让价格监管与调控机制,可以从根本上抑制地价。
二是严格限制央企炒房,力推央企全部退出房地产市场,建立防止央企入主房市进行不公平竞争相关立法。
三是提高城市最低工资标准,解决低收入者购房难的瓶颈。
七、
人口疏散,改变百姓住房观念
“人口疏散”是城市规划中的一个观点。
以广州为例,的确人口众多,可以说已是饱和,人口疏散政策出台已是趋势。
当然我们无法用强制的手段抵制外来人口的迁入,亦不能以强制的手段迫使人们迁出,这是不利于城市发展的。
但人口过多也是不利于城市发展的。
因此应该用经济、市场的手段去间接调节人口规模。
个别城市就以就业政策、社会保障政策等吸引或拒绝外来人口的迁入。
不过就算有种种政策,有时候也是无法有效控制人口规模的,我们还需要寻求更有效的方法。
另外,改变人们的住房观念无疑是一个重要的手段。
当然不容易。
温总理的话事实上也是指人们的住房观念要改变,尤其指年轻人。
当买不起房子的时候,应该先租房。
总结:
上述各措施严格来说可归结为“调节供需”四个字。
如“增加保障性住房供应”、“集体产权住房的限制性介入”、“出让土地的供应”皆为主要改善市场的供给;
“人口疏散”、“改变住房观念”、“调整产业结构”为主要改变市场需求;
而“提供合理的货币政策”、“完善信贷金融机制”、“改革地方财政结构,征收房产税”、“完善供需两方的法律制度”则同时涉及“供”“需”两个方面。
以广州为例,若埋怨者仔细想想便知道,广州那么多人,更多的是外来人口,如何能满足每一户人都有一套房的需求?
广州已人口过多,如果房者低廉房价,岂非吸引更多人过来而更多人滞留不肯离去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房地产 经济学 论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