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G心理学背诵宝典心理学导论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
- 文档编号:15531160
- 上传时间:2022-11-03
- 格式:DOC
- 页数:67
- 大小:379KB
GG心理学背诵宝典心理学导论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
《GG心理学背诵宝典心理学导论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GG心理学背诵宝典心理学导论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6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发展>
教育>
实验>
统计>
测量。
切记不可贪多求快(统计测量要做题,这里只加入相关理论)
背诵完成以后,每日只需在大脑中重现一遍即可,以后只需每日看书和做题。
基本上考试时能得心应手。
我在2012年大纲出来后还会进行修订。
以后每日会更新,全部更新好后会一起修订并制作成WORD和PDF两种格式。
适当会考虑加入彩色和插图。
如有错误(肯定有的),请务必更贴回复。
(word版本有重点方框标记,完成一门做一门)。
希望能在开学前弄完。
另外,注意英语和政治的复习,千万别后院失火!
另外本宝典从第二章起在最后部分的加入后记,对这一章内容部分做些说明,另外会介绍下为本章内容作出卓越贡献的心理学家们。
QQ讨论群:
168544039
《心理学导论》
前言
这门课占100分,是最大的部分,也是考研出题最细致的地方,当然也是大家拿分的主要环节,这里的题目一遍都很基础。
结构一般是(19个单选+4个多选+2个简答+1论述),不过每年可能不一样,大致差不多。
这部分参考书目如下:
心理学专业基础综合考试大纲(2011年版)教育部考试中心
心理学专业基础综合考试大纲解析(2011年版)高教
普通心理学彭聃龄第三版北师大出版社(2004年版)
心理学导论梁宁建上海教育出版社(2006年版)
普通心理学第四版叶奕乾何存道梁宁建(2010年版)
社会心理学金盛华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年版)
心理学统考重难点手册2011第三版
MJ心理大纲详解(小白修订版)白云子
[心理学].Peter.O.Gray.Psychology.5th
开始
一、心理学概述
(一)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一般两道单选)
要点:
两大关系+五大方法+七大流派
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及其变化规律的一门科学。
宏观上包括个体心理,团体与社会心理和动物心理,狭义上主要指人的一切精神活动。
一般把统一的人的心理现象划分为既相互联系又相互区别的两个部分:
心理过程和人格(有的书叫个性)
心理过程:
在一定时间和环境中发生、发展的心理活动过程。
包括:
1、认知过程:
指人认识客观事物的过程,或者对信息进行加工的过程。
2、情绪情感过程:
人脑对客观事物是否满足自身物质和精神需要而产生的态度体验,它是人对客观事物要求的反应。
3、意志过程:
人自觉地确定目的,克服内部和外部困难,力求实现预定目标的心理过程,是人意识能动性的集中表现,是人意志的体现,也是人与动物的本质区别。
注意是伴随心理活动过程中的心理特性。
人格(个性)
人格是指一个人区别于他人的心理特征的总称。
即个体之间的差异性或独特性。
1、心理动力(个性倾向性)
人对客观事物的态度及对活动对象的选择与趋向,是人从事活动的指向性与基本动力。
主要包括需要、动机、兴趣、理想、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等。
因此,心理动力制约着心理活动的性质与变化,并且对人的行为习惯起着最高的调节作用。
2、心理特征
是人在认知过程,情绪情感过程和意志过程中形成的稳定而经常表现出来的心理特点,是个体多种心理特点的独特结合,集中反映了一个人的心理面貌,主要包括,能力,气质和性格。
【两大关系】
心理过程中三者的关系:
认知过程是情绪情感过程和意志过程的基础;
同样,只有在认知和情感的基础上,人才能自觉地进行意志行动;
反过来,情感,意志过程又对认知产生巨大的影响,成为调节和控制认知活动的一种内在因素。
心理过程和人格之间的关系:
人的心理过程与人彼此密切联系而构成整体。
没有心理过程,人格无法形成。
反之,人格又反作用于人的心理过程。
首先,心理动力与心理过程相互作用。
人的认知过程,情绪情感过程和意志过程总是在某种心理动力的推动下进行的。
其次,心理特征是通过心理过程形成和表现出来的,如果没有对自己和客观环境的认知,产生情绪情感和意志行为,心理特征就不可能形成,更无从表现;
已经形成的心理特性又会影响和制约人的心理过程。
(二)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观察法:
在自然条件下对心理现象的外部活动进行有系统、有计划的观察从中发现心理现象产生和发展的规律。
适用条件:
1、所研究的对象无法控制。
2、在控制条件下、对某种行为的出现可能产生影响
3、由于社会道德的要求,不能对某种现象进行控制。
优点:
1、适用范围较大。
2、简便易行。
3所得材料比较真实。
缺点:
1、难以进行重复验证。
2、没有对无关变量加以控制,结果难以精确。
3、难以控制目标现象的出现。
4、受观察者主观影响较大
实验法:
在控制条件下对某种心理现象进行观察的方法
包括自然实验和实验室实验
1、可揭示因果关系2、可重复、可检验3、数量化指标明确
1、实验条件控制的人工人为性2、实验干涉程度高3、对于复杂行为无法测量
4、不适用于探索性研究
测验法:
用一套预先经过标准化的问题来测量某种心理品质的方法。
1、量表编制十分严谨,效果可靠。
2、量化程度高,数据易于处理。
3、有常模进行比较。
4、种类多,灵活方便。
1、难以对结果进行定性分析2、不能揭示变量间的因果关系3、对施测者要求较高4、有非人为因素的干扰。
调查法:
预先拟就问题,让被调查者自由表达其态度或意见的方法。
问卷调查法和晤谈法
问卷法:
通过由一系列问题构成的调查表收集资料以测量人的行为和态度方法。
优点1、可获得大量有效数据2、可以测量出个人态度和观点
缺点1、问卷回收率低2、自我报告的真实性3、选择无偏向样本困难
晤谈法:
通过访员和受访人面对面地交谈来了解受访人的心理和行为的方法
1、可以对个别被试进行深入研究2、可以对复杂的问题进行详细分析。
1、收研究者的主观倾向影响较大2、对被试的错误的回忆无法识别
个案法:
对某个被试进行深入而详尽的观察与研究,以便发现影响某种行为和心理现象的原因。
探索性强,可以为所研究的问题提供详尽,全面的深层资料。
花费时间多,结论难以推广
几乎非实验法的缺点都可以加上不能揭示因果关系。
(三)主要的心理学流派
1.构造主义心理学
代表人物:
冯特、铁钦纳
主要观点:
主张心理学应该研究人们的直接经验即意识。
并把经验分为感觉、意想和激情状态三种元素。
强调意识的构成成分。
研究方法:
内省法
评价:
构造心理学的诞生使心理学摆脱了思辨,走上了实验研究的道路,使其成为一门独立的科学。
但这个学派所从事的纯内省分析,严重脱离实际,因而其结局必然是短命的。
2.机能主义心理学
詹姆斯、杜威、安吉尔等
主张心理学的目的是研究个体适应环境时的心理或意识的功能,强调意识是一个连续的不断变化的整体,即“意识流”,反对把心理学指看作一门纯科学,重视心理学的实际应用。
评价:
机能主义是在反对构造主义心理学的过程中产生的,其重视心理学的实际应用推动了美国心理学面向实际的发展。
3.行为主义心理学
代表人物:
华生、斯金纳、班杜拉
主要观点:
1、行为主义根本就不同意将意识作为心理学研究的主题,认为心理学应是行为的科学,其对象应该是可以观察的行为,应该遵循刺激—反应的公式,认为研究的目的是寻找预测和控制行为的途径。
2、行为不是由遗传决定的,而是在环境因素影响下学习的结果。
研究方法:
实验法
行为主义学派的主张过于极端,否定意识研究的重要性,限制了心理学的健康发展,但他们对于研究客观性的强调,对于使心理学沿着客观科学的道路走下去有着积极的意义。
4.格式塔心理学
韦特海默、柯勒、考夫卡
格式塔在德文中意味着“整体”,该学派主张心理的整体性,著名观点是整体大于部分之和,整体先于部分存在。
因此心理过程都该作为整体来研究。
尽管格式塔心理学的理论基础是主观唯心论,但该学派反复强调整体并不等于部分的总和,整体先于部分而存在并制约着部分的性质和意义的理论观点则是正确的,且他们对于知觉、学习及思维等的研究成果至今还具有积极的意义,促进了认知心理学的兴起。
5.精神分析
弗洛伊德、荣格、阿德勒等
精神分析学派认为,人的一切个体和社会的行为,都会不断受到无意识的影响,并且表现在人的正常和异常行为中。
自由联想,个案法等
精神分析学派重视动机的研究和无意识现象的研究,但是他们过分强调无意识的作用,早期的理论具有泛性论的特点,这些都是错误的。
以后发展起来的新精神分析学派修正了弗洛伊德原有的理论,更强调其他因素对产生精神疾病和人格发展的影响。
6.人本主义心理学
马斯洛、罗杰斯
人本主义学派主张心理学的研究应以正常人为对象,研究人类不同于动物的一些复杂经验,人物为人的本质是好的、善良的,强调人在充分发展自我潜力时,力争实现自我的各种需要,从而建立完善的自我,并追求建立理想的自我,最终达到自我实现。
人本主义心理学以人的需要为出发点去研究人性,冲淡了心理学纯科学的色彩,,被誉为心理学的“第三势力”,但其理论体系仍不完备,其人性本善的观点也还有待商讨。
7.认知心理学
皮亚杰、奈瑟、纽维尔、西蒙等
认知心理学认为人不是被动的刺激物接受者,人脑中进行着积极的对所接受的信息进行加工的过程(认知过程)。
他们将人与计算机进行类比,认为人的系统和计算机一样,知识的获得也是以个对信息的输入、转换、存储和提取的过程。
反应时记录法、口语报告法、计算机模拟等
认知心理学的出现使得科学家们相信,了解人的心理活动的脑机制,特别是认知功能的神经生物学机制,才能真正揭示脑的秘密,了解人的心理功能的特点,在新世纪认知神经科学的研究有望成为心理学发展的主流。
二、心理学和行为的生物学基础(一般两道单选)
四大脑区+一大优势+四大学说
(一)神经系统的基本结构
1、神经元
神经元,即神经细胞,是神经系统机构和机能的单位。
基本作用是接受和传递信息。
1891年瓦尔代耶提出。
数量大概为100亿个
组成:
由胞体、树突和轴突三部分组成
树突较短,负责接受刺激,将冲动传向胞体。
轴突较长,将冲动传出胞体。
且每根神经元上只有一根。
分类:
按突起数目分为单级双极和多级神经元;
按功能分为内导(感觉),外导(运动)和中间神经元
胶质细胞:
位于神经元之间,数量有1000亿个
功能:
1、为神经元生长提供了线路。
2、在神经元周围形成髓鞘,使冲动得以快速传导。
3、给神经元运输养分。
神经冲动两种传导方式:
细胞内是电传导,细胞间是化学传导。
神经元处于静息状态时,轴突内负外正,-70毫伏
受到刺激时产生动作电位,内正外负,+40毫伏
电传导:
服从全或无法则,即强度不减弱,类似放鞭炮。
2、突触
突触是神经元之间相接触的部位
结构:
突触前成分、突触间隙、突触后成分
负责化学传导,通过释放递质来完成的。
是脑内信号传递的主要方式。
递质有兴奋型(乙酰胆碱,去甲肾上腺素)和抑制性(多巴胺,甘氨酸)两类。
神经回路:
神经元通过突出建立的联系,包括发散式,聚合式和环式。
是脑内处理信息的基本单位。
3、周围神经系统和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GG 心理学 背诵 宝典 导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