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新课标后的感想文档格式.doc
- 文档编号:15528853
- 上传时间:2022-11-03
- 格式:DOC
- 页数:4
- 大小:29KB
阅读新课标后的感想文档格式.doc
《阅读新课标后的感想文档格式.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阅读新课标后的感想文档格式.doc(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读了新课标以后,我对语文教学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并且知道了在今后的教学中应该注意哪一些。
比如前言部分第一段后加“为适应和满足社会进步与学生自身发展的需要,语文教育必须在课程目标和内容、教学观念和学习方式、评价目的和方法等方面进行系统的改革。
”加的好!
因为这句话直接体现了语文教育的目的所在,使我们教学人员不得不对语文教育扭转思想观念,并且引起重视。
而在第二自然段中“应以马克思主义和教育科学理论为指导,”我认为次序颠倒过来的好,因为不管社会进步如何快,教育都是建立在科学理论的基础上的,万丈高楼平地起,每个人从刚一出生就开始接受不同层次的教育,因此“教育”一词因该在前面。
“语文课程应为提高学生道德品质和科学文化素养,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增强民族创造力和凝聚力,发挥积极的作用。
”我认为加的到位,因为从这句话可以时刻提醒教师在教学时,要注意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和科学文化素养,同时渗透学生的民族精神,增强学生的民族创造力和凝聚力。
课程的基本理念:
一,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这项内容中加了“初步掌握学习语文的基本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语文课程还应通过优秀文化的熏陶感染。
”这让我们教师在教学时很清楚:
自己该如何指导学生去学习,在此时还要注意如何培养学生的诸多方面的发展。
(四)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
现改为“语文课程应该是开放而富有创新活力的。
应当密切关注学生的发展和社会现实生活的变化,尽可能满足不同地区、不同学校、不同学生的需求,确立适应时代需要的课程目标,开发与之相适应的课程资源,形成相对稳定而又灵活的实施机制,不断地自我调节、更新发展。
”这里改的好,理由是:
教师充分利用这份与之相适应的课程资源,并且因地制宜,联系实际的不断更新,这样才能更加有效的教学生学语文。
就语文学科而言,原来的《语文教学大纲》在教学目标上,曾出现过两种不良倾向:
一是过分强调思想性;
二是过分强调文学性。
滔滔不绝一堂课,到头来,学生在语文能力的培养上收效甚微。
课程目标的一、总目标中现改为“1.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培养爱国主义感情、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发展个性,培养合作精神,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
2.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
关心当代文化生活,尊重多样文化,吸取人类优秀文化的营养,提高文化品位。
3.培植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增强语文学习的自信心,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初步掌握学习语文的基本方法。
4.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像力和创造潜能。
学习科学的思想方法,逐步养成实事求是、崇尚真知的科学态度。
7.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
有较为丰富的积累和良好的语感,注重情感体验,发展感受和理解能力。
能阅读日常的书报杂志,能初步鉴赏文学作品,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
能借助工具书阅读浅易文言文。
九年课外阅读总量应在400万字以上。
”
这几条经过修改之后,作为一直是语文教师的我认为改得好,这样可以时刻提醒教师在今后的语文教学中要时刻注意思想道德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发展个性,培养合作精神,要引导并增强学生学语文的信心!
第一学段识字写字目标里的第1条:
“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可见培养与引导学生学习汉字的兴趣多么重要。
其实我们低年段的识字教材把词围绕一个中心串起来呈现,这就充分考虑到了这一点。
在教学中,我们教师只要活用这一教材,把学生领入这个已设定的情境,运用多种方法去引导与激发他们的兴趣,我想枯燥的识字课就会变得很有趣。
学生学习的兴趣就会大增,那么自然就能达到我们教学的目的,达到课标的要求。
在我们第一学段的阅读目标中第一条就是:
“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有乐趣才会喜欢。
那怎样培养学生阅读的兴趣呢?
从阅读目标的这几点要求中我们概括出来三点:
一是内容的选择,所谓“浅”就是浅显,学生能够读懂;
所谓“近”就是贴近学生实际,学生感兴趣,这样便于学生运用生活经验帮助读懂。
能读懂就有收获,就有成功的快乐。
二是形式多样化,比如读一读,演一演,画一画,唱一唱,比一比等,采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让学生聆听美的声音,欣赏美的画面,感受美的形象。
三是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积极地看待每个学生,充分肯定每个学生的进步,如此等,来培养与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
第三学段中阅读原来是11条,现改为8条,这样让教师能有目的的指导学生如何掌握阅读的方法。
学习新课标,领会《语文课程标准》的精神实质,转变观念,克服以往在语文教学中学生的主体地位,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的培养,过分追求学科知识系统的错误倾向,真立语文教育的新理念,教学任务的,学生的整体语文素养,注重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倡导,学生发展的学习方法,拓宽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生活,跨学科的学习和探究式学习,使学生现代社会所需要的终身受用的语文能力。
我还将从整体上把握实验教科书,弄清其编写意图、体系特点,弄清教科书与《课程标准》、教科书各教程之间的内在,弄清教科书编辑设计的意图和着力点,以在备课和教学活动中设定教学的,找准《课程标准》的课程的落脚点,地实施语文教学。
在把握教科书编辑思想基础上,从本班本校本地的,学生的年龄特征和不同教学内容,性地灵活地选择和运用教科书的设计,合适的教学策略,把读写听说和综合实践活动落到实处,改进课堂教学,提倡启发式、式教学,开发课堂学习资源和课外学习资源,沟通课堂内外,沟通平行学科,性地活动,学生语文实践的机会,让学生在实践中语言积累,学习方法,技能,熏陶感染,养成的学习习惯,打下的语文基础;
鼓励学生采用手段阅读面,学生在一切场合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参加课改活动,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新的一轮以课程与教材为核心的改革正在展开,这给小学语文教学带来了生机,当然也带来了挑战。
走进教材,让学生直接体验作品的人文精神。
语文课程含有丰富的情感和人文内涵。
对人的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对学生心灵的震撼是极其深远的。
所以要把学生带进教材,让学生在阅读文本的过程中,直接体验作品的人文性、工具性。
教师在教学中,一定要用欣赏的目光看待每篇课文。
教师应重视用文学性的语言把学生带进教材,让学生在听、说、读中体会语言文字的美。
在教学中通过多种形式的表情朗读,展现课文描写的形象,抓住课文中有一定内涵的词句进行体会,落实语言文字的综合训练。
走出教材,让学生扩展阅读,多实践,提高学生语文综合能力。
从课内来说,每一节语文课留出3至5分钟给学生扩展阅读和本次课文相关的材料,让学生有新的感受和新的体验,语文素养就会在潜移默化中得到一定的提升。
从课外来说,必须加强课外阅读和实践。
语文教育是母语教育,有取之不尽的教育资源,有得天独厚的语文环境。
班委选举;
课前一分钟演讲;
评论班级生活;
读书、看报、听广播;
参加文艺竞赛……都会使学生在“语文化”的生活中,体验到语文学习的乐趣,这都是培养学生语文素养的好方法。
因此,要更新理念,树立正确的语文教育观。
要把学生从沉重的课业负担中解放出来,让学生“少做题,多读书”,让学生成为支配课余时间的主人。
教学中要强调“精讲”,使学生能在课内完成大部分作业。
为此,要关注儿童的经验和体验,并以儿童的经验解决语文课程的抽象性、概括性与儿童生活的具体性、多样性、独特性的矛盾。
从儿童的经验世界出发引导儿童进入课文的想象世界、情感世界,以儿童的自我体验为契机、引发儿童和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的共鸣。
既使是学生发表了一些“异想天开”,有悖于常理的意见,也不要轻易否定。
我们常常见到的是,恰恰是学生天真、幼稚毫无忌讳的“童言稚语”,表露了儿童纯真的天性,闪烁着智慧的火花。
生活即课堂。
培养学生具有日常口语交际能力,也只有在日常生活中不断实践,反复历练,把生活所得的一点一点累积起来,才会形成一个人的口语交际能力。
所以,教师要打破课内课外的界线,树立大语文观,生活处处有语文,把口语交际的课堂延伸到学生五彩斑斓的生活之中,关注自然,关注生活,关注社会。
激发想像力和创造潜能。
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爱国主义感情、思想道德品质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发展个性,培养合作精神,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
参考文彦:
修订后的小学语文新课标修订时间是2011年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阅读 新课 感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