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加强中小学教学常规管理的若干规定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
- 文档编号:15425680
- 上传时间:2022-10-30
- 格式:DOC
- 页数:7
- 大小:36KB
关于加强中小学教学常规管理的若干规定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
《关于加强中小学教学常规管理的若干规定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关于加强中小学教学常规管理的若干规定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小学、初中每班学生数不超过50人,高中不超过54人(四星级高中不超过50人)。
不举办“校中校”,不分重点班和非重点班,不举办复读班。
3.开足开齐各类课程,要在校本课程、地方课程的教材建设、实施方式、评价办法等方面积极探索,形成学校特色。
4.组织开展好室内外大课间活动和综合文体活动,做到“三个延伸、三个结合、三个精心、三个兼顾、三个衔接”,每天确保学生体育活动的时间不少于1小时。
5.自觉执行统一的作息时间,不利用双休日、节假日、寒暑假违规上课或举办各种文化补习班。
二、认真执行教学常规
6.认真制订教学计划。
教学计划包括学校教学工作计划、教研组工作计划、备课组活动计划、学科教学计划和课外活动计划。
(1)学校教学工作计划主要包括指导思想、工作目标、工作重点及具体措施、主要活动月(周)安排等。
(2)教研组工作计划应包括工作目标、研究课题(主题)、工作重点及具体措施、教研活动安排等。
教研组活动宜围绕一个课题或几个主题开展专题研究。
(3)备课组活动计划应根据学校、教导处、教研组计划,结合本备课组的实际情况,确定具体目标、工作重点及措施、集体备课安排及其他教学研究活动安排等。
备课组活动应以集体备课为主,要有“一课三备”(主备人“一备”,备课组集体“二备”,任课教师结合自己班级学情“三备”)的具体要求。
(4)学科教学计划主要应包含:
全册教材分析(本册教材和前后教材的联系,各单元教学内容在全册教材中的地位、作用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联系等);
班情学情分析;
加强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的具体措施(如提优补差);
教学进度安排等。
(5)课外活动计划应由活动目标、活动内容、活动形式与方法、具体措施、活动安排等部分组成。
活动安排要写清活动时间、活动地点、具体内容、辅导教师、活动器材等。
7.认真备课。
认真备课是执行教学计划、上好每一节课的前提和基础。
教师必须掌握教材编写意图,确定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所应达到的基本要求;
重视课堂教学设计,以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宗旨,研究选定教学方式、教学手段,形成课时教学方案。
为了课堂教学的“生成”和“优化”,教师备课的“预设”必须多元、充分,必须坚持“生课熟备”、“熟课生备”、“全册教材要粗备”、“章节(课文)教材要精备”、“课前要默备”、“课后要复备”等原则。
(1)备课内容应包括以下几方面:
教学内容、教学目标要求,教学重点、难点、疑点分析,学情分析,教学准备,教学过程,板书、作业设计等。
教材分析和学情分析可以课文或单元进行。
(2)教师应按规定的时间、地点参加集体备课活动。
在集体备课活动中,教师应再次熟读教材及有关教学参考资料,提出个人教学设想,并围绕教学目标要求、教学重点难点、教学环节、练习与作业、小组学习活动、教学方法和手段等积极展开讨论,在充分发挥主备人作用的基础上,形成备课组集体教案(“母案”)。
(3)任课教师要结合自己班级的实情,利用集体备课的“母案”再次备课,或增或删或调整,形成适合任教班级的最佳教学方案(“子案”)。
教案要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要体现教学目标、师生活动、学生自主学习等,要有自己的鲜明特色。
三年教龄内的教师,应采用手写备课。
8.认真上课。
课堂是教与学的主阵地,是全面提高教学质量和办学效益的主渠道。
课堂教学要继续坚持变注入式教学为启发式教学,变学生被动听课为主动参与,变单纯的传授知识为智能并重;
能让学生问的让学生问,能让学生答的让学生答,能让学生思考的让学生思考,能让学生动手的让学生动手,能让学生讨论的让学生讨论,能让学生总结的让学生总结,努力探索和实践生态课堂,让课堂成为体验的课堂、和谐的课堂、智慧的课堂、创造的课堂。
(1)严格按课程表上课,不得随意调课、停课或改上其他课。
(2)教师要认真做好各项课前准备,在预备铃响之前到达教学地点;
课与课之间没有预备铃的,必须在上课铃声响前1~3分钟到达教学地点。
(3)教师衣着打扮要端庄,教态应亲切,精神要饱满,坚持讲普通话,努力营造融洽、和谐的课堂氛围,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4)板书要做到工整、规范,注意不写错别字。
(5)教师要以身作则,严谨执教;
要引导学生积极思考,踊跃发言;
学生开展小组学习,教师要加强指导或积极参与。
(6)对个别学生的违规言行,教师应采取灵活、适当、理智的方式批评纠正,不讽刺挖苦、体罚学生,坚决避免产生师生对立现象。
(7)教师上课中途不离开教室,不坐着讲课,不差遣学生走出教室帮教师拿教具、练习本等,上课期间应关闭通信工具,不拖堂。
(8)严格按照教学计划和课程安排,上足、上好每节课,课后撰写好有质量的教后笔记或反思性随笔,每学期累计不少于15则。
9.认真布置与批改作业。
作业是学生巩固知识、发展智力、提高能力和养成良好学习习惯的重要途径。
作业管理要坚持“四精”、“四必”,即精选、精讲、精练、精批,有发必收、有收必批、有批必评、有评必补,立足于减轻负担、增强实效。
(1)要围绕教学目标,坚持落实“三减一增”(减轻过重的作业负担、减轻过重的记忆负担、减轻学习心理负担,适当增大思维训练的强度),紧扣教材内容布置富有启发性、层次性、趣味性的作业,减少机械重复的作业,杜绝惩罚性作业。
(2)作业类型一般有课内、课外两种,应以课内作业为主。
作业形式有书面作业、口头作业和实践性作业等。
书面作业应做到种类多样,题型多变,灵活选用,训练严格,书写规范;
不合规范要求的要让学生重做,学生未做的应要求补做、补交。
(3)布置作业要考虑学生所需的总时间和各科的全面发展。
小学低年级不布置书面家庭作业,中高年级每天家庭作业的总量不超过1小时;
初中课外作业总量不超过1.5小时;
高中课外作业总量不超过2小时。
(4)按要求布置的课内外作业要全批全改。
语文学科大作文要全批全改,小作文要查阅或抽改;
周记、日记批改不作统一要求。
对补交和重做的作业要细致批改。
批改作业,小学采用等级制(即优秀、良好、及格、需努力,英语学科可采用A、B、C、D四个等级),提倡简短评语加等级的方法;
中学作文批改采用百分制。
批改要及时,保证在下次练习前能把作业本发给学生。
(5)要让学生自己订正、修改作业的错误之处,养成自我检查和自我订正的习惯。
改正后的作业要再及时批阅。
(6)教师对学生作业中所反映出的普遍性问题,要及时分析原因并进行评讲。
同时,要根据学生的作业情况,及时调节教学进度,改进教学方法。
10.认真辅导学生。
认真辅导学生是因材施教的具体体现,应渗透于课内外、教与学的各个环节。
辅导的对象不光是学困生,还应包括有较大潜力和学有专长的优等生。
(1)要针对学困生的个体差异,讲究辅导方法。
课堂上,要鼓励他们多参与学习活动;
作业中,要适当降低练习难度,让他们有成功感;
课外,要以个别辅导为主,分类指导;
班集体中,可建立学生间的帮教对子;
家校间,要加强联系,协调辅导内容和方法。
(2)要重视培优工作,尽可能为优等生提供发表自己见解的机会,提供具有挑战性的问题让他们去尝试,为他们最优化发展创造条件。
11.认真参加校本教研。
校本教研活动是提高教师教学能力的重要载体与有效途径。
全体教师要积极参加形式多样的教学研究活动。
(1)听课是校本教研的重要组成部分。
听课前要熟悉课程标准、教材教法,做到有准备地听课。
校长每学期听课不少于30节,分管教学的领导每学期听课不少于50节,教研组长、年级组长、备课组长每学期听课不少于25节,教师每学期听课不少于20节。
听课时要认真做好记录。
(2)根据《关于扎实开展“一课三议”“三课一评”校本教研活动的意见》(张教〔2006〕141号),“议”和“评”要根据教材、课程标准,对教学目标的达成、教学方法的优劣、教学媒体的使用等方面进行全面评价,既要肯定优点,更要指出存在问题,既要评教师,更要评学生,既要评教法,更要评学法,要帮助执教教师总结经验,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率。
12.认真组织考核与评价。
认真组织考核是检查教学效果的重要手段。
要科学有效地组织考核,改进学生评价,切实发挥考核评价的发展和激励作用。
(1)要认真组织学科考试考查。
①学科考查或考试,形式要多样,如笔试、口试、实践操作等;
命题要注重质量,基本题一般占70%,适当提高题占20%,拓展题占10%。
②小学取消期中考试,期末考试成绩评价采用等级制,60~74分为及格,75~84分为良好,85分以上为优秀(低年级90分以上为优秀)。
中学每学期组织期中和期末两次统一考试和考查,考试科目采用百分制,考查科目采用等级制(60~74分为及格,75~89分为良好,90分以上为优秀)。
③考查或考试要做到公正、公平,师生都要严格遵守考风考纪,坚决杜绝作弊现象。
④各类考试、考查,教师都要认真阅卷、评价,认真进行讲评,认真督促学生订正试卷,并做好质量分析工作,不断改进教学方法。
⑤不按考试成绩给学生排名次。
(2)评价学生要采用开放、多样、多元的方式,全面关注学生的成长。
要以综合素质评价促进学生形成终身学习所需要的基础知识、基本能力、基本方法和综合运用能力。
要积极探索、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建立学生成长档案。
13.认真进行工作总结。
学校教导处、教研组、备课组、教师的学期教学工作总结应当在每学期结束前按时写好,整理归档。
总结不需面面俱到,应突出重点,提倡作专题性总结。
三、切实加强教学管理
14.学校教学工作计划每学期制订一次,在学期初应组织全校教师学习、讨论,成为学校教学工作的指导纲要。
教研组工作计划需经教研组会议通过、教导处审定。
备课组计划应在充分听取同备课组教师意见的基础上,由备课组长起草,教导处或教研组审定。
15.集体备课要明确时间、地点、内容、负责人及要求,学校行政成员要分工蹲点参加活动,每次活动要作好详细记录。
教导处、教研组、备课组要定期对教师编写的教案进行检查,原则上每学期不少于3次。
16.学校要制订各学科教师的教学常规要求与学生的上课常规要求;
指导、督促教师加强专用教室、教学设施的管理与使用,充分挖掘、利用好校内外教育资源;
组织行政成员、骨干教师对教师的课前准备进行常态检查,对教师的课堂教学进行形式多样的随堂听课,听课后应及时与教师评课。
17.学校教导处要制订切实可行的作业布置、书写与批改的要求,对教师批改作业的情况每学期应至少检查3次,并不定期进行抽查,检查结果要及时反馈给教师;
要通过多种途径了解、控制学生的学业负担。
18.学校要建立学困生转化档案,并定期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关于 加强 中小学 教学 常规 管理 若干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