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社会建设与社会管理创新的时代背景和紧迫性优质PPT.ppt
- 文档编号:15418363
- 上传时间:2022-10-30
- 格式:PPT
- 页数:35
- 大小:1.72MB
第一章-社会建设与社会管理创新的时代背景和紧迫性优质PPT.ppt
《第一章-社会建设与社会管理创新的时代背景和紧迫性优质PPT.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一章-社会建设与社会管理创新的时代背景和紧迫性优质PPT.ppt(3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22、世界充满机遇和挑战、世界充满机遇和挑战政治上,世界多极化VS霸权主义、强权政治,国际力量对比呈现北强南弱、西强东弱的基本态势。
经济上,一方面,新兴产业、知识经济方兴未艾,世界生产力显著提高;
另一方面,全球化在当今的发展使全球性经济发展失衡更加严重,发展中国家在激烈的国际经济科技竞争中总体上处于不利地位。
文化上,一方面,不同文明互相认同感得到增强,国际文化合作日益拓展;
另一方面,世界范围内思想文化交锋深刻复杂,西方国家加紧向全世界推销意识形态、社会制度、发展模式,策动形形色色的“颜色革命”。
安全上,一方面,和平与发展大局总体稳定,国际安全合作日趋加强;
另一方面,局部冲突和战争不断,传统安全威胁和非传统安全威胁相互交织,一些热点问题长期得不到解决。
3、“求和平、促发展、谋合作”是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在当今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大背景下,各国积极谋求快速发展。
和平、合作、发展汇成时代洪流,推动人类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发展进步。
尽管当今世界还存在着这样那样的矛盾和冲突,不确定不稳定因素有所增加,但和平与发展仍是当今时代的主题,世界要和平、国家要发展、人民要合作是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
44、国与国之间、国与国之间“利益交融、休戚与共利益交融、休戚与共”经济全球化飞速发展及其结果,使信息、观念、人才、资源、资本和产品以史无前例的速度和容量在全球范围内流动起来。
同时,经济全球化也愈来愈深刻地影响着全球各个角落的人们和国家认识世界及其与世界相处的方式。
着眼于经济全球化使世界各国发展越来越呈现出的一损俱损、一荣俱荣的系统效应,在人类漫长的发展史上,各国人民的命运从未像今天这样紧密相连、休戚与共。
55、全球动荡不安,局部地区冲突、全球动荡不安,局部地区冲突不断不断美债危机拖延;
欧债危机进一步加剧和蔓延;
日本经济缓慢复苏;
西亚和北非内外矛盾错综复杂、战局不断;
南海局势愈演愈烈,海上冲突事件不断此外,经济全球化、资本跨国流动与金融投机暴力导致不平等、分配不公、受益不均与贫富两极分化;
坎昆世界气候变化大会无果而终及加拿大宣布推出京都议定书、美俄大选加之因北约坚持在欧洲部署反导系统导致关系转为紧张、朝鲜半岛局势进一步恶劣;
等等。
都在很大程度上突出反映出当今世界“全球动荡不安,局部地区冲突不断”的鲜明特色。
66、国际社会、国际社会“携手应对携手应对”全球性重大挑战和全球性重大挑战和威胁威胁2008年美国次贷风波引发的国际金融危机,因全球经济金融深度融合而迅速发展为自1929年以来全球经历的最严重最具破坏力和影响的金融危机;
2009年春,墨西哥和美国又发生甲型H1N1流感疫情,并迅速传播到世界各大洲200多个国家和地区,造成全球性“流感大流行”。
世界银行发布报告预测,甲感疫情可能造成的全球GDP损失范围在0.7%4.8%。
正是鉴于经济全球化快速进程中的种种风险莫测,国际社会树立起共同责任意识,从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高度多方入手,统筹兼顾,“携手应对”全球性重大挑战和威胁。
(二)国内社会转型的特殊性与复杂性当前党和政府的社会建设和社会管理创新是在社会转型的历史大背景下进行的。
就转型期中国的社会建设自身而言,有其复杂性和特殊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1、社会转型内容的特殊性、社会转型内容的特殊性我国社会转型内容的特殊性在于结构转型与体制转轨的并列展开。
而这种结构转型与体制转轨的核心在于经济改革,即实现从高度集中的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变。
22、社会转型动力的复杂性、社会转型动力的复杂性西方国家:
市场是社会转型的初始动力,也是社会转型的主要动力。
我国的社会转型不仅仅是政府和市场的双重启动,而且是政府和市场的双重推动。
“这两种力量的巧妙结合,的确是世界现代化进程中的一个范例”。
33、社会转型过程的复杂性、社会转型过程的复杂性首先,转型过程漫长。
需要一个很长的周期,更需要一个漫长的探索过程。
其次,社会转型过程中的矛盾尖锐性。
“渐进式”的社会变革与现实的迫切需要有可能存在时间错位、过程错位,也就决定了我国在社会转型过程中存在矛盾尖锐并激化的可能性。
第三,复杂的国际环境。
全球化对于我国而言是一把双刃剑,既要看到有利的一面,也要看到不利的一面。
44、社会转型矛盾的复杂性、社会转型矛盾的复杂性由于我国社会转型期的特点,使我国的社会转型呈现出前所未有的激烈与矛盾,导致了我国在当前的社会转型中出现了一系列的社会问题,如贫富差距、道德失衡、社会不公正与腐败、诚信危机、社会失范,等等。
当前我国社会转型中的新旧价值规范失衡、新旧文化观念间的矛盾冲突,从某种程度上都是以这些形式反映出来的,这些冲突会对社会转型形成或直接的阻碍作用,或间接的促进作用。
第二节我国社会建设与社会管理的历史演变自从1949年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和政府在大规模进行经济建设的同时,也始终高度重视社会建设与社会管理创新,不懈地探索与实践,取得了重大成绩,积累了宝贵经验。
根据建国后各个阶段社会建设与社会管理的重点不同,我国的社会建设与社会管理的历史演变可划分为以下五个阶段:
第一阶段:
计划型社会管理体制的形成阶段(第一阶段:
计划型社会管理体制的形成阶段(1949194919561956年)年)新中国刚刚成立,党和政府进行社会建设与社会管理的主要任务是改造旧社会,建立社会主义经济基础,巩固人民民主政权。
首先,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建立起单一的公有制经济;
其次,强化基层组织,建立起共产党领导下的工会、妇女联合会以及居民半自治组织。
国家从经济和社会组织上全面主导社会生活,逐渐建立起在计划经济体制下进行社会管理的格局。
第二阶段:
计划型社会管理体制的巩固、强化阶段第二阶段:
计划型社会管理体制的巩固、强化阶段(1957195719781978年)年)我国建立起社会管理制度与计划经济制度紧密结合的体系。
通过严格的城乡二元分治及户籍制度,把城市居民束缚在政府机关、国营企业、集体企业及各种事业单位中,通过街道办和居民委员会的属地管理进行有效管辖;
农村则依靠人民公社和生产队进行管理,把农民牢牢地固定在土地上。
这一阶段,政府作为唯一的社会管理主体而存在。
后期的实践证明,高度闭塞的社会管理制度是缺乏活力和动力的。
第三阶段:
计划型社会管理体制逐渐弱化并趋第三阶段:
计划型社会管理体制逐渐弱化并趋于解体的阶段(于解体的阶段(1978197819921992年)年)改革开放不仅解放了生产力,更重要的是解放了人的思想,政治领域、经济领域开始逐渐分开。
地方政府和国有企业赢得了自主权和积极性,城乡居民创造财富的活力迸发,农民开始向城市和工业服务业转移的步伐加快,人民公社体制、政治身份性的阶级分类体制先后解体,运动式、批斗式、监控式的管理方式逐渐被新的法制化管理方式所取代,城乡分割的户籍制度有所松动。
政府作为唯一的社会管理主体的地位开始受到严重冲击。
第四阶段:
市场型的现代社会管理体制日渐形成,并趋于成熟第四阶段:
市场型的现代社会管理体制日渐形成,并趋于成熟阶段(阶段(1992199220072007年)年)伴随着邓小平南巡讲话,特别是党的十四大召开,我国正式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市场化导向的经济体制改革带来社会管理体制的变革。
特别是党的十六大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标志着我国现代化建设进入一个崭新的时期。
相对独立于政府和企业的社会生活领域开始逐步形成,以维护社会秩序为己任的社会管理的重要性越来越突出。
与此同时,政府推动教育、医疗、住房、社会保险等社会事业的商业化和市场化,并逐步地淡化自身在提供社会公共服务或公共产品中所应担负的责任,由此导致社会性服务严重不足和享受公共服务方面地区差别、城乡差别以及外来人口与本地人口的差别不断扩大。
社会组织的发展受到的限制和控制仍然较多,仍然属于社会管理的对象,在社会服务方面仅发挥有限的“拾遗补缺”的作用。
第五阶段:
市场型的现代社会管理体制的自觉构建阶段(第五阶段:
市场型的现代社会管理体制的自觉构建阶段(20072007年至今)年至今)2007年,党的十七大报告专列“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内容,提出“必须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更加注重社会建设”,报告对教育、就业、收入分配、社会保障、医疗卫生、社会管理等方面的社会建设内容,提出具体的目标和要求。
党中央还将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三位一体”发展为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四位一体”的总体布局,明确社会建设在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中的重要战略地位,是我们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新认识、新概括,充分体现了我们党对推进社会建设的高度重视,反映了我们党执政理念的重大变化。
标志着我国的社会管理体制建设进入到一个自觉构建的阶段。
经过六十多年的建设与发展,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和政府根据国内外形势的发展变化,不断就加强和改进社会管理制定方针政策、作出工作部署,有力地推进了社会管理改革创新。
经过长期探索和实践,我国建立了社会管理工作领导体系,构建了社会管理组织网络,制定了社会管理基本法律法规,初步形成了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管理格局。
我国社会管理与我国国情和社会主义制度总体上是适应的,我国社会大局稳定,社会形势总的是好的。
第三节社会建设和社会管理创新的必要性与紧迫性尽管我国社会事业有了很大进步,但总体上,我国经济建设与社会发展依然是“一条腿长、一条腿短”,社会发展、社会建设、社会管理滞后于经济建设。
社会建设和社会管理的现实状况与人民群众对过上更好生活的新期待仍有较大差距。
因此,社会建设和社会管理创新就显得极端紧迫和必要。
(一)社会结构的剧烈变化要求社会建设和社
(一)社会结构的剧烈变化要求社会建设和社会管理创新会管理创新随着改革开放的日益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社会经济成分、组织形式、就业方式、利益格局和分配方式日趋多样化、复杂化。
现有的社会结构面临一些剧烈变化的挑战:
一是阶级阶层结构的变化;
二是城乡结构的变化;
三是收入分配结构的变化;
四是人口结构和家庭结构的变化。
(二)社会组织方式的深刻变化要求社会建设
(二)社会组织方式的深刻变化要求社会建设和社会管理创新和社会管理创新伴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剧烈变革,我国的社会组织方式发生了较大变化。
这个变化可以概括为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第一章 社会 建设 管理 创新 时代背景 紧迫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