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梦龙“情教观”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
- 文档编号:15406458
- 上传时间:2022-10-30
- 格式:DOC
- 页数:11
- 大小:102KB
冯梦龙“情教观”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
《冯梦龙“情教观”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冯梦龙“情教观”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冯
梦龙在“三言”序言中清楚地表达了自己的写作目的:
“明者,取其可以导愚也。
通者,取其可以适俗也。
恒则习之而不厌,传之而可久,三刻殊名,其义一耳。
”
“以《明言》、《通言》、《恒言》为六经国史之辅,不亦可乎?
”也就是说,“三言”
是做为六经国史之辅来喻世、警世、醒世的,以适俗的方式使人们明晓事理,从
而达到长久地教育世人、一心向善的目的。
那么,冯梦龙又是用什么思想以一贯
之作为劝戒的工具和手段呢?
他在编纂的另一部小说《情史类略》中阐述道只有
“情”,即以情来劝导世人,教诲众生,从而使世人皆有情,使整个社会都充满
情。
“情教观”也就成为冯梦龙编写“三言”的主导思想。
“情教观”是冯梦龙在编纂,创作文学作品中始终贯彻的一种思想观念,他
不仅肯定“情”的本源性——“天地若无情,不生一切物”,强调至情——“四大
皆幻设,惟情不虚假”,而且把它作为贯穿人与人之间关系的主线——“万物如
散线,一情为线索”,归结为一点就是“肯定情欲的合理性”。
冯梦龙在塑造这些
占据作品全集1/3以上的众多动人的女性形象时,不仅深刻反映了广大妇女的生
活和心态,而且有一个突出的特点,就是对“情教观”的强调,可以说,众多女性形象
的塑造是冯梦龙“我欲立情教,教诲诸众生”思想的艺术实践。
“情教观”对文本的影响,具体讲,在两性角色塑造特别是女性形象塑造的
过程中,其影响主要包含三个方面:
其一,冯梦龙肯定“情”是万物的本源,人类世代繁衍,繁荣的保证。
因此
“情”也就理所当然的胜于“理”之上。
“天地若无情,不生一切物。
一切物无情,不能环相生。
生生而不灭,由情不灭
故”[8],好比老子的“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把“情”当作是一
种根源性的实际存在的事物,有情一切便可萌芽发展,无情便只好终止回落。
“草
木之生意,动而为芽,情亦人之生意也,谁能不芽者?
……然必曰草木可以不必芽,是
欲以隆冬结天地之局。
吾未见其可也”(《情史·
孙化》)。
表明冯梦龙对天地间情
爱的本源、力量、表现及其永恒精神和存在的各种问题进行了多方位的探索。
而
且他认为“世儒但知理为情之范,熟知情为理之维乎?
”提出“情”“理”互为表
里,在此“存天理灭人欲”极端化的思想被弱化,这无疑大大提高了情欲的地位。
“三言”中的女性,不羞自媒,冲破封建礼教的樊篱,也无需门第高低,
只要情之萌生,有了这个源头,便果敢向前,甚至虽死不悔。
《醒世恒言卷八·
乔
太守乱点鸳鸯谱》中,刚开始似乎乱伦般无理取闹的男女,特别是慧娘,初见假
扮嫂嫂的孙郎就情为所动,“若我丈夫像得她这样美貌,便称我的生平了。
只怕
不能勾哩!
”“慧娘正爱着嫂嫂,只说教她相伴,恰中其意。
”感情一旦萌生便难
以遏抑,更不用说在相处中慧娘发现梦想中像“嫂嫂”的意中人竟然是男儿身,
就更是“以干柴近烈火,无怪其燃。
”然而,作为封建家长制代表的乔太守,先
问明了慧娘的心意,然后把她判与孙郎,让二人终成美眷。
在这里,家长的曲允
成全,正是肯定情胜于理的决策。
“即使家长不应允的婚姻(如周胜仙)竟得神
灵庇佑而成事,这是作者对女性勇敢,坚决追求婚姻自主的肯定,也是对至情的
肯定”。
[9]
《醒世恒言卷二十八·
吴衙内邻舟赴约》中贺秀娥以及她的恋爱婚姻过程和
结局也是“情”胜于“理”的典型,虽然这篇小说的着眼点在于偶然,但正是冯
梦龙思想的必然体现。
大家闺秀贺秀娥,未曾出嫁且知书达理,按“理”说应该
恪守妇道,坚守“男女授受不亲”的礼教。
课文中贺秀娥偏偏一见到吴衙内后,
就产生了爱慕之心,这就有了“情”的萌生,欲与之结好,并且一直以积极主动
的心态,以实际的行动向吴衙内发动进攻,更甚者是在与他云雨后,贺秀娥想方
设法将吴衙内藏到了自己的船上,直到被发现后,还一直为吴衙内开脱,并表明
“非君不嫁”的决心。
经过她不断地努力,终于与吴衙内成亲了,获得了幸福美
满的婚姻。
人们在感叹这段令人羡慕的婚姻来之不易的同时,更为贺秀娥感到庆
幸。
也由此印证了冯梦龙“生生而不灭,由情不灭故”的说法。
其二,“情”在婚姻自主问题上拥有“万物如散线,一情为线索。
散线就索穿,
天涯成眷属”[8]的巨大作用,是“情”把男女双方牵到一起并牢牢的拴到一起的。
古代妇女的婚姻仅仅是一种“临之以父母,诳之以媒妁,敌之以门户,拘之
以礼法”(《情史·
梁夫人按记》)的违反人性的结合。
所以才会有妇女“嫁鸡随
鸡,嫁狗随狗”的悲惨命运。
然而冯梦龙笔下“三言”中的很多女性却一改被动
挨打的地位,自主地争取在爱情婚姻中的主角,不但能坚持“有情人终成眷属”,
更是为“情”表现出极强的斗争精神。
这除了和冯梦龙的“情教观”有关,也和
晚明社会现实中,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市民思想意识的进步,使封建婚姻观逐
渐改变时分不开的,这些会在以后的篇章中详述。
《警世通言卷二十九·
宿香亭张浩遇莺莺》中的李莺莺,就表露出这种新的
思想性格特点。
她在爱情的追求中热情主动、执著大胆而且勇于斗争。
作品写出
身宦门之家的李莺莺对盛负才名的张浩久已倾慕,于是主动向张浩表达“愿成两
性之好”的“素心”。
后来,又多次传书与张浩私会,特别是当她得知张浩为季
父所逼已另订亲孙氏,自己面临被遗弃的命时,她先是把自己“女行已失”的事
实真相告知父母,以“此愿若违,含笑自绝”的坚强意志,逼迫过去曾不同意她
与张浩结婚的父母改变了态度,然后又“取纸作状,径至河南府讼府之下”,把
自己和张浩间不经“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私约当面陈诉于官,并在状文中,
以卓文君和司马相如的故事为例,揭示“女非媒不嫁”的封建“至论”,亦有未
然,是虚伪的谎言和欺骗,并且提出在爱情婚姻上,应当是“所得归人”,“礼顺
人情”。
逼得龙图阁待制只好“曲与成之”。
在这里,李莺莺没有借助“才子及第,
奉旨成婚”为情寻找归宿,而是用自己的真挚感情与礼进行抗争,从而最终实现
了建立在真情基础之上的幸福婚姻,这是一种具有“现代性爱”的自由平等的婚
姻。
《警世通言卷三十四·
王娇鸾百年长恨》中的王娇鸾也与李莺莺一样,具有
超出她们出身、经历以及所受的闺教思想的特质。
这种对真情的颂赞,在出身市
民阶层的妇女身上表现的尤为突出。
《警世通言卷二十三·
乐小舍拼生觅偶》中,
生动而细致地刻画了商人子弟乐和与顺娘之间如痴如狂的爱情。
“钟情若到真深
处,生死风波总不妨”,强调的是“情”的巨大力量,宣扬的是当事人爱情应高于
一切的恋爱观。
“仅仅为了彼此结合,双方甘冒很大的危险,直至拿出生命作孤
注”。
乐和的真情能使潮王感动,而在《警世通言卷三十·
金明池吴清逢爱爱》
中爱爱的真情却能使全能道士在其面前无能为力。
爱爱与吴清一见钟情,因不得
结合抑郁而死,死后变为鬼,继续追随吴清。
当吴清的父母发现后,便请道士皇
甫真人前来斩鬼驱邪。
尽管道士足智多谋,但最终仍被变了鬼的爱爱识破并击败,
那“皇甫真人已知斩妖剑不灵,自去入山修道去了”。
描写道士与鬼相斗的作品
古已有之,然而像这类鬼魅战胜道士的作品实不多见。
“隔断生死终不泯,人间最
切是深情。
”这个鬼魅击败道士的故事,暗示了真情对名教的胜利。
其三,冯梦龙认为,天地间“四大皆幻设,唯情不虚假。
有情疏者亲,无
情亲者疏。
无情与有情,相去不可量”。
不仅如此,它还有陶冶人性,转移世风
的巨大功用:
“若有贼害等,则自伤其情。
盗贼必不作,奸宄必不起”,作用于个
人身上,则体现为“有情则勇,无情则怯”[8]的巨大力量。
真情给予了女性勇气,才智赋予了她们技巧,深受时代思潮影响的冯梦龙也
大胆为妇女正名,一反“女子无才便是德”的传统观念,对轻视妇女的封建礼教
及其自相矛盾的说法提出了质疑和嘲弄:
“语有之‘男之有德便是才,女子无才
便是德’。
其然,岂其然乎?
……夫才者智而已矣,不智则,无才可以为德,则
天下之妇人毋乃皆德类也乎?
”[10]这一观点,在妇女解放问题上有着重要的社
会意义。
《喻世明言卷四十·
沈小霞相会出师表》中的闻淑女,其性格特色远远
超出一般封建社会中的妇女的贤惠,俨然是智斗邪恶的女勇士。
这个故事反映的
是明代嘉靖年间的忠奸斗争。
沈链以攻严而获罪,故难免被斩,这是当时一个重
大惨案。
明人江盈科的《十六家小说》中《沈小霞妾》记述了这个题材,但描写
简单。
冯梦龙在改写这个故事时,让地位卑微的闻氏在严肃的政治斗争中充当了
重要角色,她因对沈小霞的挚情而甘冒生命危险陪同上路。
小说着力渲染了在途
中闻氏智斗解差的细节,充分赞颂了妇女的才智,肯定了妇女的胆识。
真可谓“情
不至,义不激,事不奇。
”(《情史·
昆仑奴》)。
冯梦龙最终还是把女子的才德落
脚于“情”字上,归结出“真情”这一渊源,纽带和力量。
“真情”的问题,并非冯梦龙的首创,早于冯梦龙的李梦阳曾提出,“下无
不根之萌,君子无不根之情”是说人的感情之根,存在于外物,“情者,动乎遇
者也。
遇者物也,动者情也”(《梅园先生诗序》),而“真”乃“情”的第一要
素。
冯梦龙继承并超越了李梦阳学说,把真情自觉地纳入他的“情教观”的理论
中,作为一个重要部分来对待,并对情与真的辩证关系进行阐述。
“子犹诸曲,
绝无文采,然有一字过人,曰真”(冯梦龙《太霞新奏序》),这可说是对他自己
所有作品的总评价,也是对文学作品提出的审美要求。
在冯梦龙的“情教观”思
想中也融会贯通了当时许多进步的社会思潮,比如王学的兴起认为“人欲”就是
“天理”,李贽主张的男女平等意识,以及徐渭、袁宏道等一批勇士向“存天理”
教条发起的猛烈冲击,都对他思想形成有重要启发。
文学作品中只有表现了真情,
才真正能达到长久的教诲众生的目的。
从“情教观”出发,冯梦龙力主文学必须
是真实感情的自然流露,人物要成为有血有肉,具有真情的“情种”。
冯梦龙认
为,最能表现这种真性情的是通俗文学,所以,“谐于里耳”的“三言”,其字里
行间的真情“感人必如是之捷且深也”(《古今小说序》)。
冯梦龙在“情教观”思
想的指引下,通过女性主题的开拓,揭露纲常名教及封建制度抹煞人性,践踏妇
女尊严的本质和罪行,为“三言”中的女性们伸张着时代的正义和自由,在时代
给与女性角色以巨大冲击和改变的过程中,塑造、歌颂着一系列优秀的女性形象,
使她们在对以往生活的思考和反抗中有了挣脱地勇气和目标,成为潮流的向导。
第二章社会法制、经济、思潮等的影响
明代中后期,政治的相对稳定,经济繁荣发展,随着商业经济的活跃,人们
的往来交流增加,视野开阔思想不断开放;
印刷业呈现繁荣景象,白话短篇小说
的编辑、创作和印刷都越来越便捷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冯梦龙 情教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