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必松《对外汉语教学概论》07Word文档格式.docx
- 文档编号:15394300
- 上传时间:2022-10-30
- 格式:DOCX
- 页数:21
- 大小:43.80KB
吕必松《对外汉语教学概论》07Word文档格式.docx
《吕必松《对外汉语教学概论》07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吕必松《对外汉语教学概论》07Word文档格式.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把言语单位组织成言语交际单位必须遵循一定的规则,这样的规则就是语法。
换句话说,语法就是把言语单位组织成言语交际单位的规则。
下面首先说明什么是言语单位,什么是言语交际单位,以及它们之间的区别和联系。
言语单位指的是言语中的语言单位,也就是人们说话或写作时所使用的语言单位。
词、词组、句子、语段、语篇等都是语言单位。
语言是对言语的抽象,语言单位则是对言语单位的抽象,所以在言语中的词、词组、句子、语段、语篇就是言语单位。
其中语段是指意思完整的一段话,语篇是指一篇完整的讲话或一篇文章、一本书。
言语单位有大有小,词是最小的言语单位,语篇是最大的言语单位,从词到语篇,一级大于一级。
句子是最基本的言语单位,因为人们说话总要一句一句地说,至少要说一个句子。
言语交际单位就是能直接用于交际的言语单位。
并不是所有的言语单位都能直接用于交际,只有能直接用于交际的言语单位才是言语交际单位。
前面谈到,语言用于交际,就是互相传递信息,以达到彼此了解或理解。
要达到彼此了解或理解,传递的信息就必须包含能够使对方理解的足够的信息量。
不包含足够信息量的言语单位不能成为言语交际单位。
试比较:
A,他 B.明天晚上 C.他去上海。
明天 坐飞机 他明天去上海.
晚上 明天坐飞机 他晚上去上海。
坐飞机 明天晚上坐飞机 他明天晚上去上海。
去 去上海 他坐飞机去上海。
上海 明天去上海 他明天坐飞机去上海。
坐飞机去上海 他明天晚上坐飞机去上海.
以上三组都是言语单位。
其中A组都是词。
词是表示概念的,概念只能提供单一的信息。
单说这一组词中的任何一个词,听话人都无法理解说话人的意思。
如果只听音不看字,zuò
(坐)还有一组同音词,包括性作、做、坐、座”等等。
同音词在同跟它有一定语义联系的词结合以前,连确定的概念也不能表示。
可见,词不包含能够使对方理解的足够的信息量,所以词不是言语交际单位。
B组都是词组。
词组是表示概念与概念的关系的,但是概念与概念有各种各样的关系,并不是所有能表示概念与概念的关系的言语单位都能提供能够使听话人理解的足够的信息量。
例如,单说B组中的任何一个词组,听话人也都不能完全理解说话人的意思。
由此可见,词组也不包含能够使对方理解的足够的信息量,所以词组也不是言语交际单位。
c组都是句子,尽管长短不一,信息量不等,但是它们所包含的信息量都足以使对方理解所传递的信息。
可见,句子可以作为言语交际单位。
这里所说的句子,都是指一定的言语环境和上下文中的句子。
因为人们用语言进行交际都要借助于一定的言语环境和上下文,脱离言语环境和上下文的句子只能是不提供任何信息的抽象的句子,这种抽象的句子不能用于言语交际。
言语环境是指用语言进行交际时的交际双方及其所处的社会和自然环境,上下文是指说话或写作时的“前言后语”。
言语环境和上下文也是所属句子不可缺少的信息来源。
例如:
当输出的一方说“他去上海”这句话时,一定估计到输入的一方对这一信息感兴趣,也估计到输入的一方知道“他”这个代词的所指。
我们决不会在大街上贸然对一个素不相识的人说“他去上海”。
又如,在回答“他明天去不去上海”这句话时,只要说“去”或者“不去”,听话人就知道回答的是“他明天去上海”或者“他明天不去上海”。
答话中隐去的“他”、“明天”和“上海”都是问话中已经提供的信息,答话中隐去不提并不影响信息量。
在一定的语言环境和上下文中,上面所举的A组中的词和B组中的词组都可以组成句子。
由此可见,一个句子所提供的信息量的大小,不但取决于这个句子自身所拥有的信息量,而且也取决于言语环境和上下文为它所提供的信息量。
在一定的言语环境和上下文中,只要是规范的句子,无论长短,也就是无论它自身拥有的信息量的大小,都能够传递足够的信息量。
下面再举例说明言语环境和上下文对句子的作用以及言语单位和言语交际单位的区别:
A:
今天晚上有电影,你看不看?
B:
看。
你呢?
C.很想看,但是今天晚上有点事。
这是3个人的一段对话,可以看成是一个语段。
显然,这个语段传递的信息是清楚的,所以不但是一个言语单位,而且也是一个言语交际单位。
从这段对话的内容看,这3个人不但相识,而且关系密切。
如果不相识,就不会贸然问人看不看电影,除非是在电影放映地附近兜售电影票;
如果关系不密切,说话的口气就不会这么随便。
3个对话者所说的话长短不一,最短的只用了一个词。
但是他们的话都能使听话人理解,可见每句话都包含了足够的信息量,因此都是一个言语交际单位。
他们的每一句话之所以都包含了足够的信息量,就是因为依靠了言语环境和上下文所提供的信息。
A的问话首先叙述了前提―今天晚上有电影,这实际上是为以后的间答提供的信息,所以当他问“你看不看”的时候,听话人就知道他问的是“今天晚上你看不看电影”。
如果听话人没有得到“今天晚上有电影”这样的信息,就不知道他间的是什么时候看不看什么。
接下去的问答因为有前面的问答作前提,所以也都包含了足够的信息量。
B回答的实际上是“今夭晚上你看不看电影”这样的问话,所以只需说一个“看”,听话人就知道他说的是“我今天晚上看电影”。
其中的“我”、“今天晚上”和“电影”是问话中已经提供的信.息,答话中可以隐去不提。
如果没有上面的问话,孤零零地说一个“看”,谁也不会知道是什么意思。
A对C的间话因为有上面的一间一答,所以只需间一句“你呢”,C就知道是在问他今天晚上看不看电影,回答一个“很想看,……”,听话人也就知道他说的是“我今天晚上很想看电影,……”。
如果没有上面的间答,突然说一句“你呢”,或者随便说一声“很想看,……”,都会使人感到莫名其妙。
上面这些例子说明,言语交际单位必须具有足够的信息量,以便使听话人能够理解所提供的信息。
因此所谓言语交际单位,就是能够为交际的一方理解所传递的信息而提供足够的信息量的言语单位。
要提供足够的信息量,至少要说一个句子,所以句子不但是最基本的言语单位,而且也是最小的言语交际单位。
需要强调说明的是,我们所说的句子,都包括它最重要的语音形式―句调。
〔在书面语言中用句号、间号、叹号表示)不带句调(或句号、问号、叹号)的言语单位,无论由多少词组成,也不是句子,也不能成为言语交际单位;
带句调(或句号、问号、叹号)的言语单位,哪怕只是由一个词组成,也是一个句子,在一定的言语环境和上下文中也可以成为言语交际单位。
句子提供的信息量或者是句子本身所拥有的,如“今天晚上有电影,你看不看?
”或者是句子本身所拥有的加语言环境和上下文所提供的。
词和词组因为信息量不足,固然不能成为言语交际单位,就是像“很想看,但是今天晚上有点事”这种具备了句子条件(即除了相应的词和词组以外,还带有句子的语音形式―句调)的言语单位,如果没有一定的言语环境和上下文为它补充信息,也不能成为言语交际单位。
这说明句子作为言语交际单位是有条件的。
语段和语篇拥有比句子更大的信息量。
语段是由若干个句子组成的言语单位,语篇是由若干个语段组成的言语单位。
语段和语篇,特别是语篇,能够直接交代语言环境和上下文,所以能够提供更多、更完整的信息。
用若干个句子组成一个语段,用若干个语段组成一个语篇,就是为了传递更多、更完整的信息。
因为语段和语篇的信息量大于句子的信息量,所以它们不但是大于句子的言语单位,而且也是大于句子的言语交际单位。
要把言语单位组织成言语交际单位,必须遵循一定的规则。
例如,“今天晚上有电影”不能说成“有电影今天晚上”,“你看不看”不能说成“看不看你”,回答“你看不看”只能说“看”或者“不看”,而不能说“我”或者“看不”。
把言语单位组织成言语交际单位的规则包括把词组织成词组的规则,把词和/或词组组织成句子的规则,把句子组织成语段、把语段组织成语篇的规则。
跟“句本位”、“词组本位”的语法观念不同,我们把这些规则统称为语法。
因此也可以说,语法就是把词组织成词组、把词和/或词组组织成句子、把句子组织成语段、把语段组织成语篇的规则。
以上各种规则是互相联系、互相制约的,是一个完整的系统,这样的系统就是语法系统。
换句话说,所谓语法系统,就是把词组织成词组、把词和/或词组组织成句子、把句子组织成语段、把语段组织成语篇的规则系统。
2.语法的本质是对现家与现象的关来的分类和归类
从根本上说,语言是表示现象与现象的关系的。
人们用语言进行表达和理解实际上就是对现象与现象的关系的表达和理解。
例如“我看书”这句话所表达的是这样几种关系:
“我”和“看”的关系―施动者和动作的关系;
“看”和“书”的关系―动作和受动者的关系;
“我”和“书”的关系―施动者和受动者的关系。
就像宇宙间的现象是纷纭浩繁的一样,现象与现象的关系也是纷纭浩繁、错综复杂的。
要对现象与现象的关系进行表达和理解,就必须首先对现象与现象的关系进行分类和归类。
前面指出,语法系统就是把词组织成词组、把词和/或词组组织成句子、把句子组织成语段、把语段组织成语篇的规则系统,这样的规则系统实际上就体现了人们对现象与现象的关系进行分类和归类的规则系统。
对现象与现象的关系进行分类和归类,这正是语法的本质所在。
下面再举例说明。
“看书、写文章、买东西”是3个不同的词组,把这3个词组比较一下就会知道,其中的“看、写、买”属于同一类概念,都是动作的名称;
“书、文章、东西”属于同一类概念,都是实物的名称。
“看书、写文章、买东西”这3个词组所表示的概念与概念的关系也属于同一类关系一一动受关系;
在这类词组中都是表示动作的词在前,表示实物的词在后,而不能相反。
从这3个词组中,我们不但可以看到概念与概念的关系,而且可以看到概念的类和概念与概念的关系的类。
凡是表示动受关系的言语单位都可以使用这样的表达方式。
由此可见,这既是一条语法规则,也是一条表示概念与概念的关系以及对概念与概念的关系进行分类和归类的规则。
又如,“在桌子上,在教室里”是两个不同的词组,其中“桌子”和“教室”都是实体的名称,代表实体;
“在……上”和“在……里”都是表示某种位置关系的,是位置关系的名称,代表某种位置关系。
从这两个词组中,我们也可以看到概念与概念的关系、概念与概念的关系的类。
凡是表示这类位置关系的言语单位都可以使用这样的表达方式,可见这也是一条表示概念与概念的关系以及对概念与概念的关系进行分类和归类的规则。
再如,在“每天看、总是写、常常买”这3个不同的词组中,“每天、总是、常常”是说明“看、写、买”这些动作的状况的,它们与“看,写、买”这几个动词的关系是一种状动关系,凡是表示这类状动关系的言语单位都可以使用这样的表达方式,可见这同样是一条表示概念与概念的关系以及对概念与概念的关系进行分类和归类的规则。
如果在“看书、写文章、买东西”这3个词组的前面加上一个表示施动者的词,就可以组成“我看书”、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对外汉语教学概论 吕必松 对外汉语 教学 概论 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