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生平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 文档编号:15392678
- 上传时间:2022-10-29
- 格式:DOCX
- 页数:6
- 大小:29.34KB
杜甫生平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杜甫生平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杜甫生平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后来他潜逃到凤翔行在,做左拾遗。
由于忠言直谏,肃宗怒,欲问罪,幸得脱。
四、西南漂泊时期(四十八至五十八岁)
杜甫弃官,携家到了成都,过了一段比较安定的生活。
杜甫投严武,严武死,他再度飘泊,在夔州住两年,继又漂流到湖北、湖南一带,病死在湘江上。
这时期,其作品有《水槛遣心》、《春夜喜雨》、《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蜀相》、《闻官军收河南河北》、《登高》、《登岳阳楼》等大量名作。
其中《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最为著名的诗句为: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
杜甫思想
杜甫的思想核心是儒家的仁政思想。
他有“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宏伟抱负。
他热爱生活,热爱人民,热爱祖国的大好河山。
他嫉恶如仇,对朝廷的腐败、社会生活中的黑暗现象都给予揭露和批评。
他同情人民,甚至情愿为解救人民的苦难甘愿做自我牺牲。
杜诗风格,基本上是“沉郁顿挫”,杜甫还继承了汉魏乐府“感于哀乐,缘事而发”的精神,摆脱乐府古题的束缚,创作了不少“即事名篇,无复依傍”的新题乐府,杜诗对元白的“新乐府运动”的文艺思想及李商隐的近体讽喻时事诗影响甚深。
但杜诗受到广泛重视,是在宋以后。
王安石、苏轼、黄庭坚、陆游等人对杜甫推崇备至,文天祥则更以杜诗为坚守民族气节的精神力量。
一方面,诗人对饱受苦难的人民寄予深深的同情,对官吏给于人民的奴役和迫害深恶痛绝;
另一方面,他又拥护王朝的平乱战争,希望人民忍受苦难,与王朝合作平定叛乱。
这种复杂、矛盾的思想是符合诗人忧国忧民的思想面貌的。
补充资料
1、杜甫是个老乞丐
杜甫起初在长安的几年,由于得不到任用,后来加之父亲去世,失去了固定的经济来源,导致生活陷于困顿,从那时起,杜甫就有意无意地过起了到处乞讨的日子。
后来杜甫被迫离开长安,流落到了到成都,一家人先是借住在浣花溪畔的一座古寺里,家里都揭不开锅了。
小儿饿得实在是扛不住了,也就顾不得父子之礼,冲着父亲一阵怒吼,叫他赶快到邻居那里去讨口饭回来吃。
没有办法,当过几天小官的杜甫实在拉不下面子,只好硬着头皮,拉下面子,给老乡、彭州刺史高适发出求援信:
“百年已过半,秋至转饥寒。
为问彭州牧,何时救急难?
”高适从百里之外背米来接济他,邻里又送他些小菜,使他免却了无米之炊的困苦。
镇蜀的剑南节度使严武等人周济他,建了杜甫草堂。
公元765年,严武病故后一个月,杜甫携妻儿乘船东下,离开了成都。
六年后,离开四川后的杜甫客居湖南,由于被突然的洪水所围困,连续饿了九天。
当地县令用小船将杜甫救了回来,以牛肉白酒招待他,难得饕餮一回的杜甫当晚就因为醉饱过度而辞世了。
杜甫过着近似于乞丐生活的原因,主要有三:
一是时运不济。
二是性格“褊(同“扁”音,“狭隘”义)躁傲诞”。
三是自视清高,高不成低不就。
“穷而后工”成语字典中对它的解释是:
旧时以为文人越是穷困不得志,诗文就写得越好。
正因为有过乞丐一般的生活,杜甫才能够写出不少关心劳动人民疾苦的诗来,最终被人称为诗圣,客观地看文人当乞丐真的不是一件坏事。
代表名句
1、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
《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
2、清新庾开府,俊逸鲍参军。
《春日忆李白》
3、边亭流血成海水,武皇开边意未已。
《兵车行》
4、生女犹得嫁比邻,生男埋没随百草!
《兵车行》
5、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江南逢李龟年》
6、昔闻洞庭湖,今上岳阳楼。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登岳阳楼》
7、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
《咏怀古迹五首》
8、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绝句四首(其三)》
9、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绝句二首(其一)》
10、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11、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
《江畔独步寻花七绝句》
12、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春夜喜雨》
13、自去自来梁上燕,相亲相近水中鸥。
《江村》
名作鉴赏
望岳
【题解】
杜甫《望岳》诗,共有三首,分咏东岳(泰山)、南岳(衡山)、西岳(华山)。
这一首是望东岳泰山。
开元二十四年(736年),二十四岁的诗人开始过一种“裘马清狂”的漫游生活。
此诗即写于北游齐、赵(今河南、河北、山东等地)时,是现存杜诗中年代最早的一首,字里行间洋溢着青年杜甫那种蓬蓬勃勃的朝气。
【原文】
岱宗夫如何?
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春望
唐萧宗至德元年(756年)七月,杜甫得知肃宗在灵武(今宁夏灵武县)即皇帝位,便把家小安顿在鄜州(今陕西富县)的羌村,只身投奔,途中为安史叛军所俘,押往长安,次年春天才得脱身。
在被迫留居长安的日子里,他写了许多反映沦陷区生活的诗篇,或感时忧国,或思家念亲,《春望》就是作于此时的一篇代表作。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蜀相
见《杜工部集》。
约作于上元元年(760年)。
是年暮春,杜甫搬到浣花溪草堂,得暇赴成都武侯祠游览、凭吊,作了这首《蜀相》,以抒述惋惜之情。
丞相祠堂何处寻?
锦官城外柏森森。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春夜喜雨
见《杜工部集》,作于上元二年(公元761年)春,是杜甫晚年“飘泊西南”时在成都所作。
诗人在对春雨的描述之中,流露出其对春雨的喜悦之情。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见《杜工部集》,作于公元761年,时值安史之乱尚未平定之际。
上元元年(760)春,杜甫得亲友资肋,于成都西郭外浣花溪畔盖一草堂,以安顿其家。
翌年八月,草堂为秋风所破,杜甫百感交集,作文《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以记之。
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茅飞渡江洒江郊。
高者挂罥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拗。
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公然抱茅入竹去。
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仗自叹息。
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
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
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
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
呜呼!
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代宗广德元年(763)正月,史朝义(史思明之子)兵败,自缢于林中,其将田承嗣,李怀仙皆举地降。
至此,河南、河北地区相继收复。
时杜甫寓居梓州(今四川三台),乃作此诗。
河南河北,指今洛阳一带及河北北部。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绝句四首(其一)
杜甫的七言绝句不多,然而这一首却是中国最流行的小诗之一。
它通俗易懂,平白如话,却又深含了诗人的审美理想,极受文人学者所推许,可说是以俗为雅,雅俗共赏。
两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旅夜书怀
《旅夜书怀》,是杜甫离开成都,携家乘舟东下,经过渝州(四川重庆)、忠州(四川忠县)时(765年)写的。
他早岁虽有“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理想,到头来什么事都没有做成,只落得年老多病,亲朋零落,只身飘泊,置身于这样浩渺的江上,自己仿佛是天地间的一只沙鸥,飞往哪里去呢?
寂寞啊,寂寞!
作者的感慨是很深沉的。
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
飘飘何所似?
天地一沙鸥。
登高
见《杜工部集》,写于唐代宗大历二年(767)秋,时其流落夔州(今四川奉节)。
古九月九有登高习俗,此诗即杜甫登高有感而作,抒写其长年飘泊的痛苦,孤独无依,老病孤愁之感。
此诗被称为“古今第一律诗”。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江南逢李龟年
李龟年,唐朝开元、天宝年间的名乐师。
杜甫年青时在洛阳曾听过他的演唱。
晚年飘泊江南后,杜甫竟与乐师异地重逢。
这时候距“安史之乱”以前的“盛唐时期”已经十多年了,诗人和李龟年都是晚年了,在这样的境地相逢,有回忆,有伤感。
于是,诗人用非常含蓄的语言,说出了昔盛今衰的感慨。
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
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八阵图
纪念诗圣最敬重的武侯
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
江流石不转,遗恨失吞吴。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杜甫 生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