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观规划设计原理之古典园林复习提纲Word格式.docx
- 文档编号:15388025
- 上传时间:2022-10-29
- 格式:DOCX
- 页数:12
- 大小:28.79KB
景观规划设计原理之古典园林复习提纲Word格式.docx
《景观规划设计原理之古典园林复习提纲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景观规划设计原理之古典园林复习提纲Word格式.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第八章造园的基本原则
第一节主从与重点
从园的整体结构看,除少数仅由单一空间组成的小园外,凡是由若干个空间组成的园,不论其规模大小,为突出主题,必使其中的一个空间或由于面积显着地大于其它空间;
或由于位置比较突出;
或由于景观内容特别丰富;
或由于布局上的向心作用,从而成为全园独一无二的重点景区。
此外,园内的主要厅堂建筑一般也设在这个景区之内,并起着画龙点晴的作用。
如留园.拙政园北海颐和园
第二节虚实相剂
所谓虚,也可以说就是空,或清空、空灵,或者说就是无;
所谓实,就是实在、结实或质实,或者说就是有。
后者比较有形、具象,容易被感知;
前者则多少有些飘忽无定、空泛,不易为人们所感知,但这两者在造园艺术中却是相生相长和缺一不可的。
在园林中,虚与实的对立也表现在许多方面:
例如以山与水来讲,山表现为实,水表现为虚,所谓虚实对比,就是通过山与水的关系处理来求得的。
通常所说的山环水抱,就意味着虚实两种要素的萦绕与结合。
水陆比例和地位对于整座园林的结构影响很大,一般说来,园林中的陆上面积往往比水上面积大,但会以水作为园林中心。
具体设计手法:
在园林的比较中心地段开辟池沼。
池沼以作不规则形的为多,但有东、南、西、北四个方向;
可选择池沼一向的陆地边缘建筑作为重要的中心建筑,南向池沼或北向池沼都可。
例如苏州吴江的退思园,留园的涵碧山房北向池沼,苏州狮子林的荷花厅则南向池沼。
再就山本身来讲,其突出的部分如峰、峦为实,而凹入的部分如沟、壑、涧、穴为虚。
为了达到美的要求,这两者也应当有适当的比例与组合关系。
以建筑自身来讲,也包含有虚和实的两个方面,虚所指的是空间,实所指的则是体形。
中国古典园林之所以具有诗情画意一般的艺术境界,实有赖于空间的曲折和变化,而空间又是借实的体形所形成的,所以,最终还是离不开虚实关系的处理。
建筑体形和整体立面组合来分析一下虚实关系的处理问题。
在古典园林中,构成建筑物立面的要素也可以分为虚、实两大类。
实的部分主要是墙垣,对于江南园林来讲就是白粉墙,它在立面处理中占有特别重要的地位。
虚的部分主要是门窗孔洞以及透空的廊子,它与粉墙之间所构成的虚实对比异常强烈。
还有一些要素如槅扇、漏窗,介于两者之间,可看作半虚半实的要素,可起调和与过渡的作用。
园林建筑的立面处理常可借以上三种要素的巧妙组合而获得优美动人的效果。
为了求得对比,在通常情况下应避免虚实各半、平分秋色,而力求使其一方居主导地位,而另一方居从属地位。
其次,还应使虚实两种因素互相交织穿插,并做到虚中有实,实中有虚。
以留园中部景区网师园为例作具体分析。
第三节疏密相间
园林建筑总体布局和位置经营方面也毫无例外地遵循疏密相间的原则。
这主要表现在建筑物的布局以及山石、水面和花木的配置等四个方面,其中尤以建筑布局体现得最明显。
如狮子林、拙政园、怡园等大体上也是本着疏密相间的原则来安排建筑的。
疏密的对比与变化不仅关系到平面布局和位置的经营,而且对于立面处理也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例如江南一带的私家园林,建筑多沿园的四周排列,人处于园内可以同时环视四个周边上的建筑,为了破除单调而求得变化,这四个面也不应一律对待,必须使其中的一个或两个面上的建筑排列得很密集,并使其余的面较稀疏,从而使面与面之间有必要的疏密对比与变化。
此外,再就每一个面来讲也不可均匀分布,而必须疏密相间以利于获得抑扬顿挫的节奏感。
例如留园中部景区的处理就是这样:
建筑沿四周布置,东部最密集,南部次之;
西、北面则比较稀疏,四个面之间有明显的不同。
另外,每一个边的处理也本着疏密相问的原则。
和建筑一样,山石的位置经营也应本着疏密对比的原则。
诚然,密集的山石可以造成千岩万壑和咫尺山林的气氛,这对于园林来讲确实是可贵的。
但除此之外还应当借稀疏散落的山石来作点缀和陪衬,方能取得良好的效果。
不然的话,处处都是山石林立便会使人有喘不过气来的局促感。
疏密对比反映在用水方面主要表现在集中与分散的关系处理上;
疏密对比反映在树木的。
配置方面则表现在遍植与孤植的关系处理上.
第四节对比与衬托
要知对比和陪衬存在着区别。
对比是相等或相反的对照,作用不分宾主。
衬托则情况不同,成为宾主,每以一景陪衬另一景,使相得益彰。
。
陪衬有宾主,用宾(小的或次要的)来陪衬主(大的或主要的)。
对比则不分宾主,应用也相当广泛,建筑山岭可相互对比,山岭建筑与池面也可相互对比。
甚至高、低、深、浅,曲、直、明、暗都可以对比。
这是一种均衡的手法。
对比如杭州西湖的碑亭,衬托如网师园入口门厅两侧、引静桥等。
第五节参差与整齐
平面布局中,在水中参差错落地留出大小不同的若干岛屿;
并在各个岛屿上建筑各种亭台轩榭,通过浅水平桥,低栏曲楹来相互联系、相互掩映。
所有上述的亭台轩榭,可择一、两处四周入水或一半入水,入水或临水的突出建筑,其地基应该用平直整齐韵石条来砌设,以便和水面两岸的自然岩石相对比,形成参差和整齐的两种不同线条。
至于四周基地则用平整齐直的石条来砌,以形成平直线条,和四周用湖石或山石等自然岩石等自然岩石所砌成的岛屿相掩映,特别显出一面是参差另一面是整齐的形象来。
这种布局符合对比和陪衬以及参差和整齐的两个原则。
第六节明和暗
因为只有由塞入敞,由暗转明,才能在性质、处境、局势各方面都觉得有豁然开朗的意境。
所以每见园林中,往往在转角尽头先用石砌塞,必须转弯穿过山洞,才觉别有洞天。
留园,它的入口异常曲折、狭长、封闭,处于其内人的视野被极度地压缩,甚至有沉闷、压抑的感觉,但当走到了尽头而进入园内的主要空间时,便顿时有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
第七节平面和立体
这就是平面要布置,但也要注意立体的布置。
西方的园林往往一片平坦,极目所至,都是绿草如茵,只在边缘或道旁种植些树木。
这是平面式的,很少有立体的布置。
中国的古典园林则都出现假山和池沼相互掩映的局面。
这两种景色相辅相衬,更显得立体和平面的巧妙搭配。
建筑要巧妙地结合地形和环境:
在平面方面和溪流、绿化起共鸣作用,在垂直方面又和山峻树木相互呼应;
这样则上下、左右、前后层叠错落,富于变化,而获得良好的艺术效果。
这是一方面。
还有另外极重要的一方面,就是建筑本身的形式。
第八节藏和露
所谓“藏”,就是遮挡,就是由墙垣、屋宇、树木、山石遮没了景物,使人们的视线受到限制,只能在朦胧迷离之中,隐约见到其大概。
只有到了另一角度,视野恰巧配合着景物的范围和距离,景物又复会重新显露出来。
但角度不同,景物面貌也会随之而改变,能给人以一种新鲜感。
运用不外两种方法:
一是正面地遮挡,这往往为一般建筑所忌南,但园林建筑却不很在意。
另一种是遮挡两翼或次要部分而显露其主要部分。
后一种较常见,一般多是穿过山石的峡谷、沟壑去看某一对象。
此外,还可以藏建筑于茂密的花木丛中。
露的本身便带有暗示的作用。
在古典园林中,凡借欲露而先藏,欲显而先隐的手法以求得含蓄、深沉的效果,必相应地采取措施加以引导与暗示,使人们能够循着一定的方向与途径能够发现景之所在处。
第九章造园的布局设计
第一节布局设计的关键问题——空间
园林的空间一般指室外空间,都由建筑物、墙垣、廊庑的错综配合而形成的。
由建筑物和墙形成的空间往往比较封闭,例如留园中五峰仙馆。
以走廊为主结合建筑物和墙形成的空间,则比较开敞,其大小和形式往往多变化,而开敞的程度也可由设计者的意图来自由策划。
这是空间的两种基本形式。
至于园林的中心地段,往往由建筑物、假山、走廊,偶尔也有墙等形成大空间,则特别开敞,可以称着自由组合式空间,还有以狭长水面或河谷两岸所形成的空间,人们的视野受着两岸景物的限制而出现的一种狭长的空间形式;
但这种空间不甚普遍。
所有这些空间形式,在交错、综合运用时都采取空间的引导转换和景物相互取借等手法,称做空间的联系和空间的渗透两大处理方式。
空间联系包括:
(1)大小空间的联系,这就是把两个大小显着不同的空间连接在一起。
当人们从小的空间进入大的空间时,因为受了小空间的衬托,便使大空间显得更宽敞。
例如留园,网师园,怡园
(2)封闭空间与开敞空间的联系。
这就是把一个堆满山石、莳遍花木的空间和一个平坦甚至水面涟漪的空间接连在一起,使之相互贯通;
尽管两个空间的面积相等,如果在联系地段插入几道踏步,作了些转折,则更能收到对比的良好效果。
相毗邻的空间院落,除因大小、形状以及封闭与开敝的程度不同而可产生对比作用外,还因其内部处理不同,也可以构成极强烈的对比关系。
例如故宫内的乾隆花园
(3)形状不同的空间的联系。
这就是把横长和纵深或者其它两个形状不同的空间接连在一起,以对比不同的气氛。
(4)严整空间与自然空问的联系。
这就是把对称布局的空间和不规则的天然景色接连在一起。
例如颐和园
空间的渗透:
(1)透过空廊来相互因借两边景色,使之彼此衬托,以收到相得益彰的效果;
而且这种空廊两边的景色还能构成对面景色的远景或背景。
园林中的廊,不仅可用来连接各单体建筑,而且还可以用它来分隔空间并使其两侧的景物互相渗透,以丰富空间的层次变化。
例如一条透空的廊子若横贯于园内,原有的空间便立即产生这一侧与那一侧之分,随着两侧空间的互相渗透,每一侧空间内的景物都将互为对方的远景或背景,而廊本身则起着中景的作用。
景既有远、中、近三个层次,空间便自然显得深远。
古典园林利用空廊分隔空间以增强层次变化的实例俯拾皆是,特别是江南园林,虽规模有限,但却游廊纵横,于是便可给人以迷离不可穷尽之感。
例如拙政园的小飞虹,
(2)从一个空间里的门洞,漏窗,窗棂来窥见另一空间的景色。
这样则能吸收远处的景物,同时还能加强空问的层次感。
江南园林,特别是苏州一带的私家园林,常借大量设置完全透空的门洞、窗口而使被分隔的空间互相连通、渗透,其效果十分卓著。
例如留园的鹤所,
(3)可把室外的空间引入室内,使室内外的空间相互渗透而交织在一起。
使室内外空间相互渗透,特别是把室外空间的景物引入室内,也是古典园林所经常采用的一种手法。
例如园林中的厅堂,不仅多处于园内主要景区,而且又多处理得十分开敞,因而便有充分的条件自室内透过开敞的槅扇而摄取园中——外部空间一景物,从而使内外空间相互渗透。
(4)把园处天然景物引入园林之内,以丰富园林的景色。
例如苏州沧浪亭
第二节空间怎样配合动静的视线
第三节空间有层次,景色有敞聚
人们在观赏园林景色时总会左顾右盼,很自然地看到一幅横向展开的画面。
在这种情况下,空间比较宽.同时又作横阔形。
所以称做:
敞景。
敞景的景色应该繁多而富于变化。
反之,如果人们在走廊里漫步,则视野在两侧都受到限制,只能看到一幅狭窄而纵深的空间。
同时由透视面的引导,视野很自然地被吸引到空间的主要景色上面去。
这样的空间称做:
聚景。
第四节布局设计的几种主要形式
1以池沼为中心的惯用布局形式
一般园林的面积,陆地往往比水面大,以水面为全园中心。
这是一种惯用布局的敞景形式。
大园的水面以聚为主;
如要分,则须宾主分明。
小园则只能聚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景观规划 设计 原理 古典 园林 复习 提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