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连高新园区凌川路工程简本文档格式.docx
- 文档编号:15383849
- 上传时间:2022-10-29
- 格式:DOCX
- 页数:23
- 大小:120.36KB
大连高新园区凌川路工程简本文档格式.docx
《大连高新园区凌川路工程简本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大连高新园区凌川路工程简本文档格式.docx(2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声
Leq(A)
水
pH、CODcr、石油类、氨氮
SS、CODcr、BOD5、氨氮
社会
基础设施
水利、排灌、通讯、路网
征地、拆迁与再安置
公众意见
生态
植被生物量及生产力(现状评价)
各种植被生物量
土地利用结构(现状评价)
土地利用情况
景观生态(现状评价)
土地分类、面积
占地
占地类型、面积及生物量损失
土壤侵蚀
土壤侵蚀量
1.4评价标准
1.4.1环境质量标准
1.4.2污染物排放标准
(1)大气排放标准
大气污染物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16297-1996)中二级标准(新污染源),具体见表1.2。
表1.2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
污染物
最高允许排放浓度(mg/m3)
无组织排放监控浓度限值
监控点
浓度(mg/m3)
颗粒物
120
周界外浓度最高点
1.0
沥青烟
40(熔炼、浸涂)
生产设备不得有明显的无组织排放存在
75(建筑搅拌)
(2)噪声
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施工场界噪声限值》(GB12523-90),见表1.3。
表1.3建筑施工场界噪声限值等效声级Leq[dB(A)]
施工阶段
主要噪声源
噪声限值
昼间
夜间
土石方
推土机、挖掘机、装载机等
75
55
打桩
各种打桩机等
85
禁止施工
结构
混凝土搅拌机、振捣机、电锯等
70
装修
吊车、升降机等
65
1.5评价等级及评价范围
按照国家环境保护行业标准《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中的有关规定,进行环境影响评价等级划分。
1.5.1大气评价等级及评价范围
评价等级:
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HJ2.2-2008)第5.3.2.3.5条的规定:
“对于以城市快速路、主干路等城市道路为主的新建、扩建项目,应考虑交通线源对道路两侧的环境保护目标的影响,评价等级应不低于二级”,因此本项目大气环境评价等级确定为二级。
评价范围:
根据导则及建设项目周围环境概况,设定大气评价范围为距凌川路工程道路中心线两侧各200m的带状区域。
具体评价范围见图1-3。
1.5.2声环境评价等级划分
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声环境》(HJ2.4-2009)中第5.2.3条规定,项目所处的声环境功能区为GB3096规定的1类区,因此,确定本次评价中噪声环境影响评价的工作等级为二级。
为距道路中心线两侧各200m的带状区域。
评价重点为沿线临路前排房屋。
1.5.3水环境评价等级划分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面水环境》规定:
对地面水评价等级的划分标准是依据污水水质的复杂程度、污水排放量、受纳污水的地面水域的规模以及功能来确定。
本项目排放的污水为施工期临时搭建生活区产生的污水,排放量较小,根据《导则》要求,地表水评价等级确定为三级,可以只进行污染物排放类型和数量、给排水情况、排放去向等一些简单的环境影响分析。
1.5.4生态环境评价等级划分
本项目工程实际影响范围为32万m2,远小于20km2;
工程实施过程对区域环境、生物群落、水和土地的影响程度均符合三级评价要求;
工程路线有一段途径凌水水库上游汇水区,但不位于水库的严格控制区内,因此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非污染生态影响》(HJ/T19—1997)表4-1所列出的生态评价工作级别的划分要求,本项目生态评价为三级评价。
道路中轴线各向外延伸300m。
具体见图1-3。
1.6评价重点及评价时段
1.6.1评价重点
根据本工程主要的环境影响及所在区域的环境敏感程度,本次评价重点为施工期、运营期环境空气影响评价、声环境影响评价,并对施工期、运营期的负面环境影响提出有针对性的环保措施与建议。
1.6.2评价时段
评价时段,施工期与工程建设期相同,运营期与车流量预测年度一致,即:
施工期:
计划是2011年9月~2014年5月底,具体实施情况以上级主管部门最后审批意见为准。
运营期:
凌川路2014年建成投入使用,服务期20年,达规模到2033年。
1.7污染控制及环境保护目标
(1)污染控制目标
空气环境:
施工期严格控制沥青烟、施工扬尘的排放,使其对环境的影响降到最低限度;
营运期减少汽车尾气污染,保护沿线区域的空气环境质量。
地表水环境:
严格控制施工期生产、生活废水向凌水水库排放。
噪声环境:
以人群为主,特别注意保护公路两侧200m范围内学校、50户以上的村屯等需要特别安静和人群相对集中的地方,噪声敏感保护目标见表1.11。
生态环境:
保护拟建道路两侧的自然生态和农业生态环境,防止沿线施工产生的水土流失,保证生态系统良性循环。
(2)周围环境概况
凌川路沿线周围环境概况见图1-4。
(3)环境敏感点
由图1-4分析,凌川路沿线主要环境敏感目标为:
凌水水库、壹品漫谷小区、大有恬园二期、大有文园小区、大有青春公租公寓、理工大学西山校区和经理学院。
表1.4敏感目标
敏感目标编号、名称
线路位置
及方位
距道路红线最近距离(m)
楼层
功能
影响因素
凌水水库
K4+480~K4+700东南侧
道路红线紧邻水库水源保护控制区边界
路面径流
壹品漫谷小区
(已建)
G1
K5+590~K5+600南侧
90
9
居住
交通噪声
汽车尾气
振动
G2
11
大有恬园二期
临路第一排
K6+530~K6+580南侧
25
第二排
84
160
大有青春公社公租公寓
(未建)
K6+600~K6+900南侧
17
33
第一排
27
69
大有文园
(在建)
18
24
理工西山校区
路南区域
K6+950~K7+400南侧
113
5
设备用房
29
2-5
化工厂房
教学楼
化工机械系
72
4
制药工程系楼
135
分析测试中心
路北区域
K6+950~K7+400北侧
97
科研楼
23
21
经理学院
K7+500~K7+700南侧
118
12
公寓
47
2工程概况
2.1项目名称及建设性质
项目名称:
大连高新园区凌川路工程
建设单位:
大连海创投资集团有限公司
建设性质:
新建项目
地理位置:
凌川路工程拟建于大连市西部地区,行政隶属于大连市高新园区,位于现状软件园一、二期工程之间,东西走向。
工程起点位于黄泥川软件园二期北侧,与前黄线道路相接,终点至红绫路与软件园路交叉口,全线长7756.92km。
本项目地理位置及线路示意走向见图1-4。
2.2该区域现有路网状况
2.3工程建设规模及主要技术指标
2.3.1工程建设规模
凌川路起点位于前黄线与黄泥川规划C7路交汇处,与前黄线道路相接,沿黄泥川规划C7路向东北方向延伸,经1#隧道穿过老鹞窝山,在凌水镇石棚村东侧出隧道,左线跨越现状凌刘线公路,右线平交凌刘线公路,利用凌刘路492m,然后沿现状凌刘线公路向东行,沿线经过水流沟、破车沟、凌水水库后,折向东北方向,在海军营地东侧,经2#隧道穿过百合山庄北侧山体,在石山沟出隧道,与现状道路相交后,经3#隧道从壹品漫谷小区北侧山体穿过后,在晋源热电公司东南侧跨过规划河周路,向东沿规划红线经过大连理工大学西山校区,与红绫新路相交,终点至红绫路与软件园路交叉口。
工程全长7756.92m,全线有分离式三处隧道、两处大桥、一处地道桥、十五处涵洞,其中:
道路总长2915.92m,隧道总长4203m,桥梁总长638m,地道桥总长468m。
具体道路工程平面设计方案详见图2-2,表2.1。
工程内容包括全线的隧道工程、桥梁工程、道路工程、排水工程、照明工程以及附属结构工程。
2.3.2工程建设标准
主要技术指标见表2.1。
表2.1主要技术指标
序号
项目
单位
指标
一、基本指标
1
道路等级
-
城市主干路Ⅰ级
2
计算行车速度
km/h
50
3
机动车道通行净空
m
主干道5.0m;
次干道4.5m;
单车道宽度
3.5m
路缘带宽度
0.5m
6
机动车道宽度
双向六车道22.5m;
单向三车道11.5m。
7
设超高最小圆曲
线半径
道路、桥梁
100
隧道
700
8
平曲线最小长度
131
最小纵坡
0.3%
10
最大纵坡
道路
4.0%
桥梁
3.5%
3.0%
凸形竖曲线一般最小半径
4000
凹形竖曲线一般最小半径
1500
13
竖曲线最小长度
42.5
二、道路工程
道路设计标准轴载
BZZ-100
道路红线
40
路面类型
沥青砼路面
道路交通设计年限
年
20
三、隧道工程
设计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大连 高新园区凌川路 工程 简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