彝族文化三月会对牟定县民族文化传承的影响综述Word文件下载.docx
- 文档编号:15381990
- 上传时间:2022-10-29
- 格式:DOCX
- 页数:8
- 大小:27.41KB
彝族文化三月会对牟定县民族文化传承的影响综述Word文件下载.docx
《彝族文化三月会对牟定县民族文化传承的影响综述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彝族文化三月会对牟定县民族文化传承的影响综述Word文件下载.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人口密度为138.6人/平方公里,有耕地面积19.9万亩。
境内居住着汉、彝、苗等23个民族,其中以彝族为主的少数民族占总人口的21.6%。
牟定历史源远流长,公元1914年取“牟州”、“定远”之首字取名为牟定县,是滇中最早开发的文明古县之一。
牟定能工巧匠众多,制陶等传统手工艺发达,被誉为铜匠、铁匠、篾匠、木匠、泥水匠五匠俱全的“匠人之乡”。
在漫长的历史岁月中,各民族创造了光辉灿烂、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而民俗文化又是其中最为活跃、最易凸现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以彝族为主的风情习俗颇具特色。
它既有一种地方局限性,又具有一种浓郁的地方特色,有着深厚的群众基础。
牟定的民族节日,除了全县性的“三月会”外,各乡镇都还有地区性的节日。
如:
每年立秋在安乐乡大力石村大黑山的山顶举行的“赶秋”,每年农历六月初六在江坡乡柜子山山顶举行的“柜子山会”,每年正月十五在安乐乡猫街举行的“赶猫街会”,每年正月十六在军屯乡天台街举行的“天台街会”,均为民俗文化传承的一种特有方式,其主要活动都是附近彝族村寨的村民以跳左脚舞和男女青年倾吐爱慕之情为内容的集会。
除此之外,牟定以彝族为主的风情习俗颇具特色:
“串姑娘房”、吃“松毛酒”、“悄悄话”、“背新娘哭嫁”、“踩青棚”、“爬油杆”……民族服饰中:
羊皮褂、花围腰、千层底、尖头鞋、头饰、兜肚……民族工艺品十字绣三弦……令人目不暇接,一展彝家姑娘小伙的风采。
民族饮食习俗中的:
大碗酒、坨坨肉、肝生、汤圆煮米酒、拦门酒……叫人回味无穷。
一年一度的牟定三月会,是牟定县各族人民的传统节日,有历史记载的三月会活动,迄今已有三百余年的历史了。
每年农历三月二十七日至二十九日,牟定县及邻近各县的各族同胞数万人都来赶会,很多彝族人民还带上弦子、二胡、寸笛、竹萧等乐器到会场上来跳左脚舞、唱调子,一连三天通宵达旦不停,真可谓“笙、萧、琴、笛五音美,彝族乐器一大观”。
解放前,会址在县城南面一公里处的东岳庙周围的农田里;
近五十多年来,会场均以县城街道为中心开展活动。
届时,牟定旧城、新街以及东南郊的田野里,临时搭棚设摊,开展物资交流和文化活动。
在主要公路进入会场区的各大街口均搭起彩门,彩门上方书有“欢度三月会”的大字横幅,迎接着来自各地的客人。
附近几个县的彝、回、傣、汉各族人民,穿着节日盛装,从四面八方涌来赶会。
省内外一些企业单位、个体客商运来各种货物销售,购买牟定土特产品,三天时间,参加赶会的人数约达二十四、五万。
一、东岳庙与三月会
历代封建统治者,推行愚民政策,制造迷信毒害人民。
牟定县旧城南,解放前有座东岳庙,此庙不知建于何年何月,只知年深日久,到康熙已将倾圯,康熙四十一年修的《定远县志》载《新葺东岳庙碑记》说:
东岳庙重修“始于甲申冬。
竣于酉春”。
后又几经修葺和扩建,到解放前,庙宇越来越扩大,香火越来越旺盛,庙会变成了物资交流会。
这是三月会的真正来历。
东岳庙内,一切景物皆是宣传封建迷信的东西,轮回转世、因果报应的封建迷信思想,贯穿在整个庙宇的泥塑和壁画中。
庙门大门坎外的左右两边分别塑有泥像“日游神”、“夜游神”,说是阴司地府的县官,又叫“城隍老爹”。
庙门坎内的左右两边,塑有“穆礼青、穆礼红、穆礼海、穆礼寿”四大金刚,说他们是东岳庙大帝灵霄宝殿的四大天王。
这六尊泥塑像,造型各异,有的报琵琶,有的手托日月牌,有的骑兽前奔,有的挥舞大刀欲砍,有的手执钢鞭欲打,一副凶神恶煞的怪相。
庙内左右两侧的厢房,是十殿“阎王”。
宽大的天井正中,用筛子粗的大柱子撑起一座气势宏伟的高大殿宇,这才是东岳庙大帝的灵宵宝殿。
殿中塑东岳大帝神像,神像左右,有执金瓜钺斧、旗罗伞盖的侍者。
“东岳大帝”为何?
他是道教所敬奉的泰山神。
古代封建皇帝多祭祀泰山,传说泰山掌管人间生死。
东岳泰山君领群神五千九百人,主治生死,是白鬼之主帅。
泰山神于唐玄宗时被封为齐天王,元朝至公元二十八年(一二九一年)尊为东岳庙齐天大生仁皇帝,简称“东岳齐天大帝”或“东岳大帝”。
旧时各地多有帝岳庙,每年农历三月二十八日为祭日。
牟定东岳庙的东岳大帝即此。
此外,还塑、画有诸多神像。
东岳大帝殿后又一殿为“封神殿”,殿内壁画,画的是姜子牙封神的内容。
由于封神统治者的提倡和宣扬东岳庙庙会香火日盛一日,不少香客远道而来,上表、许愿、还愿,跪拜烧香、求子、求财,求免祸消灾。
特别是每年农历三月二十八日即所说的东岳大帝“生日”这天,参加庙会的人更多,有的人是为许愿还愿而来,多数人是为出售农副产品、购买春耕物资而赶会,于是交流也热闹起来。
解放前,牟定走“夷方”的人很多,大多冬去春回,恰在这时候回到家赶上三月会,奔波劳累了几个月,不信神、不买不卖的也要领着全家老小来看热闹,轻松轻松,也是一种文化活动、一种乐趣。
彝族人民是很不信佛拜佛的,他们来赶三月会,一是为了卖出所有,买进所无;
二是农闲季节,相识的青年男女相约到三月会上玩耍,于是唱彝曲、跳左脚,在会场上十分热闹,吹葫芦笙、拉胡琴、弹月琴,形成独特的文化活动。
牟定三月会,是由东岳庙的庙会演变而来的。
解放后破除了迷信,东岳庙被开辟成了县医院,赶出了“小鬼”,驱走了“阎王”,昔日要人命的“阎王殿”,如今变成了救死扶伤的医疗单位。
二、盛会迄今数百年
牟定三月会历史久远,据康熙四十一年编篡的《定远县志》(牟定县原名定远县)记载:
“三月二十八日,就城外南郊东岳庙赶市,四方远近,商贾汉彝辐辏,买卖农器物资,至四月初二日方散”;
“四月初八日浴佛节,亦至东岳宫赶市,至晚方散”,“历史既久”。
彝族赴“城南东岳宫赶会,卖棕笠、毛毡、麻线,至晚男女吹葫芦笙、弹月琴、唱彝曲……环围跳左脚至更余方散。
”又该志载《新葺东岳庙碑记》云:
“定邑岳庙,其址在城南里许,每岁三月二十八日有会,邑远进咸敬事之,历史既久,今不修葺将圯者愈圯,颓者愈颓矣”。
上述资料说明:
(一)、三月会仅从康熙四十一年(1702年)到现在,已有300多年的历史了;
而当时县志就说:
“每岁三月二十八日有会……历史既久,”这个“历史既久”,究竟是多少年呢?
现无资料,有待考证。
但可以肯定,三月会的历史至少在三、四百年以上。
(二)康熙时的牟定三月会,会期比现在长,大月六天(三月二十七日到会),小月五天,四月八日还有一个“浴佛节”,这一天的会,和三月会同址,一直到解放前夕仍在举行,群众叫做赶“四月八”。
这天会的特点是,因临近栽秧买卖农具的人更多。
(三)当时,会场上跳左脚舞,唱左脚调的彝族群众已经很多,所用乐器也不少。
(四)当时的物资交流会,想必也很热闹,不然,会期是不会长达五天至六天的。
三、诗与歌舞的盛会
牟定三月会,既是物资交流会,又是诗与歌舞的盛会。
节日之前,广大群众特别是彝族同胞就缝盛装,买琴弦等准备,节日到来,往往是一家老小都参加,不少人虽然不买不卖,也要扶老携幼,到会场上来观光游览一番,心里才觉得舒坦。
彝族姑娘和小伙子们来赶会,大多不在于买卖,而专一于拨琴弦跳左脚舞,和自己的意中人会面谈心里话。
左脚舞的曲调很多,歌词内容丰富,有歌颂党和社会主义的、有追求美满生活的、有倾吐坚贞爱情的、有宣传党的方针政策的,也有对落后思想进行善意讽刺的。
《三月麦子青》表现了男青年参军保卫祖国的决心,表现了一对恋人的纯真爱情:
“三月麦子青,四月麦子黄,小郎参军要走罗,妹莫焦心妹莫气,去上两年回来罗。
”“三月麦子青,四月麦子黄,阿哥参军放心去,妹在家中等小郎”。
《再过两年又结婚》说:
“山青青,水青青,唱支山歌探妹心,爹妈催我来问你,我俩几时来结婚?
”“山青青,水青青,阿妹说与阿哥听:
晚婚计划要执行,再过两年又结婚。
”《庆丰收》则是歌唱农家丰收乐的:
“要采山茶上高山,要想跳脚过岭来,阿哥阿妹手牵手,歌唱丰收乐开怀”。
《歌唱丰收年》又唱到;
“月亮出来了,弦子调好了,月亮圆又圆,姑娘露笑脸;
我们大家一起跳,歌唱丰收年。
”
还有一首相约赶三月会的歌:
“阿尼若(表哥哥),等等着,等等一路罗。
阿尼梅(小表妹),快些来,时间不早罗”。
这些歌词,一些是即兴创作的,艺术水平自然还待提高,但它出自群众的心底,感情真挚,感染力强。
太阳落山,小伙子们几乎每人一抱四弦龙头琴,在会场上“叮叮咚,叮叮咚”有节奏地弹起来,姑娘们凑上来伴着小伙子跳起来了。
渐渐地,姑娘、小伙子手拉手围成一个圆形的舞圈;
舞圈越来越大,几十人、上百人共舞。
舞圈越来越多,十几个,几十个,歌声响彻云霄,很远就能听到。
彝家儿女都卷进去了,汉族姑娘、小伙子们站在一旁“望舞兴叹”,羡慕极了。
彝家姑娘小伙子看在眼里,极友善地伸出手把他们拉了进去,手牵手地跳起来,真是民族团结唱新歌啊!
太阳落山了,他们踏着星光、灯光来跳;
星星睡去,灯光灭了,他们又迎着朝阳来跳,整整三天,尽情欢乐。
一位来自北京的客人通宵不眠地欣赏了这样的歌舞场面,兴奋地赞叹道:
“我看到了我终生难忘的奇观”。
数百年来,牟定三月会一直没有终断过。
解放初期,县人民政府把三月会上跳左脚的彝族兄弟请进县人民政府大院来跳,干群联欢,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又使这一古老的民族节日添上了绚丽光彩。
但以后一些年间左脚调、左脚舞被说成是“四旧”,“有伤风俗”而被明令禁止。
月琴被砸,跳脚的人被打、被捆。
但是,你禁你的,我跳我的,年年都有几万人赶来参加三月会,左脚舞照样跳,左脚调照样唱,龙头琴照样“叮咚”响,一跳就是通宵达旦。
当时,食馆买不到吃的,他们就自己带来食品充饥,上边派文艺宣传队来演出,想以此代替跳脚活动,但跳脚队伍没有被分散,演出队反而陷入跳左脚的群众的包围之中。
想用放映电影的办法,吸引群众,阻止跳脚活动,然而,跳脚的群众不仅不去看电影,反而在银幕下手拉手地跳起来,跳左脚的圈子越来越大,歌声越来越高。
这是一小段禁跳、禁唱左脚舞、左脚调的历史。
近些年来,党的民族政策得到全面贯彻落实,三月会上跳左脚、唱彝曲等民族文化活动,不但不被禁止,而且受到党和政府的支持,一九七九年由县委宣传部、文化局、教育局、县民委等部门联合,对左脚调聚居的蟠猫区(蟠猫乡)开办了全县的民族文艺训练班,对左脚调进行了收集整理;
以后,每年三月会期间,又举行民族文艺调演或会演。
县委、政府机关里,响起唢呐声、月琴声、笛子声、胡琴声和阵阵笑声,彝家人民又被邀请进来跳左脚,县委、政府领导人参加了,人大、政协、纪委等部门的领导人也来参加了。
一位彝族老阿爹感慨地唱到:
“铁门、木门、玻璃门,道道打开迎亲人;
干群同乐手牵手,串串歌声伴笑声”。
三月会不仅活跃了民族文化,而且扩大了城乡物资交流,推动着两个文明的建设。
这几年,县外、州外、省外来参加三月会物资交流的客商越来越多,省外有来自浙江、河北、江西、四川、贵州、湖南、广东等省的客商,州内各个县(市)都有客商参加,也有少数国外友人到会观光。
据一九八四年统计,三天的会期,来自四面八方的各族群众和10多个省市的各界人士和客商共达二十多万人次,近几年来,集市贸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彝族 文化 三月 牟定县 民族文化 传承 影响 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