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化学必修二期末Word文档格式.docx
- 文档编号:15381071
- 上传时间:2022-10-29
- 格式:DOCX
- 页数:11
- 大小:109.47KB
苏教版化学必修二期末Word文档格式.docx
《苏教版化学必修二期末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苏教版化学必修二期末Word文档格式.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每小题只有1个选项符合题意)
1.元素性质呈周期性变化的决定因素是()
A、元素原子半径大小呈周期性变化B、元素原子量依次递增
C、元素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呈周期性变化D、元素的最高正化合价呈周期性变化
2.下列过程属于吸热反应的是()
A、Ca(OH)2与NH4Cl晶体混合搅拌B、NH4NO3晶体溶于水
C、金属钠溶于水D、生石灰加入水中
3.下列变化中,不需要破坏化学键的是
A、氯化氢溶于水B.加热氯酸钾使其分解
C、碘升华D.氯化钠溶于水
4.X、Y两种元素形成含氧酸A和B,能说明酸A比酸B强的是()
A、酸A中X的化合价比酸B中Y化合价高
B、酸A中X与酸B中Y在同一周期,且X在Y之后
C、酸A与酸B的铵盐溶液反应生成酸B
D、酸A具有强氧化性,酸B没有强氧化性
5.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含有共价键的化合物一定是共价化合物
B、在共价化合物中一定含有共价键
C、含有离子键的化合物一定是离子化合物
D、离子化合物中可能含有共价键
6.下面四个选项是四位同学在学习过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理论以后,联系化工生产实际所发表的看法,你认为不正确的是()
A、化学反应速率理论可指导怎样在一定时间内快出产品
B、化学平衡理论可指导怎样使用有限原料多出产品
C、化学反应速率理论可指导怎样提高原料的转化率
D、正确利用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理论都可提高化工生产的综合经济效益
二.选择题(本题包括10小题,第7—16小题每小题3分。
每小题有一个或两个选项符合题意。
若正确答案只包括一个选项,多选时,该题为0分;
若正确答案包括两个选项,只选一个且正确的得2分,选两个且都正确的得满分,但只要选错一个,该小题就为0分)
7.“神舟六号”飞船用铝粉与NH4ClO4的混合物为固体燃料进行太空姿态调整,点燃时铝粉氧化放热引发下面反应:
2NH4ClO4(s)====N2(g)+4H2O(l)+Cl2(g)+2O2(g)△H<
O,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NH4ClO4的分解反应瞬间产生大量高温气体推动航天飞船飞行
B、Cl2是氧化产物,N2和O2是还原产物
C、从能量变化上说反应主要是化学能转变为热能和动能
D、在反应中高氯酸铵只起氧化剂作用-
8.在密闭容器中进行如下反应:
,已知、、Z的起始浓度分别为0.1mol/L、0.3mol/L、0.2mol/L,在一定条件下,当反应达到平衡时,各物质的浓度有可能是()
A、Z为0.3mol/LB、为0.15mol/LC、为0.2mol/LD、为0.4mol/L
9.对于A2+3B22C的反应来说,以下化学反应速率的表示中,反应速率最快的是()
A、v(B2)=0.8mol/(L•s)B、v(A2)=0.4mol/(L•s)
C、v(C)=0.6mol/(L•s)D、v(B2)=4.2mol/(L•min)。
10.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钠、氯原子作用生成NaCl后,稳定性增强
B、在NaCl中,除Cl―和Na+的静电吸引作用外,还存在电子之间、原子核之间的排斥作用
C、任何离子键,在形成过程中,必须有电子得失
D、Na和Cl反应生成NaCl后,能量降低
11.反应C(s)+H2O(g)CO(g)+H2(g)在可变容积的密闭容器中进行,下列的改变,可增大化学反应速率的是()
A、增加碳的量
B、容器的体积缩小一半
C、保持体积不变,充入N2,使体系的压强增大一倍
D、保持压强不变充入N2
12.2004年7月德俄两国化学家共同宣布,在高压下氮气会发生聚合得到高聚氮,这种高聚氮的N-N键的键能为160kJ/mol(N2分子中的键能为942kJ/mol),晶体结构如图所示。
下列有关高聚氮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等质量高聚氮比氮气能量高
B、高聚氮晶体中每个N原子和另外2个N原子相连
C、高聚氮可能成为炸药
D、高聚氮转变成氮气是氧化还原反应
13.化学反应可视为旧键断裂和新键形成的过程,化学键的键能是形成(或拆开)1mol化学键时释放(或吸收)的能量。
现提供以下化学键的键能(KJ·
mol-1)Si—O:
:
460、Si—Si:
175、O—O:
498,则反应:
Si(s)+O2(g)==SiO2(s)的反应热△H约为()
A、-992KJ·
mol-1B、-247KJ·
mol-1
C、-236KJ·
mol-1D、+236KJ·
14.在一定温度下,向密闭容器中加入1molX和2molY,发生如下反应:
X(s)+2Y(g)2Z(g)此反应达到平衡的标志是
A、X的物质的量不随时间变化
B、Z的物质的量浓度不随时间变化
C、容器内X、Y、Z的浓度之比为1︰2︰2
D、单位时间消耗0.1molX同时生成0.2molZ
15.已知下列元素原子的半径为:
原子
N
S
O
Si
半径r/
0.75
1.02
0.74
1.17
根据以上数据,磷原子的半径可能是()
A、0.80×
B.1.10×
C、1.20×
D、0.70×
16.下列说法或表示法正确的是()
A、等量的硫蒸气和硫固体分别完全燃烧,后者放出热量多
B、由C(石墨)→C(金刚石)ΔH=+119kJ/mol可知,金刚石比石墨稳定
C、在稀溶液中:
H+(aq)+OH-(aq)=H2O(l)ΔH=-57.3kJ/mol,若将含0.5molH2SO4的浓硫酸与含1molNaOH的溶液混合,放出的热量大于57.3kJ
D、在101kPa时,2gH2完全燃烧生成液态水,放出285.8kJ热量,氢气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可表示为:
2H2(g)+O2(g)=2H2O(l)ΔH=-285.8kJ/mol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58分)
三、(本题包括4小题,共26分)
17.(6分)门捷列夫提出元素周期律、画出第一张元素周期表,为化学研究和实践提供了一个不可缺少的工具,同时后来的化学家也对元素周期表不断地进行改进和完善。
请根据你所学的知识回答下面有关问题:
(1)人们可以在金属与非金属分界线附近寻找材料,在元素中寻找各种优良的催化剂。
(2)有人提议可将氢元素放在A族,他的理由是;
根据其最高正价与最低负价的绝对值相等,又可将氢元素放在周期表中的族。
18.(6分)A、B、C、D、E是中学化学中常见的有10个核外电子的分子或离子,且A是由5个原子核组成的粒子,它们之间可以发生如下变化:
A+B=C+D;
B+E=2D,且D与酸性氧化物、碱性氧化物均能发生反应。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A的电子式:
__________;
(2)写出D的结构式:
(3)写出A+B=C+D的反应方程式:
__________。
19.(8分)下列物质:
CO2、CH4、H2O2、Na2O2、NH4Cl、MgF2,其中固态时属于分子晶体的是,是离子化合物,且离子个数之比是2:
1或1:
2的是,既含有离子键又有共价键的是,包含正四面体结构的是。
20.(6分)近20年来,对以氢气作为未来的动力燃料,氢能源的研究获得了迅速发展,像电一样,氢是一种需要依靠其他能源如石油、煤、原子能等的能量来制取的所谓“二级能源”,而存在于自然界的可以提供现成形式能量的能源称为一级能源,如煤、石油、太阳能和原子能等.
(1)关于用水制取二级能源氢气,以下研究方向不可行的是。
A.构成水的氢和氧都是可以燃烧的物质,因此可研究在水不分解的情况下,使氢气成为二级能源
B.设法将太阳能聚焦,产生高温,使水分解产生氢气
C.寻找高效催化剂,使水分解产生氢气同时放出能量
D.寻找特殊催化剂,用于开发廉价能源,以分解水制取氢气
(2)燃烧氢气时耗氧量小,发热量大.已知热化学方程式为
C(g)+O2(g)=CO2(g)△H=—393.5KJ/mol
H2(g)+1/2O2(g)=H2O(l)△H=—285.8KJ/mol
试通过计算说明等质量的氢气和碳燃烧时产生热量的比是
四、(本题包括2小题,共18分)
21.(6分)在室温下,将表面积相同、纯度相同、体积也相同的同种锌片分别投入100mL1mol/L的稀硫酸和0.2mol/L的稀盐酸中,仔细观察后发现,两者反应速率有明显差异,投入到稀硫酸中的锌表面产生的气泡没有投入到稀盐酸的快。
大家分析、讨论后认为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可能有两个:
氯离子对反应起了正的催化作用,即氯离子加快了反应;
另一种可能是硫酸根离子对反应起了负催化作用,即硫酸根离子阻碍了反应的进行。
持前一种观点的三位同学设计实验并根据实验现象认为均证实了自己的推论是正确的,他们的实验方案和实验现象分别是:
甲:
在室温下,将表面积相同、纯度相同、体积也相同的同种锌片投入100mL1mol/L0.1mol/L的稀硫酸中,并加入适量氯化钠固体,发现反应速率加快;
乙:
在室温下,将表面积相同、纯度相同、体积也相同的同种锌片投入100mL1mol/L0.1mol/L的稀硫酸中,并加入适量氯化锌固体,发现反应速率加快;
丙:
在室温下,将表面积相同、纯度相同、体积也相同的同种锌片投入等100mL1mol/L0.1mol/L的稀硫酸中,并加入适量氯化钡固体,发现反应速率加快。
请你对三位同学的实验方案作出评价,他们能否得出“氯离子对反应起了正的催化作用”的结论,并简要说出理由:
,;
,。
22.(12分)原高中教材中有这样一个实验:
在两支试管中分别加入3mL稀盐酸,将两个各装有0.3gNaHCO3或Na2CO3粉末的小气球分别套在两支试管口。
将气球内的NaHCO3或Na2CO3同时倒入试管中,观察到现象如下:
两支试管均产生大量气体,盛____________的试管中气体产生较快,盛____________的试管中气球变得更大;
甲同学用手触摸试管,发现盛NaHCO3粉末的试管变冷,而盛Na2CO3的试管温度有升高。
由此他得出:
不管其状态如何,NaHCO3和HCl反应为吸热反应,而Na2CO3和HCl反应为放热反应。
甲同学写出了下列热化学方程式(其中“aq”代表水合或无限稀释的含义):
HCO3-(aq)+H+(aq)====H2O(l)+CO2(g)△H>
0
CO32-(aq)+2H+(aq)====H2O(l)+CO2(g)△H<
甲下结论的方法是否正确___________(填正确或不正确)
为研究是吸热还是放热反应,乙同学继续进行了下列实验(每次实验各做3次平行实验,取平均值):
序号
试剂1
试剂2
混合前温度
混合后最高
或最低温度
35mL水
2.5gNaHCO3固体
20℃
18.5℃
3.2Na2CO3固体
24.3℃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苏教版 化学 必修 期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