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气候变化微题库选择题学生版文档格式.docx
- 文档编号:15376327
- 上传时间:2022-10-29
- 格式:DOCX
- 页数:33
- 大小:2.31MB
全球气候变化微题库选择题学生版文档格式.docx
《全球气候变化微题库选择题学生版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全球气候变化微题库选择题学生版文档格式.docx(3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A.高温年份B.低温年份C.多雨年份D.少雨年份
岩芯是根据地质工作或工程的需要,使用环状钻头及其他工具,从孔内取出的圆柱状岩石样品。
湖泊沉积记录的环境演化主要受气候冷暖干湿变化的控制,沉积物中碳酸盐含量的高低分别指示了湖水的咸化与淡化,可以间接反映气候的干湿变化;
质量磁化率可以粗略地反映气候的干湿变化,气候湿润利于磁性矿物的形成与聚集。
据此完成6~7题。
6、据图分析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采样点岩芯埋藏越浅,距当今时间越远
B.采样点岩芯的沉积年代约为2000年
C.在68.5cm深处磁化率达到最大值,而对应的碳酸盐含量也达到最大值
D.总体来看,磁化率变化曲线和碳酸盐含量变化曲线基本上呈反向变化
7、关于1910~1930年该湖泊的环境特征,说法正确的是()
A.总体上气候趋于冷干,湖泊蒸发量小于降水量
B.总体上气候趋于暖湿,湖泊得到较多的降水和径流补给
C.湖泊水位、盐度变化主要受人类活动的影响
D.总体上湖泊水位较低,水体盐度较高
下图是“2008年全球不同行业的温室气体排放结构示意图”。
读图,回答8~9题。
8、当温室气体含量增加后,下图中热力过程明显增强的是( )
A.A1和B1B.A2和B1C.B1和C2D.A2和C2
9、图中显示林业排放的温室气体比重较大,以下国家林业排放量较大的是( )
A.中国、印度等人口大国B.加拿大、法国、俄罗斯等亚寒带国家
C.美国、日本等经济最发达国家D.巴西、印度尼西亚等热带发展中国家
《安徽省应对气候变化方案》提出,安徽省应对气候变化面临巨大挑战,必须加快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下图表示1962年~2007年安徽省年平均气温变化。
完成10~11题。
10、1962年~2007年,安徽省年平均气温变化的总体趋势是( )
A.降幅超过升幅B.逐年上升C.升高约2.1℃D.波动上升
11、气候变化对安徽省地理环境的影响有( )
A.各地的生长期缩短B.低温冻害损失减小
C..极端天气事件增多D.天然湿地面积扩大
12、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增加的主要原因是()
①热带雨林破坏严重
②太阳黑子的增多
③地球水面的减小
④矿物燃料的大量使用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2009年7月8日,G8峰会在意大利城市拉奎开幕,全球气候问题提上G8议程。
八国集团领导人就气候变化问题达成共识,并首次提及“将工业革命以来的气温升幅控制在2摄氏度以下”的目标。
据此回答13~15题。
13、G8峰会上国际社会最为关注的全球性大气环境问题是指( )
A.全球变暖B.臭氧层破坏C.城市的“热岛效应”D.酸雨危害
14、大气中CO2浓度含量增加将会产生的后果有( )
①全球陆地面积减小 ②温带草原地区气候变干
③喜马拉雅山雪线降低 ④高纬度地区蒸发量加强,降水更少
A.①②B.①③C.①④D.②④
15、我国温室气体排放量居世界第二位,为了保护和改善环境,应采取的符合我国国情的措施有( )
①限制和压缩重工业的发展,减慢工业发展步伐
②加快水电和核电建设,改善能源消费结构
③大力建设林业生态工程,提高森林覆盖率
④发展清洁生产技术,减轻环境污染程度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②③④
科学家观测研究表明,近30年来我国沿海海平面总体上升了9厘米,但沿海各省、市、自治区海平面的上升幅度并不相同。
读图,回答16~17题。
16、对我国沿海海平面上升幅度的分析,主要采用了( )
A.全球定位系统B.地理信息系统
C.遥感技术D.实地勘测技术
17、天津和上海沿海海平面上升幅度不同于其他沿海地区的重要原因是( )
A.经济发达,对地下水需求量大B.厄尔尼诺现象引发气候异常
C.全球气候变暖,极地冰川融化D.地势低平,海平面上升快
读“近百年来全球年平均气温的变化图”,回答第18~19题。
18、自19世纪末以来,世界气温的变化趋势是()
A.波动下降B.波动上升
C.持续上升D.持续下降
19、如果全球气候变暖,则()
A.热带地区降水增加
B.高纬度地区农业减产
C.海水蒸发加剧,海平面下降
D.水资源的不稳定性加剧
树木年轮是气候变化的历史证据。
读“某地树木年轮示意图”,回答20~21题。
20、图中反映了该地近百年气候的变化,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寒冷—温暖—寒冷交替变化
B.温暖—寒冷—温暖交替变化
C.暖干—暖湿—暖干交替变化
D.湿冷—干冷—湿冷交替变化
21、在M时期,该地最可能出现的自然现象是( )
A.雪线上升B.暖冬频繁
C.海平面下降D.河流水灾常年发生
专家认为,由于人类的生产活动等原因,预计到2100年全球平均增温4℃~5℃,这对全球环境将产生重大影响。
完成22~23题。
22、对全球变暖的环境响应,叙述正确的是( )
A.北半球热带地区降水减少;
海平面上升B.灾害性天气频繁;
中国自然带北移
C.洋流发生变化;
大部分动物栖息地发生根本性改变
D.北欧影响最大;
北半球亚热带地区降水增多
23、在节能减排中,公众可参与的有利于抑制全球变暖的行动是( )
A.充分利用太阳能;
尽量使用公共交通工具B.采用节水措施;
开发利用无污染能源
C.多种水稻;
充分利用风能D.维持能源消费结构现状;
自备购物袋
对野象生活习性的研究表明,野象喜欢生活在温暖湿润的森林环境中。
读中国历史时期野象活动地点分布图,回答24~25题。
24、公元前500年前,黄河流域的气候状况可能是( )
A.气温比现在低,降水比现在多B.气温比现在高,降水比现在少
C.气温比现在低,降水比现在少D.气温比现在高,降水比现在多
25、关于该历史时期(公元前500年~公元1830年)气候与现代全球气候变化及其影响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两个时期气候变化趋势基本吻合B.现代气候变暖使全球陆地面积增大
C.该历史时期雪线不断降低,现代则趋向升高
D.该历史时期我国1月份0℃等温线的位置北移
有资料表明,近百年来全球平均气温已上升0.6℃~0.9℃,当今全球气候具有变暖的趋势。
读下图所示,回答26~27题。
26、上图中的气温变化曲线反映的是近现代的气候变化,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①这一阶段地球平均气温波动上升 ②20世纪80年代的气温高于20世纪40年代的气温 ③该曲线变化的总趋势与地球大气中温室气体增加的趋势一致 ④近百年来的气温明显低于石炭—二叠纪冰期的气温
A.①②B.①②③C.①③D.①②③④
27、该图反映的问题是全球变暖,下列对策可以缓解气候变暖的是( )
①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量 ②大面积植树造林 ③发展技术,提高燃料的燃烧效率 ④开发新能源,改善能源结构
A.①②③B.①③④C.①②D.①②③④
下表是西藏各站点0.8米深度年代平均地温距平(℃)资料,据此完成28~29题。
年代
拉萨
泽当
当雄
安多
日喀则
1970S
-0.8
-0.2
-0.1
-0.5
1980S
0.1
1990S
0.9
0.3
0.6
28、表中数据表明( )
①就年平均地温而言,呈逐年升高趋势 ②20世纪70年代西藏地区地壳活动弱 ③20世纪90年代以来全球变暖趋势明显
④20世纪90年代以来西藏地区植被破坏严重
A.①②B.②③C.①③D.②④
29、根据西藏地区年代平均地温的这种变化,可以推测( )
①全球降水量有增多趋势 ②阿尔卑斯山多年冻土最大深度呈明显增加趋势 ③乞力马扎罗山山顶冰川面积不断萎缩 ④青藏铁路沿线冻土活动层厚度加大
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
30、大面积地砍伐森林可能引发的环境问题有( )
①空气中二氧化碳浓度增加 ②造成臭氧层空洞 ③水土流失严重,环境恶化 ④许多物种灭绝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③④D.①③④
读下图所示,回答31~32题。
31、CO2排放量的增多,会使全球气温显著增高。
如果这种现象继续发展下去,将有可能出现的不良后果是( )
A.陆地蒸发加剧,干旱地区面积必然扩大
B.海水蒸发量加大,使全球海平面下降
C.两极冰川大量融化及海水膨胀,导致全球海平面上升
D.气压梯度力减小,大气环流减弱
32、我国CO2的排放量居世界第二位,为了对保护和改善世界环境做出我们应有的贡献,你认为下列措施中符合我国国情的是( )
①限制和压缩重工业的发展,减少能源消耗 ②加快发展水电和核电建设,改善能源消费构成 ③大力建设林业生态工程,提高森林覆盖率 ④调整工业布局,将高能耗工业转移到西部地区发展
A.①②B.①④C.③④D.②③
2008年,加拿大北极地区现存的5座冰架之一的“马克姆冰架”8月初与埃尔斯米尔岛分离,漂浮在北冰洋上。
另外,还有2块总面积为122平方千米的冰体脱离了塞尔森冰架。
冰架是指与陆地相连的巨大浮动冰层。
研究人员认为,大量断裂事件表明,北极地区气候正发生迅速变化,大部分地区气温上升速度超过全球平均气温上升速度。
据此完成33~34题。
33、导致全球变暖的主要原因是温室气体能大量吸收( )
A.太阳辐射中的可见光B.太阳辐射中的紫外线
C.太阳辐射中的红外线D.地面的红外线辐射
34、北极地区气温升高,将使北极地区( )
A.极地高压势力增强B.极地东风势力减弱
C.极地生物活动范围南扩D.极地冰川全部融化
近年来,人们发现高山滑雪场地普遍萎缩,这使得未来冬奥会举办地也将随之发生变动。
据此回答35~36题。
35、未来冬奥会举办地可能会( )
A.移向较低纬度的山区B.移向海拔更高的地区
C.移到两极地区D.移向海拔更低的地区
36、这类问题可能带来的影响是( )
A.全球因蒸发加强而变得更干B.导致环境污染
C.地表生物受过量紫外线伤害D.导致世界经济结构的变化
37、导致这类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是温室气体能大量吸收( )
A.太阳辐射中的可见光B.太阳辐射中的紫外线
C.太阳辐射中的红外线D.地面的红外线辐射
2010年我国环境日主题是“低碳减排,绿色生活”。
据此完成下题。
38、造成“低碳减排,绿色生活”的主要原因是( )
A.大量燃烧化石燃料,排放二氧化碳B.大面积植树造林
C.人类大量利用冰川淡水D.地球正处于冰期
39、全球变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全球 气候变化 题库 选择题 学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