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小组合作学习研究》研究报告.doc
- 文档编号:1536562
- 上传时间:2022-10-22
- 格式:DOC
- 页数:16
- 大小:89KB
《初中数学小组合作学习研究》研究报告.doc
《《初中数学小组合作学习研究》研究报告.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数学小组合作学习研究》研究报告.doc(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初中数学小组合作学习研究
研究报告
[摘要]在科技发展飞速的今天,把合作观念引入教育,是现代社会需要,也是未来社会发展的需要。
作为教育工作者要转变教育观念,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激发学生独立思考和合作精神。
“小组合作学习”是课堂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一种有效方法,也是当前引导学生主动学习的重要途径。
通过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开展有效的小组合作学习活动,提高了学生学习数学的自信心和积极性,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合作能力,促进了学生自主地发展,同时也提高了教师优化师生关系的能力,促使教师与学生一起成长。
[关键词]数学教学小组合作学习培养能力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
小组合作学习是目前世界上许多国家普遍采用的一种富有创意的教学理论与方略,由于其实效显著,被人们誉为近十几年来最重要和最成功的教学改革。
我校是一所农村中学,教学条件差,学生基础也是参差不齐,如何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发展和提高,传统的“一言堂”“满堂灌”的教学模式已不适用于学生个体潜能的发展,让学生主动学习、主动参与、勤于动手、乐于参与成为课堂的主流。
学生需要一个充满灵气的活动空间,需要主动探索与交流的平台。
因此,教学方法和学习方式的转变迫在眉睫,初中数学小组合作课堂教学研究势在必行,急不可待。
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可以充分利用小组成员的差异性,发挥小组合作功能,使学困生得到及时有效的帮助,优等生得到全面发展,可以全面提高数学教学质量。
二、课题研究的意义
小组合作学习是一种内涵丰富,有利于学生主动参与的多样化的教学组织形式。
有效的小组合作学习可以在小组成员间形成开放、包容的学习氛围,使小组成员间相互激励、相互促进;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激励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之间的共同进步。
因此,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是社会发展的需要、是教育改革的需要、也是新课标的需要!
三、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构建主义人为,学习是一种主体构建的过程,是学习者与外界信息发生互动的过程,在互动中必然要进行信息传播,所以在数学教学活动中,教师要让学生相互合作,多向交流。
它反映了当今世界教育思想的发展方向,我国新一轮课程改革也把合作学习列为应该倡导的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
社会心理学认为,同伴间交往使其有机会学习适当的社交行为。
精神分析认为社交失败是由于意识或潜意识的心理经验给他们带精神上的紧张或压抑造成的,学习适当的行为方式,可减轻精神上的紧张和压抑。
小组合作学习能为学生创造更多的同伴间交往合作的机会。
因此,合作学习是学生学会合作的一种学习方式,也是有助于学生心理健康的活动形式。
课堂开展合作学习是“学生发展”的需要。
四、本课题的国内外研究状况
(一)合作学习的国际研究现状及问题分析
在西方,对合作学习的研究和实践都有相当久远的历史渊源。
早在公元1世纪,古罗马昆体良学派就指出,学生们可以从互教中受益。
1806年合作学习小组的观念从英国传入美国,受到美国教育家帕克(Park)、杜威(Dewey)等人的推崇并被广为应用,最终于20世纪70年代初在美国兴起了现代的合作学习研究热潮。
由此开始,为了突出合作学习的集体化、过程性特点,实现有意义的而非形式化的合作学习,西方的研究者与教师进行了长期的探索,开发了小组成绩分享法、小组—游戏—竞赛法、切块拼接法、共学式、小组调查法、合作辩论等多样化的实施策略,以及对于学术表现的双重评价、学习与合作技巧合计评分等评价方法。
这些实施策略与评价方法随着合作学习在美国、英国、以色列等国的广泛开展而不断丰富、完善。
但是,我们也必须看到,由于国情与文化的差异,我们在引进国外的相关研究成果时,必须对其进行必要的调整以适应中国的教育现状,同时,我们更需要借鉴国外的经验,并结合中国的实情,积极开创我们自己的合作学习实施策略与评价方法。
尤其是要考虑到我们的班级规模普遍大于国外,我们的学生从家里到学校都比较缺乏合作的机会,从家长到教师都比较忽视对学生合作技巧的培养,针对这些不利于开展合作学习的现实状况,我们要有清楚的认识,更应该在实践中去发展相应的解决策略。
另外,我们还应当看到,国外丰富的研究成果中也存在某此不足,其中较为突出的有:
1、对合作学习的适用条件没有清晰的界定。
学生是具有丰富个性的学习者,不同学科的学习规律也有所不同,并非在任何教学条件下,合作学习都是最佳的教学组织形式,我们需要研究合作学习适于解决何种学习任务。
其次,对不同特点的学生、不同的学科,甚至是同一学科的不同学习阶段,合作学习的实施策略也不可能千篇一律,我们必须开发多样化的合作学习实施策略,以适宜不同的学习情境。
2、缺乏对合作学习系统化的评价体系。
在不同的实施策略中,学生的合作方式是不同的,评价的方法应当随之发生相应的变化;对刚开始进行合作学习的学生和已经具有较多合作经验的学生,评价的标准也应有所不同;再有,合作学习的成效并不仅仅取决于学生的努力,教师的作用也是不可忽视的,如何评价教师在合作学习中所发挥的作用,同样值得深入研究。
对于这些问题,仅靠开发几种评价方法或评价工具是无法解决的,必须要形成比较系统的评价体系,为多种评价主体(学生、教师、家长),采用多种评价方法(定量与定性),评价多种评价对象(学生、教师),实现多种评价目的提供可能。
(二)合作学习的国内研究现状及问题分析
我国自90年代初期起,开始探讨合作学习。
到90年代中期山东教育科学研究所开展的《合作教学研究与实验》,以及近年来主体性教育实验对小组合作的探讨,这一系列的教育科学研究和教学实践活动推动了合作学习在我国的发展。
通过这些研究,合作学习的价值逐渐被教育系统内部成员所认可,不少学生从中受益,教师们在实践中也开发了一些行之有效的实施策略。
与此同时,一些突出的问题也逐渐暴露出来,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教师缺乏合作教学的能力与技巧。
我们的教师也是在比较缺乏合作的传统教育体制下成长起来的,他们在做学生时,合作学习的能力和技巧就没有得到充分的培养;当他们进入师范院校接受职前培训时,没有得到足够的机会去学习如何组织学生进行合作学习;当他们走上工作岗位后,虽然也有不少在职培训的机会,但是,我们现有的继续教育也很少涉及相关内容的培训。
由于合作教学能力和技巧的贫乏,一方面,教师无法依据学生的特点和学习内容的性质,灵活地组织学生的合作学习活动,也不能为学生的合作提供针对性的指导,只能简单地要求学生以小组形式进行活动;另一方面,这种单调的、形式化的活动很难激发学生持久的学习兴趣,也就无法调动学生的积极参与。
因此,要使学生学会合作学习,首先需要引导教师学会合作学习,为教师提供相关的培训,以提高其合作教学的能力与技巧。
2、研究者与教师缺乏密切合作。
在90年代早期,我国的研究者主要是从理论层面对合作的价值等问题进行宏观的论述和探讨,同时也对国外的一些研究进行了介绍,但是,他们的这些研究成果在操作性、适应性方面有一定欠缺,很难为教师实际的教育、教学实践提供具体的指导。
五、课题研究目标
(一)研究的预期目标
1、通过有效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具有合作的情感、养成合作的品质。
2、通过有效的合作学习让学生找到合作的途径,掌握合作方法。
3、通过有效的合作学习的研究,建立有效的小组合作学习的评价体系。
4、通过有效的合作学习的研究,让教师探索出新的教学模式的教学方法,并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
(二)研究的预期成果形式:
课题研究报告、教学论文、教案。
六、课题研究主要内容
(一)优化合作学习小组
1、建立合作小组。
建立合作学习小组是合作学习的前提和基础。
合作学习的分组原则是达到小组间水平相似,在组建合作学习小组时,首先尊重学生自己的意愿,以4—6人为一组,按性别、学习成绩好、中、差搭配,让学生先进行自由组合。
在这基础上,再结合学生的兴趣、爱好、性格、能力等因素进行适当的调配,从而将一个班级组建成若干个最优化的“同组异质、异组同质”的合作学习小组。
由于尊重学生的组合意愿,使他们在合作学习中感到宽松、自由、和谐。
同学间的情感才能交融,人际资源的优势得到充分利用。
2、小组组员分工。
根据组织技能、交流技能、协调技能、评价技能、监督技能等,为小组成员的分工设立相应的岗位,使小组成员有各自的职责。
以五人小组为例,可以设立的岗位及相应的职责如下:
小组长:
负责组织合作内容的分工,保证每个组员都有参与机会,组织纪律。
主要培养学生的组织技能。
记录员:
负责记录本组合作中发现的现象,协调各个组员发言的内容,鼓励大家想新思路。
重点培养学生的协调技能。
评分员:
依据合作时组员的态度,质量和有无新想法给组员评价打分。
鼓励同学间相互尊重。
汇报员:
集合组内研究结果,向全班同学汇报。
引导同学在交流中学习,培养交流技能。
监督员:
两个监督员监督组内以上四个岗位的执行情况。
组内的岗位由几位同学自由选岗,组内协调后,每人一岗,无特殊情况不一人两岗,岗位一月一改选,责任轮流承担。
这五个岗位分工清晰,训练目的明确。
在组织形式上保证了全体同学参与合作的可能性。
它让每个成员都对完成学习任务负有责任,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培养合作技能。
合作技能训练月月有重点,月月有提高。
(二)培养合作学习小组长
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曾指出:
“小孩子最好的先生,不是我,也不是你,是孩子队伍中最进步的孩子!
”,只有最进步的孩子,才能在学生中产生威信,才能带领和帮助其他同学共同进步。
因此,在指导合作学习的实验中,应重视小组长的选拔和培养。
1、组长选拔民主化。
组长的选拔要充分考虑到其学业成绩、同学关系、组织能力和能否以身作则等方面。
选拔时,实行民主选举,让每个组员根据组长的选配条件进行推选。
由于实行民主选举,组长能得到组员的充分信任,增强了小组的凝聚力,有利于小组开展合作学习。
2、扩大小组长权力。
小组长的作用是举足轻重的。
由于组别多,小组中的一些具体情况老师无法全部落实、了解。
为了能对每个学生的学习、表现等情况都能及时、具体、准确的了解和评价,这就非常需要小组长的大力支持了。
为了充分发挥小组长的作用,主要按照以下点实践:
首先,制定小组长职责。
让小组长明白自己不但要积极主动参与合作交流、讨论,协助老师落实小组任务,调动组员的学习积极性,同时还经常组织开展组际竞赛活动等。
接着,大胆放权,扩大小组长的权力。
如:
小组长除了有发放材料、带领组员活动、分配组员任务、综合大家意见、代表组员与教师或别组联系等常规权力外,还给小组长有评价组员的权力。
有权力给小组成员加红旗、奖励分票、写评语等。
这样,小组长的权力扩大了,他的工作积极性更高了,能更自觉地把工作做得更好。
小组成员的学习、表现能得到更及时、更具体的评价,他们的学习态度更加端正,信心也更足了。
同时,每周还组织评选一次“先进学习小组”和每月评选一次“优秀小组长”,以此激发小组长的工作热情。
最后,定期召开小组长会议,及时反馈小组的管理情况,让小组长互相交流经验,取长补短,提高工作能力和工作水平。
(三)指导合作学习
在课堂教学中让学生进行合作学习,使学生在真正意义上的参与,是实现学生主体地位的重要保证和有效途径。
一堂课的时间是有限的,如果让学生杂乱无章闹哄哄的“合作”,或只停留于表面形式的说说,那都是无意义的。
为了提高合作学习的效率,教师需进行以下的指导:
1、指导自觉预习。
首先,教给预习的方法。
即在课前让学生根据导学提纲进行预习,并完成相应的练习作业。
在作业中遇到问题要学会及时对照例题或查寻资料尝试解决,同时要学会及时记录存在的问题等。
其次,培养良好的预习习惯。
要求学生每天至少提前预习一至二课时的内容,多者不限。
根据超前完成情况的不同给予不同级别的奖励。
如:
作业超前完成1课时的奖励分2分,超前完成2课时的奖励4分,3课时奖励8分…以此类推等,久而久之,促进了预习习惯的养成。
2、指导合作讨论。
通过合作讨论,能使光靠自己的努力获得的或片面或肤浅的理解深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初中数学小组合作学习研究 初中 数学 小组 合作 学习 研究 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