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影摄像基础知识一Word文件下载.docx
- 文档编号:15360955
- 上传时间:2022-10-29
- 格式:DOCX
- 页数:12
- 大小:28.03KB
摄影摄像基础知识一Word文件下载.docx
《摄影摄像基础知识一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摄影摄像基础知识一Word文件下载.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一指摄像人员。
摄像人员是一部电视教材造型艺术的体现者。
其职责是在导演创作思想指导下,用摄像手段、技巧去实现导演的创作意图和艺术构思。
另外,指用电视摄像机摄取景物影像的过程。
三、录像
录像有两种含义:
指使用录像机的人员。
将电视摄像机摄取的景物影像用录像机记录在录像磁带上的过程。
四、曝光
感光材料受光作用的过程。
曝光量的大小取决于感光材料受光的照度与曝光时间,即:
曝光量=照度×
时间。
照度可用光圈大小来调节,曝光时间可用遮光器(铱烀庞)速度来控制。
电影摄影机中的胶片是恒速连续运转的,一般除使用光圈外,有时也配合使用装在机身内部的俗称乙蹲影逵的遮光器的开角度大小调节曝光量。
1.曝光点
电影底片上获得中级密度的景物亮度控制点,也是曝光组合选择的基准点。
在电影生产中,对它的选择受如下相互关系的制约:
中级反光率的景物亮度产生底片中级密度,经过标准光号印片而获得银幕最佳视觉效果。
实际拍摄中,被摄体所处的具体光照条件是选择曝光点和计量曝光时各种参数的主要依据。
2.曝光不足和过度
拍摄场景的光线比较昏暗,在拍摄时又未调整好光圈而致使拍摄出的画面昏暗不清,称为“曝光不足”,反之,称为“曝光过度”。
曝光不足和曝光过度本是摄影差错所致,但有时为了获得特殊的艺术效果,有意使曝光不足或过度。
在两种画面交接时,运用曝光不足或过度这种特殊的技巧,可以产生意想不到的艺术效果。
3.曝光反效应
指在增加曝光量后继续曝光,使密度反而降低的反效应。
4.暗部曝光
用测光表暗部曝光点对准最低量度进行曝光,叫暗部曝光。
暗部曝光使暗部层次分明,其余部分都在底片有效光域之外,必然曝光过度,尤其画面最亮部分发白、发毛。
这种方法适用拍明调、软调等画面。
5.亮部曝光
测量景物选择光域中最高亮度,用测光表亮部曝光点对准最高亮度进行曝光,这叫亮部曝光。
这样的方法,只能拍到选择光域中的亮部阶梯部分,其他渐暗部分都在底片上有效光域之外,必然曝光不足,缺乏层次。
画面中的高亮度部分层次分明,而阴暗部分成为暗影或剪影。
这种方法适合拍“暗调”、“硬调”的画面。
五、感光
1.感光度
表示感光快慢的数值。
在规定的显影条件下,测定感光材料达到一定密度值所需的曝光量,即:
感光度=常数。
感光度的计量,国际上有很多标准,如我国暂行标准(GB),美国国家企业标准(ASA)等。
2.感光测定
以曝光量与密度的关系为基础,检验感光材料性能和控制摄影及洗印条件的方法。
将感光材料在感光仪中作阶梯式、渐变式的曝光,经显影后得出一条曝光量与密度值对应关系的特定曲线,即可测得感光材料的感光度(曝光指数)、反差系数(以r表示)、宽容度(亮度容纳范围)等特性指标。
将光楔作不同时间的显影,根据反差系数与显影时间的对应关系,画出一条r=f(t)函数曲线,作为控制中的洗印条件的依据。
六、清晰度、明度与能见度
1.清晰度
又称“象界”,摄影透镜的成象在细微纹理上表现清晰的能力。
物体的反射光点通过透镜聚成焦点(实际上是分散圈),其大小可以决定透镜的清晰度。
若分散圈大,则透镜的象界一定柔散,细微纹理不能显示出来;
若所有分散圈都很小,而组成的象能分辨出细微纹理,透镜的象界可称良好。
这是属于光学清晰度。
此外,感光片分辨率低、曝光过度,以及显影液性质过强和显影处理方法不当等,会影响影像的清晰程度,这是属于摄影清晰度。
2.明度
摄影术语。
由光线所产生的视觉明亮程度。
明度不同于亮度,它是一种主观方面的感觉,一种心理印象,不能直接测定。
3.能见度
通常是指物体能被正常的目力看到的最大距离。
这里是指影片画面(映在银幕上)在一定距离的情况下,被正常的目力所看到的清晰的程度,所以又称“明亮度”。
能见度的好坏受诸多因素的制约,如摄影机解象力的好坏,拍摄时天气、光线的好坏等。
七、摄影台本与摄影阐述
1.摄影台本
也称“摄影设计”。
为体现摄影创作意图制定的具体拍摄方案。
摄影台本包括分场设计、特殊效果及其具体措施。
摄影(象)师要对每个镜头进行研究,从拍摄角度到布光,从拍摄时间到环境气氛,从色调到光学镜头及光学附件,从拍摄方法到技术措施,均要加以周密考虑。
摄影台本也是摄影(象)师最具体、最细致的拍摄计划。
2.摄影阐述
电影摄影师、电视摄像师拍摄前的工作术语。
摄影(象)师接受拍摄任务后,在听取导演意见的基础上,自己全面分析影视稿本,然后向摄制组阐述他对稿本的理解,对影视教材各主要场景的设想、要求等。
由于摄影(象)师的创作有所不同,摄影构思的表达方式也有所不同,有的用文字表述,有的用文字加草图。
摄影(象)师必须在影视教材开拍前作出摄影阐述,并与其他创作部门进行交流,统一意图,以便使摄影构思得以实现。
八、拍摄顺序表与拍摄对象
1.拍摄顺序表
按拍摄的方便性,而不是按最后放映的次序来安排镜头的稿本。
场景拍摄顺序,外景往往由季节决定。
有时因演员同时接受两部以上影视教材任务而调整拍摄次序。
在同一场景中,镜头的拍摄顺序主要考虑以相同拍摄方向的镜头为一单元,而且要先拍全景,后拍中、近景。
合理安排拍摄顺序可以节约布光、搭景和布置道具陈设的时间,从而提高工作效率。
2.拍摄对象
即指镜头画面中所表现的景物。
一般情况下,这些景物都应在镜头焦点范围之内,出焦点的景物不应属于拍摄对象(即使它也在画面之中)。
但有时为了获得某种特殊效果,摄影(象)师有意将拍摄对象弄成虚焦点。
在国外将拍摄对象译成“客体”。
九、构图
原属“造型艺术”术语,后常为影视教材制作者使用。
这里多是指影视教材画面的摄影(象)构图。
摄影(象)构图贯穿着影视教材创作的整个构思和再现过程。
影视教材导演、摄影(象)师为表现作品的主要思想和美感,在一定的空间安排与处理人物的关系和位置,把个别的或局部的形象组成艺术的整体。
构图要求有全局观念,突出主体、画面简洁、形象生动、影调与主题结合。
1.摄影构图
从广义上说,摄影(象)构图贯穿着摄影(象)创作的整个构思和再现过程。
从狭义上来说,是指摄影(象)画面的布局、结构而言。
以现实生活为基础,又以比现实生活更富有表现力和艺术感染力的表现手段,把客观对象有机地组织安排在画面里,使思想得到充分的表达。
2.运动构图
影视画面构思的主要表现形式。
它由两个因素组成:
一是被摄对象运动,二是摄影(象)机运动,有时两者同时形成综合的运动。
运动会使构图不断发生变化,摄影(象)人员要根据变化的特点组织画面。
在有人物和没有人物的画面里,摄影(象)机运动构图的原则是明显不同的。
对于没有人物的画面,在作环境介绍时,根据所要表现的对象,不论起幅或落幅都要找出主要对象(或能表现环境特色的对象)作为构图的依据。
需要突出某个对象时,应以该对象作为构图结构的中心;
对于有人物的画面,应以人物为画面构图的依据。
摄影(象)机的运动,常伴随人物的表演作复杂的场面调度,或跟随人物运动,或作戏剧重点转移,都要根据情节内容或景物的特色抓住主要因素来变化构图。
在运动构图中,始终要注意方向、速度和节奏等因素的变化。
3.静态构图
即固定机位拍摄静态对象,构图组合基本不变。
静态构图多为单构图形式,但由于光、色变化使画面产生多含义、多信息时,也可形成多构图画面。
在卫星电视教材中,教师讲课的画面多为静态构图。
4.动态构图
即被摄对象或摄影(象)机处于运动状态,使画面构图组合发生连续或间断变化。
动态构图是影视画面所独具的构图形式。
它一般为多构图形式,有时也以单构图形式出现,如摄影(象)机伴随动体在无背景变化、无景别变化的空间运动时,就是单构图形式。
在动态构图处理中,要注意节奏感和上下镜头中动态造型因素的衔接。
动态构图的另一含义是影视与绘画、照相比较时,泛指影视画面构图。
5.风景构图
影视教材中无人物的景色画面。
因此就称“空镜头”。
它遵循一般的构图原则,并选择适当的光线条件和天气状况进行拍摄,以创造影视教材内容所需画面的效果。
常用以描述环境、表现时间流逝、季节变化、人物情绪、创造特定气氛和暗示、隐喻等,对剧情内容起烘托作用。
风景构图多散置于影视教材各段落中,与特定剧情内容有内在的联系,处理时应注意上下镜头情节内容的贯穿及各组接因素的关系。
在影视摄影(象)中,摄影人员要特别着力运用各种造型表现手段对风景构图进行气氛和情绪的渲染。
6.多构图
画面结构连续或间断发生变化的构图形式,是影视区别于绘画、照相等静态造型艺术的重要特点之一。
由于摄影(象)机和被摄对象的运动,影视画面的构图结构可以不断发生变化而产生多构图形式。
影视场面调度复杂多变,光线明暗、焦点虚实、前后景变化,均能够形成多构图画面。
这样的构图在现代电影电视中的比重日渐增多。
它不需要外部组接,在一个镜头里以内部蒙太奇造型形式可以交待多种含义,传递多种信息,因而多构图加强了摄影艺术的表现力。
7.单构图
一个镜头内只表现一种构图组合形式。
单构图在无声电影时期运用较多。
随着电影特别是电视艺术的发展,影视场面调度日趋复杂,运动摄影得到广泛运用,单构图在一部影视中所占比例日趋减少。
但导演和摄影(象)人员从内容出发,为表现某种特定的情绪和气氛,追求某种风格,仍在一些影视片中较多地采用单构图画面,尤其在某些影视教材中单构图画面运用就更多了。
单构图多为静态构图,但有时摄影(象)机伴随被摄动作移动,也会出现动态构图形式。
8.匹配构图
利用视觉规律造成视觉连贯性和保持画面上兴趣点位置的构图。
学生在观看影视教材时,总是从银(屏)幕上寻找兴趣点,将注意力集中于这一点上。
可以引起学生注意的兴趣点一般是光学镜头对准焦点的对象、动的对象、线条汇集的对象、暗调画面中亮的对象或亮调画面中暗的对象、彩色对比中突出的对象等。
摄影(象)人员在处理一系列的镜头构图时,要考虑学生视觉注意活动的规律,注意对兴趣点的处理。
为求得视觉连贯性,相连续的画面上兴趣点的位置不宜跳动太大。
9.镜头构图
即指影视导演与摄影(象)人员为表现影视教材的主题思想和美感效果,而在镜头画面上安排、处理人物的关系和位置,把个别或局部的形象组成艺术整体。
构图要求有全面观念。
十、镜头角度与镜头动作
1.镜头角度
这里所说的“角度”,狭义地理解就是指摄影(象)机放在什么地方来拍摄的意思。
实际上,影视中的摄影(象)角度包括三个方面的因素:
拍摄角度、拍摄距离和拍摄方向,这三者彼此相关。
对镜头角度不能理解为仅仅是拍摄美丽画面的手段。
它不仅要完成造型上的任务,同时也要完成刻作上的任务。
结合具体影视教材的内容,恰当地运用镜头角度,会使影视教材的镜头结构精练、新颖,使影视教材的人物活动、事件的发生和发展,具有时间和空间极大的表现领域。
不同的拍摄角度会产生不同的艺术效果。
2.镜头动作
即影视表现手段有别于舞台表现手段的关键之处。
也就是指那些用不同方法处理的镜头的连接所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摄影 摄像 基础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