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初唐诗歌Word文件下载.docx
- 文档编号:15359322
- 上传时间:2022-10-29
- 格式:DOCX
- 页数:10
- 大小:24.30KB
第一章 初唐诗歌Word文件下载.docx
《第一章 初唐诗歌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一章 初唐诗歌Word文件下载.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整个初唐时期,宫廷文臣及帝王后妃在诗坛非常活跃,形成一个庞大的诗人群体。
他们对格律诗的定型起到了重要作用。
•一、贞观诗风
•宫廷诗第一阶段。
•唐开国后第一代诗人是唐太宗李世民及其身边的大臣文士。
他们认识到南北文学不同的艺术特色,提出“各去所短、合其两长”的文学主张。
•开始多述怀言志或咏史之作,刚健质朴;
但后因对六朝声律词采的模仿,文风逐渐浮艳,尽管声律、辞藻运用方面日益精妙,但风格趣味却日益宫廷化,主旨归于颂美。
•当时诗歌虽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南北文学合流的趋势,但其创作成就离“文质彬彬,尽善尽美”的文学理想还相距甚远。
•二、上官体
•宫廷诗第二阶段。
•介于贞观、龙朔之间,出现了一位重要诗人上官仪,字游韶,贞观初进士,先后受到太宗高宗赏识。
《旧唐书·
本传》云:
“太宗雅好属文,每遣仪视草,又多令继和,凡有宴集,仪尝预焉。
”存诗20首,大都是奉和应诏之作。
•上官仪的诗以“绮错宛媚”著称,时人纷纷效仿,形成一种诗风,称为“上官体”。
由于其诗一出,宫廷诗风为之一变,故又有“龙朔变体”之称。
•他的主要贡献在于对诗的对偶进行了整理与归纳,提出了“六对”、“八对”之说,对律诗的形成起到一定的作用。
*“六对”、“八对”
•据宋人魏庆之《诗人玉屑》引李淑《诗苑类格》,所谓“六对”是:
一是正名对,如天地对日月;
二是同类对,花叶对草芽;
三是连珠对,萧萧对赫赫;
四是双声对,如黄槐对绿柳;
五是叠韵对,如彷徨对放旷;
六是双拟对,如春树对秋池。
“八对”:
一曰地名对,送酒东南去,迎琴西北来;
二曰异类对,风织池间树,虫穿草上文;
三曰双声对,秋露香佳菊,春风馥丽兰;
四曰叠韵对,放荡千般意,迁延一介心;
五曰连绵对,残河若带,初月如眉;
六曰双拟对,议月眉欺月,论花颊胜花;
七曰回文对,情新因意得,意得逐情新;
八曰隔句对,相思复相忆,夜夜泪沾衣,空叹复空泣,朝朝君未归。
•三、“文章四友”和“沈宋”
•宫廷诗第三阶段。
•继上官仪之后,出现在武后、中宗两朝的主要宫廷诗人有号称“文章四友”的李峤、苏味道、崔融、杜审言,以及并称“沈宋”的沈佺期和宋之问,他们是宫廷诗发展第三阶段的代表作家。
他们的作品虽内容主旨上与以前的宫廷诗无大差别,但诗律、诗艺方面有很大进展。
1、杜审言。
“文章四友”中杜审言成就最高,可谓初唐五律之冠。
•胡应麟《诗薮》:
“初唐无七言律,五言亦未超然。
二体之妙,杜审言实为首倡。
”王夫之《姜斋诗话》:
“近体梁陈已有,至杜审言始叶于度。
”
•此外,他身处宫廷时间较短,所以作品思想内容较充实,在律诗的题材开拓方面也作出了有意义的实践。
2、沈佺期和宋之问。
“沈宋”最终完成了五律的定型,“沈宋”之称成为律诗定型的标志。
•他们继承了六朝以来众多诗人应用形式格律的经验,并加以发展,使律诗不仅在音韵对仗、起承转合方面更为缜密工致,而且合于粘对规则,从而将已趋定型的律诗形式完全确定下来,使后人作诗有明确的规格可遵循。
•严羽《沧浪诗话》:
“风雅颂一变而为离骚,再变而为两汉五言,三变而为歌行杂体,四变而为沈宋律诗。
•沈佺期擅长七律,《古意呈乔补阙知之》(《独不见》)是其成名作,《遥同杜员外审言过岭》被后人称为初唐七律样板。
•宋之问擅长五律,代表作《度大庾岭》。
*以遵守粘对规则为声律格式的五言律的定型,在唐代近体诗的发展过程中具有关键性意义,它不仅完成了由永明体的四声律到唐平仄律的过渡,而且是一种可以推而广之的声律法则。
(如:
五言律—→五言排律、五言绝句,五言律→七言律→七绝)
诗歌格律常识简介
一、构成诗歌格律的条件
诗歌之所以成为诗歌,是由于它在语言文字形式上有种种不同于散文的规则,这些规则就叫格律。
*中国传统诗歌格律的构成取决于以下几个条件:
Ø
1、句子的长短,即一句的字数;
2、一首诗的句数;
3、是否分段(分章、分阕);
4、句中各字的声调平仄;
5、是否讲究对仗;
6、押韵字的位置;
7、句中的节奏。
二、什么是古体诗和近体诗
(一)古体诗
也称“古诗”或“古风”,是近体诗形成以前,除楚辞体外各种诗体的通称,每篇句数不拘,有四、五、六、七、杂言诸体,后世使用五、七言者较多。
五言古体诗简称五古,七言古体诗简称七古。
诗歌长短没有限制,最长达数百句,最短仅3句。
古体诗不同于近体诗最显著的特点:
1、用字不限平仄;
2、不要求对仗;
3、押韵相对自由(可平声,可仄声,可隔句,可连句,可换韵,可通押,韵部也不必拘守官韵)。
(二)近体诗
唐代律体诗形成以后,人们把这种后起的、格律十分严格的诗歌体裁称为近体诗。
近体诗包括律诗、律体绝句、排律,其中律诗是近体诗的代表。
三、近体诗的格律
近体诗的格律很严,大致包含以下几方面条件:
1、讲究平仄。
平仄规则是构成近体诗格律的最重要因素之一。
其平仄格式的基本规则有:
①一句内以两字为一个节奏单位而形成平仄的交替变换。
独字节奏的位置服从于句子的节奏段,五言节奏段为上二下三,七言节奏段为上四下三。
所有近体诗句的平仄交替格式可归结为以下几种:
•A、五言诗:
甲、仄仄平平仄;
乙、平平仄仄平
丙、平平平仄仄;
丁、仄仄仄平平
•B、七言诗:
甲、平平仄仄平平仄
乙、仄仄平平仄仄平
丙、仄仄平平平仄仄
丁、平平仄仄仄平平
②一联里出句和对句的平仄序列相反。
诗律学中,这种规则叫“对”,不符合这一规则就叫“失对”。
一联里有以下配合方式:
A、乙式句配甲式句,即甲乙;
B、丙丁;
C、乙丁;
D、丁乙。
③相邻的两联,下联出句和上联对句的平仄要尽量相同。
下联出句和上联对句的这种平仄关系,诗律学上称为“粘”。
不符合粘的规则称作“失粘”。
“粘”使得相邻两联整体上的平仄相反,即两个出句平仄相反,两个对句平仄相反。
*如果完全遵守上述基本规则,那就过于拘束死板,不利于诗歌创作,所以,在此基础上,还形成了不少变通规则。
*大致可分两类:
A、有的位置上可任意改变平仄:
七言所有句式的第一字;
甲、丙、丁三个句式中,五言第一字,七言第三字。
B、有条件的变通:
如有些位置上的平仄虽然不能任意改变,但可以在找出补救办法的情况下改变,即“拗救”。
*律体绝句一首四句,平仄上相当于半截律诗,五、七言也各有四种基本平仄格式。
*排律句数比律诗多,故又称长律,无论多长,都要遵守律诗平仄、对、粘的规则。
排律大多为五言,七言的罕见。
2、运用对仗。
*对仗,是指两个句子结构上的平行和词类的对称。
*它并非近体诗独有,古体诗尤其唐以后的古体诗也常用,只是,近体诗对仗是格律上的规定,没有对仗就不合格。
不过,律绝用不用对仗两可,只要平仄合律即可。
(1)形成对仗的条件:
A、相对位置上的字属于相同的词类;
B、相对应的词组属于相同的结构类型;
C、两个句子整体上的语法结构关系相同。
•一般,律诗的对仗能满足其中两条。
十分工整的对仗可满足三个条件,有的只能满足一项。
(2)律诗的对仗:
通常,颔联、颈联要有对仗,首联、尾联不对仗。
颔联也有不对仗的,但颈联必须对仗;
在不做要求的首、尾联也有很多诗用对仗。
(3)关于对仗技巧的一些名目:
•工对——相对仗的词不仅大类相同,而且小类也相同。
如“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宽对——不属于工对的都算宽对。
•借对——利用一词多义或异词同音现象形成的对仗。
如“庙堂知至理,风俗尽还淳”;
“东郭沧江合,西山白雪高”。
•流水对——一联中出对句不但对仗,而且意思上前后相承、一气连贯,如“山中一夜雨,树杪百重泉”。
3、律诗、绝句的句数和字数都是固定的;
排律也必须为偶数句。
每句字数同,要求绝对整齐。
•由于篇幅有限,近体诗句法上形成了许多特点。
如:
省略、紧缩、改变语序、活用等。
4、押韵
①押韵必须用官韵。
(唐,《切韵》;
宋,《广韵》;
元明清,“平水韵”)
②一般只用平声韵,不用仄韵。
③一首诗一韵到底,中间不换韵。
第二节初唐四杰
*初唐时期,“初唐四杰”的创作活动代表了当时中、下层一般士人的精神风貌和创作追求。
一、“四杰”及其创作概况
•“初唐四杰”是指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
•他们的人生有着共同的特点:
抱负远大而沉沦下僚,才学超群而人生坎坷。
——→创作实践和美学追求迥异于宫廷诗人。
•他们大都生于贞观年间,而创作活动集中在高宗至武后时期,“以文章齐名天下”。
其中王勃才气最高,成就最大。
•他们有变革文风的自觉意识和明确的审美追求:
反对纤巧绮靡,提倡刚健骨气。
•他们的诗歌创作诸体皆备,而以五言律诗和〈七言歌行〉(教材P186)成就最高。
四人创作个性不同,各有所长。
大致说来,王、杨长于五律,卢、骆长于歌行。
*王勃,字子安,绛州龙门(山西河津)人。
他的诗歌以五律、五绝造诣最高。
•《送杜少府之任蜀川》(背诵)为五律杰作;
五绝如《山中》(背诵)
•其他体式诗歌也有佳制,如七言诗《滕王阁诗》(其文《滕王阁序》广为传诵);
乐府诗《采莲曲》承袭乐府民歌但能把意境拓展开去。
•其优秀篇章风骨兼备,境界高远,格调壮大昂扬,预示着即将到来的“盛唐气象”。
•山中
长江悲已滞,万里念将归。
况属高风晚,山山黄叶飞。
•杨炯,擅长五律,《从军行》(背诵)
•卢照邻,擅长七言歌行,如《长安古意》(熟读并背诵名句)、《行路难》。
•骆宾王,擅长歌行,如《帝京篇》。
五律《在狱咏蝉》(背诵)也很有名。
•从军行
烽火照西京,心中自不平。
牙璋辞凤阙,铁骑绕龙城。
雪暗凋旗画,风多杂鼓声。
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
•在狱咏蝉
西陆蝉声唱,南冠客思侵。
那堪玄鬓影,来对白头吟。
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
无人信高洁,谁为表予心?
•二、“初唐四杰”对唐诗发展之贡献
1、扩大了诗歌的思想题材领域,将广阔的社会人生引入诗歌中。
•四杰诗歌题材十分广泛,最主要的两个题材:
①关心政治、反映社会现实,抒发怀才不遇的不平之气。
②边塞军旅诗。
此外,闺情女怨、赠别怀归、咏史咏物等题材也很多。
2、针对宫廷诗特别是“龙朔变体”的缺失,努力以骨气充沛、风格刚健的诗歌创作去补救,使初唐诗风有了明显改观。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第一章 初唐诗歌 初唐 诗歌